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风云变幻
  文化的隔阂真实存在,即便是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依然如此,对于东方的观众,说起耶稣的话,很多人的印象恐怕只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让世人知道了耶稣在蒙难前如何坦然面对这场必然的死亡,身处光明中的耶稣手持酒杯和薄饼,对自己的信徒侃侃而谈;而躲在黑暗处的犹大则是一脸的恐慌,他知道,自己的下一次拥抱将会让面前这位睿智的贤者陷入死亡的漩涡……
  这片子展现的就是耶稣受难前十二个小时受到的折磨和酷刑。
  影片是《圣经》中一段情节的艺术化再现,但事实上梅尔-吉布森将其拍成了一部动作片,影片中的刑罚场面让人震撼,耶稣的面部被打得血肉模糊,看过之后叫人无法忘记。
  梅尔-吉布森赋予影片一种卡拉瓦乔式的巴洛克风格,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一种逼真的摄影效果。
  这使影片看起来更为暴力,更为阴暗。
  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内容是在夜间或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的,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能体现出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激烈冲突。
  人物的服装色调以棕色、黑色和浅褐色为主,在配合场景总体色调的同时,这种色彩也能够更好的诠释人物的内心和性格。
  任何宗教题材的片子,都容易引起争议,何况是梅尔-吉布森执导拍摄的电影。
  当年马丁-斯科塞斯的一部《基督最后的诱惑》可以说是犯了众怒,最后亏了血本。
  为了不重蹈覆辙,罗南在使馆影业买断《耶稣受难记》的版权之后,特意找到宗教界的权威人士审定了本片,确定并没有违反教义并且是忠实于圣经之后才把它放进影院。
  即便如此,也引发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抗议。
  在看过影片之后,对于罗南这样的人来说,影片留下的印象就是血腥。
  梅尔-吉布森在宣传中说过:“我就是要尽量的表现残酷,超出人们忍耐的极限。这样才能让观众们真正体会耶稣为了救赎人类,给人类打开永生之门付出了多大的牺牲。”
  《耶稣受难记》正式上映,将本就热度极高的争论,引得更加火爆。
  无论是影片画面上所展示出来的血淋淋的残酷,还是涉及到的种族、宗教问题,都引发出两极化的争论。
  血腥,残酷。
  这几乎是所有人在看完《耶稣受难记》之后的第一反应,这是一种来自感官的直接体验,不用理性分析也可以得出结果,所以最为真实。
  毕竟影片全长120多分钟,其中大概有100分钟的时间,耶稣都在忍受着恐怖的刑罚。
  批评这部电影的人说它血腥,认为导演梅尔-吉布森在恶意的挑衅观众,他只是为了想让观众受不了。
  但影片题材的敏感与画面中的暴力都未能阻挡住影迷掏钱买票进电影院。
  电影市场总是这么有趣,越有争议的电影,往往越能吸引观众。
  好电影不如争论大的电影有市场,已经快成为普遍现象了。
  得益于影片上映前引发的热度,开画时的影院数增加到了近3300家,其中不少多影厅连锁影院都专门向使馆影业发函,要求三到四个拷贝。
  也就是说准备三到四个影厅放映《耶稣受难记》。
  这部影片首周末是爆炸性的,这在业内早已达成了共识。
  所有的争议与热度,只有转化为票房,才是真实有效的,否则没有任何用处,争论也只能停留在争论上而已。
  北美上映第一日过去,捷报就传到了罗南的办公室,《耶稣受难记》在北美单日豪取2588万美元,轻易压过由亚当-桑德勒和德鲁-巴里摩尔主演的爱情喜剧片《初恋50次》,稳稳站在了当日票房榜的第一位。
  而且这也创造了北美电影市场二月份的开画纪录和单日票房纪录。
  因为之前的争论和热度,外界对于《耶稣受难记》票房有所预计,但没有料到会如此大爆。
  虽然影片引发巨大争议,但支持者的数量并不比抗议者少,甚至更多,全美各大教会组织先后公开发言,认为影片基本上符合《圣经》的记载。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真正抗议这部片子的人群或者媒体背后,站着的是什么人。
