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鬼界坚持认为,只要他们永不停息的搞事情,鬼皇终会在帝都降临。
几个月后,看着越来越少的属下,鬼王忍不住找到了属下最后失踪的地方。
看见一个被自己训练数百年的阴兵鬼将成了小糖丸,被一个三岁的奶娃娃抱在手里。
一口一个,嘎嘣脆。
第2章 吃饭
大锅里已经没水了,徐芷往里舀了一勺油倒进锅里,重新拿起针线的于氏看到了,想说什么,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出来。小儿媳是为了几个孩子,自己不能辜负了她的心意。
明松在下面烧火,等油一热,徐芷将打好的鸡蛋慢慢倒进锅里,然后用筷子来回拨弄,这筷子是她专门找人做的,比一般的筷子大了许多,专门用来在摆摊的时候夹馒头片的,比较长,所以不用担心会烫的手疼。
“莲花明柏,快去拿盘子碗,回来就吃饭。”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徐芷喊道。
徐芷和明松一起将炕上的两个矮桌并到一起,看睡在一起的龙凤胎还没醒,徐芷也就没喊,不醒刚好,待会吃完饭再喂两人。
莲花两人拿来了碗盘,徐芷将鸡蛋盛到两个盘子里,放到桌上,又将小锅里的鸡蛋羹拿出来冷着。
明松递过来一个筐子,里面是今天卖剩下的馒头皮,说是馒头皮也不对,应该叫馒头皮片,因为是馒头切片剩下的两边,只不过因为是两头所以大小不一,一般来买东西的客人都不要乐意这种的,所以徐芷就不再炸,直接留着拿回来吃。
将馒头片挨个摆在锅里,用锅里盛玩鸡蛋剩下的油将这些馒头片煎热。锅里已经没多少油了,不过徐芷打算用小火把馒头烤的热乎一点吃的香。
另一边莲花已经将几碗粥都盛好了,徐芷将所有的馒头片都煎好夹出来放到了另一个油筐里,加了瓢水刷锅然后往锅里填满水。于氏已经抱着海棠,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坐好了。
徐芷将鸡蛋羹递给于氏一碗,自己面前放了一碗,把自己面前的粥放到莲花面前,将莲花怀里的明杉抱过来喂。
“我喂明杉,你们先吃,吃完看着他们几个。”
另外两碗鸡蛋羹又放到锅里去了,天冷,即使屋里烧着炕饭也凉的特别快。
海棠和明杉两人小,大人抱着喂也吃的不快,等徐芷和于氏将两人喂好,其他几个孩子都吃的差不多了,但是菜还剩大半盘,这是留给于氏和徐芷的,几个孩子都很懂事孝顺。
莲花吃完了,给于氏和徐芷盛了粥。徐芷将盘子里的菜又分了一半给几个孩子。
“谢谢小婶。”
四个大的谢过徐芷以后赶紧低下了头,迎春和明杉道谢后相互看了下对方和自己的碗,然后嘻嘻的笑了。
吃过以后,几个孩子在炕上玩,徐芷和于氏将明椿和茉莉叫醒喂饭,明椿被叫醒刚要张嘴哭,看到桌上的鸡蛋羹马上不哭了,拿徐芷的手去指碗啊啊的让喂。
茉莉到是没哭,只是看到徐芷以后张着双臂往徐芷这里扑,于氏喂她鸡蛋羹她转头吃一口然后又往徐芷这边扑。
徐芷一边哄她一边喂明椿,没想到吃了一小半以后她就不愿意吃了,就是一心想要找徐芷。
于氏哭笑不得,将茉莉递给徐芷,徐芷扶着明椿去找于氏,这样茉莉才肯乖乖吃饭。
“人家都说有奶就是娘,你看你才喂她几天,就跟你这么亲了。”于氏抱怨着,不过脸上都是笑意。
“可能是这两天喂她习惯了,乍一不喂她生气了。来,茉莉吃。”徐芷也笑着说。
前几天都是徐芷喂得茉莉,今天明椿睡在外面,徐芷刚刚直接抱出来了,没想到茉莉这么粘她。
“明儿就腊月了,你在集上看到过年用的东西都买点,再去布庄扯点颜色好看的布,我给你做身衣服。”
明椿吃饭快,茉莉还有小半碗明椿已经吃完了,于氏将明椿交给荷花看着,去床头的柜子里拿出钱袋,把里面两个中等大小的银子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听到于氏的话,莲花眼睛一亮,然后又想到了什么,眼神黯然下去。
