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第21节
即使是为了姐姐们能嫁一个好人家,他也要去早早考试。
去考童子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纵使唐老爷子有诸多担心,唐瑾也是要去考的。
第二惠与唐转去了娘家,也没从她爹那里打听出最新的事来,她在家住一天没消息,想着回去了等,又不甘心,再等了一天,还是没有消息。
她真是心焦的很,怕出了什么不好。
还是第二晟怕女儿带着女婿在家里住的时间长了不讨她婆婆的喜欢,就说一有消息就让人去通知他。
两人这才不甘不愿的回去了。
路上第二惠自然又与唐转说起了那天唐老爷子神色不对的事,两人也不知道唐老爷子怎么了,都有些担心。
等回了家,看到唐老爷子又好了,两人心下一阵高兴,想着是不是唐瑾哄好了人。
第二惠还偷偷的问了唐瑾,唐瑾因为唐老爷子叮嘱过不许泄密,就没说。
家里的书房可没有人物志,他娘要是哪一天知道了,那真的不好解释哪里来的书书又去了哪里。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里,唐瑾自然是继续学习啊。
这个时候,唐瑾以前不明白的事他也都明白了。
以前说起五经来,有人说《周礼》有人说《礼记》,他还以为是像《周易》又叫《易经》一样,后来他才知道不是。
《礼》开始时指的就是《周礼》,现在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种,而听说《仪礼》是从《周礼》中分出来的一部分,就像四书中的《大学》其实也是从《》里分出来的一样,而他们一般学的是《礼记》。
记就跟传跟注一样,是加了解释了,所以《礼记》才九万九千多字,而原本的《周礼》只有四万五千多字。
这就跟《春秋》一样,原本字数也不多,但是因为姓左的做了传,所以字数才有十九万六千多字。除了姓左的,还有姓公羊的姓梁谷的也做了传,这三本都是很有名的。
有时候有的人把《春秋》叫《左氏春秋传》有时候叫《春秋左氏传》,唐瑾以前听着没毛病,后来总觉得应该叫《春秋xx传》才算是对的。
做传的人应该写在后边,把书名放前边,不然把做传的人放在前边,总觉得重要的不是这本书,而是做传的这个人了。
唐瑾无聊的时候就会想一些事。
当人有了期待时,等待的日子就会显得非常长,唐瑾觉得他都快等了半个月了,其实也不过过了五天,第二恒就过来报好消息了,说是童子科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了。
这几天唐瑾的爷爷也知道了唐瑾要去考童子科的事,听到第二恒来了也去了唐老爷子的堂屋。
唐瑾的爹娘自然会去了,几人聚在一起,个个脸上都有着喜气。
第二恒笑道:“这下告示出来了大家也都放心了,凡是未年满十二岁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能通三百千千和《孝经》的人都可以去县里报名。”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唐爷爷笑过后心有可惜的道:“可惜了老三家的,今年刚好十二,虽还没有过生辰,不过怕是等到了京城人的年岁早就过去了。
唐爷爷也是高兴坏了,说完了才发现,就算能考,他家也不敢现在让人去。
其实报名的人只要在县令考查这后没有过十二岁,都可以参加这一比,不过唐老爷子也没有开中。
现在还没有开放报名时间,等七天以后才能去报名,第二恒报过好消息后吃了饭又回去了。
第二麒这次也没有带来,免得他打扰人。
因为担心考笔试,唐瑾还去书房找了一下,找到了一份誊写的举人试题,想看一看他们的字都是怎么样的。
一看以后,他整个人被这差距秒杀,倒地不起了。
原本他的字还是能看一点的,但是现在这份举人卷子,每个字几乎都一样的大小,关键是它特别的整齐,行跟行之间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齐,简直跟印刷的一模一样!
唐瑾还以为自己弄错了,这真是印刷的,结果事实告诉他这就是手写的。
为此,唐瑾还将卷子拿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寻找存在感:“老爷,这是专门誊写的人写出来的吧?”这不是举人本身写出来的吧?
一眼就看出来了唐瑾在想什么,唐老爷子无情的打他:“这是举人自己默写自己的卷子。有时候他们考完试,会拿自己的文章找人看写的怎么样,或者考中后有人就写来送给好朋友。”
“可是……”唐瑾拿着卷子对着太阳照了照,想起自己以前作业数学作业本子上画的线条有时候照着写都能写歪,更别说对着白纸写了,写一两行肯定向着上边歪去了,要写的每行都不歪,还写的每个字大小一样,再写的每行之间的距离要一样……
感觉背几十万的字比这都有简单啊!
