第97节
同样是女人的蔡琰、甄宓对王允能有好印象才怪,能不再李重耳边递小话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枕头风了。
很可惜,李重这人的革命立场不怎么坚定,对王允的态度从不褒不贬逐渐转变成鄙视,说这一切还为之过早,李重还没抓到王云呢。
但这不妨碍李重答应李儒的条件,对于李重来说,能收到一个顶级谋士有那么容易吗?我管你王允死活呢,你又不是我老丈人!
既然李儒投奔了自己,李重也不吝啬,当即就封了李儒一个郡掾祭酒的官职,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职,不过李儒也就是挂个名字而已,李儒需要做的还是参议军事。
在李重所知道的历史中,嗯……或者说是历史游戏中,李儒的智力是很高的,就是消失的太早,所以李重也有心试探一下李儒这个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设计水淹乌桓骑兵那是战术,李重想要知道的是李儒的战略水平如何。
所以李重先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一下,然后就等着李儒发表看法了。
李儒想了好一会,这才措辞道:“主公,属下认为主公有些操之过急了。”
“怎么说?”李重饶有兴致的问道,一直以来,大的战略构思都是李重一手制定的,虽然李重的战略眼光不算出色,但依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李重的战略构思还没出现什么纰漏,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改变,李重也会逐渐失去这种优势,那么李重自然也就急需这种人才和自己商议了,拾漏补缺等等。
强如曹操也需要郭嘉荀彧辅佐呢,就别说半路出家的李重了。
李儒缓缓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和曹操争夺南皮,扼守曹操北进的门户,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李儒认为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官渡,界桥两次大战,曹操出力甚多,所以曹操绝对不甘心幽州、冀州都落入主公之手,那么如果曹操不能再幽州分一杯羹,曹操会不会立即对主公用兵呢。”
想了想,李儒又接着说道:“虽然主公并不惧怕曹操,但李儒认为现在绝对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
“何时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呢?”李重问道。
李儒沉吟一下,缓缓说道:“这个属下也不清楚,但属下认为,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迟早要和曹操一战,待到曹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才是主公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李儒这句话就是说:待到天下有变!
第二百一十六章一针见血
更新时间:2012-10-17
李重闭上眼睛,良久才缓缓说道:“李儒,你为什么会确定……南方的刘表、孙策一定会和曹操一战呢?”
李儒淡淡一笑,轻声道:“属下敢用性命保证,这二人一定会和曹操开展的,他们一个……等不起……一个等不及。”
李儒的话音虽轻,却带来滚雷一样的效果,震的帐中众人齐齐变色,李重更是豁然起身,抚掌大笑道:“好一个等不起……好一个等不及……文优大才啊!可惜董仲颖不能用尽全才,不然的话……”
“不然的话”后面什么意思众人都清楚,但谁也不会说出来。
“主公谬赞了!”李儒听到李重的夸奖,躬身施礼道。
但李儒几句话说的云山雾绕,并不是人人都听得懂,最起码大贼头周仓就没听懂,忍不住张口问道:“文优先生,什么叫等不起,等不及呢?”
李儒微微一下,当即细细解释起来。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这些兵法大家,觉得他们测算无疑,决胜千里,简直是神奇透顶,但是,这些兵法大家也是人类,也长着一个脑袋两只手,并不比常人多出什么东西来,他们能透过重重迷雾,拨云见日,那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一般将领谋士看待刘表、孙策和曹操的形势,会着眼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啊,战略部署等方面考虑,强一些的就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等问题了,眼光再高明一些的会着眼在双方的谋略,外交等等,上兵伐谋嘛。
更高明一些的人,比如说李儒,看问题的角度就抛开了这些可变化因素,只在其中一点上立足推断。
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表的年龄,刘表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这已经算是高龄了。
五十九岁的刘表还能活几年,这真是个问题,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不是什么人物,这一点刘表最清楚不过了,难道刘表就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一想,不提前铲除曹操这个心腹大患吗?
