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27.松见夜话三国志
福岛城内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福岛城下也一点没有闲着。
士兵们感觉堂堂木曾福岛城原来不过如此,也许再过三五天就能回家猫冬过年。还能得到战胜的赏赐,即使只是几十个钱或者几升米,那也足够一家老小吃两顿满满的饱饭了。
当然武士们肯定不会这么想,在战略上鄙视木曾家那是共识,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则是一个合格统帅应该有的素质。
山内义胜年轻归年轻也是打了四五年仗的人了,昨晚上军议,村上义光说要防备木曾家用火矢袭击营地,人家从高往下射,总有优势。
所以今天大家集思广益了一下,先把营地往高处挪了挪,免得被四处群山上袭来的火矢射中。然后细川采女又要求下午无所事事的士兵去已经冰冷的木曾川里挖河泥,让士兵们怨声载道。但是大家一看这些烂泥涂在营地的木栅栏、木楯、竹束上,就都明白了。
一看就是他们细川家那位老大爷松见斋的主意,因为老头好像这种事没少干,他就在木曾川边随便走走,走到某处就停下来,吩咐士兵挖,果然下面不是石滩都是烂泥。细川采女在旁边则是一副受教的样子,虚心听讲。
又是你们自己悄悄家传的战法,真讨厌!
其他人也想知道,可是这种东西就是父子相传或者家学渊源,你们外人不好去打听的。就算是山内义胜也不能去索要,犯忌讳。
小平太则想着细川家的家宝就是这两个四十多年烂仗泥潭里滚了一圈,还鲤鱼打挺,活蹦乱跳的老头。这种战场经验,根本比不了啊。就算熟读兵书,也比不上他们两个老武士的实战经验丰富啊。
等泥巴都把营地上上下下糊了一遍之后,基本问题应该不算大了。只要小心布置巡夜的士兵,安排好足够的篝火就行。
小平太索性提出来,营外二十米再挖一条半米的浅沟得了。反正就是两铲子的事,也不算困难的布置。但是对于黑夜里偷摸着靠近营地的人就算是陷阱了,毕竟黑漆漆的夜里哪里会发现面前突然出现一条沟。
这个提议不算费事,除了辛苦一下士兵,没啥问题。山内义胜也直接采纳了,然后问大家还有啥要补充的吗?
包括小平太在内的武士们都觉得差不多了,那就开饭吧!趁着夕阳,去外面捡拾柴火、打水的士兵也都回来了。营地里自然就是欢声笑语,刷锅淘米,分配盐巴味增萝卜的叫喊声充斥其中。
大家坐下来吃饭,山内义胜讲到话头上,就问大家有什么防火的好方法。尤其是现在这种野外扎营的时候,不像在城内有防护。
这玩意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大家你一嘴我一舌的交流补充。
小平太就随口提了一句大家看过《三国志》嘛?汉吴夷陵之战,汉军精锐一朝被陆逊火攻,将士死伤无算,先主昭烈皇帝仓皇退兵永安,最后含恨而终的故事。
细川采女和山内义胜文化水平很高,都表示知道,其他人则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于是小平太就把其中的要点挑出来,又复述了一遍。
昭烈皇帝率领汉军攻克秭归,出了三峡的峡口,进入荆州,地势陡然开阔。由于是水陆并进,还有方便后方粮道的缘故,大军一直是沿着长江边的高地扎营的。
但是陆逊使用疲兵之策,扎下数十座营寨,让汉军一座一座去攻打,时间就拖到了暑夏。长江岸边,地形四旷,毫无遮蔽,太阳直射汉军的营地。热的士兵哇哇直叫,叫苦不停。
打了一辈子仗的昭烈皇帝不知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允许士兵们向远离江岸的树林中移营。于是汉军大部就和黄权的水师隔离开来,又远离了汹涌的长江。
当时天旱无雨,树林中草木蒸腾,一点即燃。吴军随后大军四处,随意放火。汉军遭到火攻,身周又无水源,最后三军大溃,死者无算。连中护军傅肜(rong,人家不叫傅彤)都殿后战死,直接葬送了数以万计的汉军士兵。
