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节
领兵打仗的大多都是大老粗,哪儿有这样被人拂面子的时候?何况燕临的年纪还不大,莫名其妙不喝酒,着实令人有些不快。
还好这时候谢危同吕显在外面说完了话,走进来。
姜雪宁瞧见,便解围道:“谢先生也来了。这回燕将军前线作战固然居功至伟,可若无粮草辎重的迅速补给,这一战也断断不能打得如此痛快,不如大家一道敬先生一杯吧?”
谢危停步,看向她。
他虽不直接插手军务,可这忻州城里谁不知他地位?且他话少,又是京中来的高位文官,这些个大老粗武将同他相处,总觉得不如与燕临说话自在,颇有几分拘束之感,偶尔为他平静的目光扫及时,甚至会有些莫名发怵。
姜雪宁此言一出,众人玩笑之色也收敛了。
顿时是连声道“是”,转而端起酒盏来敬谢危。
谢危没说话。
姜雪宁瞥见他两手空空,往边上一瞧,便看见那原先端了酒要给燕临的姑娘,于是顺手便将那酒盏从她手中取了,转而想递给谢危。
原本只是想为燕临解围。
然而在她抬眸触到他目光时,心底竟生出一种难言的复杂来,无论如何,今次边军能直捣鞑靼王庭,救出公主,她第一个该谢的人,便是谢危。
执着酒盏的手,略微一停,姜雪宁到底还是双手奉盏,微微垂首,道:“先生请。”
琼浆于盏中轻轻摇晃。
谢危看了酒盏一眼,又看她一眼,才将酒盏接了过来。指尖不免轻轻碰着她指尖,她手指像是被什么烫了似的,往回缩了一缩。
众将领这时便齐声道:“末将等敬少师大人一杯!”
谢危也不说话,倾杯将酒饮尽。
周遭顿时一片叫好之声,欢声笑语,他也没流露出多少高兴的神态,随手将空了的杯盏往边上一递,就有眼尖的侍者将杯盏收去退走。
众人重新入席。
姜雪宁也松了一口气。
谁也没注意到,边上那名先前为燕临斟酒的红衣姑娘,在瞧见那盏酒杯谢危饮尽时,面上便白了几分,竟露出几分不安又懊恼的神情。趁着众人没注意,咬了咬唇,悄悄混入热闹的人群中,不见了影踪。
姜雪宁扶了沈芷衣坐下,自己也坐在了旁边。
任为志和尤芳吟正低头凑在边上说话。
吕显落座时无意瞧见,也不知怎的便心里膈应,索性转过眼眸来不看,要同谢危燕临说话。
只不过,他话还没出口,外头剑书竟然快步走了进来,附在谢危耳旁说了什么。
谢危神情微有变化。
他侧转头,竟朝着花厅门口的方向看去。
这时只听得一声拉长的奏报在将军府门前响起:“锦衣卫副指挥使周寅之大人到——”
宴席之上骤然安静。
姜雪宁更是陡地抬眉,惊诧之余,立刻皱起了眉头。
不一会儿,一身深蓝便服的周寅之便从中庭穿过,到得厅前,笑着躬身道:“周寅之奉旨前来,恭祝边关攻打鞑靼大捷,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少师大人!”