这就跟朱元璋诛杀功臣一样,那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
其实在历史上也一样,刘表一死,曹操立即出兵荆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刘表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曹操就有些忌惮刘表。
赤手空拳整合荆州一地的刘表可不是酒囊饭袋,就算比不上袁绍,也相差无几了。
所以刘表一定会出兵攻打曹操的,就算铲除不了曹操,刘表也会竭尽所能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给两个儿子留下一定的发展时间,时间再长……那刘表也管不了了,当爹的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再看孙策,孙策的情形和李重差不多,也是少年得志的英雄人物,横扫江东无敌手,但占据江东的孙策却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也就是说,想要扩张实力就只有北上中原一条路可以走。
江东地势真不好,虽然有长江天险,但东南两面都是大海,没有发展的余地。
而且孙策此人极为自傲,其实也算不上自傲,人家孙策有自傲的本钱,李重已经拿下并州,冀州,而且已经向幽州伸手了。
孙策会眼睁睁的看着李重发展,自己按兵不动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孙策明白,困守江东之地约等于延缓败亡时间,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再发展……而曹操占据中原腹地,又打下了青州,探手幽州,隐隐有天下公敌的架势了,孙策和刘表在重压之下联手,实属正常,不跟曹操抢地盘,还能跟谁抢地盘呢。
写的简单,但李儒说的却极为详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确实叫人挑不毛病来,就连大老粗周仓也不得不的挑起大拇指,说一声“服”字。
李重接着问道:“文优,你是说我们帮助张辽拿下南皮,然后再回军攻击袁熙,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错!”李儒点头说道:“与其与曹操争夺幽州,主公莫不如换个地方试试。”
想了想,李儒接着说道:“如果主公不打算帮助张辽攻打南皮,属下认为南皮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但属下认为,尽快打通曹操北上的道路才是,迟则生变,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张辽退军、放弃北上,主公就要独立应付袁谭、袁熙了。”
李重点点头,心中慢慢盘算起来,一开始自己的战略目标是拿下南皮,但李儒说的很对,如果拿下南皮,自己有可能就要和曹操开战了,这是很糟糕的情况。
如果按照李儒说的,将南皮让给曹操,自己前去攻打袁熙,就相当于和曹操平分幽州了,这样也好,最起码自己不用独立应付北方的游牧民族了,也能缓解一下兵力紧张的问题,现在唯一问题就是,李重实在是舍不得幽州大片的土地。
当然有得必有失,再说了,李儒不是说在别的地方试试吗?别的地方李重知道是哪里,不就是河套吗?那地方不比幽州差到哪去啊!
而且还可以变相的向曹操示好,你看,孟德兄!我够意思吧,不但帮你攻打南皮,我还不和你抢地盘,把半个幽州都让给你了,怎么的你也要投桃报李吧,做点生铁买卖啥的不算难为人吧,至于辽东那地方还有异族抵抗,那就怨不着我李重了,总不能我打完了地盘再双手奉上吧。
换句话说,想吃枣,就别怕枣核磕牙。
总之,这是李重对曹操的一次妥协,当然李重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是没办法四处宣扬的,大家内心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的形式是李重和乌桓峭王对峙,张辽和袁谭对峙。
无论在哪方面说,李重和张辽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据李儒的看法,最好是用雷霆手段铲除乌桓峭王,直接打消袁谭的最后一丝侥幸心理。
