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节
万仪慧:“她好像是去南京找她丈夫的,其他事情她没有多说。”
叶楚思索,莫非莫苓是去南京找陆宗霆的?
万仪慧的声音继续响起:“之后,我下了火车,我有事先离开,丫鬟拿着我的行李箱。”
想起当时的场景,万仪慧眸色暗了下来。
“丫鬟把行李箱交给我,箱子打开时,我才发现……”
“箱子拿错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哀伤,神情愈加黯淡。
叶楚察觉出不对劲,为何事情这般巧合?
但是叶楚没有再想,她轻声问道:“伯母,箱子里有什么?”
万仪慧脸色苍白了几分:“阿楚。”
“我从未想过,箱子里会放着这样一份东西。”
这份东西,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她拿出去不是,藏下来也不是。
无论怎么处置,仿佛都有着极大的隐患。
叶楚抬眼看她。
万仪慧缓缓开口。
“箱子里放着一份做妾文书。”
声音极轻,却清晰地落进叶楚的耳中。
叶楚心下一惊。
万仪慧接着开口:“文书上写着莫苓和陆宗霆的名字。”
叶楚沉默。
万仪慧惨笑了一声,笑容凄凉。
“当时陆督军刚刚上任,他又与督军夫人极为恩爱。”
“这份文书若是拿出来,不知会给叶家带来怎样的灾难?”
这份文书竟牵扯到了陆督军,她知晓了这样的秘密,若是处理不当……
将会连累整个叶家。
她的声音幽幽响起:“阿楚,我藏下了这份文书。”
“为了叶家,我不得不这么做。”
万仪慧的手微微颤抖,极力按捺心中的不安。
叶楚握着万仪慧的手,安慰她:“伯母,我们都不愿意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她晓得万仪慧的心思。
陆家势大,当时情形又极为敏感,叶家无意牵扯到这件事情中来。
站在万仪慧的角度,她不希望叶家出事,只能藏下文书。
万仪慧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
万仪慧开口:“之后,我一直派人去找莫苓,想问清楚当时的情况。”
“可是,始终找不到莫苓的踪迹。”
叶楚问了一句:“那份文书,如今在哪里?”
万仪慧轻声道:“还留在叶家。”
叶楚思索,若是莫苓想成为陆宗霆的妾室,她必定想拿回这份文书。
那么,多年来莫苓为何不来叶家找万仪慧?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万仪慧握紧叶楚的手,声音愈加低了:“阿楚,有时候我会想,我当时是不是做错了。”
“如今叶家这么不平静,是不是莫苓向叶家寻仇了?”
叶楚叹了一口气:“伯母,你不要多想,这些事情与你无关。”
箱子拿错,文书留在叶家,这本不是万仪慧所愿。
况且,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们再执着于过去,也毫无意义。
万仪慧沉默不语。
叶楚沉思,问道:“当时,与你一同去南京的是谁?”
有一件事情她想不明白,想再仔细问问。
万仪慧轻声道:“是我的丫鬟邓宛。”
叶楚:“我有些事情想问问她。”
万仪慧唤邓宛进来。
邓宛来到她们面前:“太太,二小姐。”
叶楚问道:“你还记得,当年你随太太去了一趟南京吗?”
“当时火车上有一位莫太太。”
邓宛思索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记得。”
叶楚看向她:“当时箱子怎会拿错?”
