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世界(2)
六皇子李成业,是这个世界气运的拥有者, 俗称主角, 而顾翊在这个世界当中,明面上是李成业夺取皇位的助力和拥趸。但通览整个世界线就知道, 能获得顾翊的支持, 全都是李成业的一场算计。
皇帝,年号德昌, 简称德昌帝,有十三个儿子, 十七个女儿。这其中, 三皇子李成翔是元后嫡出,出生时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与德昌帝感情甚笃、恩爱有加的元后在太子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皇帝立了继后。继后也有一个儿子, 七皇子李成耀, 他小时候就显露出聪明才智,多次被皇帝夸奖。进入朝堂后更是办了好几桩漂亮差事,皇帝越来越不掩饰对他的偏爱。所以,虽然有太子, 七皇子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 谁都没料到,最终夺得皇位的会是透明人一般的六皇子李成业。
李成业的生母是元后宫中一个宫女, 是德昌帝和元后闹矛盾的时候为了气她在皇后宫中临幸的, 元后自然厌恶她, 德昌帝和元后和好后也后悔自己当时的作为, 便像是补偿元后一般, 对这个自己临幸的宫女从不关注。
李成业的生母生下儿子后被封为嫔,但却连得宠的太监宫女都能欺负她,吃穿用度更是被克扣。李成业也从小尝尽冷暖,被得宠的兄弟们取消欺负,从来换不来父皇一个眼神。
如此长大的他,发誓要将这些欺负过他的人都踩在脚下。
——若要如此,只有坐上那个最高的位置。
前有名正言顺的太子,后有备受皇帝宠爱的继后之子,李成业知道自己既无人脉也不得皇帝喜欢,丝毫不敢显露野心。
在年纪足够进入朝堂参政后,李成业表面上只埋头做事、所有风光的好差事都不敢沾染,做足了懦弱的姿态;私底下却悄悄发展势力,收买人心,甚至到江南涉足盐事,攒下了人脉和钱财。
然而,李成业深知,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所以,他唯一能走的一条路——就是逼宫。
想要逼宫,空有财远远不够,还要有兵马。
他盯上了顾翊这个被皇帝害死父兄、屡立战功却几乎得不到应有奖赏的将军,暗中派人试探。
谁知他发现,顾翊虽然举步维艰,却依然有着牢固的忠君思想,不肯结党营私。
李成业的试探被挡了回来,却并不肯罢休:顾翊实在是一员军法得道、善于指挥的干将,又手握重兵。他舍不得放弃,竟想出了一个极为阴损的点子——
他使人在顾翊母亲、嫂子和侄子出行的时候劫持了他们;另一方面又让人去鼓动皇帝,说是顾翊有了反心,劫持是他派人做的假象,实则他这三个亲眷是被偷偷带走保护起来。
李成业运用人脉传播这个流言,同时让自己收买的御史不断上书,还炮制了一些若有似无的“证据”。
三人成虎。皇帝本来就多疑,在李成业的推动下成功地怀疑上了顾翊,下旨问罪,并急召他回京自辩。
顾翊痛失亲眷本来就悲痛欲绝,皇帝又来了这么一出,他终于忍无可忍。
加上李成业再适时一鼓动,他果然接了李成业递来的橄榄枝,按照对方的安排起事逼宫。
在顾翊的帮助下,再加上李成业其他安排,皇帝被逼着退位,传位给了李成业。老皇帝被尊为太上皇,实则被软禁起来。
顾翊有拥立新君之功,本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失去所有亲人的他决意以身许国、守卫边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李成业做贼心虚,生怕这么一员深受将士拥戴的猛将发现家人被掳的真相。在坐拥天下之后,他以给顾翊封官加爵的名义把人召入宫中,然后强行给这位一心为国的大将军安了个“调戏宫妃”的罪名把人杀了。
而顾翊的母亲、嫂子,还有年仅七岁的小侄子,也在同一天被这位新帝斩草除根。
.
