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赶车的老乡一看他们熟络的模样就猜出他们是知青了,听他们说是来看朋友的,高兴地跟他们吹嘘:“咱们秦石公社的知青跟别的地方比大不一样,出的能人多,你们不信?那我跟你们说说啊,就说咱这儿去年年底的高考,一个年轻小伙子考了咱这省里的头名,那可是状元啊,咱这儿还有个能上山打猎的姑娘,都上报表扬……”
许言森和袁珊珊听得面面相觑,然后噗哧一乐,袁珊珊低声说:“你这大名挺响亮的啊,当时县里和镇上是不是拼命地宣传你的成绩?”
许言森笑着回道:“你也不差,相比起来老乡们估计更羡慕你打猎的本事。”
老乡将他们送到济口村,两人下了牛车跟老乡道别,往知青院走去,路上碰到的村民立刻把许言森认出来,反倒对袁珊珊要慢了几拍,纷纷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没想到上了大学还没忘了济口村,又回来看他们了。
老乡看到这情景,讶异地问路边的村民,这两个年轻人什么人啊,在济口村这么受欢迎,村民很高兴地告诉了他,老乡一拍自己嘴巴,路上跟人吹了半天,没想到吹的就是当事人,这可就尴尬了,不过他回去后又有得吹了,他可是带过小状元郎和女英雄的。
姚海波听到外面的声音,踩着拖鞋,穿着背心,打着哈哈出来看,手里还抓了把破扇子,走到门口看清外面来的两人时就傻在那里了,赶紧阖上嘴巴揉揉眼睛,没看走眼,顿时把扇子往后一扔,嗷嗷叫唤着就扑过来:“兄弟,你太够意思了,这是特地来慰问我的吧,嗷嗷!”
许言森把草帽摘了扔他身上,可不敢让他往自己身上扑:“我们只是顺路过来看看,可不是特地专为你而来的,有唐芸来看你还不够啊?”
“珊珊,你怎么来了?”院子里的唐芸听到声音跑出来,她人果然在这儿,还没离开呢,“快进屋,我给你倒水喝,别理那个大傻子,考完后到现在还没恢复正常呢。”
“喂,你说谁不正常?”姚海波跳脚,可唐芸理不理他,只顾拉着袁珊珊往知青院里走,吐槽姚海波的种种“劣迹”。
两人的到来得到知青们的热烈欢迎,就是齐慧也朝他们露出了笑脸,很热情地打招呼,袁珊珊在这里待了三年多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待遇,现在重回来反而有了特殊对待,换个人也许要受宠若惊了。
“变化大吧,我过来的时候可也是这样的,吓我一跳,习惯了就好。”唐芸跟袁珊珊嘀咕,“对了,在京城的时候你们怎没说要来?要知道我让海波去接你们啊,要是再晚两天,我们可能就不在了。”
袁珊珊解释道:“我是出来游玩的,言森他是带任务的,这里是第一站,就顺便过来看看了,”又揶揄地看着唐芸,“你这是打算带人回去了?不等成绩出来了?这么有把握?”余光瞄到姚海波虽跟许言森大声说话,耳朵却竖起来听她们的交谈。
唐芸瞪了姚海波一眼:“带回去又不代表领证,领了证还能离呢,还不是成绩没那么快下来,谁乐意陪着他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许言森也听到了,鼓励地拍拍姚海波的肩,同志尚需继续努力啊。
姚海波的房间自许言森离开后,也没再住进人,唐芸这几天当然是跟其他女知青挤一块儿的,袁珊珊他们就被迎进了姚海波的房间,或许是因为有唐芸帮着整理,看上去挺整齐的,其他知青也挤了进去,围着两人说话。袁珊珊因为走得早,又突然,这时候再见到她特别感慨,这可也是位省状元,跟许言森一样进入了京大,再没有比他们更般配的了。
没一会儿,大队干部也过来了,许言森当初在这儿时可是大队里得力帮手,如今虽然有年青人顶替了上去,可办事能力与写的文章跟许言森根本没办法比。
许言森出去跟大队干部说了会儿话,进来跟袁珊珊交待一声:“珊珊,我先去大队里找些材料,今天在这里吃了午饭再去坡头村?”
