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
季衡只好凑到奶娘身边去,伸手碰了碰他的手,道,“乖,吃奶了睡吧。”
他看到了季衡,便又笑,季衡说,“他怎么这么爱笑。”
皇帝从季衡身后揽住他的腰,也看儿子,说,“这就不知了,爱笑总比爱哭好,再说他是男孩子。”
季衡笑了笑,觉得也是,就被皇帝拉到了旁边屋子里去用午膳去了。
午膳后季衡又去看孩子,重新又吃了奶的杨麒儿已经在摇床里睡了,脸颊粉白粉白的,好不可爱。
季衡便坐在摇床边发呆,皇帝也过来坐着,则是盯着季衡发呆,季衡突然抬起头来看了皇帝一眼,说道,“微臣在宫里待得太久,得回去了。”
皇帝则拉住了他的手,道,“你随朕过来,午睡一会儿再走吧。”
季衡不愿意留下来睡午觉,皇帝无法,只得放他走了。
季衡走前低头在儿子额头上亲了一下,在心里说,“你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三月底,季衡被从翰林院调职入了兵部做主事。
没过几天,又加了武义都尉的三品虚衔,皇帝这样的恩宠并没有让季衡惹来太多人的非议,原因大约是皇恩还没有及季衡的家人,再说季衡和皇帝有这么多年的感情了,现在才被加封,且还没有封爵,在这些翻了很多佞臣传的大人们眼里,似乎这并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不过这个加封并不算完,四月上旬,倭人海寇出没近海,侵略了苏州和崇明,苏州因为驻兵严防,打退了海寇,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但是此事依然让皇帝十分震怒。
四月中旬,季衡被加都察院左佥都御使,代天子巡抚闽浙。
【第四卷 鹏程万里】
205、第一章
昭元十四年,十月。
已经入了冬,京城早冷下来了。
自从这一年一月出了福州府海寇一案,之后东南沿海倭寇海贼更是肆虐,从一月至今九个月时间,东南沿海一带遭遇了大小十几次倭寇海贼上岸劫掠,自然倭寇不是次次如意,皇帝翻看了每次的奏折,虽然十次抵御海寇就有六七次胜利,但是,东南沿海依然是受到很大的打击。
不将海寇除尽,彻底平了东南沿海海寇之事,皇帝是咽不下去这口气的。
皇帝忧愁此事,也思念在东南一带的季衡。
御案上摆着季衡新近又送入京的折子。
皇帝性格坚毅,很有城府,且杀伐决断,果决心狠,大臣们一向是不敢触其逆鳞的。
虽皇帝绝不是一个仁慈之君,但是只要臣子不惹他,他一向是十分和蔼的。
几个被他召进宫的大臣在外等候他的召见,柳升看皇帝面沉如水,就上前轻声说,“文大人,季大人,赵大人等几位大人已经到了,在外等着皇上召见。”
皇帝又看了看季衡上奏的那封折子,然后对比了一下前一阵子闽浙总督汪秉直上奏的折子,才对柳升说,“传吧。”
柳升应了,这才无声无息地退出了书房,出去宣了几位大臣进去。
文大人走在第一位,另外几位大臣跟着他鱼贯而入,然后就是行礼,皇帝之前沉着脸,此时却舒展开了一些,对他们和蔼道,“众位爱卿平身,赐坐。”
皇帝一向是爱赐坐的,这就免了大臣们有时候一站站一两个时辰的痛苦。
虽然皇帝对大臣在这些事情上十分优待,但是有时候翻起脸来那也是雷霆之怒,没人承受得起。
几位大人都是老臣了,心思深沉,在年纪轻轻的皇帝跟前也是完全不敢倚老卖老的,恭恭敬敬谢恩之后去坐下了。
之前一直和皇帝唱反调,要禁海坚守内陆的萧阁老萧大人,已经被皇帝革职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现在五位阁臣就缺了一位,不过皇帝也没有提拔另外的大臣补上缺口的意思。
皇帝道,“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听你们说一说东南用兵之事。”
季衡下东南短短五个月时间,给皇帝写回了有近二十封奏折。几乎是隔几天就有一封。
皇帝对收到季衡的奏折,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不过季衡那奏折里从来就全是政事,对二皇子殿下那是问一句也没有,每次皇帝读完折子后就又要憋闷一阵子。
其实他也知道季衡又忙又累,写的折子到时也是要让朝臣们再看看的,不便在上面问候皇子殿下,但是,皇帝总认为真想关心杨麒儿的时候,季衡也总是能够关心的,例如随着奏折写封密信带回来,那也是可以的,但季衡却似乎完全把儿子忘了。