整个剧情看下来,夏翊被恶心得够呛。
只能说很多世界都是如此,世界气运更看重的是能力胆魄,主角往往敢想敢干,而且有本事干成,但人品上就难说了。
他捋了一下时间,从回忆中发现,李成业的使者昨日已经到了。
顾翊和他使者没谈出结果。这几日使者约莫还会再劝一劝,按照世界线的发展,顾翊态度坚决、毫无试探余地,使者大约几日后就会悻悻而返。
等使者抵京,大概要半月光景,然后再过半个月,李成业就会对顾翊的家人下手……
夏翊这下是彻底睡不着了,也顾不得外头漆黑一片,一下子坐了起来,心中默默打算着。
首先肯定得把顾家人从皇帝眼皮子底下带走,留在京城太危险了,李成业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就算夏翊设法帮他们避过这次,后头也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只是,这并不容易。
顾翊自己的势力主要在边境,京中留了些许人照看家眷,但想要将顾母、顾大嫂并侄子□□无缝地安全转移到皇帝查不到的地方,并不那么简单。
不说顾家有皇帝安排的探子,时时刻刻监察着动向,就说把他们从大将军府带出来又如何?安置在哪里?顾翊在京中确有别庄田产,但皇帝肯定会搜查。安置在这些地方,也不安全。
托人隐匿?可顾翊为打消皇帝疑心病,从不敢和文武百官过从甚密,竟没一个能将家人性命相托、又足够保护隐匿顾家人的朋友。
想要家眷彻底妥当,只能将他们带到边关眼皮子底下。但这一路要过不少城关,验看户籍身份是少不了的。
皇帝发现顾家人不在京中必然会发通缉,到时候又如何躲开每一次查验把人带来?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可都需要时间筹划。在古代这种通讯条件下,只是从边关快马加鞭回京也要半月,夏翊想了解清楚具体情况、调动顾家在京中的人手、再完成布置,简直太过艰难。
夏翊伸手按了按太阳穴:难也没办法。
大不了就算留下破绽也得把人带走。反正有没有破绽,六皇子那不怀好意的阴谋家都会步步紧逼,而皇帝那疑心病肯定能把夏翊脑补成反贼,债多了不愁,也不差这一件。
但第二点却更麻烦些:
此地是边境,是嘉安关,大宿的门户。
关隘以外,散落了零星几个村庄小镇,再往外,就是狄人的政权,津。
有顾翊驻守,津这两年消停了些,到大宿的境内烧杀抢掠的事情少了。另外一个缘由也是现任津王老了,下头一群年轻力壮的儿子,与大宿这里有几分相似。但狄人不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更慕强,更赤-裸-裸地看重力量,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暗潮迭起,倒无心过多关注大宿。
——但这不意味着,夏翊带着驻边的军队反叛了,他们不会趁虚而入。
可以现在皇帝的昏聩,还有六皇子的算计来说,夏翊早晚会被逼到反。
他心头思绪万千,想了无数种操作,又一一否决,不知不觉竟到了天亮。
边关简陋,即使顾翊身为辅国大将军也只有两个小厮伺候,什么红袖添香、美人软语都是不可能的。
夏翊到点就自己起来,招呼外头守着的叫柱子的小厮打水净面。
收拾妥当之后,他直接去了校场操练。
顾翊带兵并不一味严格,但强调一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下十分公正,做得好的有赏,不好则罚,训练时又强调兵士之间彼此合作,培养出默契来。
他自己更是做好了表率,每日晨起练武不辍。
夏翊挑了一柄长木仓,在校场上辗转腾挪,长--枪被挥舞得在空气中发出呼呼破空的声响。
汗水顺着少年将军日复一日被晒成麦色的结实皮肤滑落下来,一路落进领口。
夏翊随手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估量着时间,扬声问了一句场边守着的柱子:“什么时辰了?”