“那你以为举人是那么好考的?”唐老爷子在旁不屑道。
“所以你纠结个什么劲儿啊,还生了让我不去考童子科的念头。”唐瑾随口就対了回去,气的唐老爷子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
自此唐瑾终于知道唐老爷子要他练字时为什么一定要他写直写直再写直了。
他练字时开始注意行距了,觉得有些人他真不是人,比机器还更厉害。
本来以为等着去报名就可以了,谁想到他大舅走的第二天里正就来了他家里。
里正愁着一张脸,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找唐老爷子来拿主意:“先前县太爷刚来上任的时候,确实传出过要重新给地定等的事儿,可是后边就没这说法了,还以为他歇了这心思,没想到现在连告示都发了出来。”
唐老爷子也觉得县令多事,你管那么宽干什么?
看里正吧嗒着抽旱烟,唐老爷子也想抽了,伸手去摸腰间。
唐瑾心里一怔,开口故意“咳咳”了两声,皱着一张小脸看着唐老爷子,唐老爷子就瞪了里正一眼,里正一愣,忙笑着说:“知道你家的这个是个金疙瘩,不抽了不抽了。”
唐瑾前世不抽烟,今世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抽烟,可是能在他面前抽的都是年龄大了的人,他几句话也说服不了对方不抽,就不自讨没趣了,只能尊重着。
听说老爷以前也抽烟抽的很厉害,后来他出生了为了他好,就不抽了。
一下子就能把烟戒掉,下边不知道忍了多少次,唐瑾也是佩服他的。
唐老爷子思索着说:“县太爷又不亲自去盯着,就算是去看也只是看几次,都是下边的人在定。好地给定的低一点会少交一些税,这样就会有人给干这差事的人一些好处 ,这人也会借此机会收好处,给差一点儿的地定的高一点儿,税粮的总量是不能变的。”
里正发愁的就是这个:“我就是怕咱们村的地给定的高一等要多交税,县太爷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么?”
“这也未必是坏事儿,县太爷其实是想做一件有利于百姓的事,让肥地多交贫地少交,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只是他的好心并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唐老爷子总结。
唐瑾在一旁听着,突然想起了历史课上有些人变法的失败,怕是原因就在这里。
想着这些年都在家里,出去也就是去过外公家和府城,也没怎么外出过,就期待的望着唐老爷子:“老爷,我求你个事成不?”
“何事?”唐老爷子斜扫了唐瑾一眼,连求字都用了,可见不是什么好事。
第28章 好看的第二八章
“下次去交粮的话,你能不能带上我?”唐瑾让自己的笑容大大的,好一下子就萌住唐老爷子,让他答应。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见过粮税是怎么交的,真的很好奇。
以前的时候,他几岁时国家是收粮税的,听说每年都收两次,他小时候也见过,只是那时年龄太小没记忆,再后来国家政策好就不再收了,他也就再没有见过怎么收粮税。
国家赋税来源之一,他到底是好奇的。
两三岁的时候他也说过想要去看看,只是老爷子说那边太乱太忙怕丢了他怕染了病,不让他去。
那时想着,等他大一点,老爷子眼里他懂事了,愿意他去了,一定要去看一看怎么交粮。
这两年他学习忙,昨天还听家里人说最近要交粮,等他后天想起这事的时候,粮在昨天就已经交完了。
“你没见过?”唐老爷子还没有说话,一旁的里正接口问了出来,转头不赞同的朝着唐老爷子道:“叔不是我说你,你这样不行的,男娃还得粗养着,你这东怕西怕的,养的比女娃娃还好,受不得风吹雨打可不行。”
里正说着就轻轻捏了捏唐瑾的脸蛋,觉得光滑的很,又摸了摸。这娃长的白净,不像村里一溜的黑小子,看着就野。
唐瑾看着里正把自己的脸当个玩具的样子,侧过了头躲了过去,心下无奈。
从小被人摸头捏脸捏耳朵的长大,真的是有些烦这些事了,不过这些都是亲朋表达疼爱的方式,也不能生气。这两年大了大家也都收敛了,没想到里正又来。
“胡说,我家乖乖安康着!”唐老爷子可听不得别人说唐瑾的不好,反驳着里正,又笑着问唐瑾,“是不是呀乖乖?”
“对,我好着呢,连病都不怎么生的!”唐瑾连忙点头,又对唐老爷子笑道,“带我去好不好老爷?不是说不能死读书嘛!”