莲花正在绣荷包,不到十岁的小姑娘,绣工已经不错了,原来家里困难的时候,曾经接过绣坊里的私活,一个荷包能卖五六文钱,去掉针线布料也就挣个挣一两文钱,莲花年龄小,一天也就绣一个,有时候一天还绣不完。
自从徐芷醒了就不让她接了,没日没夜的绣太伤眼睛了。现在绣的是打算留给家里人用的,顺便每天练练手感,不至于哪天想绣绣不出来。
莲花明白奶的意思是想让小婶穿的好看些找个好人家嫁了,可是她不想,后边那家的三婶嫁人以后再也没回来过。她知道自己弟弟妹妹们拖累了小婶,可是她真的不想小婶嫁人,她想让小婶一直在家里。越想越难过,手里的针也慢了下来。
一旁的明松看见了,知道莲花怎么想的,他也不想小婶再嫁,可是小婶那么年轻,以前因为脑子不好不方便再嫁,现在已经好了,他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婶嫁人,况且小婶那么聪明,嫁人后能过得更好。
用过昏食,趁着天没黑,徐芷带着明松莲花明柏荷花几人将西厢房里的鸡蛋都称重算钱。
镇上收鸡蛋有按斤称也有按个的,按斤的话是十文钱一斤,按个的话大的三文钱两个,中等大小的五文钱四个,小的一文钱一个。只不过每个商户家的大小标准都不一样,更多人还是喜欢按斤算,起码公正些。
徐芷为了方便,收鸡蛋都是按斤称重算钱,村里人也喜欢把鸡蛋送到她们家,因为不用自己带去镇上卖,不用自己提着路上打破了心疼,又不用担心被压价。
徐芷带着明柏称重,明松将重量记好顺便算好账,莲花荷花负责数铜板,然后把串好的铜板放到对应的芫子里。
每家的芫子上都有自家的标记,徐芷为了方便,在每家的的芫子上都刻上了他们某个孩子的名字,像里正家的二孙子叫锁头,他们家的芫子上就刻了锁头。
徐芷几人称完没过多大会,徐三叔家二儿媳刘氏就来了,徐芷将算好的账跟她说了一下,然后将串好的铜钱和芫子一起拿给她,刘氏接过东西,与于氏和徐芷说了两句家常赶紧家去了。
随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把各家的芫子都拿回去了。村里人都知道徐芷几人回家的时间,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有的与于氏唠几句,但是不会耽搁太久,毕竟家里还有事。
徐芷将鸡蛋放好在坛子里,将剩下的钱拿着然后把门锁好。
回到东屋,徐芷带着明松几个人将第二天用的面活好,开始算今天的收支。
今天总共带了昨天活好的大约一百三十斤面,鸡蛋带了五十斤,油用掉了大约两斤,买了六担柴,盐和其他调料用的不多。面是用一百斤干面活好的,鸡蛋除了煮了一百个,剩下的都用在煎馒头上了。
其中面一斤五文,油一斤二十四文,柴一担五文,盐一斤三十文,一天的成本是一千一百文左右。
几个人一起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千五百三十六枚铜板,也就是今天纯收入四百三十六文左右。
算出这个数额,不止徐芷和于氏开心,几个大孩子也一脸兴奋。
要知道在南河镇,一个壮年劳力一天也就能赚二十文,而这还是农忙时的价格,农闲时不缺劳动力,一天能拿十五六文都是高的,还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活。
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是新年将至,许多商队在吃食上不像以前那么吝啬,不然煮鸡蛋不会卖这么多。
明松拿出专门用来记生意的账本,记好今天的,记账方法是徐芷教的,一纸分三栏,一栏记收入一栏记支出一栏记利润,没有什么太大改动,但是方便了许多。