“好的,你去忙吧,我就在唐芸这边。”袁珊珊摆摆手,姚海波换了身衣裳跟着许言森一起跑了,去帮他的忙。
唐芸问:“累不累?不如我们去山上转转?中午改善一下伙食?”
其他知青取笑唐芸,袁珊珊则笑道:“好啊,正好到处走走。”将行李放下,与其他人说了声,戴上了草帽,跟唐芸一起出去了,留下后面羡慕的目光。
“没想到他们两人真走到一起了,他们现在是过了明路见过家长了吧,又一块儿在京大读书,真让人羡慕,幸好当初老许没答应程雪晴的追求,否则哪有现在的好日子。”齐慧特羡慕,以前看许言森常去坡头村找袁珊珊,心里还会酸溜溜的,可现在发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之大,连妒忌之心都没办法生出来。
“程雪晴哪里能跟袁珊珊相提并论,人家袁珊珊一不娇气,地里的活山上的活哪样不拿得出手,二不拿乔瞧不起人,跟知青跟村里人都处得好,最主要的是自己自立自强,除了老许,跟其他男知青和村里青年都保持距离,就是跟老许,那也是因为从小就认识的啊,比……”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得太明白了,程雪晴当初的表现大家可都看在眼里呢,仗着人长得好,没少让其他男人帮她的忙,明摆着对许言森有意思,却又不拒绝其他男知青的示好,最后却鸡飞蛋打。
“所以也难怪老许几年来坚持不懈,如今终于圆满了,哈哈。”
……
唐芸带袁珊珊走在村子里,受到不少村民的围观,对着两人指指点点,虽然不礼貌,却没多少恶意。
知道两人要上山,几个半大孩子自告奋勇地给她们带路,因为两人都不是济口村的,对这边的山路不熟悉。
“你还记得沈红军吧?”走在山道上,唐芸突然提起这个人。
“记得啊,最初不是跟他们院里的女知青处对象的么。”袁珊珊怎可能不记得这人,刚到这儿的时候还跟许言森提起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最后不就落在这人身上,“这人应该不在学校了吧,出来工作了?回过济口村?”
唐芸不屑道:“这种人出去了哪里还记得穷山村,那年回来也不过是炫耀来的,你看他去了学校才多长时间就把程雪晴给蹬了,这人挺会做表面功夫的,到了那边学校里起初混得也不差,不过刚被分配到单位里就被告了一状,说他乱搞男女关系。”
袁珊珊诧异道:“乱搞?真乱搞了?”
唐芸噗哧一乐:“你还想得真简单,这事明显就是女方不想让他如意,听说他在那边谈了个对象,对象家里条件不错,要是局势没变化的话,这人能靠着女方家庭步步高升,可惜啊……”
袁珊珊摇头,这不又是一个韦建明,区别在于韦建明跟曹美琴已经领证结婚了,而这沈红军,大概是看女方家庭失势了,就要悔婚撇清关系了:“这人也许以为就他一个聪明人,总想靠投机获利,可不小心会连自己也栽进去,有这个结果也是自己造成的。”
袁珊珊让带路的孩子在山下等着,就她与唐芸两人单独进去,唐芸十分高兴,以前跟袁珊珊一起进山,总有不少收获:“没离开这里前,总想拼命离开这里,可出去的这半年时间,却老是怀念咱们坡头村的种种,其实咱们坡头村真不差,我这次回来过去待了两天,村里人看到我都在问你呢。”
“兔子!那边兔子,快打!”
