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开会
孙传庭其实也有些困惑的,皇上说要推广这三种作物,但玉米还好说,红薯和马铃薯听名字就应该是蔬菜,即使可以当主食,但民众的习惯问题还是要考虑的,所以他也曾经问过皇上,朱由校根本不担心这些食物没有去路,只要他大量推广,收获后再大量收购就行了。
现在杨义提出这个问题,他也只好按皇上说的来答:“诸位放心,这个问题皇上已经和本官说过了,有多少,皇上收多少,价格和销路的问题全部不用我们考虑。我们现在只需要推广就行了。”
既然销路不是问题,那大家就放了一大半心。至于如何推广,这事其实并不难,延安府直管的有九县,然后下面还有绥德州,葭州,鄜州的六县,这十五县地虽不甚肥沃,但数量多呀,特别是这三种作物都不择地的,而延安府本有大量荒地未曾开垦,就是因为不管是小米还是麦子都产量极低,如果这三种作物真有那么好,那荒地的开垦就会有动力了。
于是大家分好了工,孙传庭巡视各地清理屯田,通判陆轩协助。杨义坐镇府衙,居中联络。推官杨司奇,知事刘三平两人分赴绥德州,葭州,鄜州三州巡视监督,真正做事当然还是只能靠下面的知州和知县们。
三天后,在府衙中,延安府各知州和知县们齐聚一堂,召开知府大人所说的新作物推广会。
孙传庭首先开请出了尚方剑,众人跪拜后就座完毕,他先开口道:“本官这次前来延安府,是立下了军令状的,皇上命本官三年之内,将延安府变成陕西最富足的府治,本官没有三头六臂,都要靠诸位同僚协助,这里先谢过了。”
众官心里鄙夷,说话也不怕闪了舌头,延安一直是陕西最贫穷的一个府,自给自足还常常不能保证,三年想翻天,知府你可是在作梦吧。
孙传庭继续道:“本官这么说,诸位心里只怕不信,其实我自己本来也是不信的,但皇上圣明,给了本官两件利器,一件是新的高产作物,一件是清理军屯的试用之权。”
众人嗡地一声乱了套,什么新作物大家都不大有兴趣,但是清理军屯这事,大明朝廷从开国起就不断进行,各种政策层出不穷,还常常有相互矛盾之处,结果呢,现在的军屯是越来越烂,军占民田,民占军田,冒占屯田、余丁冒领屯田,抛荒弃种,军户逃匿,已经成不可收拾之象,朝廷要在延安清理军屯,可就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利益了。
杨义脸色不豫道:“吵什么吵,知府大人只说要清屯田,仔细听着就是了,要吵出去了再吵。”
延安知府一直没有补缺,杨义一直以同知代行知府事,所以颇有威信,此言一出,乱象为之一静。
孙传庭感激地向杨义点点头,然后说道:“清理军屯,皇上给了我们一个方略,屯地私有、科则统一、屯军免除军役。”
这下的嗡声更大了,屯地私有是指军屯田可以和民田一样由私人持有及买卖,而科则统一是指屯田和民田交相同的赋税,这两项在以前就曾经在某些地方实行过,所以大家倒不是很在意,大家议论的其实是屯军免除军役这一项。
朱元璋定下的卫所屯田制度,目的是以军养军,虽然现在卫所军制败坏,但这是祖制,即使是有些将领在局部地方实行了募兵制,但也没有让屯军免除军役,这一条如果实行,那就是改变了大明朝的基本制度了。
当下大家议论中冒出来最多的词就是“有违祖制”,原本的历史上,到明朝灭亡,卫所制度都是没有改变的,最多是名存实亡,现在连名都不存了,也难怪大家如此激动。
孙传庭拿起堂木拍在桌子上,众人一惊,孙传庭怒道:“本官话未说完之前,再有人发声,可别怪本官不给你面子。”于是大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他接着说道:“本官知道大家认为这有违祖制,皇上吩咐时本官也说过这话。皇上说只在延安府试行,如可行,则祖制也不是不可以变的。”
有些官员心里骂道“大逆不道”,却没人敢发出声音。而有些官员则是心中大喜,其实一般能通过科举而任官的,除了少数书呆子,基本上都是些聪明人,当然也能看到一些事的本质。祖制不可违这话说说就行了,现在的情况和太祖时已经有了很大区别,死抱着祖制不放其实是不行的。不过正因为他们聪明,所以他们宁愿用变通的办法来达到目的,也是绝对不肯自己说出有违祖制的建议的,但如果是别人说的,比如皇上说的,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皇上给本官三年时间,本官给各位两年时间,如是事情顺利,本官很乐意继续在陕西与各位共事,如果有人阳奉阴违,给本官使绊子,那本官有言在先,到时本官认得你,这尚方剑可不认得你。我的话完了,诸位有什么问题可以说了。”
众官又一起开口,孙传庭又拍了下堂木道:“有话一个一个说,要说的举手示意,本官仔细来听听诸位的高见。”
众官又一起举手,孙传庭随便指了一个,他站起来拱了下手说道:“下官保安知县刘成纯,请问大人,新作物种子可要钱买?乡民从未栽种新作物,下官担心到时收成堪忧。”
孙传庭回道:“这事不用担心。皇上早命皇庄栽种新作物,已经收获足够种子,这次全部交由本官带来,昨日来报,已过平阳府。各县可分得种子数目可栽种各县两成田地,种子免费发放,而且本官从司苑局带来栽种过的老农,并有司苑局编写的栽种方法,到时可分发到各地,收成问题不用担心,皇庄里的产量已经达到一亩红薯十五石,马铃薯一亩十石,玉米少一些,但也可达两石。”
