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北方战争(20)
  随着《海参崴条约》的签署,原本陷入僵局的中国与临时政府关系立即密切起来。高尔察克的政权决策效率还是挺高的,不但迅速批准了条约,而且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向中国方面交割了99吨黄金。
  交割黄金的地方在伊尔库茨克,按照海参崴条约的规定,伊尔库茨克必须完整地交由中国方面驻守,同时,除个人物品外,不得带走任何其他民用财产——军用物资不在其列。当然,规定是这么规定,全俄政府也不会那么天真地留下物资,凡是用得着都一律撤走了——粮食、布匹哪个不是军用物资。负责交割的中路集团原本已经准备了对伊尔库茨克发动进攻,现在既然能和平交割,当然是当仁不让地接收部队。
  蔡锷接到秦时竹的指示,知道用不着和俄国人在小节上较劲,只要都交接干净,其他事情都好说。
  至于99吨黄金,打这个主意的人便多了。除了高尔察克政权的内部,哥萨克、捷克军团都是虎视眈眈,在交割的时候便是乱成一锅粥,蔡锷深知这是一笔怎样巨额的财产,不仅在接收后第一时间安排铁路运输,而且一路布置了重兵和接应部队——要知道,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转运回国,至少1周,这一路上要是出点什么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中国方面的要价未免凶狠,但高尔察克只能含泪接受,因为英法已经明确告诉:英法不会为了全俄政府而和中国人交战。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英国特使隐隐约约提到,一旦稳定了俄国局势,英法愿意帮助全俄政府和中国人再把账目要回来。
  当然,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布尔什维克,在面对内外压力的质询时,高尔察克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放在第一位,认为哪怕暂时对中国让步,也要率先稳定国内局势。让他欣慰的是,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军权实力派先后发来电报,表示理解他的苦心,同时都强调指出,在鄂木斯克方向,必须留有军事实力,防止中国人背信弃义,认为如日本方面要价不高,可以引入日本实力作为对中国的牵制。
  《海参崴条约》签订以后,特别是有了英法的财政背书以后,源源不断的物资、武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到了鄂木斯克政权处。现在,西伯利亚铁路从伊尔库茨克到海参崴已经悉数为国防军所占领,从国内调集而来的铁路管理人才完全接管了对铁路的营运——原本英法还等着看中国人的笑话,暗示铁路当局不要与中国人合作。没想到国防军压根就没有要留下俄国人分毫的意思,一应管理,全部自为,而且实现军管。不到2个月,英法观察家惊讶地发现,原本效率低下、体系繁杂、决策拖沓的铁路运行一时间如同上足了发条一般凶猛,不但在单位时间内向鄂木斯克政权运送了超过平时2倍以上运量的物资,而且连带着连惯有的短斤缺两迹象都消失了。
  同样是这条铁路,居然焕发出如此活力,不但英法没有料到,高尔察克也是万万没有想到。在心里感慨的同时,不啻于一种更沉痛的打击。他在旅顺口呆过,深知中国民众的吃苦耐劳品质,中国人唯一欠缺的就是自信和组织能力。现在,一盘散沙的局面已经结束了,从中国人昂扬的斗志甚至在战斗中的士气来看,都将是将来俄罗斯的劲敌。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获悉中国和鄂木斯克政权签署《海参崴条约》之后,布哈林怒不可遏,将最难听的词语送给远在鄂木斯克的高尔察克和北京城的秦时竹。
  这些话,留驻在彼得格勒的中国代表是听不见的,但作为最有力的还击,他们也感到了一种扬眉吐气。布哈林作为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丝毫没有和谈的诚意,每次谈到关键问题就绕道,一再高调宣称中俄都是革命党,应该用革命精神来相互支持。而代表团诸人一说起列宁归还中国被沙皇窃取的领土时,布哈林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现在大局既定,则就不必看布哈林的嘴脸了。当然,布尔什维克虽然万般敌视中国代表,外面的革命群众也未尝没有冲击使领馆的“愤怒”,但是,正如秦时竹所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在战场上表现得越强硬、越有攻击性,则我们在外交上就越安全。