徐芷把串好的铜钱拿出四串放到箱子里,箱子里还有十几串,都是前几天留下的。账本也放在这个箱子里。
看着徐芷把箱子收起来,于氏对徐芷说:“小七呀,今天来送鸡蛋的人不少,家里还有些,要不明天我告诉乡亲们不用再送了?这都到年尾了,你们也该歇歇了。”
徐芷小时候在沈家是最小的,于氏拿她当女儿,还是一直习惯喊她小七。
“先不用,娘,这两天回家的商队挺多,我想多煮些鸡蛋,卖不完也可以带回来,再收两天,再说咱家还得吃呢。趁着这几天生意好,再多卖点,年后我们多歇几天就是了。”徐芷不想太早停摊,年前生意好,明年前两个月一家人的花销都得留出来。过了年,生意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冷峰期。
看徐芷坚持,于氏也不再说什么,不过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那行,娘再给你收几天,你们也别太累,明天别光忙着卖东西,有相中的都买些,明松莲花也是,明天让你们小婶去逛逛。”
明松莲花连忙答应了,徐芷想着明天早早的收摊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去逛逛,也就没再反驳于氏。
收拾好了碗筷和其他东西,将锅里的水刮出来洗脸泡脚,徐芷带着莲花荷花抱着茉莉去里屋歇着,于氏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在东屋,明松明柏两个大了,也跟着于氏在东屋。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们动动手指点点收藏,感谢(??w`?)
沈家情况:
沈儒海(去世),于氏
老大一家:沈启荣 田桂兰(去世)
明松12 荷花9 明竹7 海棠3
老二:沈启华 于春妮(去世)
莲花11 明柏9 明椿茉莉1
老三:沈启富 李招娣(去世)
迎春6 明杉3
老四:沈启贵(已知战亡) 徐芷
现在家里只有徐芷、婆婆和大大小小一群孩子
第3章 回忆
沈家的房子很大,是当初沈父做生意最好的时候建的,正房五间,东西两屋再往里走都有个里间,和外间一样大,也开了连着外门的,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后院的面积也不小。吃说沈父当初为了买这块地费了不少银钱。
本来是三四户人家的宅基地,不仅花钱把地买下来,还在其他地方买了地送过去,这才让那几家人同意换地方。本来位置不远换一下没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沈父看中的地方大家都觉得风水好,不然为什么村里这么多做生意的只有沈父做得好,肯定是眼光独到。
躺在炕上,几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徐芷有些睡不着,醒来几个月,靠着小生意赚了点钱,但是下一步怎么走,需要好好想一下。
徐芷不是盛朝人,准确来说不是完全的盛朝人。徐芷前半生浑浑噩噩的脑子不清醒,十九岁以前智商就跟五六岁的孩子似的。
直到三个月前,那天晚上雨下的大,把院子里的鸡淋得咕咕叫,要知道家里全靠几只鸡撑着,于氏心疼,带着徐芷和莲花想把鸡赶到后屋里去,徐芷摔了一跤脑袋磕到了鸡圈上,没什么大事人却不醒,把于氏担心的不行,差点半夜就去找人找大夫,但是大半夜的,家里都是孩子也不放心出去喊人,一夜又着急又担心,差点就晕过去了。
幸好徐芷第二天一早就醒来了,醒来以后头也不疼眼也不晕,除了脑子里多了些记忆,人清醒了。不过上辈子的记忆也只停在了十九岁,十九岁以后就断片了,但是徐芷能感受到,现在的徐芷是她,上辈的也是她,不是夺舍,仿佛注定就应该来这一遭。