李重也同意速战速决,早点解决了袁谭,自己就能早一步前去解决袁熙,所以立即派人出营挑战,挑战的人选就是单挑之王赵云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快刀乱麻
更新时间:2012-10-18
赵云策马提枪,立于乌桓大营之外,点名邀战乌桓峭王。
对于非常注重个人武勇的乌桓人来说,乌桓峭王如果不应战,那就是懦弱的表现,以后能不能坐稳位子都是问题了。
乌桓峭王也没打算避战,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吓死,赵云不就是被中原人吹嘘出来的的吕布第二吗?那又如何,我就算打不过你,过上几招总是可以的吧,然后我再撤退,别人就不能说我畏战了。
双方带的兵卒都不太多,都在两千人上下,这些人就是来观战助威的。
乌桓峭王早就看到单人独骑的赵云了,也不答话,提刀就直奔赵云冲了过去,现在双方的距离还在百步开外呢,但战鼓之声已经“隆隆”响起。
赵云见到乌桓峭王迎战,也纵马对冲过去,双方的距离接近百步,乌桓峭王却将大刀收起,抬手扯出一张弯弓来,草原亲兵都精通骑射,乌桓峭王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要是不会射箭那就让人笑话了。
但与此同时,赵云也握弓在手,手指一捻,就搭上一只羽箭。
赵云的速度要比乌桓峭王快上一丝,原因很简单,赵云并没有收起长枪,而是用左手连枪带弓一起握住。
赵云的羽箭上弦,乌桓峭王才拿出弯弓,还没等乌桓峭王取出羽箭,赵云第一支羽箭已经离弦而出,直奔乌桓峭王的胸口飞来。
这里说一下武将对弓箭的使用问题,三国之中用弓箭最出名的是黄忠,而不是吕布、赵云等人,但这不是说吕布、赵云射箭的准头不如黄忠。
吕奉先辕门射戟,赵子龙射短船帆绳索,还有徐晃射断柳树枝,无不说明他们的准头惊人,但这不是主要的。对于一个真正的弓箭手来说,准头属于次要的东西,百步穿杨那是基本功,这都不行就称不上射箭高手了。
真正的高手射箭还要一个字,那就是“快!”
生死一瞬间,这才是射手的真谛,赵云有准头,但赵云的速度不够快,他没有黄忠千锤百炼般的本能,所以就稍稍的取巧了一下。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习惯问题,赵云、吕布这样的武将更注重近身的杀伤力,弓箭对他们来说只是辅助手段而已,不像曹性,就是纯正的射手,善于把握一闪即逝的机会,但本身的武艺却不太高。
“嘣……”乌桓峭王武艺不错,直接用手中的弯弓向上一撩,嗑飞了赵云这支羽箭。
但乌桓峭王马上就发现事情不对,第二支羽箭直奔自己的腋下飞来,射的正是自己最难受的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连珠箭了,用五根手指夹住羽箭,接连射出,但赵云并不是专精弓箭的,能连射两箭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如果在陆地上,还好说一些,没准能超常发挥,射出三箭来,但在急速突进的战马上,赵云也就能做到这地步了。
甚至在力道、准头上,赵云都有些控制不住了,不然的话,乌桓峭王绝不会轻轻松松就嗑飞赵云第一支羽箭。
“哈……”乌桓峭王猛的发出一声怒喝,手腕猛地一抖,弯弓发出“呜呜……”的破空声,搅飞了赵云第二支羽箭。
但猛然发力也让乌桓峭王空门大开,一时间恢复不过来,如果赵云有连射三箭的能力,没准就将乌桓峭王射于马下了。
赵云没有连射三箭的能力,但是别忘了,赵云手中还有一杆钢枪呢,赵云抖手就将手中的钢枪扔了出去。
这不是赵云孤注一掷,赵云还没那么愚蠢,通过两箭的格挡,赵云已经判断出,乌桓峭王此时一定气血翻腾,绝对恢复不过来,这是顶级武将独有的感知力,战场上最细微的变化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敌人处于什么状况,赵云了然于胸。
沉重的钢枪发出呜呜的破空声,犹如奔雷急电,转眼间就到了乌桓峭王的胸口。
也确实像赵云判断的一样,乌桓峭王确实竭力格挡赵云投来的钢枪,弯弓甚至都搭载钢枪之上了,但强弩之末的乌桓峭王也只能稍稍的改变了一下钢枪飞行的方向,钢枪穿透两层铠甲,透体而出。
实际上这一切也就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赵云和乌桓峭王错身而过,身后拔出钉在地上的钢枪。
两军阵前鸦雀无声,赵云非常从容的回到自己的阵前,看都没看乌桓峭王的尸体一眼,高声喝道:“赵子龙在此,何人再来一战?”