里正也在一旁插嘴,让唐老爷子带唐瑾去。唐老爷子想着唐瑾也大了,懂事了,带他去看一看也好,就点头应了:“好,今天夏收后带你去看交粮。”
秋收后也要去!
不过唐瑾没把这话说出来,怕说出来得寸进尺唐老爷子拿手抽他,到时候再说,反正他想去总有办法。
这边里正又说起了正事,询问唐老爷子:“那这钱咱们到底是给不给啊?”
“就是不知道这县令能在咱们县里待几年,要是只待三年,衙门里的人都是吸血虫,怕是交了也得不了多少好处。”唐老爷子沉吟着道。
“就是啊,我也就是这么想的!”里正激动的一拍巴掌,对着唐老爷子说出了心里话,“而且钱到底怎么收?让家家交肯定不愿意,就得让愿意交的人交了把实惠给了他们。可要是交了钱没落得个好,也是里外不是人了啊。”
唐老爷子也是跟着点头。
里正期待的望着唐老爷子:“那叔你说,这钱到底该不该交?”
“我又不了解县令脾性,这事真不好说,你还是问一下村里人的意见吧。”唐老爷子并不会给里正拿主意。
里正又与唐老爷子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唐瑾问收拾着水杯的唐老爷子:“那这到底交好还是不交好?”
每个社会底层都有他的潜在的不成文的规则,衙役会收取好处这事,唐瑾是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看里正和唐老爷子两人光明正大的来谈论行贿,他对于这里的社会形态有了个猜测。
“咱们乾州县离府城和省府都近,也不是什么贫寒之地,县令不会多年不换。别的地方没有把田分等的规矩,等县令三年后一走,这分下的等次怕是不被认可,钱大多也就白交了。”
唐老爷子半点都没有停顿的说完,可不像跟里正说话时那样还要想一想再想一想才说。
“怎么就白交了?交了钱地里要交的粮税就少了,省下来的粮也能抵过交了的钱啊。衙役们再贪心,田的等次是分好了的,再好的田要交的粮税也不可能超出一个限度啊,他们还能改了不成?再说县令还坐在县衙呢,下等田定成了上等田,要多交税,做的过份了谁都讨不了好啊!”
“那你是什么意思?”唐老爷子向来喜欢引导唐瑾去思考该怎样,而不是直接对他说怎么样好,要去怎么样的做。
“我也没什么意思。”唐瑾一听唐老爷子的话出来,就知道自己说的不对了,笑着摸了一下自己的头,还是将心里话说了出来:“我原本觉得拿点钱就能得到实惠,这是好事,村里人本来生活不易,有的人没这脑子想不到这一点,里正一通知,愿意的人各凑一点,大家一起交了费的钱少那岂不是不会吃亏了吗?”
“那要是连着两三年遇到灾年,风不调雨不顺的,收成少,没粮可交要用钱换粮来交,那时没钱了又该怎么办?这样的情况下县令三年走了田等划分失效白投了钱进去,大家只会怨我啊。”唐老爷子心里有计较着呢。
“那你既然觉得不好,怎不把这话说给里正听?大家也能多考虑考虑。”
“那若是县令几年十几年都乾州县的任上不走,听了我的话没交钱的人岂不是后悔死了?到时岂不是怨我?我能担起这责任?”唐老爷子反问唐瑾,拿出了砚台打开。
唐瑾觉得唐老爷子说的很有理,反驳不了。
里正来时就坐在唐老爷子讲桌旁的凳子上,唐老爷子也拉了凳子坐在讲桌旁,伸手拿了笔交到唐瑾手里,微叹道:“乖乖啊,你要记得,无论何时,都不要替别人拿主意,你承担不起主意出错后的后果。”
唐瑾手里握着笔,突然就明白了。
这不是没担当,而是生活的智慧。
这也不是说他绝对的就要按着这条去做,世界上的事没有那么绝对,这是让他每次想着帮别人做决定时,都要想想他能不能承接起后果。
有些主意是小主意,有些事情是小事情,然而事情到了最后,谁也不知道他会发展到哪一步。
“那老爷,咱们家到底有多少亩地啊?”这一点唐瑾以前也曾考虑过,因为能吃饱穿暖,也不太关注。
“咱家地不多,也就二百多亩,不到三百亩。”唐老爷子在一边应着。
唐瑾吃了一惊,抬头去看:“这么多!”他也以为就三四十亩地,他家以前就不到十亩地。
去考童子科这件事就这样定下来了,纵使唐老爷子有诸多担心,唐瑾也是要去考的。
第二惠与唐转去了娘家,也没从她爹那里打听出最新的事来,她在家住一天没消息,想着回去了等,又不甘心,再等了一天,还是没有消息。
她真是心焦的很,怕出了什么不好。
