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节
  “其实我本来是想着从那批货物里挑一套瓷器或者几匹好布给大哥大嫂他们送过去,我那些可都是景德镇还有丝绸公司那边专门做出口的好东西,国内一般买不到的。不过后来想想妈都说过了,锅碗瓢盆归大嫂她们家管,我那些丝绸又都是布匹,不比那些拿来就用的东西实惠,所以就麻烦姐姐你了。放心,不白让姐姐操心,我给你留下几匹最好的丝绸,老姐你夏天的时候做几身漂亮裙子,穿上往外面一站,嘿,国色天香。”
  “少贫嘴,你姐我可没你富裕,你跟着我选就只能选那些物美价廉的。”
  “没问题,姐,你想好要去哪里买了吗?”
  孙骈闻言仔细琢磨了一下开口道:“老妈过来的那天,几乎把京城里的普通商场都逛遍了,咱们再去选也没什么新意。我出国回来的时候手里面还剩下一些美金,一会换成外汇卷,咱们到友谊商店去选东西。”
  基本上在七十年代之前,友谊商店只接待外宾和外交官们,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改革的步伐加快,普通人也能够进店消费,只要他们手中有外汇卷,负责吸取外汇的友谊商店是不收人国内钱币的。
  孙骈身上剩下的美金并不是太多,她怕不够用还特意提前找同事串换了一些。
  周末一大早,几个人来到友谊商店,别看孙骈在京城待了这么久,友谊商店她却是第一次逛。
  临近春节,不论那个商店内都是人流如织,就算是友谊商店也不例外。
  商店内卖的东西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外进口,一种的国内可以对外出口的,不管那一种都价格不菲,孙骈扫了一眼,一份纽约时报的价格是纽约当地的好几倍。
  本来想从这边选一些国外时髦东西送给大哥和好友做礼物的孙骈一看东西的价格立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乖乖,基本上每一样都要比原产地贵上好多倍,就算算上关税和运输成本来说,这个价格也许能算是合理,但买下来孙骈总有自己是冤大头的感觉。
  在这边逛来逛去之后,孙骈最终在手工艺纪念品那边选了一对龙凤呈祥的青玉玉佩。
  会选这一对东西,还是孙骈看到了雕刻的那位艺术家的名字,这一位她有印象,想当年曾在他们大学现代艺术的课本上出现过,别看现在这一位才刚刚崭露头角,十几年之后他就是当代的工艺美术大师。
  大师的作品有正规证书,不但雕工漂亮用的还是现在看起来不那么起眼,以后却非常受到追捧的昆仑青玉,这种来路堂堂正正,以后肯定能够升值,寓意又好的东西实在是太适合用来送给她大哥和大嫂了,留上一段时间说不定还能成为传家宝。
  孙骈心满意足的买下了这对玉佩,回首又去找他弟弟,问他有什么想买的,没想到她老弟来了一句:“不用了,我刚才看了,店里的东西用料还没有我那批丝绸好,我还是就送布料吧,让大哥和嫂子他们自己商量做什么去。”
  就这样将一切都准备好的孙骈等来了她的年假,因为带了一大堆的东西,车票又不是很好买,最后干脆是孙家大哥开车过来接他们回家的。
  第171章
  孙家兄妹是赶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往家里赶的,等到他们回到燕城的时候天都已经快黑了,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基本上都回家团圆去了。
  待到他们再从燕城回到电厂家属区,不远处的村落有的人家饭点早,都已经开始放鞭炮和二踢脚了,这是开饭的标志。
  孙妈妈一直都站在阳台上看,从白天一直看到夕阳,眼看着别人家都合家欢乐,耳听着那些代表着团圆与喜庆的鞭炮和二踢脚,在瞅瞅自己家空荡荡的房子,田淑丽突然感觉有些失落。
  “他爸,这都几点了,小俊去接小骈和小骥怎么还没回来?”
