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然后她又从侧面隐晦的向她大伯发出了对疆城当地玉石籽料交易行情等方面的询问,说法描写都相当小心,看上去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说着一个问题中突然问上一句玉石的事儿,目的就是让检查信件的人混淆,搞不清楚她到底是在说什么。
虽然以自家大伯现在的职位地位,他的通信不会再每一封都被检查。但古明妍也是万分注意千分小心的,绝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给自家大伯添麻烦。
信件寄出,古明妍等了比以往跟大伯通信更长的回信时间,才终于在将近三个礼拜之后,收到了古建党的回信。
因为是写给古明妍的信,她也没有一定要等到古建国回来了再拆开来看的坚持。
她这会儿特别好奇也特别激动,生怕自家大伯没有get到她想问的到底是什么,也怕大伯知道了她的想法后,现实的条件却不允许她这么做。
忍不住自己好奇心的古明妍展信起来,越是读到后面她嘴角的笑容就越大,心里七上八下乱跳的心也终于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再次感谢老天让自己遇上了如此靠谱且还能不断地给她带来财运的家人。
古建党之所以这次回信的时间比以往都要长,那是因为他不但看懂了自家小侄女儿信里的内涵,更是根据她的种种疑问,亲自在当地做了一番调查。
在古建党通过自己实地考察和咨询了手底下的本地人出身的小兵等等的情报搜集后,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在疆城玉料产区的那片地区,的确如是古明妍所想的那样,有很多靠着挖玉石籽料生活的农民。他们大多会在冰雪消融后去河里捡籽料,然后交给当地的收购站。
只不过收购站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并不足以支撑农民的生计。于是,当地也会有很多人会将收回的籽料私下里卖给私人,遇上合适的买家了,价格能给的高些,他们也能多赚些,对此农民们还是很乐意的。
而当地的官方对这样的情况的态度其实是有点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毕竟这收购站的价格是国家定的,他们也知道农民的艰难,如果他们自己能想到办法找些路子,他们官方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被他们发现知道,或是被人举报,类似大城市里被大家默认存在的黑市一般),他们也不会特意的去费那个功夫,去揪这些人的小辫子的。
当然了,这样的官方态度也是与他们清楚地知道农民们即使是想要私下里交易,也是十分艰难的现实有关。
除了像老孙当时那笔算是半强迫而成功的交易之外,当地的农民其实大多找不到多少人能跟他们私下里交易的。
一个是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这东西就是个没用的石头,就算是知道里头是玉石,那放在这个年代也没人会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儿回家去给自己招难。
而且当地人也并不稀罕这东西,他们都清楚行情,不可能跟农民交易,所以农民们也就只能做做外地人的生意而已。
可这年头人口流动控制严格,疆城又处在偏远地区,能遇上几个外地人呐。
偶尔遇上的那些人,也都大部分是出公差去的。
那些人更看重自己的铁饭碗,不会轻易做出私下交易授人以把柄的事,何况这交易的东西还是不当吃不当喝的破“石头”。对于他们来说,这所谓的玉石完全比不上大城市的手表布料这些吸引人,能让他们担着私人交易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
于是,当地的官方算是有恃无恐,这些农民从冰冷的河水中千辛万苦找出来的籽料最后也只能跟收购站交换,他们并不怕这些东西流到外面去,毕竟外面并没有它们的市场存在。
也是因此,当地的那些世代依靠籽料采集生存的农民的日子过得很苦,甚至到了食不果腹,身无片瓦的程度的人家也不是没有。
看到这里,古明妍不禁想到后世,尽管那时候玉石的价格被炒出了天去又能如何,那些世世代代在玉石的产地生活的人们,却也没能靠着自己家园的这片宝地的出产,给自己换取多大的财富。