上辈子的徐芷是个平凡的现代人,没有什么特殊的遭遇,只是比较喜欢吃,只要是好吃的,都喜欢去吃,去做。也幸亏有这个爱好,这辈子才能赚点小钱养活家人。
这辈子的徐芷有些坎坷,三岁前仿佛是个娇娇女,依稀记得有父母兄长宠着,三岁那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带刀的官差和仓皇而逃的仆人,醒来就已经不在家了,被人买去当小丫鬟培养着。
托了长得可爱的福,得了主家还没生孩子的大夫人喜欢,在府里也算是半个主子,平时做的就是跟在大夫人面前看书识字,最幸运不过的是没有卖身契,没入贱籍。
过了三四年,大夫人因为无子被休,回娘家的时候已经被丈夫气晕,房里一片混乱。小徐芷呢,被抱走了,抱走她的人是主家一个小管事。
这小管事受过大夫人的气,投靠了一个小妾,那小妾有个和小徐芷差不多大的女儿,平时看着大夫人对小徐芷亲切,一个丫鬟吃穿用度比自己生的正经小姐还要好上几分,一直对两人怀恨在心,小管事看在眼里,自觉对小妾忠心不二,为了讨好小妾加报复大夫人,打算将这个大夫人视若半女的孩子给扔了。
管事趁乱把徐芷抱走,害怕徐芷叫喊一路捂住了她口鼻,东躲西藏的出了府才发现带出来的孩子已经闭了气,慌慌张张的寻了个角落给扔了。小徐芷醒来的时候被路过的沈儒江捡回来了。
沈儒江是于氏的丈夫,在外跑商,路上看到个孩子一时心软捡回来了,再加上这孩子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打听了许久没听说谁家丢了孩子,就给带回了老家。
徐芷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回沈家的路上了,那时沈家家底还比较丰厚,于氏沈儒江都拿徐芷当自己的女儿待,荣华富贵四兄弟也把徐芷当亲妹妹。
徐芷在沈家长大,户籍却不在沈家,沈儒江有个远房表妹,夫家姓徐,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带着家产来投靠沈儒江。去世前拜托沈儒江寻个女娃记在名下,逢年过节也能有点香火。
徐芷到了沈家,沈儒江看她伶俐,就起了把徐芷过继过去的心思。
徐芷在沈家过得很好,四个兄长连最小的启贵都宠着她,接着三个哥哥陆续结婚生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仿佛是被吓到了,从到沈家以后一点点长大,但是思维却像个六七岁的孩子,一直没变过。
过了几年安宁日子,直到七八年前,先是沈儒江行商遇匪受伤,拖了三年身子还是没撑住,四哥去参军想要替父报仇。
大哥三哥守孝后接手了商队却遇上水祸翻船,船上不止两个兄长,两个嫂子也在船上。半年后才弄清不是天灾,是人祸,船队是遇到了河匪才翻船的。同时传来的还有四哥战场上去世的消息。
二哥身子一直不好,接连遭遇父亲兄弟去世的打击,急火攻心,不到一月就过世了。二嫂当时怀胎八月,生下明椿茉莉月子中过世了。
于氏连受丈夫儿子去世的打击,差点一病不起,想着一群孙子孙女还有个傻女儿需要抚养,咬牙撑起了家。但是家里除了房子还有十几亩田就不剩什么了,日子过得很清苦。
不久镇上一个员外郎不知怎么见到了徐芷,想把徐芷接过去做小妾。沈家村都是普通村民,沈家也没有能主事的人,于氏急中生智,借口徐芷和沈启贵有婚约。盛朝战事不断,朝廷对参军人的家人十分照顾,强娶军妻是犯法的,将士牺牲,妻子在老家也必须得到优待。员外郎不信邪,于氏只好求族里开祠堂将徐芷的名字添到沈启贵后面,小辈们的称呼也从小姑变成了小婶。这样那员外郎才放过沈家,而徐芷也算是嫁给了沈启贵。
于氏带着新出炉的儿媳和一群孙子孙女靠着十几亩地过活,不至于饿死,但是吃的一直不怎么样,直到徐芷清醒,家里的生活才好点。