“卯时三刻了。将军。”
夏翊点点头,手臂灌力,一扬手,长--枪便从他掌心径直飞向场边十几米开外的兵器架上,“当啷”一声投进插着数把木仓的铁框之中,与其他长木仓碰撞着发出丁零当啷一片脆响。
夏翊掷出手中兵刃便头也没回地走向场边:“今儿早膳有些什么?”
“棒碴粥和粗面馒头。”柱子笑嘻嘻道,也不怎么惧怕这位主子,“我早同您说,雇了镇上方厨子给您单独开火,何必与那些天天跟饿死鬼投胎似的兵争这一口馒头吃?”
“你懂什么。”
夏翊瞪了他一眼。
若非顾翊堂堂一个大将军,吃穿用度都几乎和普通士兵一样,就他们这等贫瘠危险的边境、后方朝廷还几乎不给什么支持,哪能有着十万壮勇之军。
“是是是,小的一个下人,当然不懂。”柱子嬉皮笑脸跟着他,递上打湿的手帕让夏翊擦脸,“将军。那什么京中来的劳什子宣抚使又要见您。”
话里对这位使者很不尊重的样子。
也没办法,哪怕顾大将军本人是听着父亲那套忠君爱国的思想长大的,这群边境的士兵和平民却大多在战乱与生活的磨难中对那套天子爱民的屁话嗤之以鼻。
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天地君亲师。
仓廪实做不到也就罢了,小命都时刻悬在裤腰带上,有几个人能按住对京中那些老爷们的怨愤?
从这点讲,也不怪皇帝担心顾翊。谁叫边军边民都对这位辅国大将军崇敬不已、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帝呢?
夏翊听柱子说到宣抚使,步子顿了顿。
宣抚使,也就是皇帝派到什么战争地区、受灾地区巡视、慰问、督查的使者。不过这次来的这一位,明面上是皇帝派来慰问边军的,实际上却早被六皇子收买,来这一趟主要也是替李成业拉拢顾翊。
见,想来说的也就是那些弯弯绕的暗示;不见,对方到底明面上是皇帝派来的人,若是不见,对方回去一番添油加醋,少不得是个“藐视皇权”。
夏翊脑子里转过好几个弯,垂了垂眼皮:“那就见吧。待用了早膳你让石头去那边知会一声。”
早餐用得很简陋。
大营外头的空地上支起来大锅。
士兵列队每人领一碗喝,又从旁边筐里拿一个馒头。馒头显然不是白面做的,黑不溜秋,也不知道面粉是用多少种杂粮混着打出来的。
夏翊排在队里,士兵们规规矩矩跟他问好,他点点头应了,也上去领了一碗棒碴粥,一个馒头。
就这么露天坐在地上吃。
京中来的那位宣抚使,听说大将军愿意见他,不顾夏翊派去那个叫石头的小厮阻拦,说想和大将军多交流一下感情,不如一起用早膳,就直接出来了。
然后便赶上大军一齐用餐的场景。
远远的,他看见只有将军才能戴的头盔混在其中,排队,和那些泥腿子们一起吃。
他步子顿时定住了,干笑了两声:“大将军真是爱兵如子。”
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都说辅国大将军是直肠子,可这么一看,他装模作样起来也丝毫不比京中那些大臣差。
为了向自己这个来使显示他生活质朴、与将士打成一片,竟然去和那些士兵一道啃杂粮馒头。
他想都没想过顾翊每天都会这么吃。只能说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样的,看见的就是什么样。
他嘴上赞誉,表情却掠过一丝不屑。
而他也没看见,身后跟着的两个副使当中,有一个,一张黑不溜秋、平平无奇的面孔上,那双深邃得与这张脸显得格格不入的眼睛,在注视着远处那位将军的时候,露出了怎样感慨和缱绻混杂的复杂神采。
※※※※※※※※※※※※※※※※※※※※
