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魏冉使宋【二合一】
  时间回溯到五月中旬,即翟章与司马错率领秦魏联军启程驰援宋国的前后,秦国的国相魏冉,亦踏上了前往宋国的旅途。
  不过他的目的地并非陶邑,而是宋国如今的都城,彭城。
  从魏国到彭城,走水路最为便捷,只需在济水乘船顺流而下,待坐到陶邑一带时,从支流转到泗水,然后就可以顺着泗水一路抵达彭城,期间根本不需要改坐马车,可以说是非常便捷。
  唯一的阻碍,就是当前在陶邑一带,赵国奉阳君李兑率领的齐赵联军,正在围攻由宋将景敾把守的陶邑,占得优势的齐赵联军封锁了陶邑一带的河道,对穰侯魏冉的这段旅程稍稍产生了一些阻碍。
  不过最终,魏冉一行人还是以行商的身份混过了齐赵联军的盘查,顺利地拐到了泗水。
  坐船顺流而下的速度,可要比走陆路快得多了,还没等翟章、司马错等人率领秦魏联军抵达陶邑,魏冉就于五月二十日前后抵达了宋国的都城彭城,在城旁的渡口上了岸。
  当亲眼看到彭城,尤其是进入城内,看到城内的繁荣景象时,魏冉身边的随从忍不住惊叹:“想不到小小的宋国,其国都竟然如此繁华。”
  听闻此言,魏冉笑着说道:“宋国,可不是‘小小的宋国’……”
  是的,宋国在全盛时期,也就是攻灭了曹国、占领了陶邑的宋景公时期,国土面积与今日的韩国相当,其实倒也谈不上大,但是,宋国的富饶,却丝毫不亚于魏国的河东。
  国内富饶,且背靠盟主国的晋国,这正因为宋国当时敢于楚国对抗的原因——要知道那时的楚国,可是与晋国争夺中原霸主之位争夺了足足百年的楚国,当时的齐国与秦国绑到一起,都没有楚国来的强盛。
  随后,楚国逐渐衰弱,晋国又发生了三家分晋的内乱,按理来说,这本该是宋国就此崛起的最佳机会,但遗憾的是,宋景公之后的几代君主,即宋后昭公、宋悼公、宋休公、宋辟公,皆是昏昧之君,白白错失了最佳的崛起机会,反而被齐、魏、韩等国家所进攻,一直到宋剔成君篡位,与齐国缔结盟约,这才使得宋国再次得以发展。
  而如今宋国的君主宋王偃,虽然被称之为暴君,但不能否认在他的治理下,宋国反而发展地比宋剔城君时还要强盛,单凭一己之力击退试图吞并其国土的齐国,当时谁敢想象?
  只不过,这次齐国纠集赵国、燕国,集三国之力攻打宋国,宋国也撑不住了。
  没办法,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宋国又不是秦国,具备以一敌三的实力。
  进入彭城后,魏冉先在城内的驿馆住下,一边沐浴更衣,一边派人向宋国国相惠盎的府邸投递拜帖。
  约一个半时辰后,就当魏冉在驿馆内沐浴更衣完毕,一边喝着温酒一边静静等待时,宋国的国相惠盎便带着一行人急匆匆地赶到了驿馆。
  待二人相见时,惠盎惭愧地说道:“不知穰侯大驾至此,未曾远迎,恕罪恕罪。”
  穰侯魏冉当然不会在意这些,闻言哈哈笑道:“惠相这是说的哪里话?我秦宋两国邦交十几年,情谊深厚,何必客套?”