还是第二晟怕女儿带着女婿在家里住的时间长了不讨她婆婆的喜欢,就说一有消息就让人去通知他。
两人这才不甘不愿的回去了。
路上第二惠自然又与唐转说起了那天唐老爷子神色不对的事,两人也不知道唐老爷子怎么了,都有些担心。
等回了家,看到唐老爷子又好了,两人心下一阵高兴,想着是不是唐瑾哄好了人。
第二惠还偷偷的问了唐瑾,唐瑾因为唐老爷子叮嘱过不许泄密,就没说。
家里的书房可没有人物志,他娘要是哪一天知道了,那真的不好解释哪里来的书书又去了哪里。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里,唐瑾自然是继续学习啊。
这个时候,唐瑾以前不明白的事他也都明白了。
以前说起五经来,有人说《周礼》有人说《礼记》,他还以为是像《周易》又叫《易经》一样,后来他才知道不是。
《礼》开始时指的就是《周礼》,现在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这三种,而听说《仪礼》是从《周礼》中分出来的一部分,就像四书中的《大学》其实也是从《》里分出来的一样,而他们一般学的是《礼记》。
记就跟传跟注一样,是加了解释了,所以《礼记》才九万九千多字,而原本的《周礼》只有四万五千多字。
这就跟《春秋》一样,原本字数也不多,但是因为姓左的做了传,所以字数才有十九万六千多字。除了姓左的,还有姓公羊的姓梁谷的也做了传,这三本都是很有名的。
有时候有的人把《春秋》叫《左氏春秋传》有时候叫《春秋左氏传》,唐瑾以前听着没毛病,后来总觉得应该叫《春秋xx传》才算是对的。
做传的人应该写在后边,把书名放前边,不然把做传的人放在前边,总觉得重要的不是这本书,而是做传的这个人了。
唐瑾无聊的时候就会想一些事。
当人有了期待时,等待的日子就会显得非常长,唐瑾觉得他都快等了半个月了,其实也不过过了五天,第二恒就过来报好消息了,说是童子科的告示已经贴了出来了。
这几天唐瑾的爷爷也知道了唐瑾要去考童子科的事,听到第二恒来了也去了唐老爷子的堂屋。
唐瑾的爹娘自然会去了,几人聚在一起,个个脸上都有着喜气。
第二恒笑道:“这下告示出来了大家也都放心了,凡是未年满十二岁的人都可以参加,只要能通三百千千和《孝经》的人都可以去县里报名。”
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来,唐爷爷笑过后心有可惜的道:“可惜了老三家的,今年刚好十二,虽还没有过生辰,不过怕是等到了京城人的年岁早就过去了。
唐爷爷也是高兴坏了,说完了才发现,就算能考,他家也不敢现在让人去。
其实报名的人只要在县令考查这后没有过十二岁,都可以参加这一比,不过唐老爷子也没有开中。
现在还没有开放报名时间,等七天以后才能去报名,第二恒报过好消息后吃了饭又回去了。
第二麒这次也没有带来,免得他打扰人。
因为担心考笔试,唐瑾还去书房找了一下,找到了一份誊写的举人试题,想看一看他们的字都是怎么样的。
一看以后,他整个人被这差距秒杀,倒地不起了。
原本他的字还是能看一点的,但是现在这份举人卷子,每个字几乎都一样的大小,关键是它特别的整齐,行跟行之间就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齐,简直跟印刷的一模一样!
唐瑾还以为自己弄错了,这真是印刷的,结果事实告诉他这就是手写的。
为此,唐瑾还将卷子拿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寻找存在感:“老爷,这是专门誊写的人写出来的吧?”这不是举人本身写出来的吧?
一眼就看出来了唐瑾在想什么,唐老爷子无情的打他:“这是举人自己默写自己的卷子。有时候他们考完试,会拿自己的文章找人看写的怎么样,或者考中后有人就写来送给好朋友。”
“可是……”唐瑾拿着卷子对着太阳照了照,想起自己以前作业数学作业本子上画的线条有时候照着写都能写歪,更别说对着白纸写了,写一两行肯定向着上边歪去了,要写的每行都不歪,还写的每个字大小一样,再写的每行之间的距离要一样……
感觉背几十万的字比这都有简单啊!