咳咳,檀助理是易容顶替别人身份过来的~
皇帝,年号德昌, 简称德昌帝,有十三个儿子, 十七个女儿。这其中, 三皇子李成翔是元后嫡出,出生时就被立为太子。可惜与德昌帝感情甚笃、恩爱有加的元后在太子八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皇帝立了继后。继后也有一个儿子, 七皇子李成耀, 他小时候就显露出聪明才智,多次被皇帝夸奖。进入朝堂后更是办了好几桩漂亮差事,皇帝越来越不掩饰对他的偏爱。所以,虽然有太子, 七皇子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 谁都没料到,最终夺得皇位的会是透明人一般的六皇子李成业。
李成业的生母是元后宫中一个宫女, 是德昌帝和元后闹矛盾的时候为了气她在皇后宫中临幸的, 元后自然厌恶她, 德昌帝和元后和好后也后悔自己当时的作为, 便像是补偿元后一般, 对这个自己临幸的宫女从不关注。
李成业的生母生下儿子后被封为嫔,但却连得宠的太监宫女都能欺负她,吃穿用度更是被克扣。李成业也从小尝尽冷暖,被得宠的兄弟们取消欺负,从来换不来父皇一个眼神。
如此长大的他,发誓要将这些欺负过他的人都踩在脚下。
——若要如此,只有坐上那个最高的位置。
前有名正言顺的太子,后有备受皇帝宠爱的继后之子,李成业知道自己既无人脉也不得皇帝喜欢,丝毫不敢显露野心。
在年纪足够进入朝堂参政后,李成业表面上只埋头做事、所有风光的好差事都不敢沾染,做足了懦弱的姿态;私底下却悄悄发展势力,收买人心,甚至到江南涉足盐事,攒下了人脉和钱财。
然而,李成业深知,皇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所以,他唯一能走的一条路——就是逼宫。
想要逼宫,空有财远远不够,还要有兵马。
他盯上了顾翊这个被皇帝害死父兄、屡立战功却几乎得不到应有奖赏的将军,暗中派人试探。
谁知他发现,顾翊虽然举步维艰,却依然有着牢固的忠君思想,不肯结党营私。
李成业的试探被挡了回来,却并不肯罢休:顾翊实在是一员军法得道、善于指挥的干将,又手握重兵。他舍不得放弃,竟想出了一个极为阴损的点子——
他使人在顾翊母亲、嫂子和侄子出行的时候劫持了他们;另一方面又让人去鼓动皇帝,说是顾翊有了反心,劫持是他派人做的假象,实则他这三个亲眷是被偷偷带走保护起来。
李成业运用人脉传播这个流言,同时让自己收买的御史不断上书,还炮制了一些若有似无的“证据”。
三人成虎。皇帝本来就多疑,在李成业的推动下成功地怀疑上了顾翊,下旨问罪,并急召他回京自辩。
顾翊痛失亲眷本来就悲痛欲绝,皇帝又来了这么一出,他终于忍无可忍。
加上李成业再适时一鼓动,他果然接了李成业递来的橄榄枝,按照对方的安排起事逼宫。
在顾翊的帮助下,再加上李成业其他安排,皇帝被逼着退位,传位给了李成业。老皇帝被尊为太上皇,实则被软禁起来。
顾翊有拥立新君之功,本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失去所有亲人的他决意以身许国、守卫边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李成业做贼心虚,生怕这么一员深受将士拥戴的猛将发现家人被掳的真相。在坐拥天下之后,他以给顾翊封官加爵的名义把人召入宫中,然后强行给这位一心为国的大将军安了个“调戏宫妃”的罪名把人杀了。
而顾翊的母亲、嫂子,还有年仅七岁的小侄子,也在同一天被这位新帝斩草除根。
.