  惠盎点点头,旋即对魏冉说道:“大王已知穰侯到此,已在宫内备下酒席,特地命在下前来相请赴宴。”
  魏冉笑着说道:“哈哈,宋王如此礼遇,在下愧不敢当。”
  寒暄几句,魏冉便带上几名随从,跟着惠盎一行人前往王宫赴宴。
  正如惠盎所言,此时宋王偃已命人在宫殿内准备好了丰盛的菜肴,亲自为魏冉接风,可见他对魏冉的重视,对秦国的重视。
  筵席间,魏冉对宋国这边的菜肴与酒水赞不绝口。
  说起来,秦国与宋国的历史底蕴确实不同,秦国最初只是周王室册封的诸侯国,是周国的臣国;而宋国,那可是周国允许用以延续商国文化的国家,使其与周为客,因此宋国严格来说并不是周国的臣国,地位超然。
  酒过三巡后,宋王偃对惠盎使了眼色。
  惠盎会意,笑着对魏冉说道:“穰侯,今年三月,我宋国臣子李史出使贵国,恳请贵国出兵相助我国抵挡齐赵两国的进攻,当时贵国正与魏国交兵,今穰侯亲自来到我宋国,莫非贵国与魏国的战争已暂时停歇?”
  听到这话,穰侯魏冉放下了酒盏,饶有兴致地看着惠盎,看得惠盎感觉有点莫名其妙。
  惠盎并不清楚,今年三月,当他宋国的使者李史出使秦国,恳请秦国发兵相助时,正值司马错与白起二人发兵攻打宛方之地。
  当时秦国也很为难,虽说宋国不得不救,可我这边才刚刚跟魏韩两国开战,总不能立刻就停止吧?
  于是乎,秦国君臣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打下宛方之地,然后再派人跟魏国和谈——魏国也是宋国的盟友,也同样不会希望宋国被齐国吞并,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宛城之地被秦国占领,魏国也只能咬碎牙忘肚里咽,承认宛方之地归秦国所有,然后再与秦国洽谈联手增援宋国之事。
  秦国打地一手好盘算对不对?
  可谁也没有想到,司马错与白起非但没有攻下宛方之地,甚至于,他二人反过来被方城的蒙仲给打垮了,以至于到最后,白起六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司马错的六万军队,则是被魏韩十几万军队围困在宛城,要不是秦国及时派人前往魏国,以齐赵两国联手进攻宋国为由,与魏国达成协议,暂时言和,毫不意外就连司马错的六万军队就会被翟章、蒙仲二人击垮,甚至于全军覆没。
  而在那场仗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魏将蒙仲,就是眼前这位宋国国相惠盎的义弟,你说此刻魏冉是什么心情?
  他秦国原本打的一手好盘算,结果全被那蒙仲被搅和了。
  “我……在下说错什么了么?”
  见魏冉表情古怪地看着自己,惠盎很是困惑。
  “不,是在下走神了,抱歉抱歉。”
  微吸一口气,魏冉抱持着先解决正事的想法,正色说道:“如惠相所言,我大秦已暂时与魏韩两国休兵,且在半个月之前,秦魏两国也已组织了总共十九万联军,其中十三万军队增援贵国,另外六万军队则径直攻伐赵国,迫使赵国退兵……”
  听到这话,宋王偃与惠盎君臣二人皆是心中欢喜,连连对魏冉劝酒。
  似这般又喝了几碗后,宋王偃高兴地问魏冉道:“请问穰侯,不知秦魏联军由何人掌兵?”
  魏冉如实说道:“讨伐赵国那边,由我大秦的骁将白起为帅,魏将唐直为副;至于增援贵国的这路联军,却有两位主帅,一位是我大秦的国尉司马错,另一位则是魏国的大司马翟章……”
  “司马错与翟章二人?”
  听到这话,宋王偃心中大定,毕竟司马错与翟章皆是当世极有名望的名将。
  然而此时,魏冉却故意朝着惠盎说道:“说起来,增援贵国的这路秦魏联军,军中大将可与惠盎关系不浅啊……”
  “哦?”惠盎微微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而从旁,宋王偃却好奇地说道:“是何人?”
  魏冉笑笑说道:“正是惠相的义弟,蒙仲!”
  “蒙仲?”
  有些出乎魏冉的意料,惠盎听到这个名字倒还没怎么,宋王偃那边却惊讶地问了起来:“那小子在魏军?”
  『……宋王果然认得那蒙仲。』
  魏冉转头看向宋王偃,不动声色地说道:“宋王也知道惠相的义弟蒙仲?”