那其中最厚的那部分利润,还不是被中间的商人和营销的资本给赚了去,当地人也就是能分到个蛋糕的边边角角的,就那都已经很不错了。
古明妍的脑子一时跑了偏,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古建国宁荣薇他们都已经下班回家了。
于是,她只能暂时收回思绪,等晚饭后再跟自家老爸商议此事了。
饭后乘凉,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借口,古明妍和古建国父女俩,又一次聚在了古明妍的书桌前,俩人对着古建党的那封来信,开始商量起了事情具体的操作方式起来。
没错,在看过自家大哥的回信后,古建国最终也同意了去疆城收购玉石籽料一事。
这事儿算是父女俩达成一致的确定了下来,只待完善计划和等待时机具体进行了。
从古建党所描述的当地农民的交易情形上看,古建国觉得,若是自家想要大批量的收购籽料,只要是找对了门路,还是挺可行的。毕竟当地不管是官方还是农民本人,都不会想到有人会出手大方的做这样的事儿。
古明妍还跟古建国商量着,既然自家有钱,那么在收购的时候就不要过分的压价了,尽量多给农民们些好处,能够帮着他们改善生活的同时,也是让人家拿到了足够多的好处之后好能保守好秘密,别把古建国和他们自己都给卖了才好。
交易的事情可行了,剩下的就是这前后来去环节的过程需要被完善了。
了解当地情况懂行的人也好找,古建党手下就很有几个信得过的本地兵,人品能力都靠得住不说,好几个自己家里就是干籽料采集的,对里面的弯弯绕绕比谁都清楚。
到时候让他们这些人带着古建国一道儿,肯定能最大程度不引起人注意的同时,收到最多最好的籽料。
而且古建国肯定也会最先照顾他们自家的生意,他们家里有利可图了,他们自是会守口如瓶的。
剩下的关于运输和储存的事儿,古建党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隐晦的提到了他们家在军区的院子特别的大的现状。
古建国跟女儿商量,觉得要是可以的话,他们要不就把收回来的东西先放到古建党的家里算了。
比如一些大型籽料,可以先寄存在那里。
那里毕竟是军区,古建党又是二把手,只要他本人不出事儿,只要能把东西顺利的运进去,那这东西放到他那里就是再安全没有的了。
大号籽料的储存地想好了,而剩下的一些中小件的话,古建国完全可以自己带回来。那些东西堆堆落落的自家也完全能放得下,倒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古明妍还提出了,这事儿要能成,肯定是少不了得靠自家大伯帮很多的忙的。就不说古建党得帮着给推选合适靠谱的引路人了,就是这来回的去农民家和把籽料运回军区,一路上的用车,不也是得靠他这个军区大佬帮着上下打点嘛。
这还是第一次古明妍觉得自家还算是有点儿特权能用的了。否则,即便自己再有想法再是迫切,没有大伯的强力支持,她也不能逼着自家老爸去疆城挨家挨户的跟人农民家敲门要买籽料,然后靠着老爸肩扛手提的把石头给她弄回来吧。
就当地人的敏感排外的性格,古建国不被人打出来就算好的了,她也不能干这么坑爹的事儿吧。
所以,这件事最后能不能成的关键还得靠大伯的助力。父女俩商量着,别管这事儿成不成的,他们都要给古建党留个最大最好的一块籽料,就当是答谢他的帮忙了。
另外,联想到拉自家大伯一起下水收集邮票的事儿,古明妍也提出了看古建国到时候能不能也拉上他大哥一起,跟他一起凑个份子也收点籽料在家里屯着的想法。
古明妍想着,自家大伯家在军区那才叫无处消费呢。这么多年大伯伯母两口子也就俩儿子,大堂哥现在还去当兵去了不用他们养,剩下个小儿子也就是供个吃喝,上学穿衣的基本就没什么成本。
两口子都有工作,大伯还是军区领导,津贴什么的肯定也不低。
他们家肯定也攒了不少的钱了。与其把钱放在那里坐等贬值,还不如利用在疆城当地的便利,多多收些上好的籽料用来保值呢。
他们本身就在本地,又有人脉,按说是要比自家这么山高水远的去够这些东西要方便许多的了。
自家既然有这么个好的“投资”项目,又要受到人家这么大的帮助,把人拉着一起加入挣钱才是正理。反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大伯家更好了对他们整个大家族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是不是。