现在家里主要卖的东西还是煎馒头。南河镇算起来是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镇,因为南北商人大多都要经过河东府,南河镇所在的渔阳州位于河东府中心靠北的位置,是众多商人走南闯北的必经之路。
南河镇依靠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主要靠商人。但是南河镇没有特产,经济来源主要在吃上。南河镇虽然在一府中心,但是周围并没有太大的城市。行商之人路过这里,通常已经风餐露宿好几天或者即将在郊外过夜,所以通常会在这里饱餐一顿或购些吃食准备着。
徐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打起了小买卖的主意,事实证明压中宝了,每天挣得钱不够家里大富大贵,但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还是可以的。
几个月后,看着越来越少的属下,鬼王忍不住找到了属下最后失踪的地方。
看见一个被自己训练数百年的阴兵鬼将成了小糖丸,被一个三岁的奶娃娃抱在手里。
一口一个,嘎嘣脆。
第2章 吃饭
大锅里已经没水了,徐芷往里舀了一勺油倒进锅里,重新拿起针线的于氏看到了,想说什么,嘴角动了动还是没说出来。小儿媳是为了几个孩子,自己不能辜负了她的心意。
明松在下面烧火,等油一热,徐芷将打好的鸡蛋慢慢倒进锅里,然后用筷子来回拨弄,这筷子是她专门找人做的,比一般的筷子大了许多,专门用来在摆摊的时候夹馒头片的,比较长,所以不用担心会烫的手疼。
“莲花明柏,快去拿盘子碗,回来就吃饭。”看着火候差不多了,徐芷喊道。
徐芷和明松一起将炕上的两个矮桌并到一起,看睡在一起的龙凤胎还没醒,徐芷也就没喊,不醒刚好,待会吃完饭再喂两人。
莲花两人拿来了碗盘,徐芷将鸡蛋盛到两个盘子里,放到桌上,又将小锅里的鸡蛋羹拿出来冷着。
明松递过来一个筐子,里面是今天卖剩下的馒头皮,说是馒头皮也不对,应该叫馒头皮片,因为是馒头切片剩下的两边,只不过因为是两头所以大小不一,一般来买东西的客人都不要乐意这种的,所以徐芷就不再炸,直接留着拿回来吃。
将馒头片挨个摆在锅里,用锅里盛玩鸡蛋剩下的油将这些馒头片煎热。锅里已经没多少油了,不过徐芷打算用小火把馒头烤的热乎一点吃的香。
另一边莲花已经将几碗粥都盛好了,徐芷将所有的馒头片都煎好夹出来放到了另一个油筐里,加了瓢水刷锅然后往锅里填满水。于氏已经抱着海棠,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坐好了。
徐芷将鸡蛋羹递给于氏一碗,自己面前放了一碗,把自己面前的粥放到莲花面前,将莲花怀里的明杉抱过来喂。
“我喂明杉,你们先吃,吃完看着他们几个。”
另外两碗鸡蛋羹又放到锅里去了,天冷,即使屋里烧着炕饭也凉的特别快。
海棠和明杉两人小,大人抱着喂也吃的不快,等徐芷和于氏将两人喂好,其他几个孩子都吃的差不多了,但是菜还剩大半盘,这是留给于氏和徐芷的,几个孩子都很懂事孝顺。
莲花吃完了,给于氏和徐芷盛了粥。徐芷将盘子里的菜又分了一半给几个孩子。
“谢谢小婶。”
四个大的谢过徐芷以后赶紧低下了头,迎春和明杉道谢后相互看了下对方和自己的碗,然后嘻嘻的笑了。
吃过以后,几个孩子在炕上玩,徐芷和于氏将明椿和茉莉叫醒喂饭,明椿被叫醒刚要张嘴哭,看到桌上的鸡蛋羹马上不哭了,拿徐芷的手去指碗啊啊的让喂。
茉莉到是没哭,只是看到徐芷以后张着双臂往徐芷这里扑,于氏喂她鸡蛋羹她转头吃一口然后又往徐芷这边扑。
徐芷一边哄她一边喂明椿,没想到吃了一小半以后她就不愿意吃了,就是一心想要找徐芷。
于氏哭笑不得,将茉莉递给徐芷,徐芷扶着明椿去找于氏,这样茉莉才肯乖乖吃饭。
“人家都说有奶就是娘,你看你才喂她几天,就跟你这么亲了。”于氏抱怨着,不过脸上都是笑意。