邓宛一边回想,一边开口:“下火车的时候,我遇到了莫太太。”
思绪飘远,画面逐渐展现。
“有个人撞到了我们,我们的箱子都掉在了地上。”
“箱子长得很像,我们就是在那时候拿错了。”
邓宛极为自责:“太太,对不起。”
气氛沉闷,错误已经造成,再去指责已经于事无补。
邓宛忽然想起了什么,开了口。
“太太,我记起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否和莫太太有关。”
万仪慧和叶楚看向她。
邓宛:“有一回,太太您有事离家几日。”
“我留在宅子里,无意间在宅子附近,看见一个人的背影。”
“那人的背影有些熟悉,我一时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待我记起的时候,才想起那人的背影有几分像莫太太。”
邓宛继续说道:“我并不确定,便立即追了上去,但那人已经不见了。”
“我想兴许是我看错了,便没有把这件事和您讲。”
万仪慧怔怔地坐在那里,喃喃道:“她竟来找过我……”
……
十五年前。
莫苓到了南京,才发现箱子拿错了。
她在南京督军府门口望着,手中没有做妾文书,只能悻悻离开。
后来莫苓生下了莫清寒,她攒够了钱,去了上海。
有了那份文书,她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陆家。
莫苓到了上海,前往叶家。
时至早春,阳光干净明亮,巷角覆上了青翠的绿意。
行至叶家,莫苓走上前,开了口:“我找叶太太。”
守卫抬眼看她,见她极为眼生,眼中带了警惕 :“你是谁?”
莫苓沉默。
莫苓停顿了几秒:“叶太太拿了我的东西,我来找她拿回我的东西。”
她的手捏着衣袖,衣袖起了褶皱,指尖泛着苍白。
守卫打量了莫苓几眼,见她穿得普通,根本不像是叶家的亲戚。
守卫嗤笑:“你骗谁呢?叶太太怎会拿你的东西?”
旁边的人搭腔:“她定是来叶家行骗的,不要理她。”
莫苓急切地开口:“我确实找叶太太有事。”
她一定要拿到文书。
守卫脸色一沉:“你快点离开,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他心里已经认定了这女人是骗子,语气愈加凶了。
无奈之下,莫苓只得离开了叶家宅子。
临走前,莫苓看了一眼叶家大宅,眼里流露出深深恨意。
为何叶太太不见她?难道她不想把文书还给自己?
这一切是否是她的授意?
莫苓攒紧了手,指甲嵌进掌心,尖锐的疼痛漫了上来。
半晌,莫苓转身离开,身影远去。
……
十五年后。
叶楚思索,莫非莫苓是去南京找陆宗霆的?
万仪慧的声音继续响起:“之后,我下了火车,我有事先离开,丫鬟拿着我的行李箱。”
想起当时的场景,万仪慧眸色暗了下来。
“丫鬟把行李箱交给我,箱子打开时,我才发现……”
“箱子拿错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哀伤,神情愈加黯淡。
叶楚察觉出不对劲,为何事情这般巧合?
但是叶楚没有再想,她轻声问道:“伯母,箱子里有什么?”
万仪慧脸色苍白了几分:“阿楚。”
“我从未想过,箱子里会放着这样一份东西。”
这份东西,就像一个烫手山芋,她拿出去不是,藏下来也不是。
无论怎么处置,仿佛都有着极大的隐患。
叶楚抬眼看她。
万仪慧缓缓开口。
“箱子里放着一份做妾文书。”
声音极轻,却清晰地落进叶楚的耳中。
叶楚心下一惊。
万仪慧接着开口:“文书上写着莫苓和陆宗霆的名字。”
叶楚沉默。
万仪慧惨笑了一声,笑容凄凉。
“当时陆督军刚刚上任,他又与督军夫人极为恩爱。”
“这份文书若是拿出来,不知会给叶家带来怎样的灾难?”
这份文书竟牵扯到了陆督军,她知晓了这样的秘密,若是处理不当……
将会连累整个叶家。
她的声音幽幽响起:“阿楚,我藏下了这份文书。”
“为了叶家,我不得不这么做。”
万仪慧的手微微颤抖,极力按捺心中的不安。
叶楚握着万仪慧的手,安慰她:“伯母,我们都不愿意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她晓得万仪慧的心思。
陆家势大,当时情形又极为敏感,叶家无意牵扯到这件事情中来。
站在万仪慧的角度,她不希望叶家出事,只能藏下文书。
万仪慧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
万仪慧开口:“之后,我一直派人去找莫苓,想问清楚当时的情况。”
“可是,始终找不到莫苓的踪迹。”
叶楚问了一句:“那份文书,如今在哪里?”