父女俩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现在唯一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就是古建国本人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机会能去到疆城。
虽说可以放心古建党,但这事儿毕竟是他们家提出要做的,具体的要收购多少,以什么价格收购都是需要古建国亲自去当地看了情况后才能够决定下来的。
就算他们也打算着这事儿若是顺利,以后也会持续的收购籽料,但这最初的标准还是得由他亲自去当地先定好的。
加之信里到底是有很多话都不便多说,古建国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那边跟古建党亲自谈谈的,那这就要求了他必须得亲自去一趟不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父女俩想好了所有的过程,却忘记了最关键的是能不能出的了门,想想也是蛮醉的了,哈哈哈。
第71章 目标达成(一更,二合一)
身负公职的古建国十多年下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曾疏忽过, 就算是做他自己私下里的那些个买卖,也都只是利用自己出差时候的便利条件, 在工作之余的顺带罢了, 只是这一次,他第一次萌生出了想要请一次长假,去疆城把这玉石的事情给办了的念头。
倒不是古建国有多么的财迷心窍, 贪心到宁愿耽误工作也要去投机的程度了。他这次有了请假的想法, 本身还是有多层次的考虑的。
他古建国也不是一直都能够顺心顺意的, 像是之前那回, 家里闺女儿想要丝绸了,没多久后他就有了能去杭城出差的机会的事情,到底是不会一直在他身上发生的。
他身为厂领导, 还是十分清楚厂里各项工作的运作的。
安城纺织厂的工作安排当中,一年下来也不会有超过两次的去疆城出差的机会的。今年的一次是之前的老孙那拨人已经去过了,而下一次再去的话, 估计就要到差不多年底的时候了。
就算那时古建国能以各种借口理由争取一下, 能让他一个厂长有去那边出差做运输的工作的机会,但估计等他到了那边, 大概率也会是白走一趟, 收不上什么好东西回来的。
要知道, 和田玉原石中上好的流水料是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地农民会在冰雪河流溶化后,下河去找籽料的原因了。
那么他要是等到年底大冬天的时候过去,那边的河流早就冻上了, 没有新的原石可采,而春夏里采集上来的籽料估摸着农民们也都留不到冬天的时候,早就给了收购站,交换他们衣食住行的花费去了。
所以,古建国要想等到厂里有机会去疆城出差的时候再去那边,今年是不可能的了。
可若是等到了明年,谁知道到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情况呢,能不能成行都是个问题。
而且古建国也不想把这事儿漏出去叫人知道。
疆城地处偏远,他出差去的话,不论是坐火车还是自己开厂里的运输车,都难免会有别人跟着一起去出差,以作相互照应的。
要是海市京都那些繁华的大城市还好,大家办完了公事完全可以分散开来自由活动几天。
可要是到了疆城那样本就不是汉人聚居的地方去,再要想脱离队伍自己私下里干点儿什么事儿的,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即便他可以拿出去军区看望自家大哥的借口出来,但那样他也不能一消失就是个三四天吧。
毕竟玉料的产地距离军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并不是一天当日往返就能够达成的事儿。加之中间跟人打交道和看货交易以及后续安排运输等事儿所需要的时间,想要在同事们的眼皮子底下,不叫他们注意到的情况下,自己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难度实在是大了点儿。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古建国这么多年工作下来也并没有真正的休息过。
时不时的就需要出差的辛苦就不用说了,就连平常的周末,他也是从原来的每周要回村子看望女儿,到后来还要在家里承担相当强度的家务活儿,以及顾及到他私下里的那一摊子私活儿,从来也没停下来过的。
虽然这时代人人勤劳能干,各个跟铁打的似的,除了病得下不来床之外,完全不讲究什么适度的休息,认为那样就是偷懒,就是做社会的蛀虫。
可说到底,谁不觉得累呢?