季衡的这近二十封奏折,几乎将东南沿海倭寇海贼之乱原因和治理之法全都涵盖了,对皇帝来说,是最全最系统的治理之法。
已经有翰林为皇帝将季衡这次写的这封折子抄了几份,于是他就对柳升打了个手势,柳升马上明白其意,将那抄写的几份奏折拿了送到几位大臣的手里去。
季衡四月中旬下东南沿海,至今已经半年时间。
皇帝本意是不要他上战场的,且给汪秉直下了旨意,要他好好保护季衡,决计不能让他涉险,但皇帝都控制不住季衡,汪秉直又怎么做得到。
所以季衡自己调查了闽浙各巡检司和卫所,且几乎每次都亲历战场,然后总结了倭寇之乱,和治理之法。
倭寇之乱,季衡所述理由,其一是东南沿海海防薄弱,卫所腐败力量软弱且不作为,让倭寇海贼可以乘机行事;其二是倭国动乱,且让本国之民入海前来劫掠;其三是朝廷实行禁海几十年,只留了广州作为商埠设立了市舶司,让其他地方就只能走私,走私之利甚巨,人追逐利益,先是入海走私,之后力量壮大,就直接化为海寇了,化为海寇,开始还是只敢在海上劫掠,后来发现朝廷东南沿海卫所力量十分薄弱,就直接上岸劫掠了,这等无本生意,自然十分便宜,在他们顺利劫掠几次之后,行动就更是猖獗。
而季衡又言最主要原因还是东南沿海防卫薄弱,没有强大力量之故,故而朝廷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为当务之急。
这封阐述倭寇海贼之乱缘由的折子是七月上呈的,随着这封折子的,还有总结的东南沿海一带的《万里海防图》,将东南沿海以前的海图做了更精细的考察和绘制,并且将海防卫所和海寨现如今的状况做了精确描述,从地理位置,人员状况等方面作手,向皇帝详细地阐述了现如今东南沿海,特别是闽浙一带的海防的薄弱。
这封奏折长逾万字,有理有据,送到皇帝案头,皇帝一看,心里就十分有数。
之前不少大人上过此种奏折,但是谁又有季衡这更让人醍醐灌顶。
皇帝让翰林院抄了奏折,送到内阁去,让内阁的大臣们传阅。
季衡下东南时,虚岁算来,正好及冠。
虽然是状元之身,但是就加闽浙巡抚,依然给人的感觉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朝中大臣不满的不少,觉得这是皇帝宠爱季衡而不在乎实情,就将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了季衡,大家都等着季衡铩羽而归。
他看到了季衡,便又笑,季衡说,“他怎么这么爱笑。”
皇帝从季衡身后揽住他的腰,也看儿子,说,“这就不知了,爱笑总比爱哭好,再说他是男孩子。”
季衡笑了笑,觉得也是,就被皇帝拉到了旁边屋子里去用午膳去了。
午膳后季衡又去看孩子,重新又吃了奶的杨麒儿已经在摇床里睡了,脸颊粉白粉白的,好不可爱。
季衡便坐在摇床边发呆,皇帝也过来坐着,则是盯着季衡发呆,季衡突然抬起头来看了皇帝一眼,说道,“微臣在宫里待得太久,得回去了。”
皇帝则拉住了他的手,道,“你随朕过来,午睡一会儿再走吧。”
季衡不愿意留下来睡午觉,皇帝无法,只得放他走了。
季衡走前低头在儿子额头上亲了一下,在心里说,“你一定要健健康康的。”
三月底,季衡被从翰林院调职入了兵部做主事。
没过几天,又加了武义都尉的三品虚衔,皇帝这样的恩宠并没有让季衡惹来太多人的非议,原因大约是皇恩还没有及季衡的家人,再说季衡和皇帝有这么多年的感情了,现在才被加封,且还没有封爵,在这些翻了很多佞臣传的大人们眼里,似乎这并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事情。
不过这个加封并不算完,四月上旬,倭人海寇出没近海,侵略了苏州和崇明,苏州因为驻兵严防,打退了海寇,并没有造成太大损失,但是此事依然让皇帝十分震怒。
四月中旬,季衡被加都察院左佥都御使,代天子巡抚闽浙。
【第四卷 鹏程万里】
205、第一章
昭元十四年,十月。
已经入了冬,京城早冷下来了。
自从这一年一月出了福州府海寇一案,之后东南沿海倭寇海贼更是肆虐,从一月至今九个月时间,东南沿海一带遭遇了大小十几次倭寇海贼上岸劫掠,自然倭寇不是次次如意,皇帝翻看了每次的奏折,虽然十次抵御海寇就有六七次胜利,但是,东南沿海依然是受到很大的打击。
不将海寇除尽,彻底平了东南沿海海寇之事,皇帝是咽不下去这口气的。