  听闻此言,宋王偃稍稍沉默了片刻。
  此刻的他,不禁回想起当年蒙仲质问他为何攻打滕国的往事。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除了耿直的惠盎、薛居州等少数几名臣子外,其余宋国的臣子在他面前都是战战兢兢,但就当年蒙仲质问他时的那种态度,就连惠盎也不敢。
  但当时宋王偃并没有怪罪蒙仲,只因为蒙仲的祖、父、兄三辈,皆战死于宋国与他国的战争。
  因此在宋王偃眼里,蒙仲即是他宋国的忠良之后。
  尤其是当年蒙仲关于战争的解读,即「儿子失去父亲、母亲失去爱子」那一番话,宋王偃至今都仍记得。
  端起酒盏,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宋王偃把玩着酒盏,看似不经意地问道:“那小子,如今在魏国……过得如何?”
  他的话中,稍稍带着几许惆怅。
  魏冉有些惊讶于宋王偃的语气,旋即笑着说道:“宋王,惠相这位义弟可了不得。前些年,我大秦与魏韩两国交兵于伊阙,我大秦的骁将白起,本已击败公孙喜、暴鸢二人,然而最终,却被这位蒙仲小兄弟所击败……去年至今年春夏,我大秦与楚国组织军队攻打宛地,结果再次被那位蒙仲小兄弟所挫败……呵呵呵,以往就算是面对公孙喜,我大秦的军队也不曾败得如此狼狈啊。”
  “哦?”
  宋王偃脸上露出几许惊讶,旋即,他转头问惠盎道:“惠盎,你知晓此事么?”
  “这个……”稍稍瞥了一眼魏冉,惠盎讪讪说道:“臣并不是很了解……”
  其实,惠盎当然知道这些事,毕竟他与蒙仲隔一两个月就有书信来往,因此他知道蒙仲替魏国打赢了伊阙之战,也知道蒙仲被封为方城令,甚至于,就连司马错与白起进攻方城,他也知道。
  只不过因为时间关系,他暂时还没有收到蒙仲最新的书信,并不知晓秦军在宛方之地败地那么惨。
  『怪不得他方才那样看我……』
  瞥了一眼笑吟吟的魏冉,惠盎顿时恍然大悟。
  不得不说,假如惠盎已得知宛方之地的战况,他方才绝对不会那样问,毕竟那等于是当面打魏冉的脸嘛。
  见惠盎神色闪烁,宋王偃便知道魏冉所言不虚,他轻叹一声,点点头说道:“寡人果然没有看错,那小子……确实非比寻常。”
  听闻此言,魏冉顺势说道:“诚如宋王所言,那位蒙仲小兄弟,着实不一般,在下对此有些不解,这等良将,何以宋王不留在国内重用,却任其在魏国担任要职呢?呵呵呵,拜那位小兄弟所赐,我大秦迄今为止,为此付出了十几万人的牺牲……”
  虽说他有所掩饰,但他的话中,未免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毕竟在他看来,虽说这事不能怪在宋国头上,但宋国也有连带的责任。
  宋王偃当然听得出魏冉话中那些许不满之意,在长长吐了口气后,淡淡说道:“此子,不愿为寡人所用。”说到这里,他稍稍迟疑了一下,旋即对魏冉与惠盎二人说道:“寡人有些不适,先去歇息片刻,惠盎,你替寡人招待穰侯。”
  “臣遵命!”惠盎拱了拱手。
  看着宋王偃离去的背影,魏冉倒也不生气,因为他看得出,宋王偃方才明显是有些尴尬,至于原因,宋王偃离席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于是,在宋王偃离席之后,他故作不知地对惠盎说道:“惠相,是在下说错了什么么?”
  惠盎当然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苦笑摇头。
  因为这件事,这次的宴席姑且也算是不欢而散。
  旋即,惠盎便邀请魏冉暂住到他的府上。
  魏冉当然不会推辞,毕竟他此番前来宋国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蒙仲这个问题,毕竟蒙仲已经成为了他秦国攻略魏韩两国的阻碍了。
  在跟着惠盎乘坐马车前往后者府邸的途中,魏冉有意试探蒙仲与宋王偃之间的关系。
  他方才隐隐能感觉地出,蒙仲与宋王偃之间的关系不一般。
  “惠相,在下方才观宋王的态度,似乎他与令弟蒙仲有什么误会?”