古建国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这么多年你下来,自己也算是忙忙碌碌,过得很是辛苦的了。
虽然他这次就算是请假也不是为了休息的,但是比起有些明明在领导岗位,却因着有靠山而能成日里泡病号转移工作给其他人的那些个人来说,他这将近二十年间风雨无阻,甚至连生病都很少且从未耽误过工作的领导,就殊为难得了。
所以古建国觉得,自己要是请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假期,领导和群众什么的也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当然了,这请假的理由他自然得想好了,绝对不能是自己想要休息了或是有挣钱的事儿要干了这些的。
古建国最后想到并且打算真实实行的请假理由是,他需要假期,因为他要带着上了年纪的父母去疆城探亲。
说起来,自从陈红春带着古明新去疆城随军以后,这么多年下来,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他们倒是没能再见到自己大儿子一次。
中间只有陈红春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回了次乡,也是为了叫从未回过老家的小儿子回来看看,也见一见他出生起就没见过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叔叔姑姑啥的。
倒不是古建党不孝顺或是有了老婆孩子就忘了爹娘了才不回家探亲的。这一点单从他给老家寄东西和来信的频率就能看出来,他绝对是没有那样的心思的。
反而他时常惦记着父母亲人,就连古明妍这个做侄女儿的,都经常能与她大伯通信。就更不要说是生养他的父母大人了,他们在他的心里的地位自然是相当重要的。
多年不曾归家不是古建党所愿。只是因为边疆到底并没有想象中的太平,他们平常的任务不断,训练强度也大,平时实在是忙的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凑出足以让他远行回乡的假期出来。
再加上古建党多年下来也算是步步高升了,这随着职位地位的升高,伴随着的必然就是责任也越来越大了。再像原来那样一两年的没有特殊任务就能请假回乡探亲的小兵时期一样,到底是再不可能的了。
倒也不是领导就不能请探亲假啥的,只是古建党在这方面的运气差了点儿,在经过了媳妇儿最初随军后不久就怀孕生子,以及儿子慢慢长大到能够出远门了之后,古建党也是有两次有机会能回安城的。
甚至其中有一次,他们连车票都订好了,行程行李什么都安排好了的,但最终他却被个临时突发的任务给绊住了脚,打乱了计划,到底是没能回成家的。
两次都是这样被突发情况给打破了计划,这之后再想要成行,到底也是不成了的。毕竟工作是不能被积压的,尤其是军队上的工作。
也就是那次差点儿就成行的探亲,最后结果却只有陈红春和两个儿子回了家去。
毕竟古建党自己不能回去,还是得让媳妇回家看看丈母娘他们的,也得让家里的老人看看孩子们不是。
那次尽管有两个常年未见的孙子伴在左右,但没能见到儿子的古老爷子老两口还是难掩失望之情。
毕竟儿子对他们来说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如今也老了,活一年少一年的,这一别就是多年不能再见,叫老人家的心里如何能舒坦的了啊。
因此,不管是基于自己的私心,还是让爸妈能够得偿所愿,去看看自己大儿子的孝心,古建国都决定要请假跑这么一趟了。
而且他这理由也合情合理,作为家里最强壮有最多出远门经验的儿子,带着自己年老的老革命父母,去到遥远的边疆看望自己在那里的部队守卫边疆的大哥,这么个缘由砸下去,哪个领导敢不给他批准啊!