  孙爸爸闻言低头喝了一口自己大茶缸里面的茶水回道:“哪有那么快,从咱们这开车到京城就快要六个小时,小俊就算是当时去当时回,来去也得十一、二个小时。慢慢等吧,我倒是希望他们能慢一些,慢了安全。”
  “对,慢点好,小俊走的时候我就嘱咐过了,让他不用开的太快,慢慢来就行。”
  说完这些孙妈妈就走进厨房,去看她早就和好的面团和拌好的饺子馅,忙活到一半她却又端着面盆出来,重新站在阳台上继续向外瞅。
  “不是和你说了他们得一会才能回来,你怎么又过去看了?”看着妻子的动作,实在是闲不住的孙爸爸一边剥着蒜瓣一边问道。
  “你就让我看看,搁屋里我待不住。叔明,你说这十几个小时的车就让小俊一个人开回来?往常咱们去京城,路上你还能和他换着开,先到倒好就他一个人了。十一、二个小时,中间也没个歇着的时候,指不定得累成啥样子。”
  “谁说就他一个人开?小骈和小骥都会呀。”
  “啥?他们俩会开车?啥时候学的?我咋不知道?”孙妈妈闻言惊奇的问道。
  “就上回去京城见小侯的时候我聊天的时候他们说的,小骈她是接受培训的时候统一安排的驾驶训练,她驾照都拿一年多了。小骥是上大学之后自己找人学的,还和我说他争取明年就买一辆车。”
  “他们怎么啥事都和你说?我这边什么都不知道,一群小白眼狼,白疼他们了。”孙妈妈说完气呼呼的抱着面盆又重新回到厨房,她得先把面盆放到阳台那边去凉一下,醒面太久不好擀皮。
  “你又没问,还能怪到孩子那边去。”然而这句话孙爸爸只敢小声的嘀咕给自己听。
  突然,一道亮光从窗外一闪而过,机敏的孙爸爸立刻察觉到,那是汽车的车灯,在转向的时候,漫过来的光线。
  这个时间还会开车到他们半山腰家属区的就只有他们家了,孙爸爸身体的反应要比脑子快,等他将这些都分析出来的时候,身体已经来到了阳台。
  探出头向下一看,果然楼底下停着的是大儿子借回来的那辆车,正从车厢内向外搬东西的,可不就是他们家那三个孩子。
  回来了呀,回来就好。
  看到家中的几个孩子安全回家的孙爸爸重新坐回到客厅的位置上,顺手将之前剥到一半的那头大蒜重新拿起来,继续剥。
  咚咚咚,咚咚咚咚。
  楼道里面传来脚步踩踏楼梯的声响,还有孙骈他们三兄妹说话的声音,人虽然在厨房,耳朵却一直竖着的孙妈妈闻声立即跑了出来,一边跑还一边说:“肯定是孩子们回来了,我都听到小骥那个大嗓门了。老孙,别剥了,孩子们回来了快些过来帮忙。”
  孙爸爸闻言这才放开手中的蒜瓣,起身悠悠闲闲的说道:“别喊了,听见了,这不是过来了。他们回来就回来呗,还让人接,老妈子就是惯孩子。”
  孙妈妈闻言向天翻了个白眼,无声的呵呵了几下,心道咱俩也不知道是谁惯孩子。
  孙家的这个新年过的简单又温馨,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包饺子,打牌放鞭看春晚。与过去的每一个新年相比,今年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对孙家人来说这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
  大年初一,按照往常的惯例,今天孙家应该没什么事情,除了左邻右舍相互之间会串个门拜个年之外,其它基本上就是待在家中。
  不过这是对孙家其它人来说的,孙骏今年不包括在内,他大年初一一大早就拎着东西到后楼的徐家拜年去了。
  孙骈看着她哥拎着好烟好酒兴冲冲的出门,她妈捯饬的光鲜亮丽开始在厨房内忙忙碌碌,不由得好奇的问:“妈,你干嘛?怎么摘上菜了?厨房里还有好多昨天的剩菜没吃完呐。”
  “你这孩子,你大哥去徐家拜年,他们家肯定要留你大哥吃饭。等吃完饭就算是礼貌海薇也得来咱们家拜年,我肯定也得留她吃饭,人家海薇来拜年,你就给她吃剩菜?没有那么做的,海薇她爱吃鱼,妈得提前准备一下。”
  看着老妈在厨房内忙碌的样子,孙骈略微有些吃味,她撒娇的说道:“妈,我不爱吃鱼。”