  他们确实势力庞大,但在北美这个地方,并不能做到一家独大。
  因为反对他们的人,势力同样巨大。
  影片争议的背后,原因相当复杂,有些事不是套用圣经就能解释清楚的。
  况且,梅尔-吉布森是不是在影片之外还有其他心思,谁也说不清楚。
  罗南叮嘱过使馆影业,只做宣传和发行,不要参与争论本身,就让媒体和公众舆论尽情争吵好了。
  支持和盛赞《耶稣受难记》的媒体,并不比抨击的媒体数量少。
  《达拉斯新闻报》发文称:“尽管影片饱受争议,但影片拍摄得深刻而精巧,对有无宗教信仰的观众都极具冲击力。”
  《华盛顿邮报》称赞:“《耶稣受难记》是一部专注于艺术的野心之作,是进入2004年之后全世界最好的电影作品。”
  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也对这部影片持赞扬立场:“再没有任何一部影片会比《耶稣受难记》中的人物更具英雄色彩了。在任何时候,耶稣受难的故事都会是一部最冒险的电影:上帝化身人类,人类又杀了上帝。”
  某位重量级的教会人物,更是直接接受了媒体采访,盛赞梅尔-吉布森和《耶稣受难记》:“《耶稣受难记》很符合历史,基督并没有因为被犹太人出卖而谴责他们,因为我们相信全人类的罪恶才是造成基督受难的根本原因,我们都有责任。《耶稣受难记》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谁也无法否认某些群体的影响力,但在有同样巨大势力站在对立面的情况下,想要操纵全社会,也是力不从心。
  连白宫里面当政的那位,在看完影片之后,也简短的对媒体说了下自己的看法:“《耶稣受难记》是最伟大的英雄故事,也是最伟大的冒险故事,亦是最伟大的爱的故事。”
  放在整个北美的社会环境下,梅尔-吉布森不会受到多少刁难,甚至支持他的人远比反对者多。
  但在好莱坞,情况多少有点不同。
  不过,《耶稣受难记》票房大卖,即便有些群体悄悄将梅尔-吉布森列入黑名单,梅尔-吉布森也不会缺乏投资人和合作者。
  再说了,不管是梅尔-吉布森,还是《耶稣受难记》,都远远没有碰触到某些底线。
  至于好莱坞的犹太势力就此将梅尔-吉布森封杀,那是开玩笑。
  在《耶稣受难记》票房大卖的背景下,梅尔-吉布森代表的是巨大的利益。
  北美首日票房出炉的同时,华特迪士尼与梅尔-吉布森联合发布公开声明,双方正式达成合作协议,迪士尼将成为梅尔-吉布森执导和制片的新项目《启示录》的制片方,预期投资额高达4000万到5000万美元。
  好莱坞六大深受犹太势力影响,但《耶稣受难记》大卖,迪士尼与梅尔-吉布森的合作,根本不是事。
  罗南完全确定购入《耶稣受难记》版权这一步走对了,连梅尔-吉布森本人暂时都屁事没有,更不用说单纯作为发行方的使馆影业了。
  在好莱坞打拼这么多年,罗南非常确定一件事,某些特别敏感的电影,发行方受到的影响远远小于制片方。
  比如曾经的以及现在的《女巫布莱尔》,真正倒霉的都是制片方。
  还有曾经发行了《华氏911》的狮门影业,导演迈克尔-摩尔后来遭遇到各种困难,而狮门影业不但借这部纪录片超级大卖的收益快速发展,后来一度号称好莱坞第七大电影公司。
  迪士尼与梅尔-吉布森合作《启示录》,没有引来任何抗议,就像好莱坞圈内众多普通的电影项目投资合作一样。
  随后,又有相关消息出现,nbc电视台宣布与梅尔-吉布森合作一部叫做《大疑问》的纪录片,不过梅尔-吉布森不是导演,而是其中的男主角。
  借着《耶稣受难记》大卖的东风,梅尔-吉布森在好莱坞一时间出尽了风头,堪称进入2004年以后最火的明星和导演。
  据说奥斯卡导演组在看到《耶稣受难记》火爆之后,已经开始紧急修改主持人的台词和嘉宾的串词,力求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
  蹭热度这种事,奥斯卡做起来也是毫无压力。
  《纽约客》更是盛赞梅尔-吉布森:集演员与导演于一身,这在好莱坞并不少见,但真正取得成功者屈指可数,在“导”和“演”这条路上走得最稳的非梅尔-吉布森莫属!
  得益于争论和舆论的两极化报道,《耶稣受难记》越发火热,周六票房再升高一截,单日砍下3420万美元,刷新了北美电影市场二月份的单日票房纪录。
  火爆的票房,带来的是巨大的影响力。
  毫不夸张的说,如今有多少人恨梅尔-吉布森,就有更多的人支持梅尔-吉布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