古建国顺利的拿到了假期之外,纺织厂的领导还为了卖古老爷子他们的好,特意上了他家的门,又交代了古建国,说是让他到了疆城,可以试着看能不能跟当地的纺织厂什么的建立些关系类似的,或者是看能不能弄回来一批棉花什么的,毕竟大家都知道那边产的棉花质量上乘。
领导给古建国开出的条件就是,让他拿着纺织厂的介绍信和各种的办事证明,去那边尽量的探探路子,若是他真的能给厂里带来什么好处了,那他这次的请假,厂里就给他算作是出公差,不用扣工资不说,一切路上的开销还给免费报销。
</div>
</div>
虽然以自家大伯现在的职位地位,他的通信不会再每一封都被检查。但古明妍也是万分注意千分小心的,绝对不允许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给自家大伯添麻烦。
信件寄出,古明妍等了比以往跟大伯通信更长的回信时间,才终于在将近三个礼拜之后,收到了古建党的回信。
因为是写给古明妍的信,她也没有一定要等到古建国回来了再拆开来看的坚持。
她这会儿特别好奇也特别激动,生怕自家大伯没有get到她想问的到底是什么,也怕大伯知道了她的想法后,现实的条件却不允许她这么做。
忍不住自己好奇心的古明妍展信起来,越是读到后面她嘴角的笑容就越大,心里七上八下乱跳的心也终于慢慢的平复了下来。
再次感谢老天让自己遇上了如此靠谱且还能不断地给她带来财运的家人。
古建党之所以这次回信的时间比以往都要长,那是因为他不但看懂了自家小侄女儿信里的内涵,更是根据她的种种疑问,亲自在当地做了一番调查。
在古建党通过自己实地考察和咨询了手底下的本地人出身的小兵等等的情报搜集后,他得出的结论就是在疆城玉料产区的那片地区,的确如是古明妍所想的那样,有很多靠着挖玉石籽料生活的农民。他们大多会在冰雪消融后去河里捡籽料,然后交给当地的收购站。
只不过收购站给出的收购价格很低,并不足以支撑农民的生计。于是,当地也会有很多人会将收回的籽料私下里卖给私人,遇上合适的买家了,价格能给的高些,他们也能多赚些,对此农民们还是很乐意的。
而当地的官方对这样的情况的态度其实是有点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毕竟这收购站的价格是国家定的,他们也知道农民的艰难,如果他们自己能想到办法找些路子,他们官方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被他们发现知道,或是被人举报,类似大城市里被大家默认存在的黑市一般),他们也不会特意的去费那个功夫,去揪这些人的小辫子的。
当然了,这样的官方态度也是与他们清楚地知道农民们即使是想要私下里交易,也是十分艰难的现实有关。
除了像老孙当时那笔算是半强迫而成功的交易之外,当地的农民其实大多找不到多少人能跟他们私下里交易的。
一个是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这东西就是个没用的石头,就算是知道里头是玉石,那放在这个年代也没人会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儿回家去给自己招难。
而且当地人也并不稀罕这东西,他们都清楚行情,不可能跟农民交易,所以农民们也就只能做做外地人的生意而已。
可这年头人口流动控制严格,疆城又处在偏远地区,能遇上几个外地人呐。
偶尔遇上的那些人,也都大部分是出公差去的。
那些人更看重自己的铁饭碗,不会轻易做出私下交易授人以把柄的事,何况这交易的东西还是不当吃不当喝的破“石头”。对于他们来说,这所谓的玉石完全比不上大城市的手表布料这些吸引人,能让他们担着私人交易的风险,去做这样的事。
于是,当地的官方算是有恃无恐,这些农民从冰冷的河水中千辛万苦找出来的籽料最后也只能跟收购站交换,他们并不怕这些东西流到外面去,毕竟外面并没有它们的市场存在。
也是因此,当地的那些世代依靠籽料采集生存的农民的日子过得很苦,甚至到了食不果腹,身无片瓦的程度的人家也不是没有。
看到这里,古明妍不禁想到后世,尽管那时候玉石的价格被炒出了天去又能如何,那些世世代代在玉石的产地生活的人们,却也没能靠着自己家园的这片宝地的出产,给自己换取多大的财富。
那其中最厚的那部分利润,还不是被中间的商人和营销的资本给赚了去,当地人也就是能分到个蛋糕的边边角角的,就那都已经很不错了。