  “你不爱吃鱼?没事,那不是还有剩菜嘛,炖肉、炒菜、饺子什么都有,爱吃什么就热什么。”
  孙骈:……
  嘤~,我妈不爱我了。
  一脸惆怅的孙骈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锁着的书桌大抽屉内将那件被舒阿姨评价挺有意思的青花大瓷盘找了出来,她打算将这个作为乔迁礼物送给他弟弟。
  能让身为北大考古系教授的舒阿姨说出挺有意思,那这个盘子肯定就不是凡品,听说那小子新房子内用的是一水的老家具,把这个送过去应该很合适。
  找出盒子把盘子收好,孙骈打算走的时候拿给她老弟,顺便在看看抽屉和柜子内的其它东西,都挺好的,放心的重新锁好。
  中午果然就如同孙妈妈所预料的那样,孙骏没有回来,下午孙骈正坐在客厅内看春晚重播的时候,突然门被人用钥匙打开,孙骈侧身一看,来的是她大哥还有准大嫂。
  “海薇,过年好~~~”拉着小长音,孙骈直接冲了过去,直接把她大哥从好友的身旁挤开。
  徐海薇见状张开怀抱,和孙骈两个人抱在一起小声尖叫,孙家的其他人听到声音纷纷从房间内走出来。
  徐海薇见状松开好友,一一给孙家人拜年,态度落落大方一点都不扭捏,让孙妈妈越看越满意。
  孙家准备了一座丰盛的晚饭来招待准儿媳,席间孙骈听他们聊天才知道,这对准夫妇居然把他们的订婚宴摆在了新楼房那边。
  “新楼房那边都准备好了吗?”其实孙骈更想问的是摆在那边合适吗?那毕竟是给他们准备的婚房。
  “家具、家电都已经搬进去了,房子水电煤气也都有,直接开火没问题。我知道你的意思,没关系我和你哥都不在意,新房那边就只有床还没搬进去,空间大能摆下五、六桌,这样两家人就都够用了。”徐海薇闻言解释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叫他们俩把订婚的时间选在的年假期间,这时间别说是公家的大酒店了,就连私人的小饭馆都没几个开门营业的。
  外面没地方就只能在自己家里摆宴席,本来孙家是想要把宴席摆在他们家的,毕竟和徐家的二室一厅比起来,孙家的三室一厅毕竟宽敞一些。
  可是孙妈妈回家看了又看,发现他们家其实也是摆不开的。
  客厅倒是能勉勉强强挤下两桌,女儿的房间太小,单人床、大衣柜、书桌什么的把地方挤的已经十分狭小,根本就放不开桌椅,儿子们的房间更是被两座单人床占领,就在中间留下一个走路的地方,也放不下什么。
  他们自己的房间倒是还能挤下一桌,但这也不够用,孙妈妈算过,两家人就算只来亲近的亲属和好朋友,也要摆上五桌才能够用。
  最后还是孙骏和徐海薇这小两口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订婚宴摆在新楼房那边,那边还没摆太多的东西,桌椅板凳全都放得下,而且他们家在那边两间房,一间不够用还有第二间能应付。
  本来家长们对这个提议还是有些顾虑,毕竟那边是新房,是要当成婚房用的,可是孙骏和徐海薇两个人毫不介意,还说人多热闹,新房子就是要这种喜气,家长们最后也就由着他们做主了。
  这一顿饭大家吃的都非常开心,徐海薇快速的融入了孙家的气氛当中,仿佛她不是即将要加入的媳妇,而本来就是属于这个家的一份子一样。
  看着老妈绽开的笑脸,还有她老哥虽然腼腆却们幸福的笑容,孙骈觉得这个年过的真是有滋有味。
  初二,一家人照例带上礼物前往田家给田老爷子还有老太太拜年,初三,开着借来的车子赶去黄土坡给孙家二老拜年,之后在匆匆赶回来,为周四的订婚宴做准备。
  初四,一大早孙家人就集体出动,到新房子那边去为孙骏和徐海薇准备订婚的宴席。
  早就已经接到通知的田家和孙家都有人过来帮忙,女士们很自觉的下了厨房去帮厨,男士们有的招待过来的亲朋好友,有的则忙着搬借来的锅碗瓢盆和桌椅板凳,大家忙的不亦乐乎。
  这场订婚宴还是很成功的,小两口情投意合,两家人知根知底,彼此简直不能更满意。