第215章 始悟
两年不见, 原本的锦衣卫千户,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锦衣卫副都指挥使。近些年来, 姜雪宁虽然远离京城, 可有关锦衣卫的传闻却还是听说过一二的。
竟与上一世没什么区别。
皇帝的兵刃, 权贵的走狗,手段狠辣, 雷厉风行。不同的是, 上一世他的靠山是姜雪宁, 这一世却似乎换了人。
深蓝的锦缎常服上,刺绣着暗色的瑞兽云雷纹, 不大看得出来历。但腰间配着的那柄绣春刀, 已经很昭然地显示了他的身份。
这些年来位置高了, 人看着也越发沉稳。
已然有了点大权在握的威势。
只是到得厅中时,却是浑无半分的倨傲, 将谦逊和恭喜的姿态摆了个足。
姜雪宁听见他名字时已悚然暗惊。
此刻亲眼见得此人入得厅中, 更是心底一悸。然而厅堂里就这么大点地方,周寅之若是从京城一路赶来,进了忻州听得一些风言风语, 也该猜着她在这里,避却是避不开的,倒不如坦然一些。
谢危、吕显等人骤然见了这“不速之客”,自知己方不是什么为了家国天下攻打鞑靼, 静默里各怀心思;其余将领对自己无意间参与了谋逆欺君之事却是半分也不知晓,还当朝廷专门派钦差前来, 是圣上那边得了攻打鞑靼大捷消息,要来犒赏他们, 是以非但不惊讶,反而满是惊喜,态度显得尤为热络。
周寅之这人,边关将领未必识得,谢危、燕临并姜雪宁等一干人等却都是识得的。
有片刻无人说话。
沈芷衣高坐上首,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张口欲言,可看了旁侧谢危一眼,复又合上了嘴。
场中气氛竟显得有些微妙。
末了还是谢危先笑一声,道:“周指挥使客气,远道从京城而来,倒正好赶上庆功宴。来人,请周大人入座。”
众人于是与周寅之寒暄起来。
姜雪宁也在座中,且因为就坐在沈芷衣身旁,位置颇为显眼。周寅之与燕临道过礼后,几乎一眼就看见了她,也不知是真是假,微微怔了一怔,竟也向她道:“没想到二姑娘竟也在此地,两年不见了。”
上一世,周寅之是她养的一条狗,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为了往上爬可以用尽一切手段。
燕氏抄家,便有他三分力气。
后来几易其主,又攀附上了她,转而搭上了沈玠,专为朝廷干那些必须要做又不大好听的事情。
若说能力,绝对不差。
只可惜,在她与萧姝的争斗之中,这条狗反过来咬了她一口,使得她落入万劫不复之地,更牵累了张遮。
这一世,温婕妤腹中的孩子保住,顺利诞下了皇子。
沈琅也并未神秘暴毙。
所以沈玠还是临淄王,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弟”,更没有登上皇位。周寅之所效命之人,自然地换成了如今在位的沈琅。而沈琅性情阴鹜,政务平庸,倒好摆弄帝王权衡心术,可以说比起前世后来登基的沈玠,天然地要更信赖、更器重这个什么脏活儿都能干的心腹利刃。
姜雪宁已经离京两年,本就不希望京城里的人注意到自己行踪,所以几乎与那边断了往来,连姜府那边也懒得捎回几封信去。
这样的她,于周寅之的仕途自然再无助益。
早些时候还听闻他时常会去姜府走动,后来越得皇帝器重,在锦衣卫里独掌大权,姜伯游小小一个户部侍侍郎,见了他还得放尊重些,便渐渐不曾听说有什么走动了。
对此人,她心中始终是存着戒备与警惕的,即便曾用他暗中提醒燕临、整治清远伯府甚至救出尤芳吟,可从不敢全然地信任。
此时已是两年未见,身份殊异。
姜雪宁自然不会蠢得还以往日的态度相待,只是回以既不显得热络也不显得冷淡的一笑:“两年不见,恭喜周大人青云平步,高升许多。”
一圈人都见过了礼,这才真正落座。
周寅之自陈是边关捷报传回京城,圣心大喜,龙颜大悦,特命他亲来嘉奖,以示恩宠。还说什么勇毅侯府终于又能重回京城,谢少师后方筹谋亦立有大功。
完全一副不知道真相的模样!
好像燕临不是擅自离开了流徙之地,好像他夺得兵权不是矫诏而真是皇帝的旨意,就连皇室原本对沈芷衣不闻不问、见死不救的态度,都仿佛从来不存在。
一切都是雷霆雨露,天恩浩荡!
要知道明面以燕临为首、暗中以谢危为首的这一干人等,实打实干的是谋反勾当,周寅之坐下来却和他们谈笑风生……
这份胆气,就是谢危也得赞叹一声。
只不过比起旁人深觉惊异诡谲的不安,他却有一种出奇的镇定与平静。毕竟仗打完之后,朝廷的态度,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姜雪宁初时也不免惊疑不定,待静下来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关窍——
边关之战,已经尘埃落定,有了定局。
鞑靼狼子野心,既对沈芷衣生了杀心,来年必定进犯大乾。如今一战获胜,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原勇毅侯府世子燕临以戴罪之身执掌兵权,救回公主,踏平鞑靼,更是名扬万里,百姓称颂。
连皇帝都得了许多赞誉。
反观朝廷,天教作乱,暗中窥伺,可称得上是“危机四伏”。
沈琅自然知道边关这帮人是欺君谋逆。
可揭破这事实,对他全无好处。一则不免自己证实了皇家冷血的传闻,有违孝悌的圣人教诲,失了民心;二则边关屯兵十万,真要治罪,只会倒逼燕临即刻谋反。朝廷外患未除,又岂能为自己增添内忧?
