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节
  董佩听她提起谢老太太,面上笑意渐消:“嫂子何不想想,若当真无此事,我又是如何知晓这桩事的?”
  “这等不经之谈,我现下就能编出许多件来,弟妹如何就用的‘知晓’二字?仿佛确有其事一般。弟妹适才还对我敬重有加,难道竟会认为这等说辞属实?”陆听溪眉尖微动,“先前咱们也不过是在各色宴集上打过几次照面,谈不上什么情分,可如今是一家妯娌了,弟妹纵不顾及我的颜面,也要顾及老祖宗跟国公爷那头。”
  “弟妹今日之举,若是被捅到了两位慈长跟前,弟妹猜会如何?”
  董佩面僵半晌,讪笑道:“都怨我这张嘴没个把门的,一时出言不逊,万望嫂子海涵。”言罢作辞而去。
  晚夕谢思言归来,陆听溪就将今日之事与他说了。
  “我觉着董佩是别有用心,她话里话外,似一直在激我去跟倪氏她们对质。我忖着,说不得倪氏等人根本不知此事,若我中了她的激将法,她届时就会矢口否认,将罪责一股脑推到我身上,”陆听溪撇嘴,“我才不上她的当。”
  谢思言拉过她的手,轻拍:“万事有我,此事我会细细查探。”
  陆听溪见他言辞皆透着股小心翼翼的意思,不由问他今儿这是怎么了。
  “你每次来癸水,我都要处处小心,唯恐出了什么岔子,惹得你不快。”
  “我来月信时这样可怖吗?”
  谢思言叹道:“可不是,你训我时凶得很,打我又疼,我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但心里苦。”抬手抚心,攒眉蹙额,举动夸张。
  陆听溪暗暗翻他一眼,她还觉着他强横起来蛮不讲理呢。
  喝着红糖水,她忽然道:“那不然这样,等我来罢癸水,我们私底下对调身份半月,互扮对方,你也好生瞧瞧你平日里是怎样一个作风,不知世子爷意下如何?”
  谢思言陡然来了兴致,连声道好。
  这小妖精素常脾气上来,难哄得很,如今扮他几日,约莫就能体尝到他的不易,说不得回头能更乖些。
  端午之后不几日,沈惟钦就与李氏等人回了封地。
  临行前,天兴帝亲去相送。回宫路上,天兴帝问身旁的崔时:“你说楚王是真心助朕,还是当真另有用心?”
  崔时只道自家鲁钝,参不透这些个藩王的心思。
  天兴帝一阵长叹。
  去岁春夏之交,楚王曾秘密来京,见了他一面。楚王当时说,宁王迟早要反,并摆出了诸多切实证据。他头一个念头就是即刻着人押宁王进京问罪,楚王却连连摇头。
  “陛下而今抓了宁王,也不过是除掉个逆王,况且只这些证据不足令宁王认罪,宁王完全可称这些不过是陛下为了除他而捏造的,甚至可能藉此煽动其余藩王对陛下的不满。故这只是下策。”
  “上策是,陛下将京营调空一半,让宁王认为京中防备空袭,继而诱他起兵。待谋逆成了既定事实,宁王无论如何也赖不掉。自然,这般兴师动众还有另个好处,就是拔除朝中与军中那些不臣之人。陛下御极以来,朝野内外多少人以陛下是少主这一条为由,恣揽私利,陛下心里定然也有欲除之人,不若趁机一并了了。”
  “等宁王入瓮,陛下就可连同那些虾兵蟹将一网打尽。”
  楚王说话间,就已将施行此局的详尽章程拟了出来,握筹布画,运笔如飞。他在旁看得惊叹不已。
  这一年多来,他一直在琢磨楚王其人。思来想去,觉着楚王是没有异心的。其因有三。
  一则,楚王根本对自家才智不加掩藏,行事自来坦荡。
  二则,若楚王有异心,最该做的是为宁王遮掩,将来助宁王谋反,待到事成,暗杀宁王,窃来皇位。这是最省力的法子。宁王死了,对楚王丁点好处也无。
  三则,以楚王之智,不可能想不到在宁王事败后,紧跟着提出增设藩王兵甲会惹来猜忌,但仍然那般做。想来当真只是为宗室嫡系着想,身正不怕影子斜。
  他正忖量着楚王的事,玉辇忽停。须臾,崔时折返,禀道:“陛下,前头有人拦路告御状。”
  掌灯后,陆听溪坐在桌前等了半日,也没等着谢思言回来。正是暑天,饭菜也不必拿去火上煨,只放久了,终归风味不佳。她命人拿纱罩将晚膳盖住,起身出去迎。
  在鹭起居门口吹了会儿夜风,正踟蹰着要不要去二门上看看,暗夜中步声纷纷,细细一看,当先上前的正是谢思言。
  ……
  在书房落座后,谢思言将他晚归的因由大致说了一说。
  他今日被人告了状了,还是告的御状。
  告的是他当初在通州以未仕之身,捏造证据,戕害朝廷命官。前去拦驾告御状的是冯光远的女儿冯琼。冯琼称,当年她父亲冯光远身为通州同知,廉洁奉公,却因开罪了当初尚未得中进士的魏国公世子,便被冠以招揽无赖恣行歹事、收受贿赂、卖女求荣等诸多罪名恶名,后头更是在魏国公世子的一手安排下,被处以极刑。
  冯琼饮泣自称她在教坊司苟活至今,为的就是寻得为父亲昭雪的契机。她愿意提供谢思言的罪证,却不肯透露究竟是哪个帮她促成的这次拦驾。
  陆听溪问这个在背后指使冯琼的会不会是沈惟钦,谢思言道:“还真不大可能是他干的。”突然转了话头,说起了前次董佩之事。
  “董佩并非从倪氏等人口中听闻的那件事,她本身应是与冯琼告御状之事无关,她是想浑水摸鱼。放心,她不敢出去乱说。”
  陆听溪冷哼:“当然与她无关,你那表妹对你余情未了,怎会害你。”
  谢思言眸光微动:“不如咱们眼下就开始对调?”