  唯一让孙骈感觉哭笑不得的是,眼看着他们这一代都陆续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长辈们免不了就要问东问西,包括她和孙小弟在内,都没能够逃脱长辈们的追魂连问。
  大过年的,长辈们用慈爱的态度问着各种犀利的问题,问的连孙骥这种自负脸皮够厚性子够滑的家伙都开始感觉招架不住,其他人就更别提了。
  看着额头冒汗的二表哥,嘴角抽出的三表哥,因为还没毕业侥幸逃过一劫的孙骈缩在旁边一点都不敢冒头。
  这种情况下谁冒头谁就被集火,不好意思了表哥们,自求多福吧。
  热热闹闹的订婚宴结束之后,送走了亲朋好友的两家人又坐在一起商量起结婚的日子。
  孙骏和徐海薇两个人的意思是他们想要秋天的时候结婚,这样就可以趁着婚假的时候到京城去,观看亚运会了。
  那可是亚运会呀,多么难得的机会。
  孙家和徐家对此当然没有任何意见,剩下的就是具体商量一下日期和一些琐事,这些孙骈就不关心了。
  她趁着假期的尾巴去城里见了高中的好朋友们,得知大家都已经顺利毕业,有了满意的工作,生活圆满幸福真的非常为她们开心。
  假期的最后一天,孙骈送出礼物收拾好行李和一心回京城去处理货物的小弟一起蹬上了回京的火车,看着车站旁前来送站的亲人好友们,孙骈在车内默默的挥手与他们告别。
  汽笛拉响,火车渐渐提速,孙骈坐在车上,静静的望着窗外,等待这火车带着她驶向属于自己的前程。
  第172章
  阳春三月,春年花开,京城内城市中街头巷尾与公园当中的迎春、桃花、玉兰、樱花相继开放,引得游人与摄影爱好着们竞相追逐。
  但与往年不同的是,这繁华喧闹的城市正在悄悄做着改变。
  大街上那些树立在街边的公交站牌,不知何时被换成了新的,最新的公交站牌除了颜色特别惹眼,叫人即便是离的很远也能够一眼看见之外,上面还多出了英文注解,每一条路线的每一站,站名后面都被标注的仔仔细细的。
  不仅路边的站牌是这样的,就连车上的车辆行进路线图也被换成了这种有英文标识的,与之相对应的地铁、轻轨之类的公共交通设施上都出现了这些改变,车站报站的广播更是重新录制的最新版本,应用的都是国际上最认可的口语发音。
  而同样作为公共交通一份子的出租车行业,最近更是兴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但真正将这股热潮发扬光大的却不只是这些出租车的司机们,而是京城这座城市内的所有居民。
  迎亚运学英语,这已经从一个口号发展成为了一种风潮,即便是街面上那些最好面子,对外国最不屑一顾的老京城人们,现在也都捧着儿子女儿,甚至是孙子孙女的英语课本学上那么一两句,出门和碰到的邻居打招呼的话也从:“您吃了吗?”
  变成了:“how are you”
  而被问话的人别馆是多大岁数,肯定能会上一句带着京味的:“fine,thank you,and you”
  一时之间仿佛不会说几句英文,就和时代脱轨了一样。
  京城的居民们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人员,和千挑万选才最终被选出来的亚运联络员们。
  孙骈已经数不清这是自己这个月第几次睡在工作单位了,自从二月份回来之后,各个亚运接待团的办公地点,就从朝阳门旁的外交部挪到了北四环外新建好的亚运村。
  这里是为了迎接亚运各国团队的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随团其它人员而特意修建的,除了参加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亚运会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这边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