这是赤2裸2裸的挑衅了,乌桓从来就不缺勇猛之人,一名乌桓将领越众而出,手持双刀来战赵云,但这名乌桓将领也只支持了十余招,就被赵云一枪刺余马下,紧接着又冲出一名乌桓将领,但结果也是相同的,三招之内,被赵云一枪抽在头盔上,脑浆迸裂而死。
一连斩杀了七名乌桓将领,再也没人上去找死了,乌桓人确实有勇气,不怕死,但是也不是傻瓜,拿鸡蛋碰石头,那不是有勇气,而是愚蠢。
乌桓峭王并不是乌桓的大王,而是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而已,他手下的乌桓将领也同样如此,他们一死,乌桓大营虽不至于崩溃,但也就无暇顾及战事了,大家都等着重新瓜分地盘人口呢。
至于救援袁谭,去你……妈的吧!袁谭和乌桓峭王关系好,可是和我们没什么交情啊!再说了,没见到那个叫赵云的有多狠吗?乌桓峭王那么高的武艺都被秒杀了,咱们凑这热胡闹有意义吗?可别把自己搭进去。
这就是众多乌桓将领的想法,乌桓峭王要是活着还好办一些,死人是震慑不住这些虎狼之辈的,所以,有些人已经准备偷偷的撤兵了。
李重并不知道这一点,仔仔细细的准备了两天,这才对乌桓大营发动攻势。
结果李重发现,自己战前所作的种种准备都是无用功,乌桓骑兵连像样的抵挡都没有,就哄然而散了。
李重急忙叫赵云等人带领骑兵四处追杀这些乌桓人,能杀多少那就杀多少吧,反正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袁谭投降
更新时间:2012-10-18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围捕行动,战果极其……惨淡,大多数乌桓骑兵都逃过了赵云等人的追杀,回到塞外,落网的三五百乌桓骑兵,那真是倒霉透顶了,就是运气不好而已。
派人联络了张辽,李重死死的堵住袁谭北上的道路。
此时南皮之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主战派,主降派各持一词,吵闹不休。
主战派的是以审配为主,主降派主要以辛毗为主,审配的说法就不用描述了,无非是什么忠义之词。
而辛毗的言语则要现实的多,现在张辽、李重联手将南皮重重包围,怎么守城啊,原本指望乌桓峭王能破解颓势,没想到乌桓峭王还没动手呢,就被赵云刺死在营门前,数千乌桓骑兵一哄而散。
粮草之类的南皮确实有,但没有援兵啊!没有援兵,粮草早晚有吃光那一天,孤城不可久守这个道理谁不懂呢。
看着下面吵作一团的群臣,袁谭脸色铁青,他也开始考虑是战是降的问题了,其实无论是战是降,袁谭都不担心自己的小命,按照父亲和曹操的关系,曹操不会对自己下毒手的,袁谭知道,曹操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但是袁谭必须要考虑地位问题,如果自己现在投降,于情于礼,曹操都会给自己独自领兵的机会,甚至接着让自己镇守南皮都说不定。
可破城之后再投降就不一样了,虽说曹操也不会杀了自己,也能封自己一个官职,但自己可就没权没势了,只要曹操不在身边,随随便便一个领兵的将领都能欺负自己。
可是袁谭不想投降,他还想要恢复父亲袁绍的荣光,雄霸河北,一统中原,建立一个千古不变的王朝……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时野心问题,每一个处在袁谭位置的男人都会这么想,当然……刘琮、刘琦之类的废物除外。
很可惜,李重这人的革命立场不怎么坚定,对王允的态度从不褒不贬逐渐转变成鄙视,说这一切还为之过早,李重还没抓到王云呢。
但这不妨碍李重答应李儒的条件,对于李重来说,能收到一个顶级谋士有那么容易吗?我管你王允死活呢,你又不是我老丈人!