皇帝忧愁此事,也思念在东南一带的季衡。
御案上摆着季衡新近又送入京的折子。
皇帝性格坚毅,很有城府,且杀伐决断,果决心狠,大臣们一向是不敢触其逆鳞的。
虽皇帝绝不是一个仁慈之君,但是只要臣子不惹他,他一向是十分和蔼的。
几个被他召进宫的大臣在外等候他的召见,柳升看皇帝面沉如水,就上前轻声说,“文大人,季大人,赵大人等几位大人已经到了,在外等着皇上召见。”
皇帝又看了看季衡上奏的那封折子,然后对比了一下前一阵子闽浙总督汪秉直上奏的折子,才对柳升说,“传吧。”
柳升应了,这才无声无息地退出了书房,出去宣了几位大臣进去。
文大人走在第一位,另外几位大臣跟着他鱼贯而入,然后就是行礼,皇帝之前沉着脸,此时却舒展开了一些,对他们和蔼道,“众位爱卿平身,赐坐。”
皇帝一向是爱赐坐的,这就免了大臣们有时候一站站一两个时辰的痛苦。
虽然皇帝对大臣在这些事情上十分优待,但是有时候翻起脸来那也是雷霆之怒,没人承受得起。
几位大人都是老臣了,心思深沉,在年纪轻轻的皇帝跟前也是完全不敢倚老卖老的,恭恭敬敬谢恩之后去坐下了。
之前一直和皇帝唱反调,要禁海坚守内陆的萧阁老萧大人,已经被皇帝革职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现在五位阁臣就缺了一位,不过皇帝也没有提拔另外的大臣补上缺口的意思。
皇帝道,“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听你们说一说东南用兵之事。”
季衡下东南短短五个月时间,给皇帝写回了有近二十封奏折。几乎是隔几天就有一封。
皇帝对收到季衡的奏折,自然是十分欣喜的,不过季衡那奏折里从来就全是政事,对二皇子殿下那是问一句也没有,每次皇帝读完折子后就又要憋闷一阵子。
其实他也知道季衡又忙又累,写的折子到时也是要让朝臣们再看看的,不便在上面问候皇子殿下,但是,皇帝总认为真想关心杨麒儿的时候,季衡也总是能够关心的,例如随着奏折写封密信带回来,那也是可以的,但季衡却似乎完全把儿子忘了。
季衡的这近二十封奏折,几乎将东南沿海倭寇海贼之乱原因和治理之法全都涵盖了,对皇帝来说,是最全最系统的治理之法。
已经有翰林为皇帝将季衡这次写的这封折子抄了几份,于是他就对柳升打了个手势,柳升马上明白其意,将那抄写的几份奏折拿了送到几位大臣的手里去。
季衡四月中旬下东南沿海,至今已经半年时间。
皇帝本意是不要他上战场的,且给汪秉直下了旨意,要他好好保护季衡,决计不能让他涉险,但皇帝都控制不住季衡,汪秉直又怎么做得到。
所以季衡自己调查了闽浙各巡检司和卫所,且几乎每次都亲历战场,然后总结了倭寇之乱,和治理之法。
倭寇之乱,季衡所述理由,其一是东南沿海海防薄弱,卫所腐败力量软弱且不作为,让倭寇海贼可以乘机行事;其二是倭国动乱,且让本国之民入海前来劫掠;其三是朝廷实行禁海几十年,只留了广州作为商埠设立了市舶司,让其他地方就只能走私,走私之利甚巨,人追逐利益,先是入海走私,之后力量壮大,就直接化为海寇了,化为海寇,开始还是只敢在海上劫掠,后来发现朝廷东南沿海卫所力量十分薄弱,就直接上岸劫掠了,这等无本生意,自然十分便宜,在他们顺利劫掠几次之后,行动就更是猖獗。
而季衡又言最主要原因还是东南沿海防卫薄弱,没有强大力量之故,故而朝廷加强东南沿海的海防,为当务之急。
这封阐述倭寇海贼之乱缘由的折子是七月上呈的,随着这封折子的,还有总结的东南沿海一带的《万里海防图》,将东南沿海以前的海图做了更精细的考察和绘制,并且将海防卫所和海寨现如今的状况做了精确描述,从地理位置,人员状况等方面作手,向皇帝详细地阐述了现如今东南沿海,特别是闽浙一带的海防的薄弱。
这封奏折长逾万字,有理有据,送到皇帝案头,皇帝一看,心里就十分有数。
之前不少大人上过此种奏折,但是谁又有季衡这更让人醍醐灌顶。
皇帝让翰林院抄了奏折,送到内阁去,让内阁的大臣们传阅。
季衡下东南时,虚岁算来,正好及冠。
虽然是状元之身,但是就加闽浙巡抚,依然给人的感觉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朝中大臣不满的不少,觉得这是皇帝宠爱季衡而不在乎实情,就将如此重要的位置给了季衡,大家都等着季衡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