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1430节
  今年又增加了营建科与医科,按道分取。最早增加的农科迎来了第三次科举,明算、明法迎来第二次,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朝中隐隐有风声传出三年后的下一届科考,有可能会少量削减进士录取名额,将其压缩至百人之内。多出来的约十个名额具体给谁,暂未定下。
  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
  人,要对自己负责,要对家族负责。
  今年的考生数量也创历年之最,几近四千人。
  最远的来自伊丽河谷。
  他们考的是宾贡进士,这是另外算名额的。考中后,可在大夏境内当官,也可回伊丽河谷当官,一如前唐故事。
  草原七圣州之类的地方也有人过来科考。他们在地理上隶属辽东道,用的也是辽东的名额。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水平还很差,几乎没有考中的可能。
  但无论怎样,这些汉、奚、契丹、鞑靼学子还是要尝试一下的,重在参与嘛。万一考官们集体瞎了眼,或者被猪油蒙了心窍,录取了他们呢?
  考不中也不打紧。作为县一级推举且通过州试的乡贡进士,他们在当地已经是“高端人才”,大不了回乡当个小官小吏,着重培养儿孙。几代人、十几代人下来,兴许就考中了呢?
  天下英才,就这样在科举的指挥棒下翩翩起舞,不敢有丝毫差池。
  邵树德站在高楼之上,看着鱼贯入场的学子们。
  冰冷的雨夹雪打在身前,他恍若未觉,定定地看着入口。
  “人生苦短,春秋数十载而已,朕做下了如许多的事情,罪也好,功也罢。哈哈!”邵树德一甩袍袖,下了高楼。
  他的脸色异常红润,仿佛年轻时征战沙场的豪情壮志又回来了。
  他想起了遮虏军城,连发三箭,射死两名李克用部下的英姿。
  他想起了晋阳城中,一斧斩断铜锁,将库中钱帛发放给军士们的场景。
  他想起了宥州城外,拓跋思恭畏惧军威,不战而逃的样子。
  他想起了攻打河陇之时,数万人沿着黄河进军,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
  他想起了关中神皋驿之战,将士们士气如虹,将孟楷万余人直接打崩,赶进了渭水之中。
  他想起了黄巢败退之时,诸军为畏首畏尾,只有他独自追至武关城下的勇烈。
  他想起了东出后,那一场场艰难的战斗。
  他想起了费劲心机,满头青丝尽成白发后才推行的改革。
  他想起了太多人。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西方亦有类似的话:只有上帝才能审判我!
  当世之人,没有资格审判我。
  离开礼部之后,他径直来到了安业坊陇西郡公府。
  靴子踩着晶莹透明的雨雪,咯吱咯吱进入中堂,穿过庭院,来到了一间充满药香的卧室。
  卧室门外候着的数人慌忙行礼,邵树德摆了摆手,径直入内,一撩袍服下摆,坐在了床前的胡床上。
  榻上的老人气色灰败,看见邵树德进来后,脸上浮现出些微笑容。
  “陛下,臣记起了很多晋阳旧事。”陈诚轻声说道。
  邵树德抬起头,想了想后,道:“朕也记得。”
  “那时候臣还是存了点私心的。”陈诚叹道:“艰难以后,也不是没有文官领军。昭义军过来的数千军士,都是个顶個的好儿郎,臣还想带一带。但后来发现,实在带不动。”
  “朕忘了很多事情,但还记得那年之事。”邵树德不自觉地笑了起来,道:“陈卿当时说‘不瞒将军,去岁我没走,也是存了点私心的。而今方知自己不是带兵的这块料,左支右绌,已是维持不下去了。’”
  陈诚也笑了。
  四十年后,再追忆当年往事,只让人感慨万千。
  “见你来了,老李还有些失落。”邵树德哈哈一笑,道:“后来私下里找过我几次,说外人不可信。”
  陈诚一直维持着淡淡的笑容。
  一个已经磨合得非常不错的小团体之中,突然加入了一帮外人,取代了他原本“出谋划策”的位置,失落是很正常的。
  但团体总要发展,总会有新人加入。
  李延龄,其实很好。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费心费力做好自己的事,且一直在进步。能有这样的老兄弟、同僚,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恩也好,怨也罢,到了这会,都该看开了。
  “后来,我得授绥州刺史,你来了后,是不是心都凉了?”邵树德开玩笑道。
  “绥州其实不错了。”陈诚轻轻摇头:“陛下是带了三千精兵上任的,又有诸葛大帅提携,夏绥镇早晚是陛下的,臣当时处心积虑谋划如果消灭镇内诸将。没想到,陛下更精于此道。夏绥、朔方、天德、振武四镇一统之后,再收入党项诸部,大势成矣。”
  “得陈卿,朕之幸也。”邵树德叹了一声,说道。
  说完之后,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雪头子打在窗棂上,扑簌簌作响。
  北风呜咽,恍如招魂之音。
  “老陈,可还有未了之心愿?”邵树德突然说道:“老兄弟们有先有后,朕晚走几步,有些牵挂,可为你们处理掉。”
  “陛下……”陈诚眼角流下两滴浊泪,轻轻摇了摇头,道:“臣此生已至圆满,无憾事也。”
  邵树德沉默。
  真的没有憾事吗?人生本来就有很多遗憾。少年时、青年时、中年时乃至老年时,遗憾、悔恨、不舍、难过诸般滋味,——品尝,临走之时,真正完全释然的又有几个?