既然李儒投奔了自己,李重也不吝啬,当即就封了李儒一个郡掾祭酒的官职,这是一个主管教育的官职,不过李儒也就是挂个名字而已,李儒需要做的还是参议军事。
在李重所知道的历史中,嗯……或者说是历史游戏中,李儒的智力是很高的,就是消失的太早,所以李重也有心试探一下李儒这个人的能力到底如何,设计水淹乌桓骑兵那是战术,李重想要知道的是李儒的战略水平如何。
所以李重先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一下,然后就等着李儒发表看法了。
李儒想了好一会,这才措辞道:“主公,属下认为主公有些操之过急了。”
“怎么说?”李重饶有兴致的问道,一直以来,大的战略构思都是李重一手制定的,虽然李重的战略眼光不算出色,但依靠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李重的战略构思还没出现什么纰漏,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改变,李重也会逐渐失去这种优势,那么李重自然也就急需这种人才和自己商议了,拾漏补缺等等。
强如曹操也需要郭嘉荀彧辅佐呢,就别说半路出家的李重了。
李儒缓缓说道:“主公的意思是和曹操争夺南皮,扼守曹操北进的门户,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李儒认为却有些操之过急了。”
“官渡,界桥两次大战,曹操出力甚多,所以曹操绝对不甘心幽州、冀州都落入主公之手,那么如果曹操不能再幽州分一杯羹,曹操会不会立即对主公用兵呢。”
想了想,李儒又接着说道:“虽然主公并不惧怕曹操,但李儒认为现在绝对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
“何时才是和曹操开战的时机呢?”李重问道。
李儒沉吟一下,缓缓说道:“这个属下也不清楚,但属下认为,南方的刘表、孙策等人迟早要和曹操一战,待到曹操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南方,才是主公进攻中原的最好时机。”
李儒这句话就是说:待到天下有变!
第二百一十六章一针见血
更新时间:2012-10-17
李重闭上眼睛,良久才缓缓说道:“李儒,你为什么会确定……南方的刘表、孙策一定会和曹操一战呢?”
李儒淡淡一笑,轻声道:“属下敢用性命保证,这二人一定会和曹操开展的,他们一个……等不起……一个等不及。”
李儒的话音虽轻,却带来滚雷一样的效果,震的帐中众人齐齐变色,李重更是豁然起身,抚掌大笑道:“好一个等不起……好一个等不及……文优大才啊!可惜董仲颖不能用尽全才,不然的话……”
“不然的话”后面什么意思众人都清楚,但谁也不会说出来。
“主公谬赞了!”李儒听到李重的夸奖,躬身施礼道。
但李儒几句话说的云山雾绕,并不是人人都听得懂,最起码大贼头周仓就没听懂,忍不住张口问道:“文优先生,什么叫等不起,等不及呢?”
李儒微微一下,当即细细解释起来。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这些兵法大家,觉得他们测算无疑,决胜千里,简直是神奇透顶,但是,这些兵法大家也是人类,也长着一个脑袋两只手,并不比常人多出什么东西来,他们能透过重重迷雾,拨云见日,那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一般将领谋士看待刘表、孙策和曹操的形势,会着眼在双方的实力对比啊,战略部署等方面考虑,强一些的就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等问题了,眼光再高明一些的会着眼在双方的谋略,外交等等,上兵伐谋嘛。
更高明一些的人,比如说李儒,看问题的角度就抛开了这些可变化因素,只在其中一点上立足推断。
这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刘表的年龄,刘表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古代,这已经算是高龄了。
五十九岁的刘表还能活几年,这真是个问题,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都不是什么人物,这一点刘表最清楚不过了,难道刘表就不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一想,不提前铲除曹操这个心腹大患吗?