松见斋听了感触最大,他打了四十多年烂仗,经验最足,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让他感同身受。
山内义胜一看老大爷连连点头,便问他有什么补充。
老头倒是也爽快,直接点评了起来。其实在野外浪战想要实施火攻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而言能实施的季节只有夏季和秋冬之交,夏天是因为热,万物干燥,方便着火。秋冬之交则是因为北风大,风借火势,火助风威。
但即使季节对了,环境不对也没用。首先是助燃剂的问题,木头营帐这种东西固然容易燃烧,但燃烧不够快,很容易被扑灭。而当下的助燃剂自然是油,包括芝麻油、菜籽油以及鱼油(包含鲸油),油料昂贵,一般小势力用不起。
其次的是火药,黑火药的爆燃性不是那么好,爆炸威力不足,但是燃烧性能却比木头什么的好得多。但是价钱更贵,用得更少。所以在日本的战场上,基本可以排除有人用数百上千斤火药来火攻的可能,因为大家都穷。
所以如果扎营在水源,也就是流量足够的河边的话,即使敌军进行火攻,只要助燃剂不多,可能很快就会被扑灭,战果一般会很小。当然不排除统帅无能,士兵弱鸡,直接溃败的情况。
昭烈皇帝会遭到火攻主要还是各种不利环境齐聚,不然想要失败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初入战场的菜鸡,张口闭口就是火攻,以为丢几个松木火把,射几发火矢好像就万事大吉了。要是这么简单,还要军队干嘛。养上几百个死士,碰上打仗,派出去半夜丢火把就够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大家听了也是哈哈大笑,老大爷说的也很仔细,也不枯燥。果然是烂仗经验充足,水平不是盖的,有保证。
“急报,营外发现百余支火把,敌兵数目不详,正在向营内发矢放枪!”
士兵们感觉堂堂木曾福岛城原来不过如此,也许再过三五天就能回家猫冬过年。还能得到战胜的赏赐,即使只是几十个钱或者几升米,那也足够一家老小吃两顿满满的饱饭了。
当然武士们肯定不会这么想,在战略上鄙视木曾家那是共识,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则是一个合格统帅应该有的素质。
山内义胜年轻归年轻也是打了四五年仗的人了,昨晚上军议,村上义光说要防备木曾家用火矢袭击营地,人家从高往下射,总有优势。
所以今天大家集思广益了一下,先把营地往高处挪了挪,免得被四处群山上袭来的火矢射中。然后细川采女又要求下午无所事事的士兵去已经冰冷的木曾川里挖河泥,让士兵们怨声载道。但是大家一看这些烂泥涂在营地的木栅栏、木楯、竹束上,就都明白了。
一看就是他们细川家那位老大爷松见斋的主意,因为老头好像这种事没少干,他就在木曾川边随便走走,走到某处就停下来,吩咐士兵挖,果然下面不是石滩都是烂泥。细川采女在旁边则是一副受教的样子,虚心听讲。
又是你们自己悄悄家传的战法,真讨厌!
其他人也想知道,可是这种东西就是父子相传或者家学渊源,你们外人不好去打听的。就算是山内义胜也不能去索要,犯忌讳。
小平太则想着细川家的家宝就是这两个四十多年烂仗泥潭里滚了一圈,还鲤鱼打挺,活蹦乱跳的老头。这种战场经验,根本比不了啊。就算熟读兵书,也比不上他们两个老武士的实战经验丰富啊。
等泥巴都把营地上上下下糊了一遍之后,基本问题应该不算大了。只要小心布置巡夜的士兵,安排好足够的篝火就行。
小平太索性提出来,营外二十米再挖一条半米的浅沟得了。反正就是两铲子的事,也不算困难的布置。但是对于黑夜里偷摸着靠近营地的人就算是陷阱了,毕竟黑漆漆的夜里哪里会发现面前突然出现一条沟。
这个提议不算费事,除了辛苦一下士兵,没啥问题。山内义胜也直接采纳了,然后问大家还有啥要补充的吗?