古明妍的脑子一时跑了偏,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古建国宁荣薇他们都已经下班回家了。
于是,她只能暂时收回思绪,等晚饭后再跟自家老爸商议此事了。
饭后乘凉,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借口,古明妍和古建国父女俩,又一次聚在了古明妍的书桌前,俩人对着古建党的那封来信,开始商量起了事情具体的操作方式起来。
没错,在看过自家大哥的回信后,古建国最终也同意了去疆城收购玉石籽料一事。
这事儿算是父女俩达成一致的确定了下来,只待完善计划和等待时机具体进行了。
从古建党所描述的当地农民的交易情形上看,古建国觉得,若是自家想要大批量的收购籽料,只要是找对了门路,还是挺可行的。毕竟当地不管是官方还是农民本人,都不会想到有人会出手大方的做这样的事儿。
古明妍还跟古建国商量着,既然自家有钱,那么在收购的时候就不要过分的压价了,尽量多给农民们些好处,能够帮着他们改善生活的同时,也是让人家拿到了足够多的好处之后好能保守好秘密,别把古建国和他们自己都给卖了才好。
交易的事情可行了,剩下的就是这前后来去环节的过程需要被完善了。
了解当地情况懂行的人也好找,古建党手下就很有几个信得过的本地兵,人品能力都靠得住不说,好几个自己家里就是干籽料采集的,对里面的弯弯绕绕比谁都清楚。
到时候让他们这些人带着古建国一道儿,肯定能最大程度不引起人注意的同时,收到最多最好的籽料。
而且古建国肯定也会最先照顾他们自家的生意,他们家里有利可图了,他们自是会守口如瓶的。
剩下的关于运输和储存的事儿,古建党虽然没有明说,但也隐晦的提到了他们家在军区的院子特别的大的现状。
古建国跟女儿商量,觉得要是可以的话,他们要不就把收回来的东西先放到古建党的家里算了。
比如一些大型籽料,可以先寄存在那里。
那里毕竟是军区,古建党又是二把手,只要他本人不出事儿,只要能把东西顺利的运进去,那这东西放到他那里就是再安全没有的了。
大号籽料的储存地想好了,而剩下的一些中小件的话,古建国完全可以自己带回来。那些东西堆堆落落的自家也完全能放得下,倒是没有多大的问题。
古明妍还提出了,这事儿要能成,肯定是少不了得靠自家大伯帮很多的忙的。就不说古建党得帮着给推选合适靠谱的引路人了,就是这来回的去农民家和把籽料运回军区,一路上的用车,不也是得靠他这个军区大佬帮着上下打点嘛。
这还是第一次古明妍觉得自家还算是有点儿特权能用的了。否则,即便自己再有想法再是迫切,没有大伯的强力支持,她也不能逼着自家老爸去疆城挨家挨户的跟人农民家敲门要买籽料,然后靠着老爸肩扛手提的把石头给她弄回来吧。
就当地人的敏感排外的性格,古建国不被人打出来就算好的了,她也不能干这么坑爹的事儿吧。
所以,这件事最后能不能成的关键还得靠大伯的助力。父女俩商量着,别管这事儿成不成的,他们都要给古建党留个最大最好的一块籽料,就当是答谢他的帮忙了。
另外,联想到拉自家大伯一起下水收集邮票的事儿,古明妍也提出了看古建国到时候能不能也拉上他大哥一起,跟他一起凑个份子也收点籽料在家里屯着的想法。
古明妍想着,自家大伯家在军区那才叫无处消费呢。这么多年大伯伯母两口子也就俩儿子,大堂哥现在还去当兵去了不用他们养,剩下个小儿子也就是供个吃喝,上学穿衣的基本就没什么成本。
两口子都有工作,大伯还是军区领导,津贴什么的肯定也不低。
他们家肯定也攒了不少的钱了。与其把钱放在那里坐等贬值,还不如利用在疆城当地的便利,多多收些上好的籽料用来保值呢。
他们本身就在本地,又有人脉,按说是要比自家这么山高水远的去够这些东西要方便许多的了。
自家既然有这么个好的“投资”项目,又要受到人家这么大的帮助,把人拉着一起加入挣钱才是正理。反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大伯家更好了对他们整个大家族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是不是。
父女俩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现在唯一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就是古建国本人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机会能去到疆城。