“那你以为举人是那么好考的?”唐老爷子在旁不屑道。
“所以你纠结个什么劲儿啊,还生了让我不去考童子科的念头。”唐瑾随口就対了回去,气的唐老爷子在他头上拍了一巴掌。
自此唐瑾终于知道唐老爷子要他练字时为什么一定要他写直写直再写直了。
他练字时开始注意行距了,觉得有些人他真不是人,比机器还更厉害。
本来以为等着去报名就可以了,谁想到他大舅走的第二天里正就来了他家里。
里正愁着一张脸,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找唐老爷子来拿主意:“先前县太爷刚来上任的时候,确实传出过要重新给地定等的事儿,可是后边就没这说法了,还以为他歇了这心思,没想到现在连告示都发了出来。”
唐老爷子也觉得县令多事,你管那么宽干什么?
看里正吧嗒着抽旱烟,唐老爷子也想抽了,伸手去摸腰间。
唐瑾心里一怔,开口故意“咳咳”了两声,皱着一张小脸看着唐老爷子,唐老爷子就瞪了里正一眼,里正一愣,忙笑着说:“知道你家的这个是个金疙瘩,不抽了不抽了。”
唐瑾前世不抽烟,今世也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抽烟,可是能在他面前抽的都是年龄大了的人,他几句话也说服不了对方不抽,就不自讨没趣了,只能尊重着。
听说老爷以前也抽烟抽的很厉害,后来他出生了为了他好,就不抽了。
一下子就能把烟戒掉,下边不知道忍了多少次,唐瑾也是佩服他的。
唐老爷子思索着说:“县太爷又不亲自去盯着,就算是去看也只是看几次,都是下边的人在定。好地给定的低一点会少交一些税,这样就会有人给干这差事的人一些好处 ,这人也会借此机会收好处,给差一点儿的地定的高一点儿,税粮的总量是不能变的。”
里正发愁的就是这个:“我就是怕咱们村的地给定的高一等要多交税,县太爷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么?”
“这也未必是坏事儿,县太爷其实是想做一件有利于百姓的事,让肥地多交贫地少交,这样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只是他的好心并不能得到一个好结果。”唐老爷子总结。
唐瑾在一旁听着,突然想起了历史课上有些人变法的失败,怕是原因就在这里。
想着这些年都在家里,出去也就是去过外公家和府城,也没怎么外出过,就期待的望着唐老爷子:“老爷,我求你个事成不?”
“何事?”唐老爷子斜扫了唐瑾一眼,连求字都用了,可见不是什么好事。
第28章 好看的第二八章
“下次去交粮的话,你能不能带上我?”唐瑾让自己的笑容大大的,好一下子就萌住唐老爷子,让他答应。
说实话,他从来没有见过粮税是怎么交的,真的很好奇。
以前的时候,他几岁时国家是收粮税的,听说每年都收两次,他小时候也见过,只是那时年龄太小没记忆,再后来国家政策好就不再收了,他也就再没有见过怎么收粮税。
国家赋税来源之一,他到底是好奇的。
两三岁的时候他也说过想要去看看,只是老爷子说那边太乱太忙怕丢了他怕染了病,不让他去。
那时想着,等他大一点,老爷子眼里他懂事了,愿意他去了,一定要去看一看怎么交粮。
这两年他学习忙,昨天还听家里人说最近要交粮,等他后天想起这事的时候,粮在昨天就已经交完了。
“你没见过?”唐老爷子还没有说话,一旁的里正接口问了出来,转头不赞同的朝着唐老爷子道:“叔不是我说你,你这样不行的,男娃还得粗养着,你这东怕西怕的,养的比女娃娃还好,受不得风吹雨打可不行。”
里正说着就轻轻捏了捏唐瑾的脸蛋,觉得光滑的很,又摸了摸。这娃长的白净,不像村里一溜的黑小子,看着就野。
唐瑾看着里正把自己的脸当个玩具的样子,侧过了头躲了过去,心下无奈。
从小被人摸头捏脸捏耳朵的长大,真的是有些烦这些事了,不过这些都是亲朋表达疼爱的方式,也不能生气。这两年大了大家也都收敛了,没想到里正又来。
“胡说,我家乖乖安康着!”唐老爷子可听不得别人说唐瑾的不好,反驳着里正,又笑着问唐瑾,“是不是呀乖乖?”
“对,我好着呢,连病都不怎么生的!”唐瑾连忙点头,又对唐老爷子笑道,“带我去好不好老爷?不是说不能死读书嘛!”