整个剧情看下来,夏翊被恶心得够呛。
只能说很多世界都是如此,世界气运更看重的是能力胆魄,主角往往敢想敢干,而且有本事干成,但人品上就难说了。
他捋了一下时间,从回忆中发现,李成业的使者昨日已经到了。
顾翊和他使者没谈出结果。这几日使者约莫还会再劝一劝,按照世界线的发展,顾翊态度坚决、毫无试探余地,使者大约几日后就会悻悻而返。
等使者抵京,大概要半月光景,然后再过半个月,李成业就会对顾翊的家人下手……
夏翊这下是彻底睡不着了,也顾不得外头漆黑一片,一下子坐了起来,心中默默打算着。
首先肯定得把顾家人从皇帝眼皮子底下带走,留在京城太危险了,李成业那种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就算夏翊设法帮他们避过这次,后头也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只是,这并不容易。
顾翊自己的势力主要在边境,京中留了些许人照看家眷,但想要将顾母、顾大嫂并侄子□□无缝地安全转移到皇帝查不到的地方,并不那么简单。
不说顾家有皇帝安排的探子,时时刻刻监察着动向,就说把他们从大将军府带出来又如何?安置在哪里?顾翊在京中确有别庄田产,但皇帝肯定会搜查。安置在这些地方,也不安全。
托人隐匿?可顾翊为打消皇帝疑心病,从不敢和文武百官过从甚密,竟没一个能将家人性命相托、又足够保护隐匿顾家人的朋友。
想要家眷彻底妥当,只能将他们带到边关眼皮子底下。但这一路要过不少城关,验看户籍身份是少不了的。
皇帝发现顾家人不在京中必然会发通缉,到时候又如何躲开每一次查验把人带来?
当然,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可都需要时间筹划。在古代这种通讯条件下,只是从边关快马加鞭回京也要半月,夏翊想了解清楚具体情况、调动顾家在京中的人手、再完成布置,简直太过艰难。
夏翊伸手按了按太阳穴:难也没办法。
大不了就算留下破绽也得把人带走。反正有没有破绽,六皇子那不怀好意的阴谋家都会步步紧逼,而皇帝那疑心病肯定能把夏翊脑补成反贼,债多了不愁,也不差这一件。
但第二点却更麻烦些:
此地是边境,是嘉安关,大宿的门户。
关隘以外,散落了零星几个村庄小镇,再往外,就是狄人的政权,津。
有顾翊驻守,津这两年消停了些,到大宿的境内烧杀抢掠的事情少了。另外一个缘由也是现任津王老了,下头一群年轻力壮的儿子,与大宿这里有几分相似。但狄人不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更慕强,更赤-裸-裸地看重力量,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暗潮迭起,倒无心过多关注大宿。
——但这不意味着,夏翊带着驻边的军队反叛了,他们不会趁虚而入。
可以现在皇帝的昏聩,还有六皇子的算计来说,夏翊早晚会被逼到反。
他心头思绪万千,想了无数种操作,又一一否决,不知不觉竟到了天亮。
边关简陋,即使顾翊身为辅国大将军也只有两个小厮伺候,什么红袖添香、美人软语都是不可能的。
夏翊到点就自己起来,招呼外头守着的叫柱子的小厮打水净面。
收拾妥当之后,他直接去了校场操练。
顾翊带兵并不一味严格,但强调一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下十分公正,做得好的有赏,不好则罚,训练时又强调兵士之间彼此合作,培养出默契来。
他自己更是做好了表率,每日晨起练武不辍。
夏翊挑了一柄长木仓,在校场上辗转腾挪,长--枪被挥舞得在空气中发出呼呼破空的声响。
汗水顺着少年将军日复一日被晒成麦色的结实皮肤滑落下来,一路落进领口。
夏翊随手用袖子抹了一把脸,估量着时间,扬声问了一句场边守着的柱子:“什么时辰了?”