这就跟朱元璋诛杀功臣一样,那也是为了子孙后代考虑的。
其实在历史上也一样,刘表一死,曹操立即出兵荆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刘表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曹操就有些忌惮刘表。
赤手空拳整合荆州一地的刘表可不是酒囊饭袋,就算比不上袁绍,也相差无几了。
所以刘表一定会出兵攻打曹操的,就算铲除不了曹操,刘表也会竭尽所能破坏曹操的战略部署,给两个儿子留下一定的发展时间,时间再长……那刘表也管不了了,当爹的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再看孙策,孙策的情形和李重差不多,也是少年得志的英雄人物,横扫江东无敌手,但占据江东的孙策却有一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没有战略纵深,也就是说,想要扩张实力就只有北上中原一条路可以走。
江东地势真不好,虽然有长江天险,但东南两面都是大海,没有发展的余地。
而且孙策此人极为自傲,其实也算不上自傲,人家孙策有自傲的本钱,李重已经拿下并州,冀州,而且已经向幽州伸手了。
孙策会眼睁睁的看着李重发展,自己按兵不动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孙策明白,困守江东之地约等于延缓败亡时间,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再发展……而曹操占据中原腹地,又打下了青州,探手幽州,隐隐有天下公敌的架势了,孙策和刘表在重压之下联手,实属正常,不跟曹操抢地盘,还能跟谁抢地盘呢。
写的简单,但李儒说的却极为详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确实叫人挑不毛病来,就连大老粗周仓也不得不的挑起大拇指,说一声“服”字。
李重接着问道:“文优,你是说我们帮助张辽拿下南皮,然后再回军攻击袁熙,是不是这个意思?”
“不错!”李儒点头说道:“与其与曹操争夺幽州,主公莫不如换个地方试试。”
想了想,李儒接着说道:“如果主公不打算帮助张辽攻打南皮,属下认为南皮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但属下认为,尽快打通曹操北上的道路才是,迟则生变,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张辽退军、放弃北上,主公就要独立应付袁谭、袁熙了。”
李重点点头,心中慢慢盘算起来,一开始自己的战略目标是拿下南皮,但李儒说的很对,如果拿下南皮,自己有可能就要和曹操开战了,这是很糟糕的情况。
如果按照李儒说的,将南皮让给曹操,自己前去攻打袁熙,就相当于和曹操平分幽州了,这样也好,最起码自己不用独立应付北方的游牧民族了,也能缓解一下兵力紧张的问题,现在唯一问题就是,李重实在是舍不得幽州大片的土地。
当然有得必有失,再说了,李儒不是说在别的地方试试吗?别的地方李重知道是哪里,不就是河套吗?那地方不比幽州差到哪去啊!
而且还可以变相的向曹操示好,你看,孟德兄!我够意思吧,不但帮你攻打南皮,我还不和你抢地盘,把半个幽州都让给你了,怎么的你也要投桃报李吧,做点生铁买卖啥的不算难为人吧,至于辽东那地方还有异族抵抗,那就怨不着我李重了,总不能我打完了地盘再双手奉上吧。
换句话说,想吃枣,就别怕枣核磕牙。
总之,这是李重对曹操的一次妥协,当然李重坐山观虎斗的心思是没办法四处宣扬的,大家内心明白就可以了。
现在的形式是李重和乌桓峭王对峙,张辽和袁谭对峙。
无论在哪方面说,李重和张辽都占据绝对的优势,根据李儒的看法,最好是用雷霆手段铲除乌桓峭王,直接打消袁谭的最后一丝侥幸心理。
李重也同意速战速决,早点解决了袁谭,自己就能早一步前去解决袁熙,所以立即派人出营挑战,挑战的人选就是单挑之王赵云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快刀乱麻