  “此事说来话长。”惠盎苦笑着点了点头,简单地向魏冉讲述他义弟蒙仲与宋王偃之间的最大矛盾。
  说实话,就惠盎看来,其实宋王偃是很喜欢他义弟蒙仲的,有胆魄、有能力,又是他宋国圣贤庄周的得意弟子。
  看看蒙仲当日成婚时宋王偃派人赠予的贺礼就知道了,宋王偃总共就只叫匠人打造了六柄类似的利剑,可迄今为止,这六柄利剑只赐予了四个人,前三人分别是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最后那个就是蒙仲。
  可想而知宋王偃对蒙仲的器重。
  但因为蒙仲曾经与宋王偃有矛盾,且不客气地质问过宋王偃,因此哪怕蒙仲再有本事,宋王偃也拉不下脸去派人请蒙仲出仕,而蒙仲,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
  用惠盎的话说就是,这两位都很倔,不肯承认当年的争执是自己的错,自然不肯向对方低头。
  “这可真是……”
  在听完惠盎的讲述后,魏冉大为惊诧。
  毕竟在世人的传言中,宋王偃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大有曾经商纣王那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没想到却还有这一面。
  想了想,他对惠盎说道:“话虽如此,可令弟在魏国这几年,却让我大秦付出了沉重的伤亡。……虽说魏国与贵国也是盟友,但这样下去,怕是会让我国的君王因此恼恨贵国……惠相你知道,我大秦一心希望能踏足中原,可魏国挡在面前,是我大秦必须击败的对象,而如今,魏国虽然失去了公孙喜,却出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蒙仲……”
  “在下明白、在下明白。”惠盎连连点头说道:“这件事,惠某会想办法的。”
  说着,他对魏冉解释道:“我弟蒙仲虽与大王有些矛盾,但与太子却很是亲近,待过几年,等戴武太子正式继位王位,说不定我弟会回心转意,回国出仕……”
  “当真?”魏冉有些怀疑的说道:“据魏冉所知,令弟如今在魏国极有重用,魏王非但任命他担任方城令,还赐予了舞阳、叶邑两片封邑……”
  惠盎笑了笑说道:“我弟重义轻财,他不会在意那些的,据我所知,他前往魏国的目的,也只是为了确保魏国与我宋国的盟约……”说到这里,他轻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此前我多次劝他,但他依旧很在意当年在赵国的事……”
  “赵国的事?”魏冉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我听说过,令弟曾在赵国担任赵主父的近卫司马。”
  “嗯。”
  惠盎点点头,说道:“当时我只是想叫他到赵国增涨些见识,没想到他被赵主父看中,被留在身边担任近卫司马……”
  说着,惠盎便将蒙仲当年在赵国的往事简单跟魏冉讲了一遍,旋即叹息道:“赵主父一死,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执掌了赵国,亲善齐国且与我宋国断绝了邦交,此事我弟深以为憾,他总认为是他的过错。……他认为,倘若他当年态度坚决一些,或许就是改变这一切……”
  魏冉微微点头。
  通过惠盎的讲述,他对蒙仲亦产生了更多的好感——谁会讨厌重情重义的人呢?
  当晚,惠盎安排魏冉在自家府上的客房安歇,旋即便回到自己的卧室。
  一想到今日魏冉对他所说的那些,惠盎的心情就很复杂。
  见此,他夫人不解地问道:“夜已深,夫君何故长吁短叹。”
  惠盎闻言解释道:“我在想阿仲的事?”
  “小叔?”夫人有些惊讶地问道:“小叔怎么了?妾身曾听夫君言,小叔如今在魏国颇受重用……”
  惠盎苦笑着说道:“就是因为太受重用,因此我才烦恼啊。”
  不得不说,此前惠盎通过书信得知了蒙仲的情况,倒也没想太多,只是单纯为蒙仲感到高兴,没想到这次苦主都跑到他宋国来了。
  因为蒙仲的关系,秦国前前后后损失了十几万军队,惠盎还真不知该说什么。
  听罢夫君的讲述,他夫人好奇地问道:“那位穰侯,他这是希望大王召回小叔?”