虽说可以放心古建党,但这事儿毕竟是他们家提出要做的,具体的要收购多少,以什么价格收购都是需要古建国亲自去当地看了情况后才能够决定下来的。
就算他们也打算着这事儿若是顺利,以后也会持续的收购籽料,但这最初的标准还是得由他亲自去当地先定好的。
加之信里到底是有很多话都不便多说,古建国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去那边跟古建党亲自谈谈的,那这就要求了他必须得亲自去一趟不可了。
作者有话要说: 父女俩想好了所有的过程,却忘记了最关键的是能不能出的了门,想想也是蛮醉的了,哈哈哈。
第71章 目标达成(一更,二合一)
身负公职的古建国十多年下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曾疏忽过, 就算是做他自己私下里的那些个买卖,也都只是利用自己出差时候的便利条件, 在工作之余的顺带罢了, 只是这一次,他第一次萌生出了想要请一次长假,去疆城把这玉石的事情给办了的念头。
倒不是古建国有多么的财迷心窍, 贪心到宁愿耽误工作也要去投机的程度了。他这次有了请假的想法, 本身还是有多层次的考虑的。
他古建国也不是一直都能够顺心顺意的, 像是之前那回, 家里闺女儿想要丝绸了,没多久后他就有了能去杭城出差的机会的事情,到底是不会一直在他身上发生的。
他身为厂领导, 还是十分清楚厂里各项工作的运作的。
安城纺织厂的工作安排当中,一年下来也不会有超过两次的去疆城出差的机会的。今年的一次是之前的老孙那拨人已经去过了,而下一次再去的话, 估计就要到差不多年底的时候了。
就算那时古建国能以各种借口理由争取一下, 能让他一个厂长有去那边出差做运输的工作的机会,但估计等他到了那边, 大概率也会是白走一趟, 收不上什么好东西回来的。
要知道, 和田玉原石中上好的流水料是经过雨水雪水冲刷流入河,随河流流入水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地农民会在冰雪河流溶化后,下河去找籽料的原因了。
那么他要是等到年底大冬天的时候过去,那边的河流早就冻上了, 没有新的原石可采,而春夏里采集上来的籽料估摸着农民们也都留不到冬天的时候,早就给了收购站,交换他们衣食住行的花费去了。
所以,古建国要想等到厂里有机会去疆城出差的时候再去那边,今年是不可能的了。
可若是等到了明年,谁知道到时候又会是个什么情况呢,能不能成行都是个问题。
而且古建国也不想把这事儿漏出去叫人知道。
疆城地处偏远,他出差去的话,不论是坐火车还是自己开厂里的运输车,都难免会有别人跟着一起去出差,以作相互照应的。
要是海市京都那些繁华的大城市还好,大家办完了公事完全可以分散开来自由活动几天。
可要是到了疆城那样本就不是汉人聚居的地方去,再要想脱离队伍自己私下里干点儿什么事儿的,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即便他可以拿出去军区看望自家大哥的借口出来,但那样他也不能一消失就是个三四天吧。
毕竟玉料的产地距离军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并不是一天当日往返就能够达成的事儿。加之中间跟人打交道和看货交易以及后续安排运输等事儿所需要的时间,想要在同事们的眼皮子底下,不叫他们注意到的情况下,自己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难度实在是大了点儿。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古建国这么多年工作下来也并没有真正的休息过。
时不时的就需要出差的辛苦就不用说了,就连平常的周末,他也是从原来的每周要回村子看望女儿,到后来还要在家里承担相当强度的家务活儿,以及顾及到他私下里的那一摊子私活儿,从来也没停下来过的。
虽然这时代人人勤劳能干,各个跟铁打的似的,除了病得下不来床之外,完全不讲究什么适度的休息,认为那样就是偷懒,就是做社会的蛀虫。
可说到底,谁不觉得累呢?