  陆听溪当下明了他是何意:“开始就开始。”
  “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找一趟邢明辉。”
  陆听溪却已然开始进入了谢思言的身份状态,大马金刀往椅背上一靠,狷傲一笑:“镇日琢磨着往外跑,你个小妖精没一日省心的,路上遇见哪个表兄,是不是还要再叙上几句啊?”
  谢思言起身的举动一顿,学着她往日神情,斜眼看去:“连我出门也要管?总说我表兄多,你表妹不也一箩筐吗?我就说你打小就是个混蛋,长大了还是横得了不得,镇日把我拘得跟什么似的,你再这般,就跟那一对大耗子过吧!”
  陆听溪瞬间跃起,踮脚攥着谢思言的肩头,将他死死抵在槅扇上,冷笑:“本事见长了,敢威胁我?信不信我今晚让你喊破喉咙?你哭求都没用!”
  他身高腿长,她比他矮了近两头之距,身形又娇小纤柔,全靠了踮脚增高,才不至于仰视过甚,可这姿势无法长久维持,不断换脚踮起的举动令她整个人一窜一窜的。
  滑稽非常。
  她与他对望片刻,双颊火烫,默默收手退回。
  但仍不想输了气势。
  “早些回来,”她大剌剌揽了他腰,小手勉力攥住他五根长指,“要乖啊。”
  ……
  天兴帝翌日便将一干人等宣入宫来,细细问了各方说辞,认为冯琼是构陷谢思言,正要命锦衣卫将之押下去,冯琼忽然提出她另有证人。
  天兴帝问是哪个,冯琼踟蹰了下,说是永定侯世子。
  不一时,孔纶被传召过来。天兴帝问及此事,孔纶看了眼谢思言,道:“谢阁老当初确在冯光远革职之前去过通州。且臣亲眼瞧见谢阁老的手下将冯光远打成重伤,又绑缚在闹市的石狮上,对其极尽羞辱之能事。当时谢阁老在冯光远面前竖了个牌子,上头细数了冯光远的诸般罪状,只其时阁老方至通州不多久,如何在短期内搜罗来冯光远这许多罪行,不得而知。”
  言外之意便是冯光远的那些所谓罪状,兴许皆为谢思言捏造。
  孔纶继续道:“冯光远被绑石狮的前一日,曾开罪了谢阁老,此事通州知州蒋仁亦知情。”
  天兴帝看向谢思言,谢思言道:“冯光远确实得罪过臣,但臣并未因此诬害冯光远。”
  天兴帝一时也拿不准主意,命锦衣卫暂将冯琼收押,余人暂回。
  出殿下丹墀后,孔纶与谢思言等人分道扬镳。
  等上了宫外停候多时的马车,陆听溪小声问她当初被掳到通州的事究竟兜不兜得住。
  他们适才并未承认她被当成冯琼一事。
  谢思言学着她素日的语调道:“休想套我话,晚间陪我一道去遛耗子,我再告诉你。”
  陆听溪翻他一眼,窝到了另一侧。
  ……
  贾氏听闻儿子被谢家人送到了良乡的庄上,偷偷前去探望。
  得知了大致前后,她狠狠将儿子训了一通。
  谢思和不忿道:“母亲总骂我没用,儿子今次可是做了件了不得的事,母亲就等着瞧好戏吧!”