倒不如虚与委蛇,顺水推舟。
既然你等谋逆反贼敢自称是领了圣旨,我这当皇帝的便敢真当自己发过这一道圣旨,将假作真,反而能得民心,缓和局面。
甚至还能派个周寅之来边关邀买人心。
有了皇帝的关注,高官厚禄在望,谁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谋反呢?
姜雪宁想到这里,抬眸再看座中人,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可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
于是忽觉一股寒气倒淌上来。
她也不插话,只听着众人讲。
周寅之这两年来越发长袖善舞,不但能与谢危、燕临等人谈笑,甚至连边上坐着的尤芳吟和任为志都注意到了,还笑着说:“当年狱中一别,便再未见过尤姑娘了。现在嫁得一桩好姻缘,也富甲一方,实在是神仙眷侣了。”
任为志与周寅之不熟。
尤芳吟当年苦于尤月的折磨,还真是得过周寅之照拂的,连当年学算账的算盘都是周寅之使人帮忙找来的,她是记恩的人,倒是诚心感激:“多赖周大人当年费心照拂,只是微贱商贾末流,未得机会一表谢意。这一杯,便敬周大人了。”
她当真端了一杯酒来敬。
众人大多不知他们有何故旧,但看周寅之连尤芳吟都认识,不免又高看了几分。
姜雪宁却不知为何生出些不安。
周寅之从京城来,沈芷衣则是在鞑靼两年,路途遥远,几乎已经对宫里的状况一无所知,席间不免问起,周寅之也一一叙说。
姜雪宁这才知道京城里又有许多变化。
那些故人们,也各有遭逢。
姜雪蕙嫁给沈玠做了侧妃,自是端庄贤淑帮着打理临淄王府里诸般庶务,初时还挺得沈玠偏爱。而方妙虽然是正妃,与其相比却不免算是小门小户出身,又一身神棍做派,与沈玠性情不大相投,三天两头拌嘴吵架,把堂堂临淄王气得七窍生烟。
京里都以为这王府后院该是姜雪蕙的了。
岂料这般折腾有一年,原本偏宠的怜爱渐渐寡淡无味,反倒是那时不时吵上一嘴的越发可人,妙趣横生,渐渐琴瑟和谐、如胶似漆起来。
周寅之刚从京中动身出发时,方妙有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宫中,多少让久居慈宁宫已经失势的太后高兴了一些,略展愁眉。
</div>
</div>
还好这时候谢危同吕显在外面说完了话,走进来。
姜雪宁瞧见,便解围道:“谢先生也来了。这回燕将军前线作战固然居功至伟,可若无粮草辎重的迅速补给,这一战也断断不能打得如此痛快,不如大家一道敬先生一杯吧?”
谢危停步,看向她。
他虽不直接插手军务,可这忻州城里谁不知他地位?且他话少,又是京中来的高位文官,这些个大老粗武将同他相处,总觉得不如与燕临说话自在,颇有几分拘束之感,偶尔为他平静的目光扫及时,甚至会有些莫名发怵。
姜雪宁此言一出,众人玩笑之色也收敛了。
顿时是连声道“是”,转而端起酒盏来敬谢危。
谢危没说话。
姜雪宁瞥见他两手空空,往边上一瞧,便看见那原先端了酒要给燕临的姑娘,于是顺手便将那酒盏从她手中取了,转而想递给谢危。
原本只是想为燕临解围。
然而在她抬眸触到他目光时,心底竟生出一种难言的复杂来,无论如何,今次边军能直捣鞑靼王庭,救出公主,她第一个该谢的人,便是谢危。
执着酒盏的手,略微一停,姜雪宁到底还是双手奉盏,微微垂首,道:“先生请。”
琼浆于盏中轻轻摇晃。
谢危看了酒盏一眼,又看她一眼,才将酒盏接了过来。指尖不免轻轻碰着她指尖,她手指像是被什么烫了似的,往回缩了一缩。
众将领这时便齐声道:“末将等敬少师大人一杯!”