万仪慧轻声道:“还留在叶家。”
叶楚思索,若是莫苓想成为陆宗霆的妾室,她必定想拿回这份文书。
那么,多年来莫苓为何不来叶家找万仪慧?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万仪慧握紧叶楚的手,声音愈加低了:“阿楚,有时候我会想,我当时是不是做错了。”
“如今叶家这么不平静,是不是莫苓向叶家寻仇了?”
叶楚叹了一口气:“伯母,你不要多想,这些事情与你无关。”
箱子拿错,文书留在叶家,这本不是万仪慧所愿。
况且,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们再执着于过去,也毫无意义。
万仪慧沉默不语。
叶楚沉思,问道:“当时,与你一同去南京的是谁?”
有一件事情她想不明白,想再仔细问问。
万仪慧轻声道:“是我的丫鬟邓宛。”
叶楚:“我有些事情想问问她。”
万仪慧唤邓宛进来。
邓宛来到她们面前:“太太,二小姐。”
叶楚问道:“你还记得,当年你随太太去了一趟南京吗?”
“当时火车上有一位莫太太。”
邓宛思索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记得。”
叶楚看向她:“当时箱子怎会拿错?”
邓宛一边回想,一边开口:“下火车的时候,我遇到了莫太太。”
思绪飘远,画面逐渐展现。
“有个人撞到了我们,我们的箱子都掉在了地上。”
“箱子长得很像,我们就是在那时候拿错了。”
邓宛极为自责:“太太,对不起。”
气氛沉闷,错误已经造成,再去指责已经于事无补。
邓宛忽然想起了什么,开了口。
“太太,我记起一件事情,不知道是否和莫太太有关。”
万仪慧和叶楚看向她。
邓宛:“有一回,太太您有事离家几日。”
“我留在宅子里,无意间在宅子附近,看见一个人的背影。”
“那人的背影有些熟悉,我一时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待我记起的时候,才想起那人的背影有几分像莫太太。”
邓宛继续说道:“我并不确定,便立即追了上去,但那人已经不见了。”
“我想兴许是我看错了,便没有把这件事和您讲。”
万仪慧怔怔地坐在那里,喃喃道:“她竟来找过我……”
……
十五年前。
莫苓到了南京,才发现箱子拿错了。
她在南京督军府门口望着,手中没有做妾文书,只能悻悻离开。
后来莫苓生下了莫清寒,她攒够了钱,去了上海。
有了那份文书,她可以堂堂正正地进入陆家。
莫苓到了上海,前往叶家。
时至早春,阳光干净明亮,巷角覆上了青翠的绿意。
行至叶家,莫苓走上前,开了口:“我找叶太太。”
守卫抬眼看她,见她极为眼生,眼中带了警惕 :“你是谁?”
莫苓沉默。
莫苓停顿了几秒:“叶太太拿了我的东西,我来找她拿回我的东西。”
她的手捏着衣袖,衣袖起了褶皱,指尖泛着苍白。
守卫打量了莫苓几眼,见她穿得普通,根本不像是叶家的亲戚。
守卫嗤笑:“你骗谁呢?叶太太怎会拿你的东西?”
旁边的人搭腔:“她定是来叶家行骗的,不要理她。”
莫苓急切地开口:“我确实找叶太太有事。”
她一定要拿到文书。
守卫脸色一沉:“你快点离开,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他心里已经认定了这女人是骗子,语气愈加凶了。
无奈之下,莫苓只得离开了叶家宅子。
临走前,莫苓看了一眼叶家大宅,眼里流露出深深恨意。
为何叶太太不见她?难道她不想把文书还给自己?
这一切是否是她的授意?
莫苓攒紧了手,指甲嵌进掌心,尖锐的疼痛漫了上来。
半晌,莫苓转身离开,身影远去。
……
十五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