  “可还有什么话要对朕说?”邵树德问道。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陛下保重龙体。”寂静的屋内,响起了陈诚若有若无的叹息。
  “好!”邵树德点了点头,没再多言。
  临别之时,君臣之间曾经的分歧早就烟消云散。
  几十年的出谋划策,几十年的殚精竭虑,几十年的操持政务,几十年的情分。在这些面前,些许分歧、生分、争执、不解,又算得了什么呢?
  君臣相对,默然无语,却又一切尽在不言中。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陈诚的几个儿子进来探视了几次。看到邵树德时,毕恭毕敬,十分紧张。
  邵树德和颜悦色地和他们说了几句,然后一直坐在胡床上。
  太医署的医官也时不时进来。其实他们早就束手无策了,只不过聊尽人事罢了。
  邵树德也不看他们,有时候就定定地想着心事。
  人来来往往,都引不起他的注意。
  这个世上,又有几人能在他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呢?越来越少了。
  和缓又坚定的社会变革,让很多人觉得陌生。
  老兄弟们相继离去的世界,又何尝不让他觉得陌生呢?
  他想起了李克用临死前的喃喃自语:“我累了……”
  是啊,他这一生太过丰富,做的事情也太多,他又何尝不累呢?
  “陛下……”太医署医官轻声提醒。
  邵树德回过神来,看向床榻。
  陈诚已经气若游丝,眼睛一直看着他。
  他抓紧他骨瘦如柴的手。
  “陛下保重。”陈诚又流出了眼泪。
  “卿先行一步,为朕收罗勇士,朕随后便来。”邵树德说道。
  陈诚的嘴角微微咧开,慢慢定格于此。
  太医在一旁看着,想上前又不敢上前。
  陈诚的儿孙们也挤了进来,想哭又不敢哭,怕惊扰了圣人。
  许久之后,邵树德松开了陈诚已经冰冷的手,起身为他掖了掖被角,说道:“着礼部、鸿胪寺、太常寺会同办理葬仪。朕的老兄弟走了,岂能没有排场。”
  说完,他离开了卧房,来到院中。
  天色已经大暗,雨雪并未停歇。
  他信步走入了雨雪之中,侍卫赶忙撑起了伞盖。
  风雪渐大,北风渐烈。
  即便有伞盖遮挡,雨雪依然无情地打落在邵树德身上,甚至迷糊了他的双眼。
  人生最后一程,竟然也如此风雨晦涩、阴暗难辨。
  恰在此时洛阳的大街小巷之中,慢慢亮起了温馨的灯光。
  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平静、安宁地享用着晚餐。间或传来几声满足、喜悦的笑声,就仿佛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邵树德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定。
  最初的理想是什么?可不就是想要看到这万家灯火的安宁场面?
  他想起了夏州城头宴请杨悦,请他出兵时的场景。
  人生崛起关键一战,杨悦吐露心声,说他忠的是夏绥的万家灯火。
  都说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杨悦忠诚吗?
  每个人对忠诚的定义不一样,何必苛责?求同存异,相忍为国,天下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情,更多的是复杂多变的灰色。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洛阳的万家灯火与欢声笑语,就是邵树德暮年风雨旅程中的路标。
  有它们指引,人生就不会迷茫,最终坦然地接受落幕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