谢危也不说话,倾杯将酒饮尽。
周遭顿时一片叫好之声,欢声笑语,他也没流露出多少高兴的神态,随手将空了的杯盏往边上一递,就有眼尖的侍者将杯盏收去退走。
众人重新入席。
姜雪宁也松了一口气。
谁也没注意到,边上那名先前为燕临斟酒的红衣姑娘,在瞧见那盏酒杯谢危饮尽时,面上便白了几分,竟露出几分不安又懊恼的神情。趁着众人没注意,咬了咬唇,悄悄混入热闹的人群中,不见了影踪。
姜雪宁扶了沈芷衣坐下,自己也坐在了旁边。
任为志和尤芳吟正低头凑在边上说话。
吕显落座时无意瞧见,也不知怎的便心里膈应,索性转过眼眸来不看,要同谢危燕临说话。
只不过,他话还没出口,外头剑书竟然快步走了进来,附在谢危耳旁说了什么。
谢危神情微有变化。
他侧转头,竟朝着花厅门口的方向看去。
这时只听得一声拉长的奏报在将军府门前响起:“锦衣卫副指挥使周寅之大人到——”
宴席之上骤然安静。
姜雪宁更是陡地抬眉,惊诧之余,立刻皱起了眉头。
不一会儿,一身深蓝便服的周寅之便从中庭穿过,到得厅前,笑着躬身道:“周寅之奉旨前来,恭祝边关攻打鞑靼大捷,见过长公主殿下,见过少师大人!”
第215章 始悟
两年不见, 原本的锦衣卫千户,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锦衣卫副都指挥使。近些年来, 姜雪宁虽然远离京城, 可有关锦衣卫的传闻却还是听说过一二的。
竟与上一世没什么区别。
皇帝的兵刃, 权贵的走狗,手段狠辣, 雷厉风行。不同的是, 上一世他的靠山是姜雪宁, 这一世却似乎换了人。
深蓝的锦缎常服上,刺绣着暗色的瑞兽云雷纹, 不大看得出来历。但腰间配着的那柄绣春刀, 已经很昭然地显示了他的身份。
这些年来位置高了, 人看着也越发沉稳。
已然有了点大权在握的威势。
只是到得厅中时,却是浑无半分的倨傲, 将谦逊和恭喜的姿态摆了个足。
姜雪宁听见他名字时已悚然暗惊。
此刻亲眼见得此人入得厅中, 更是心底一悸。然而厅堂里就这么大点地方,周寅之若是从京城一路赶来,进了忻州听得一些风言风语, 也该猜着她在这里,避却是避不开的,倒不如坦然一些。
谢危、吕显等人骤然见了这“不速之客”,自知己方不是什么为了家国天下攻打鞑靼, 静默里各怀心思;其余将领对自己无意间参与了谋逆欺君之事却是半分也不知晓,还当朝廷专门派钦差前来, 是圣上那边得了攻打鞑靼大捷消息,要来犒赏他们, 是以非但不惊讶,反而满是惊喜,态度显得尤为热络。
周寅之这人,边关将领未必识得,谢危、燕临并姜雪宁等一干人等却都是识得的。
有片刻无人说话。
沈芷衣高坐上首,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张口欲言,可看了旁侧谢危一眼,复又合上了嘴。
场中气氛竟显得有些微妙。
末了还是谢危先笑一声,道:“周指挥使客气,远道从京城而来,倒正好赶上庆功宴。来人,请周大人入座。”
众人于是与周寅之寒暄起来。
姜雪宁也在座中,且因为就坐在沈芷衣身旁,位置颇为显眼。周寅之与燕临道过礼后,几乎一眼就看见了她,也不知是真是假,微微怔了一怔,竟也向她道:“没想到二姑娘竟也在此地,两年不见了。”
上一世,周寅之是她养的一条狗,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为了往上爬可以用尽一切手段。
燕氏抄家,便有他三分力气。
后来几易其主,又攀附上了她,转而搭上了沈玠,专为朝廷干那些必须要做又不大好听的事情。
若说能力,绝对不差。
只可惜,在她与萧姝的争斗之中,这条狗反过来咬了她一口,使得她落入万劫不复之地,更牵累了张遮。
这一世,温婕妤腹中的孩子保住,顺利诞下了皇子。
沈琅也并未神秘暴毙。
所以沈玠还是临淄王,并没有被立为“皇太弟”,更没有登上皇位。周寅之所效命之人,自然地换成了如今在位的沈琅。而沈琅性情阴鹜,政务平庸,倒好摆弄帝王权衡心术,可以说比起前世后来登基的沈玠,天然地要更信赖、更器重这个什么脏活儿都能干的心腹利刃。
姜雪宁已经离京两年,本就不希望京城里的人注意到自己行踪,所以几乎与那边断了往来,连姜府那边也懒得捎回几封信去。
这样的她,于周寅之的仕途自然再无助益。
早些时候还听闻他时常会去姜府走动,后来越得皇帝器重,在锦衣卫里独掌大权,姜伯游小小一个户部侍侍郎,见了他还得放尊重些,便渐渐不曾听说有什么走动了。
对此人,她心中始终是存着戒备与警惕的,即便曾用他暗中提醒燕临、整治清远伯府甚至救出尤芳吟,可从不敢全然地信任。
此时已是两年未见,身份殊异。
姜雪宁自然不会蠢得还以往日的态度相待,只是回以既不显得热络也不显得冷淡的一笑:“两年不见,恭喜周大人青云平步,高升许多。”
一圈人都见过了礼,这才真正落座。
周寅之自陈是边关捷报传回京城,圣心大喜,龙颜大悦,特命他亲来嘉奖,以示恩宠。还说什么勇毅侯府终于又能重回京城,谢少师后方筹谋亦立有大功。
完全一副不知道真相的模样!