  惠盎捋了捋胡须,苦笑着说道:“听他的话,大概是这个意思……毕竟我弟两度挫败秦国攻打魏韩两国的战争,秦国自然不会再无动于衷。”
  “那……要召小叔回国?”他夫人好奇问道。
  “呵呵。”惠盎闻言笑着说道:“为何要召回?阿仲如今在魏国深得魏王重用,倘若有朝一日他出任了魏国的大司马,对于我宋国而言也是一件好事。至于秦国……呵,就叫他头疼去吧。”
  是的,别看惠盎今日在魏冉面前唯唯诺诺,但他丝毫没有召回蒙仲的意思,哪怕他知道,只要他肯出面,蒙仲一定会放弃在魏国的所有,返回宋国。
  可问题是,蒙仲在宋国能起到的作用,远不如他在魏国能起到的作用更大。
  倘若蒙仲回到宋国,充其量就是统率宋国的军队,而问题是宋国的军队挡不住齐赵燕三国的军队,但倘若蒙仲在魏国,他就有可能左右魏国的态度,使魏国坚定地站在宋国这边,这意味着宋国在抵抗齐国时,可以有两国的军队。
  有些事,蒙仲就算在魏国也能做,但反过来,有些事蒙仲就未必能做到。
  这么简单的事,惠盎还不至于犯糊涂。
  并且他也相信,宋王偃也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犯糊涂。
  至于秦国的不满,那就让秦国不满去吧,反正秦国也不是什么善茬,别看秦国目前跟宋国关系亲近,这只是因为秦国需要宋国牵制齐国,而一旦秦国击败了魏国与韩国,吞并了魏韩两国的土地,到时候秦国还需要宋国牵制齐国么?——到时候,秦国不吞并他宋国就不错了。
  当了那么多年的国相,这些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惠盎还是很清楚的。
  两国的邦交,永远是建立在当前彼此利益是否一致的基础上,利害一致即是盟友,否则便是敌人,仅此而已。
  换而言之,留蒙仲在魏国,防止秦国吞并魏韩两国,继而对宋国造成威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鉴于有十三万秦魏联军增援陶邑,且还是翟章、司马错、蒙仲这样组合,宋王偃与惠盎倒也不再担心陶邑那边,转而将精力放在郯城那边。
  两日后,出于穰侯魏冉的要求,惠盎便带着魏冉前往郯城。
  此番前往郯城,魏冉一方面是想见见宋国的太子戴武,与这位宋国日后的君主拉近点关系,另一方面,他也是想看看齐燕联军的实力。
  然而,郯城那边的战况却有些出乎魏冉的意料。
  要知道,在齐赵联军那边,奉阳君李兑好歹攻下了陶邑,倘若不是秦魏联军及时抵达,齐赵联军怕是能一路攻到商丘,可齐燕联军这边呢?他们连郯城都打不下。
  难道宋国的太子戴武,居然如此厉害?
  而对此,太子戴武连忙解释道:“只因为齐军并非匡章带兵……”
  魏冉惊讶地询问宋国太子戴武:“并非匡章率军?”
  太子戴武摇摇头:“是田触、田达二人率领的齐军。”
  『没听说过。』
  魏冉捋了捋胡须,旋即又问道:“燕军呢?何人掌兵?”
  听闻此言,太子戴武表情略有些古怪地说道:“燕军的统帅名叫乐毅,其麾下大将,一人叫做赵奢,一人叫做荣蚠。”
  “哦。”魏冉点点头,旋即对戴武、惠盎笑道:“不曾听说过。看来,除非这齐燕联军请出匡章,否则不足为惧。”
  『真的吗?』
  听到这话,太子戴武与惠盎颇有默契地对视一眼,表情皆有些古怪。
  他二人很清楚,虽然对面的齐燕联军没有匡章,但却有一个论带兵打仗能力堪比匡章的燕军统帅。
  只不过这位燕军统帅,看样子并不想为齐军出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