更新时间:2012-10-18
赵云策马提枪,立于乌桓大营之外,点名邀战乌桓峭王。
对于非常注重个人武勇的乌桓人来说,乌桓峭王如果不应战,那就是懦弱的表现,以后能不能坐稳位子都是问题了。
乌桓峭王也没打算避战,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吓死,赵云不就是被中原人吹嘘出来的的吕布第二吗?那又如何,我就算打不过你,过上几招总是可以的吧,然后我再撤退,别人就不能说我畏战了。
双方带的兵卒都不太多,都在两千人上下,这些人就是来观战助威的。
乌桓峭王早就看到单人独骑的赵云了,也不答话,提刀就直奔赵云冲了过去,现在双方的距离还在百步开外呢,但战鼓之声已经“隆隆”响起。
赵云见到乌桓峭王迎战,也纵马对冲过去,双方的距离接近百步,乌桓峭王却将大刀收起,抬手扯出一张弯弓来,草原亲兵都精通骑射,乌桓峭王自然是其中的佼佼者,要是不会射箭那就让人笑话了。
但与此同时,赵云也握弓在手,手指一捻,就搭上一只羽箭。
赵云的速度要比乌桓峭王快上一丝,原因很简单,赵云并没有收起长枪,而是用左手连枪带弓一起握住。
赵云的羽箭上弦,乌桓峭王才拿出弯弓,还没等乌桓峭王取出羽箭,赵云第一支羽箭已经离弦而出,直奔乌桓峭王的胸口飞来。
这里说一下武将对弓箭的使用问题,三国之中用弓箭最出名的是黄忠,而不是吕布、赵云等人,但这不是说吕布、赵云射箭的准头不如黄忠。
吕奉先辕门射戟,赵子龙射短船帆绳索,还有徐晃射断柳树枝,无不说明他们的准头惊人,但这不是主要的。对于一个真正的弓箭手来说,准头属于次要的东西,百步穿杨那是基本功,这都不行就称不上射箭高手了。
真正的高手射箭还要一个字,那就是“快!”
生死一瞬间,这才是射手的真谛,赵云有准头,但赵云的速度不够快,他没有黄忠千锤百炼般的本能,所以就稍稍的取巧了一下。
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习惯问题,赵云、吕布这样的武将更注重近身的杀伤力,弓箭对他们来说只是辅助手段而已,不像曹性,就是纯正的射手,善于把握一闪即逝的机会,但本身的武艺却不太高。
“嘣……”乌桓峭王武艺不错,直接用手中的弯弓向上一撩,嗑飞了赵云这支羽箭。
但乌桓峭王马上就发现事情不对,第二支羽箭直奔自己的腋下飞来,射的正是自己最难受的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连珠箭了,用五根手指夹住羽箭,接连射出,但赵云并不是专精弓箭的,能连射两箭已经是他的极限了,如果在陆地上,还好说一些,没准能超常发挥,射出三箭来,但在急速突进的战马上,赵云也就能做到这地步了。
甚至在力道、准头上,赵云都有些控制不住了,不然的话,乌桓峭王绝不会轻轻松松就嗑飞赵云第一支羽箭。
“哈……”乌桓峭王猛的发出一声怒喝,手腕猛地一抖,弯弓发出“呜呜……”的破空声,搅飞了赵云第二支羽箭。
但猛然发力也让乌桓峭王空门大开,一时间恢复不过来,如果赵云有连射三箭的能力,没准就将乌桓峭王射于马下了。
赵云没有连射三箭的能力,但是别忘了,赵云手中还有一杆钢枪呢,赵云抖手就将手中的钢枪扔了出去。
这不是赵云孤注一掷,赵云还没那么愚蠢,通过两箭的格挡,赵云已经判断出,乌桓峭王此时一定气血翻腾,绝对恢复不过来,这是顶级武将独有的感知力,战场上最细微的变化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敌人处于什么状况,赵云了然于胸。
沉重的钢枪发出呜呜的破空声,犹如奔雷急电,转眼间就到了乌桓峭王的胸口。
也确实像赵云判断的一样,乌桓峭王确实竭力格挡赵云投来的钢枪,弯弓甚至都搭载钢枪之上了,但强弩之末的乌桓峭王也只能稍稍的改变了一下钢枪飞行的方向,钢枪穿透两层铠甲,透体而出。
实际上这一切也就发生在几秒钟之内,赵云和乌桓峭王错身而过,身后拔出钉在地上的钢枪。
两军阵前鸦雀无声,赵云非常从容的回到自己的阵前,看都没看乌桓峭王的尸体一眼,高声喝道:“赵子龙在此,何人再来一战?”