好像燕临不是擅自离开了流徙之地,好像他夺得兵权不是矫诏而真是皇帝的旨意,就连皇室原本对沈芷衣不闻不问、见死不救的态度,都仿佛从来不存在。
一切都是雷霆雨露,天恩浩荡!
要知道明面以燕临为首、暗中以谢危为首的这一干人等,实打实干的是谋反勾当,周寅之坐下来却和他们谈笑风生……
这份胆气,就是谢危也得赞叹一声。
只不过比起旁人深觉惊异诡谲的不安,他却有一种出奇的镇定与平静。毕竟仗打完之后,朝廷的态度,本就在他意料之中。
姜雪宁初时也不免惊疑不定,待静下来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其中关窍——
边关之战,已经尘埃落定,有了定局。
鞑靼狼子野心,既对沈芷衣生了杀心,来年必定进犯大乾。如今一战获胜,举国上下,一片沸腾。原勇毅侯府世子燕临以戴罪之身执掌兵权,救回公主,踏平鞑靼,更是名扬万里,百姓称颂。
连皇帝都得了许多赞誉。
反观朝廷,天教作乱,暗中窥伺,可称得上是“危机四伏”。
沈琅自然知道边关这帮人是欺君谋逆。
可揭破这事实,对他全无好处。一则不免自己证实了皇家冷血的传闻,有违孝悌的圣人教诲,失了民心;二则边关屯兵十万,真要治罪,只会倒逼燕临即刻谋反。朝廷外患未除,又岂能为自己增添内忧?
倒不如虚与委蛇,顺水推舟。
既然你等谋逆反贼敢自称是领了圣旨,我这当皇帝的便敢真当自己发过这一道圣旨,将假作真,反而能得民心,缓和局面。
甚至还能派个周寅之来边关邀买人心。
有了皇帝的关注,高官厚禄在望,谁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谋反呢?
姜雪宁想到这里,抬眸再看座中人,觥筹交错,言笑晏晏,可哪个不是揣着明白装着糊涂?
于是忽觉一股寒气倒淌上来。
她也不插话,只听着众人讲。
周寅之这两年来越发长袖善舞,不但能与谢危、燕临等人谈笑,甚至连边上坐着的尤芳吟和任为志都注意到了,还笑着说:“当年狱中一别,便再未见过尤姑娘了。现在嫁得一桩好姻缘,也富甲一方,实在是神仙眷侣了。”
任为志与周寅之不熟。
尤芳吟当年苦于尤月的折磨,还真是得过周寅之照拂的,连当年学算账的算盘都是周寅之使人帮忙找来的,她是记恩的人,倒是诚心感激:“多赖周大人当年费心照拂,只是微贱商贾末流,未得机会一表谢意。这一杯,便敬周大人了。”
她当真端了一杯酒来敬。
众人大多不知他们有何故旧,但看周寅之连尤芳吟都认识,不免又高看了几分。
姜雪宁却不知为何生出些不安。
周寅之从京城来,沈芷衣则是在鞑靼两年,路途遥远,几乎已经对宫里的状况一无所知,席间不免问起,周寅之也一一叙说。
姜雪宁这才知道京城里又有许多变化。
那些故人们,也各有遭逢。
姜雪蕙嫁给沈玠做了侧妃,自是端庄贤淑帮着打理临淄王府里诸般庶务,初时还挺得沈玠偏爱。而方妙虽然是正妃,与其相比却不免算是小门小户出身,又一身神棍做派,与沈玠性情不大相投,三天两头拌嘴吵架,把堂堂临淄王气得七窍生烟。
京里都以为这王府后院该是姜雪蕙的了。
岂料这般折腾有一年,原本偏宠的怜爱渐渐寡淡无味,反倒是那时不时吵上一嘴的越发可人,妙趣横生,渐渐琴瑟和谐、如胶似漆起来。
周寅之刚从京中动身出发时,方妙有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宫中,多少让久居慈宁宫已经失势的太后高兴了一些,略展愁眉。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