“可能是这两天喂她习惯了,乍一不喂她生气了。来,茉莉吃。”徐芷也笑着说。
前几天都是徐芷喂得茉莉,今天明椿睡在外面,徐芷刚刚直接抱出来了,没想到茉莉这么粘她。
“明儿就腊月了,你在集上看到过年用的东西都买点,再去布庄扯点颜色好看的布,我给你做身衣服。”
明椿吃饭快,茉莉还有小半碗明椿已经吃完了,于氏将明椿交给荷花看着,去床头的柜子里拿出钱袋,把里面两个中等大小的银子拿出来放到桌子上。
听到于氏的话,莲花眼睛一亮,然后又想到了什么,眼神黯然下去。
莲花正在绣荷包,不到十岁的小姑娘,绣工已经不错了,原来家里困难的时候,曾经接过绣坊里的私活,一个荷包能卖五六文钱,去掉针线布料也就挣个挣一两文钱,莲花年龄小,一天也就绣一个,有时候一天还绣不完。
自从徐芷醒了就不让她接了,没日没夜的绣太伤眼睛了。现在绣的是打算留给家里人用的,顺便每天练练手感,不至于哪天想绣绣不出来。
莲花明白奶的意思是想让小婶穿的好看些找个好人家嫁了,可是她不想,后边那家的三婶嫁人以后再也没回来过。她知道自己弟弟妹妹们拖累了小婶,可是她真的不想小婶嫁人,她想让小婶一直在家里。越想越难过,手里的针也慢了下来。
一旁的明松看见了,知道莲花怎么想的,他也不想小婶再嫁,可是小婶那么年轻,以前因为脑子不好不方便再嫁,现在已经好了,他们没有理由阻止小婶嫁人,况且小婶那么聪明,嫁人后能过得更好。
用过昏食,趁着天没黑,徐芷带着明松莲花明柏荷花几人将西厢房里的鸡蛋都称重算钱。
镇上收鸡蛋有按斤称也有按个的,按斤的话是十文钱一斤,按个的话大的三文钱两个,中等大小的五文钱四个,小的一文钱一个。只不过每个商户家的大小标准都不一样,更多人还是喜欢按斤算,起码公正些。
徐芷为了方便,收鸡蛋都是按斤称重算钱,村里人也喜欢把鸡蛋送到她们家,因为不用自己带去镇上卖,不用自己提着路上打破了心疼,又不用担心被压价。
徐芷带着明柏称重,明松将重量记好顺便算好账,莲花荷花负责数铜板,然后把串好的铜板放到对应的芫子里。
每家的芫子上都有自家的标记,徐芷为了方便,在每家的的芫子上都刻上了他们某个孩子的名字,像里正家的二孙子叫锁头,他们家的芫子上就刻了锁头。
徐芷几人称完没过多大会,徐三叔家二儿媳刘氏就来了,徐芷将算好的账跟她说了一下,然后将串好的铜钱和芫子一起拿给她,刘氏接过东西,与于氏和徐芷说了两句家常赶紧家去了。
随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把各家的芫子都拿回去了。村里人都知道徐芷几人回家的时间,前后不到半个时辰,有的与于氏唠几句,但是不会耽搁太久,毕竟家里还有事。
徐芷将鸡蛋放好在坛子里,将剩下的钱拿着然后把门锁好。
回到东屋,徐芷带着明松几个人将第二天用的面活好,开始算今天的收支。
今天总共带了昨天活好的大约一百三十斤面,鸡蛋带了五十斤,油用掉了大约两斤,买了六担柴,盐和其他调料用的不多。面是用一百斤干面活好的,鸡蛋除了煮了一百个,剩下的都用在煎馒头上了。
其中面一斤五文,油一斤二十四文,柴一担五文,盐一斤三十文,一天的成本是一千一百文左右。
几个人一起数了数今天的收入,一千五百三十六枚铜板,也就是今天纯收入四百三十六文左右。
算出这个数额,不止徐芷和于氏开心,几个大孩子也一脸兴奋。
要知道在南河镇,一个壮年劳力一天也就能赚二十文,而这还是农忙时的价格,农闲时不缺劳动力,一天能拿十五六文都是高的,还不一定能找到这样的活。
不过也不是每天都能赚到这么多钱,主要是新年将至,许多商队在吃食上不像以前那么吝啬,不然煮鸡蛋不会卖这么多。
明松拿出专门用来记生意的账本,记好今天的,记账方法是徐芷教的,一纸分三栏,一栏记收入一栏记支出一栏记利润,没有什么太大改动,但是方便了许多。
徐芷把串好的铜钱拿出四串放到箱子里,箱子里还有十几串,都是前几天留下的。账本也放在这个箱子里。