这是赤2裸2裸的挑衅了,乌桓从来就不缺勇猛之人,一名乌桓将领越众而出,手持双刀来战赵云,但这名乌桓将领也只支持了十余招,就被赵云一枪刺余马下,紧接着又冲出一名乌桓将领,但结果也是相同的,三招之内,被赵云一枪抽在头盔上,脑浆迸裂而死。
一连斩杀了七名乌桓将领,再也没人上去找死了,乌桓人确实有勇气,不怕死,但是也不是傻瓜,拿鸡蛋碰石头,那不是有勇气,而是愚蠢。
乌桓峭王并不是乌桓的大王,而是一个较大的部落首领而已,他手下的乌桓将领也同样如此,他们一死,乌桓大营虽不至于崩溃,但也就无暇顾及战事了,大家都等着重新瓜分地盘人口呢。
至于救援袁谭,去你……妈的吧!袁谭和乌桓峭王关系好,可是和我们没什么交情啊!再说了,没见到那个叫赵云的有多狠吗?乌桓峭王那么高的武艺都被秒杀了,咱们凑这热胡闹有意义吗?可别把自己搭进去。
这就是众多乌桓将领的想法,乌桓峭王要是活着还好办一些,死人是震慑不住这些虎狼之辈的,所以,有些人已经准备偷偷的撤兵了。
李重并不知道这一点,仔仔细细的准备了两天,这才对乌桓大营发动攻势。
结果李重发现,自己战前所作的种种准备都是无用功,乌桓骑兵连像样的抵挡都没有,就哄然而散了。
李重急忙叫赵云等人带领骑兵四处追杀这些乌桓人,能杀多少那就杀多少吧,反正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袁谭投降
更新时间:2012-10-18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围捕行动,战果极其……惨淡,大多数乌桓骑兵都逃过了赵云等人的追杀,回到塞外,落网的三五百乌桓骑兵,那真是倒霉透顶了,就是运气不好而已。
派人联络了张辽,李重死死的堵住袁谭北上的道路。
此时南皮之中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主战派,主降派各持一词,吵闹不休。
主战派的是以审配为主,主降派主要以辛毗为主,审配的说法就不用描述了,无非是什么忠义之词。
而辛毗的言语则要现实的多,现在张辽、李重联手将南皮重重包围,怎么守城啊,原本指望乌桓峭王能破解颓势,没想到乌桓峭王还没动手呢,就被赵云刺死在营门前,数千乌桓骑兵一哄而散。
粮草之类的南皮确实有,但没有援兵啊!没有援兵,粮草早晚有吃光那一天,孤城不可久守这个道理谁不懂呢。
看着下面吵作一团的群臣,袁谭脸色铁青,他也开始考虑是战是降的问题了,其实无论是战是降,袁谭都不担心自己的小命,按照父亲和曹操的关系,曹操不会对自己下毒手的,袁谭知道,曹操是个很重感情的人。
但是袁谭必须要考虑地位问题,如果自己现在投降,于情于礼,曹操都会给自己独自领兵的机会,甚至接着让自己镇守南皮都说不定。
可破城之后再投降就不一样了,虽说曹操也不会杀了自己,也能封自己一个官职,但自己可就没权没势了,只要曹操不在身边,随随便便一个领兵的将领都能欺负自己。
可是袁谭不想投降,他还想要恢复父亲袁绍的荣光,雄霸河北,一统中原,建立一个千古不变的王朝……这不是能力问题,这时野心问题,每一个处在袁谭位置的男人都会这么想,当然……刘琮、刘琦之类的废物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