现在杨义提出这个问题,他也只好按皇上说的来答:“诸位放心,这个问题皇上已经和本官说过了,有多少,皇上收多少,价格和销路的问题全部不用我们考虑。我们现在只需要推广就行了。”
既然销路不是问题,那大家就放了一大半心。至于如何推广,这事其实并不难,延安府直管的有九县,然后下面还有绥德州,葭州,鄜州的六县,这十五县地虽不甚肥沃,但数量多呀,特别是这三种作物都不择地的,而延安府本有大量荒地未曾开垦,就是因为不管是小米还是麦子都产量极低,如果这三种作物真有那么好,那荒地的开垦就会有动力了。
于是大家分好了工,孙传庭巡视各地清理屯田,通判陆轩协助。杨义坐镇府衙,居中联络。推官杨司奇,知事刘三平两人分赴绥德州,葭州,鄜州三州巡视监督,真正做事当然还是只能靠下面的知州和知县们。
三天后,在府衙中,延安府各知州和知县们齐聚一堂,召开知府大人所说的新作物推广会。
孙传庭首先开请出了尚方剑,众人跪拜后就座完毕,他先开口道:“本官这次前来延安府,是立下了军令状的,皇上命本官三年之内,将延安府变成陕西最富足的府治,本官没有三头六臂,都要靠诸位同僚协助,这里先谢过了。”
众官心里鄙夷,说话也不怕闪了舌头,延安一直是陕西最贫穷的一个府,自给自足还常常不能保证,三年想翻天,知府你可是在作梦吧。
孙传庭继续道:“本官这么说,诸位心里只怕不信,其实我自己本来也是不信的,但皇上圣明,给了本官两件利器,一件是新的高产作物,一件是清理军屯的试用之权。”
众人嗡地一声乱了套,什么新作物大家都不大有兴趣,但是清理军屯这事,大明朝廷从开国起就不断进行,各种政策层出不穷,还常常有相互矛盾之处,结果呢,现在的军屯是越来越烂,军占民田,民占军田,冒占屯田、余丁冒领屯田,抛荒弃种,军户逃匿,已经成不可收拾之象,朝廷要在延安清理军屯,可就触及到了许多人的利益了。
杨义脸色不豫道:“吵什么吵,知府大人只说要清屯田,仔细听着就是了,要吵出去了再吵。”
延安知府一直没有补缺,杨义一直以同知代行知府事,所以颇有威信,此言一出,乱象为之一静。
孙传庭感激地向杨义点点头,然后说道:“清理军屯,皇上给了我们一个方略,屯地私有、科则统一、屯军免除军役。”
这下的嗡声更大了,屯地私有是指军屯田可以和民田一样由私人持有及买卖,而科则统一是指屯田和民田交相同的赋税,这两项在以前就曾经在某些地方实行过,所以大家倒不是很在意,大家议论的其实是屯军免除军役这一项。
朱元璋定下的卫所屯田制度,目的是以军养军,虽然现在卫所军制败坏,但这是祖制,即使是有些将领在局部地方实行了募兵制,但也没有让屯军免除军役,这一条如果实行,那就是改变了大明朝的基本制度了。
当下大家议论中冒出来最多的词就是“有违祖制”,原本的历史上,到明朝灭亡,卫所制度都是没有改变的,最多是名存实亡,现在连名都不存了,也难怪大家如此激动。
孙传庭拿起堂木拍在桌子上,众人一惊,孙传庭怒道:“本官话未说完之前,再有人发声,可别怪本官不给你面子。”于是大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他接着说道:“本官知道大家认为这有违祖制,皇上吩咐时本官也说过这话。皇上说只在延安府试行,如可行,则祖制也不是不可以变的。”
有些官员心里骂道“大逆不道”,却没人敢发出声音。而有些官员则是心中大喜,其实一般能通过科举而任官的,除了少数书呆子,基本上都是些聪明人,当然也能看到一些事的本质。祖制不可违这话说说就行了,现在的情况和太祖时已经有了很大区别,死抱着祖制不放其实是不行的。不过正因为他们聪明,所以他们宁愿用变通的办法来达到目的,也是绝对不肯自己说出有违祖制的建议的,但如果是别人说的,比如皇上说的,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皇上给本官三年时间,本官给各位两年时间,如是事情顺利,本官很乐意继续在陕西与各位共事,如果有人阳奉阴违,给本官使绊子,那本官有言在先,到时本官认得你,这尚方剑可不认得你。我的话完了,诸位有什么问题可以说了。”
众官又一起开口,孙传庭又拍了下堂木道:“有话一个一个说,要说的举手示意,本官仔细来听听诸位的高见。”
众官又一起举手,孙传庭随便指了一个,他站起来拱了下手说道:“下官保安知县刘成纯,请问大人,新作物种子可要钱买?乡民从未栽种新作物,下官担心到时收成堪忧。”
孙传庭回道:“这事不用担心。皇上早命皇庄栽种新作物,已经收获足够种子,这次全部交由本官带来,昨日来报,已过平阳府。各县可分得种子数目可栽种各县两成田地,种子免费发放,而且本官从司苑局带来栽种过的老农,并有司苑局编写的栽种方法,到时可分发到各地,收成问题不用担心,皇庄里的产量已经达到一亩红薯十五石,马铃薯一亩十石,玉米少一些,但也可达两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