包括小平太在内的武士们都觉得差不多了,那就开饭吧!趁着夕阳,去外面捡拾柴火、打水的士兵也都回来了。营地里自然就是欢声笑语,刷锅淘米,分配盐巴味增萝卜的叫喊声充斥其中。
大家坐下来吃饭,山内义胜讲到话头上,就问大家有什么防火的好方法。尤其是现在这种野外扎营的时候,不像在城内有防护。
这玩意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大家你一嘴我一舌的交流补充。
小平太就随口提了一句大家看过《三国志》嘛?汉吴夷陵之战,汉军精锐一朝被陆逊火攻,将士死伤无算,先主昭烈皇帝仓皇退兵永安,最后含恨而终的故事。
细川采女和山内义胜文化水平很高,都表示知道,其他人则有的点头,有的摇头。于是小平太就把其中的要点挑出来,又复述了一遍。
昭烈皇帝率领汉军攻克秭归,出了三峡的峡口,进入荆州,地势陡然开阔。由于是水陆并进,还有方便后方粮道的缘故,大军一直是沿着长江边的高地扎营的。
但是陆逊使用疲兵之策,扎下数十座营寨,让汉军一座一座去攻打,时间就拖到了暑夏。长江岸边,地形四旷,毫无遮蔽,太阳直射汉军的营地。热的士兵哇哇直叫,叫苦不停。
打了一辈子仗的昭烈皇帝不知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允许士兵们向远离江岸的树林中移营。于是汉军大部就和黄权的水师隔离开来,又远离了汹涌的长江。
当时天旱无雨,树林中草木蒸腾,一点即燃。吴军随后大军四处,随意放火。汉军遭到火攻,身周又无水源,最后三军大溃,死者无算。连中护军傅肜(rong,人家不叫傅彤)都殿后战死,直接葬送了数以万计的汉军士兵。
松见斋听了感触最大,他打了四十多年烂仗,经验最足,想必是有什么事情让他感同身受。
山内义胜一看老大爷连连点头,便问他有什么补充。
老头倒是也爽快,直接点评了起来。其实在野外浪战想要实施火攻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而言能实施的季节只有夏季和秋冬之交,夏天是因为热,万物干燥,方便着火。秋冬之交则是因为北风大,风借火势,火助风威。
但即使季节对了,环境不对也没用。首先是助燃剂的问题,木头营帐这种东西固然容易燃烧,但燃烧不够快,很容易被扑灭。而当下的助燃剂自然是油,包括芝麻油、菜籽油以及鱼油(包含鲸油),油料昂贵,一般小势力用不起。
其次的是火药,黑火药的爆燃性不是那么好,爆炸威力不足,但是燃烧性能却比木头什么的好得多。但是价钱更贵,用得更少。所以在日本的战场上,基本可以排除有人用数百上千斤火药来火攻的可能,因为大家都穷。
所以如果扎营在水源,也就是流量足够的河边的话,即使敌军进行火攻,只要助燃剂不多,可能很快就会被扑灭,战果一般会很小。当然不排除统帅无能,士兵弱鸡,直接溃败的情况。
昭烈皇帝会遭到火攻主要还是各种不利环境齐聚,不然想要失败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初入战场的菜鸡,张口闭口就是火攻,以为丢几个松木火把,射几发火矢好像就万事大吉了。要是这么简单,还要军队干嘛。养上几百个死士,碰上打仗,派出去半夜丢火把就够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大家听了也是哈哈大笑,老大爷说的也很仔细,也不枯燥。果然是烂仗经验充足,水平不是盖的,有保证。
“急报,营外发现百余支火把,敌兵数目不详,正在向营内发矢放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