看着徐芷把箱子收起来,于氏对徐芷说:“小七呀,今天来送鸡蛋的人不少,家里还有些,要不明天我告诉乡亲们不用再送了?这都到年尾了,你们也该歇歇了。”
徐芷小时候在沈家是最小的,于氏拿她当女儿,还是一直习惯喊她小七。
“先不用,娘,这两天回家的商队挺多,我想多煮些鸡蛋,卖不完也可以带回来,再收两天,再说咱家还得吃呢。趁着这几天生意好,再多卖点,年后我们多歇几天就是了。”徐芷不想太早停摊,年前生意好,明年前两个月一家人的花销都得留出来。过了年,生意肯定会有一段时间冷峰期。
看徐芷坚持,于氏也不再说什么,不过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那行,娘再给你收几天,你们也别太累,明天别光忙着卖东西,有相中的都买些,明松莲花也是,明天让你们小婶去逛逛。”
明松莲花连忙答应了,徐芷想着明天早早的收摊然后带着几个孩子去逛逛,也就没再反驳于氏。
收拾好了碗筷和其他东西,将锅里的水刮出来洗脸泡脚,徐芷带着莲花荷花抱着茉莉去里屋歇着,于氏带着另外几个小的在东屋,明松明柏两个大了,也跟着于氏在东屋。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们动动手指点点收藏,感谢(??w`?)
沈家情况:
沈儒海(去世),于氏
老大一家:沈启荣 田桂兰(去世)
明松12 荷花9 明竹7 海棠3
老二:沈启华 于春妮(去世)
莲花11 明柏9 明椿茉莉1
老三:沈启富 李招娣(去世)
迎春6 明杉3
老四:沈启贵(已知战亡) 徐芷
现在家里只有徐芷、婆婆和大大小小一群孩子
第3章 回忆
沈家的房子很大,是当初沈父做生意最好的时候建的,正房五间,东西两屋再往里走都有个里间,和外间一样大,也开了连着外门的,东西厢房各三间,前后院的面积也不小。吃说沈父当初为了买这块地费了不少银钱。
本来是三四户人家的宅基地,不仅花钱把地买下来,还在其他地方买了地送过去,这才让那几家人同意换地方。本来位置不远换一下没什么不愿意的,只是沈父看中的地方大家都觉得风水好,不然为什么村里这么多做生意的只有沈父做得好,肯定是眼光独到。
躺在炕上,几个孩子都已经睡着了,徐芷有些睡不着,醒来几个月,靠着小生意赚了点钱,但是下一步怎么走,需要好好想一下。
徐芷不是盛朝人,准确来说不是完全的盛朝人。徐芷前半生浑浑噩噩的脑子不清醒,十九岁以前智商就跟五六岁的孩子似的。
直到三个月前,那天晚上雨下的大,把院子里的鸡淋得咕咕叫,要知道家里全靠几只鸡撑着,于氏心疼,带着徐芷和莲花想把鸡赶到后屋里去,徐芷摔了一跤脑袋磕到了鸡圈上,没什么大事人却不醒,把于氏担心的不行,差点半夜就去找人找大夫,但是大半夜的,家里都是孩子也不放心出去喊人,一夜又着急又担心,差点就晕过去了。
幸好徐芷第二天一早就醒来了,醒来以后头也不疼眼也不晕,除了脑子里多了些记忆,人清醒了。不过上辈子的记忆也只停在了十九岁,十九岁以后就断片了,但是徐芷能感受到,现在的徐芷是她,上辈的也是她,不是夺舍,仿佛注定就应该来这一遭。
上辈子的徐芷是个平凡的现代人,没有什么特殊的遭遇,只是比较喜欢吃,只要是好吃的,都喜欢去吃,去做。也幸亏有这个爱好,这辈子才能赚点小钱养活家人。
这辈子的徐芷有些坎坷,三岁前仿佛是个娇娇女,依稀记得有父母兄长宠着,三岁那年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记得带刀的官差和仓皇而逃的仆人,醒来就已经不在家了,被人买去当小丫鬟培养着。
托了长得可爱的福,得了主家还没生孩子的大夫人喜欢,在府里也算是半个主子,平时做的就是跟在大夫人面前看书识字,最幸运不过的是没有卖身契,没入贱籍。