  贾氏一顿,问是什么事,谢思和道:“如今我那好兄长被告了御状,母亲可知?那事还是我翻出来的,我细想了许久,才想起我那兄长当初突然出京,却不知竟是往通州去了,还是为了个女人……”
  他说得零碎,又没甚条理,贾氏听了半日也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后头捋了半晌,才明白这是有人找到他,跟他询问谢思言先前可曾有过什么异常之举,他将谢思言当年离京之事说了,对方就顺藤摸瓜查出了冯光远那件事。
  他竟还答应了人家,必要的时候,会出面指证谢思言。
  贾氏只觉眼前一黑,险些背过气去。
  “蠢货!你敢帮着外人害那个活阎王,你不要命了!”
  谢思和冷不丁遭贾氏怒斥,心下不忿:“母亲怎又来骂我?这回连永定侯世子都出来指认了,有甚好怕的?父亲膝下只我与他两个儿子,等他腾了地儿,将来那国公的位置不就是儿子的了?届时儿子就把您接回来……”
  贾氏一时头大如斗,咬牙道:“你只说永定侯世子出面指认了,那人家可直言指认谢思言构陷冯光远了?”
  谢思和被噎住,又道:“不论如何,我那兄长这回怎么着也是麻烦缠身,母亲若实在担忧,大不了儿子届时不出面不就成了,纵然有人供出儿子,儿子也抵死不认,他谢思言能奈我何?”
  “奈你何?动动你的脑子好生想想,谢思言为何一毫不乱?若非已查出了什么,胜券在握,何以如此?”
  谢思和仍是不以为意。谢思言混迹官场也有些日子了,况他平日里就是那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架势,不慌不乱也是常事。
  贾氏见自己说了半日,仍没说到儿子心里去,问是谁来找他合谋构陷谢思言的,他也不说,面沉半日,愤愤而去。
  不几日,贾氏复至。
  “我听闻你父亲每月会来此一趟,考校你的学问,等你父亲来了,你将这个撒入他的茶水里,”贾氏递去一个小瓷瓶,顿了顿,阴着脸道,“如何做得悄无声息,我稍后与你说。等你得手,着人送信于我。”
  交代了许多细枝末节,又嘱了谢思和身边几个心腹长随,贾氏方离去。
  转日,谢宗临来了良乡。
  他去翻阅谢思和这阵子的读书札记时,谢思和命人备茶。
  待茶水上来,谢宗临拣了其中一本札记,坐下摊开,一面斥他字迹潦草,一面去端被长随放到手边的青花斗笠茶盏。
  “父亲……”谢思和蓦地出声。
  谢宗临问何事,谢思和略滞,又笑道:“没甚,就是这庄上的器具粗简,委屈父亲凑合了。”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恰此时, 谢思和的长随进来,在他耳畔嘀咕了几句。
  “儿子先出去一趟, 父亲稍候。”谢思和吩咐左右好生伺候着,作辞出去。
  不多时,谢思和折返。他重新坐回时,瞧见对面的谢宗临茶盏中的茶已少了一半,问谢宗临觉着这茶水如何。
  谢宗临道:“还欠些火候。”
  谢思和并不懂茶,横竖国公府的茶就没有不好的,他只是觉着什么武夷名丛、什么蒙顶茶,滋味都差不多。他更不懂火候、茶具这些, 不过他父亲既这般说, 那他附和几声便是。
  谢宗临查问了谢思和的功课, 直是攒眉:“你镇日里除了吃便是睡?怎还是从前的模样, 没一丝进益?”
  谢思和起先还只打哈哈, 后头见父亲追逼不休, 不耐道:“父亲可曾想过, 儿子住在这等地方, 每日吃糠咽菜,您还只让吃杂面窝头,连口白面馒头都不给吃,儿子过得简直乞丐都不如,一天到晚力气乏乏, 哪里有心思念书?”
  谢宗临冷笑:“说得倒好似你当真知道乞丐吃的什么一样。你怎不去看看那些寒门子弟的日子都是如何过的?你而今尚能吃饱穿暖, 便已是强过许多人了。照你这样说, 那些穷无立锥、饱受冻馁之苦的寒门子,都不必念书了,等哪一日得过饫甘餍肥的日子,再去捡起书来念,可是这般?”
  谢思和梗着脖子道:“他们那是命不好,生来穷酸命,自得受着。他们若不刻苦念书,将来说不得连个媳妇都娶不上。父亲又没过过这等穷苦日子,父亲若能来体尝一二,说不得就能知道儿子念书上头为何懈怠了。”
  谢宗临拍案:“学问上没一丝长进,反倒学会犟嘴了!那你从前在家中衣食无忧,为何又不肯安生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