古建国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这么多年你下来,自己也算是忙忙碌碌,过得很是辛苦的了。
虽然他这次就算是请假也不是为了休息的,但是比起有些明明在领导岗位,却因着有靠山而能成日里泡病号转移工作给其他人的那些个人来说,他这将近二十年间风雨无阻,甚至连生病都很少且从未耽误过工作的领导,就殊为难得了。
所以古建国觉得,自己要是请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假期,领导和群众什么的也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当然了,这请假的理由他自然得想好了,绝对不能是自己想要休息了或是有挣钱的事儿要干了这些的。
古建国最后想到并且打算真实实行的请假理由是,他需要假期,因为他要带着上了年纪的父母去疆城探亲。
说起来,自从陈红春带着古明新去疆城随军以后,这么多年下来,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他们倒是没能再见到自己大儿子一次。
中间只有陈红春带着她的两个儿子回了次乡,也是为了叫从未回过老家的小儿子回来看看,也见一见他出生起就没见过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叔叔姑姑啥的。
倒不是古建党不孝顺或是有了老婆孩子就忘了爹娘了才不回家探亲的。这一点单从他给老家寄东西和来信的频率就能看出来,他绝对是没有那样的心思的。
反而他时常惦记着父母亲人,就连古明妍这个做侄女儿的,都经常能与她大伯通信。就更不要说是生养他的父母大人了,他们在他的心里的地位自然是相当重要的。
多年不曾归家不是古建党所愿。只是因为边疆到底并没有想象中的太平,他们平常的任务不断,训练强度也大,平时实在是忙的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凑出足以让他远行回乡的假期出来。
再加上古建党多年下来也算是步步高升了,这随着职位地位的升高,伴随着的必然就是责任也越来越大了。再像原来那样一两年的没有特殊任务就能请假回乡探亲的小兵时期一样,到底是再不可能的了。
倒也不是领导就不能请探亲假啥的,只是古建党在这方面的运气差了点儿,在经过了媳妇儿最初随军后不久就怀孕生子,以及儿子慢慢长大到能够出远门了之后,古建党也是有两次有机会能回安城的。
甚至其中有一次,他们连车票都订好了,行程行李什么都安排好了的,但最终他却被个临时突发的任务给绊住了脚,打乱了计划,到底是没能回成家的。
两次都是这样被突发情况给打破了计划,这之后再想要成行,到底也是不成了的。毕竟工作是不能被积压的,尤其是军队上的工作。
也就是那次差点儿就成行的探亲,最后结果却只有陈红春和两个儿子回了家去。
毕竟古建党自己不能回去,还是得让媳妇回家看看丈母娘他们的,也得让家里的老人看看孩子们不是。
那次尽管有两个常年未见的孙子伴在左右,但没能见到儿子的古老爷子老两口还是难掩失望之情。
毕竟儿子对他们来说还是不一样的。他们如今也老了,活一年少一年的,这一别就是多年不能再见,叫老人家的心里如何能舒坦的了啊。
因此,不管是基于自己的私心,还是让爸妈能够得偿所愿,去看看自己大儿子的孝心,古建国都决定要请假跑这么一趟了。
而且他这理由也合情合理,作为家里最强壮有最多出远门经验的儿子,带着自己年老的老革命父母,去到遥远的边疆看望自己在那里的部队守卫边疆的大哥,这么个缘由砸下去,哪个领导敢不给他批准啊!
古建国顺利的拿到了假期之外,纺织厂的领导还为了卖古老爷子他们的好,特意上了他家的门,又交代了古建国,说是让他到了疆城,可以试着看能不能跟当地的纺织厂什么的建立些关系类似的,或者是看能不能弄回来一批棉花什么的,毕竟大家都知道那边产的棉花质量上乘。
领导给古建国开出的条件就是,让他拿着纺织厂的介绍信和各种的办事证明,去那边尽量的探探路子,若是他真的能给厂里带来什么好处了,那他这次的请假,厂里就给他算作是出公差,不用扣工资不说,一切路上的开销还给免费报销。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