过了三四年,大夫人因为无子被休,回娘家的时候已经被丈夫气晕,房里一片混乱。小徐芷呢,被抱走了,抱走她的人是主家一个小管事。
这小管事受过大夫人的气,投靠了一个小妾,那小妾有个和小徐芷差不多大的女儿,平时看着大夫人对小徐芷亲切,一个丫鬟吃穿用度比自己生的正经小姐还要好上几分,一直对两人怀恨在心,小管事看在眼里,自觉对小妾忠心不二,为了讨好小妾加报复大夫人,打算将这个大夫人视若半女的孩子给扔了。
管事趁乱把徐芷抱走,害怕徐芷叫喊一路捂住了她口鼻,东躲西藏的出了府才发现带出来的孩子已经闭了气,慌慌张张的寻了个角落给扔了。小徐芷醒来的时候被路过的沈儒江捡回来了。
沈儒江是于氏的丈夫,在外跑商,路上看到个孩子一时心软捡回来了,再加上这孩子和自己儿子差不多大,打听了许久没听说谁家丢了孩子,就给带回了老家。
徐芷再次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回沈家的路上了,那时沈家家底还比较丰厚,于氏沈儒江都拿徐芷当自己的女儿待,荣华富贵四兄弟也把徐芷当亲妹妹。
徐芷在沈家长大,户籍却不在沈家,沈儒江有个远房表妹,夫家姓徐,丈夫早逝,无儿无女,带着家产来投靠沈儒江。去世前拜托沈儒江寻个女娃记在名下,逢年过节也能有点香火。
徐芷到了沈家,沈儒江看她伶俐,就起了把徐芷过继过去的心思。
徐芷在沈家过得很好,四个兄长连最小的启贵都宠着她,接着三个哥哥陆续结婚生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仿佛是被吓到了,从到沈家以后一点点长大,但是思维却像个六七岁的孩子,一直没变过。
过了几年安宁日子,直到七八年前,先是沈儒江行商遇匪受伤,拖了三年身子还是没撑住,四哥去参军想要替父报仇。
大哥三哥守孝后接手了商队却遇上水祸翻船,船上不止两个兄长,两个嫂子也在船上。半年后才弄清不是天灾,是人祸,船队是遇到了河匪才翻船的。同时传来的还有四哥战场上去世的消息。
二哥身子一直不好,接连遭遇父亲兄弟去世的打击,急火攻心,不到一月就过世了。二嫂当时怀胎八月,生下明椿茉莉月子中过世了。
于氏连受丈夫儿子去世的打击,差点一病不起,想着一群孙子孙女还有个傻女儿需要抚养,咬牙撑起了家。但是家里除了房子还有十几亩田就不剩什么了,日子过得很清苦。
不久镇上一个员外郎不知怎么见到了徐芷,想把徐芷接过去做小妾。沈家村都是普通村民,沈家也没有能主事的人,于氏急中生智,借口徐芷和沈启贵有婚约。盛朝战事不断,朝廷对参军人的家人十分照顾,强娶军妻是犯法的,将士牺牲,妻子在老家也必须得到优待。员外郎不信邪,于氏只好求族里开祠堂将徐芷的名字添到沈启贵后面,小辈们的称呼也从小姑变成了小婶。这样那员外郎才放过沈家,而徐芷也算是嫁给了沈启贵。
于氏带着新出炉的儿媳和一群孙子孙女靠着十几亩地过活,不至于饿死,但是吃的一直不怎么样,直到徐芷清醒,家里的生活才好点。
现在家里主要卖的东西还是煎馒头。南河镇算起来是个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镇,因为南北商人大多都要经过河东府,南河镇所在的渔阳州位于河东府中心靠北的位置,是众多商人走南闯北的必经之路。
南河镇依靠地理位置优势,经济发展主要靠商人。但是南河镇没有特产,经济来源主要在吃上。南河镇虽然在一府中心,但是周围并没有太大的城市。行商之人路过这里,通常已经风餐露宿好几天或者即将在郊外过夜,所以通常会在这里饱餐一顿或购些吃食准备着。
徐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打起了小买卖的主意,事实证明压中宝了,每天挣得钱不够家里大富大贵,但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