“卯时三刻了。将军。”
夏翊点点头,手臂灌力,一扬手,长--枪便从他掌心径直飞向场边十几米开外的兵器架上,“当啷”一声投进插着数把木仓的铁框之中,与其他长木仓碰撞着发出丁零当啷一片脆响。
夏翊掷出手中兵刃便头也没回地走向场边:“今儿早膳有些什么?”
“棒碴粥和粗面馒头。”柱子笑嘻嘻道,也不怎么惧怕这位主子,“我早同您说,雇了镇上方厨子给您单独开火,何必与那些天天跟饿死鬼投胎似的兵争这一口馒头吃?”
“你懂什么。”
夏翊瞪了他一眼。
若非顾翊堂堂一个大将军,吃穿用度都几乎和普通士兵一样,就他们这等贫瘠危险的边境、后方朝廷还几乎不给什么支持,哪能有着十万壮勇之军。
“是是是,小的一个下人,当然不懂。”柱子嬉皮笑脸跟着他,递上打湿的手帕让夏翊擦脸,“将军。那什么京中来的劳什子宣抚使又要见您。”
话里对这位使者很不尊重的样子。
也没办法,哪怕顾大将军本人是听着父亲那套忠君爱国的思想长大的,这群边境的士兵和平民却大多在战乱与生活的磨难中对那套天子爱民的屁话嗤之以鼻。
什么仁义礼智信,什么天地君亲师。
仓廪实做不到也就罢了,小命都时刻悬在裤腰带上,有几个人能按住对京中那些老爷们的怨愤?
从这点讲,也不怪皇帝担心顾翊。谁叫边军边民都对这位辅国大将军崇敬不已、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帝呢?
夏翊听柱子说到宣抚使,步子顿了顿。
宣抚使,也就是皇帝派到什么战争地区、受灾地区巡视、慰问、督查的使者。不过这次来的这一位,明面上是皇帝派来慰问边军的,实际上却早被六皇子收买,来这一趟主要也是替李成业拉拢顾翊。
见,想来说的也就是那些弯弯绕的暗示;不见,对方到底明面上是皇帝派来的人,若是不见,对方回去一番添油加醋,少不得是个“藐视皇权”。
夏翊脑子里转过好几个弯,垂了垂眼皮:“那就见吧。待用了早膳你让石头去那边知会一声。”
早餐用得很简陋。
大营外头的空地上支起来大锅。
士兵列队每人领一碗喝,又从旁边筐里拿一个馒头。馒头显然不是白面做的,黑不溜秋,也不知道面粉是用多少种杂粮混着打出来的。
夏翊排在队里,士兵们规规矩矩跟他问好,他点点头应了,也上去领了一碗棒碴粥,一个馒头。
就这么露天坐在地上吃。
京中来的那位宣抚使,听说大将军愿意见他,不顾夏翊派去那个叫石头的小厮阻拦,说想和大将军多交流一下感情,不如一起用早膳,就直接出来了。
然后便赶上大军一齐用餐的场景。
远远的,他看见只有将军才能戴的头盔混在其中,排队,和那些泥腿子们一起吃。
他步子顿时定住了,干笑了两声:“大将军真是爱兵如子。”
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都说辅国大将军是直肠子,可这么一看,他装模作样起来也丝毫不比京中那些大臣差。
为了向自己这个来使显示他生活质朴、与将士打成一片,竟然去和那些士兵一道啃杂粮馒头。
他想都没想过顾翊每天都会这么吃。只能说自己心里想的是什么样的,看见的就是什么样。
他嘴上赞誉,表情却掠过一丝不屑。
而他也没看见,身后跟着的两个副使当中,有一个,一张黑不溜秋、平平无奇的面孔上,那双深邃得与这张脸显得格格不入的眼睛,在注视着远处那位将军的时候,露出了怎样感慨和缱绻混杂的复杂神采。
※※※※※※※※※※※※※※※※※※※※
咳咳,檀助理是易容顶替别人身份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