  面对布哈林的指责,一句“《布列斯特》条约是如何签订的?”的诘难便已经足够。说来说去,在俄国内部,既然布尔什维克做了初一,高尔察克做了十五也不必多言,但此种分野的不合,却又在布尔什维克内部酿成巨大的危机。
  左派的观点认为:鄂木斯克白卫军签订如此丧权辱国的条约,充分暴露了他的腐朽与不堪一击,说明这场战争更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特点。
  而列宁作为务实派,当然不会在党内搞这些自欺欺人的东西,他沉痛地说道:“同志们,这不是一件好事情。从态度来看,中国政府一开始是倾向于我们的,而且他们事实上已经占领了远东的这些土地,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要求?我已经反复强调了,我们既然要推翻沙皇的统治,就要反对他对内镇压、对外侵略扩张的一切,中国人民饱受沙皇侵略,6年前刚刚推翻帝制,原本是我们天然的同盟军,但现在,却成为我们的对立面。”
  “列宁同志,我不认同您的观点。”斯大林站起来反驳道,“沙皇政权的腐朽,这是举世公认的,但这并不能抹杀英雄的俄罗斯人民的功绩。我们在远东的开拓和历史地位,不仅有正式的条约,而且渗透了千千万万民众的鲜血和汗水,是我们天然的组成部分。您原来也已经说了,《布列斯特》条约是权宜之计,我们终究是要收回这些领土的,那么,有什么必要白白割让远东的这些领土呢?我认为,即便我们与中国缔结条约,承认他们对这些土地的控制,他们也未必就是革命的助手……”
  这便是布尔什维克党内鲜明的观点,与中国签订条约,与其说是有直接威胁,倒不如说是希望争取中国援助,但中国代表从头至尾就不肯应承向布尔什维克提供援助,这是布哈林最为恼火的地方。不能成为朋友,那就是典型的敌人,由此,也看出了布尔什维克在对待德国和中国问题上的不同。
  德国的军事压力直接施加在布尔什维克身上,自然要用送瘟神的态度送走,而中国的压力加在鄂木斯克身上,布哈林最期望的是高尔察克不答应中国的条件而被中国方面碾碎——哪怕打个两败俱伤也好,现在鄂木斯克一服软,等于布尔什维克直接暴露敌人的攻击之下,虽然还不能明白中国在远东的参与情况,但起码,鄂木斯克方向有了相对可靠的后方,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布尔什维克。
  毕竟,虽然中国人不能信任,但高尔察克是与中国人签了条约的,中国人需要的是有人遵守条约,而不是再去从鄂木斯克那里捞取别的好处。
  话分两头,《海参崴条约》的签订,在国内掀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潮流,无论是商人、学生、实业家还是知识分子,都为国防军取得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人民日报》连续三天以套红标题庆祝故土回归,秦时竹的威望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便连张謇这种已经逐步淡出政治视野的人物,也高兴得夜不能寐。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纷纷举行提灯游行,庆祝故土光复。
  随后,议会以正式通告的信息,将《海参崴条约》中的各项领土做了安排,东北部领土分别归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除了海参崴设置特别市以外,北部和西部地区,则划入蒙古,并且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分别设立北方省。
  当然,虽然条约承认库页岛是中国领土,但鉴于目前库页岛被日本占领的消息,这方面的情况有意识地予以了过滤。老话说得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谁能够想到,仅仅17年前,俄罗斯还耀武扬威地占领了东北全境,17年后便连本来吞下的国土都要重新叫出来呢?库页岛地方虽大,但目前战略意义和价值还未体现,先不着急。倒是海参崴设立特别市并进行军管的消息,有一些耐人寻思的味道。
  但在长篇累牍的歌功颂德中,秦时竹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在大本营战略会议上,他告诫指出:“现在,远远不是刀枪入库放马南山的时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支持鄂木斯克政权,最大限度地让俄国内战延续,同时又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直接卷入俄国内战!同时,要尽最大努力固守住收复的国土!”
  那么,该怎么做呢?
  第一条便是土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