里正也在一旁插嘴,让唐老爷子带唐瑾去。唐老爷子想着唐瑾也大了,懂事了,带他去看一看也好,就点头应了:“好,今天夏收后带你去看交粮。”
秋收后也要去!
不过唐瑾没把这话说出来,怕说出来得寸进尺唐老爷子拿手抽他,到时候再说,反正他想去总有办法。
这边里正又说起了正事,询问唐老爷子:“那这钱咱们到底是给不给啊?”
“就是不知道这县令能在咱们县里待几年,要是只待三年,衙门里的人都是吸血虫,怕是交了也得不了多少好处。”唐老爷子沉吟着道。
“就是啊,我也就是这么想的!”里正激动的一拍巴掌,对着唐老爷子说出了心里话,“而且钱到底怎么收?让家家交肯定不愿意,就得让愿意交的人交了把实惠给了他们。可要是交了钱没落得个好,也是里外不是人了啊。”
唐老爷子也是跟着点头。
里正期待的望着唐老爷子:“那叔你说,这钱到底该不该交?”
“我又不了解县令脾性,这事真不好说,你还是问一下村里人的意见吧。”唐老爷子并不会给里正拿主意。
里正又与唐老爷子说了一会儿话,就走了,唐瑾问收拾着水杯的唐老爷子:“那这到底交好还是不交好?”
每个社会底层都有他的潜在的不成文的规则,衙役会收取好处这事,唐瑾是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看里正和唐老爷子两人光明正大的来谈论行贿,他对于这里的社会形态有了个猜测。
“咱们乾州县离府城和省府都近,也不是什么贫寒之地,县令不会多年不换。别的地方没有把田分等的规矩,等县令三年后一走,这分下的等次怕是不被认可,钱大多也就白交了。”
唐老爷子半点都没有停顿的说完,可不像跟里正说话时那样还要想一想再想一想才说。
“怎么就白交了?交了钱地里要交的粮税就少了,省下来的粮也能抵过交了的钱啊。衙役们再贪心,田的等次是分好了的,再好的田要交的粮税也不可能超出一个限度啊,他们还能改了不成?再说县令还坐在县衙呢,下等田定成了上等田,要多交税,做的过份了谁都讨不了好啊!”
“那你是什么意思?”唐老爷子向来喜欢引导唐瑾去思考该怎样,而不是直接对他说怎么样好,要去怎么样的做。
“我也没什么意思。”唐瑾一听唐老爷子的话出来,就知道自己说的不对了,笑着摸了一下自己的头,还是将心里话说了出来:“我原本觉得拿点钱就能得到实惠,这是好事,村里人本来生活不易,有的人没这脑子想不到这一点,里正一通知,愿意的人各凑一点,大家一起交了费的钱少那岂不是不会吃亏了吗?”
“那要是连着两三年遇到灾年,风不调雨不顺的,收成少,没粮可交要用钱换粮来交,那时没钱了又该怎么办?这样的情况下县令三年走了田等划分失效白投了钱进去,大家只会怨我啊。”唐老爷子心里有计较着呢。
“那你既然觉得不好,怎不把这话说给里正听?大家也能多考虑考虑。”
“那若是县令几年十几年都乾州县的任上不走,听了我的话没交钱的人岂不是后悔死了?到时岂不是怨我?我能担起这责任?”唐老爷子反问唐瑾,拿出了砚台打开。
唐瑾觉得唐老爷子说的很有理,反驳不了。
里正来时就坐在唐老爷子讲桌旁的凳子上,唐老爷子也拉了凳子坐在讲桌旁,伸手拿了笔交到唐瑾手里,微叹道:“乖乖啊,你要记得,无论何时,都不要替别人拿主意,你承担不起主意出错后的后果。”
唐瑾手里握着笔,突然就明白了。
这不是没担当,而是生活的智慧。
这也不是说他绝对的就要按着这条去做,世界上的事没有那么绝对,这是让他每次想着帮别人做决定时,都要想想他能不能承接起后果。
有些主意是小主意,有些事情是小事情,然而事情到了最后,谁也不知道他会发展到哪一步。
“那老爷,咱们家到底有多少亩地啊?”这一点唐瑾以前也曾考虑过,因为能吃饱穿暖,也不太关注。
“咱家地不多,也就二百多亩,不到三百亩。”唐老爷子在一边应着。
唐瑾吃了一惊,抬头去看:“这么多!”他也以为就三四十亩地,他家以前就不到十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