耳边尽是唐芸喳喳呼呼的声音,也不怕把野兔野鸡给惊走了,不过可能是过于信任袁珊珊的能力,结果也不出她所望,她就跟在袁珊珊身边捡猎物,两人在山里转了一两个钟头,把带来的筐装满了才回头。
跟袁珊珊进山唐芸什么也不用想,只管跟着她跑就是了,她跑的地方肯定会有野物出现,而且只要发现了,肯定就逃不掉。两人顺便还采了些山上的野果子,带下去给那些小孩当零嘴,就是她们两人也忍不住捏了尝尝。
如果不是要赶回去准备午饭,两人包括唐芸也不想下山了,看看天色,却不能耽搁下去了。
两人采回来的野果子,得到小孩的热烈欢迎,唐芸特地交待他们,人人有份,不准抢。
回到知青院,大家只有吃惊的份了,早知道袁珊珊打猎厉害,可她人在坡头村,除了个别人,其他知青也只知道她的名声,没见识过真本事。
等许言森和姚海波在大队里忙完回来,就看到满桌子的菜,其中村民还送来了不少院子里地里摘的菜,和晒干的菌菇之类的,姚海波一看就要伸手抓菜往嘴里送,被唐芸一巴掌拍掉,让他先洗手,姚海波只得委委曲曲地去跟许言森蹲一块儿洗手,看得其他人哈哈大笑,这些年来也就唐芸能治得住他,可谓将他改造得彻底。
许言森洗好手,过来坐到袁珊珊身边,扫了一眼说:“你进山了?”
“嗯,反正没什么事,就去山上转了转,你的事都忙完了?”
“差不多了,济口村的情况我最熟悉,所以做起来很快的。”
旁人看两人明明是正常交谈,却总觉得融入不进去,两人自成一片天地了,看许言森脸上眼里的神情,那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其他知青不免打趣,许言森笑嘻嘻地反击回去,毕竟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互相之间还不是知根知底的。
午饭过后,找来两辆自行车,许言森和姚海波分别带上袁珊珊和唐芸,便往坡头村而去,一路上欢笑声不断,暂时脱离苦海的姚海波,兴致特别高,对象陪在身边,兄弟也回来看他了,半路上扯着嗓子唱起大刀向鬼子砍去,袁珊珊听得发笑,这让她想起那次除夕夜她哥和她弟吼歌的情形。
到坡头村时正是午后,这种天气还没开始上工,所以待在外面的人不多,看到前面的许言森和姚海波时,还乐呵呵地打招呼,等袁珊珊将脑袋上扣着的草帽摘下来叫人时,村民马上认出来了,惊喜不已:“没想到小袁你还惦记着回来看看我们坡头村,你弟弟呢?没跟着一块儿来?到家里来喝口水吧。”
“不了大叔,我去郑大奶奶那边,会在村里待两天的。”袁珊珊微笑道。
“那快去吧,郑大婶子看到你来,肯定高兴极了。”
虽还没到出工时间,可袁珊珊回来坡头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当年走得突然,来了两部车子接了人便走了,袁卫彬那回倒是跟着车子一起过来接郑学军去上大学,袁珊珊却一直没回来过,不少村民得到消息都想去围观京大的大学生,当时这消息可是在村里也宣扬了好些日子。
第103章
先经过罗婶家,姚海波在外面喊了一嗓子人就出来了。
罗婶一看到这四人顿时欢喜起来, 抓住袁珊珊的手直夸又俊了:“我就不叫你们进家里了, 我等下去你郑大奶奶那边找你们说话, 快去吧。”
袁珊珊四人跟罗婶挥挥手,踩上自行车到了郑大奶奶家前面, 先是看到大黑一路叫唤着冲出来,后面郑学军追着出来了, 看到袁珊珊愣了一下,紧接着就欢喜叫起来:“珊珊姐!我去叫奶奶,奶奶这几天总念叨珊珊姐。”丢下话就往回跑, 少有的少年心性一路叫唤,“奶奶,珊珊姐和许大哥他们来了。”
姚海波和唐芸以为大黑是冲许言森来的, 因为袁珊珊离开的时间比许言森长得多了, 而许言森后来常往这里跑,给郑学军复习功课,可没想到大黑冲到四人身边,直冲袁珊珊摇头摆尾, 用脑袋蹭蹭她,还蜷着两条前腿高高地立起,两只大眼湿漉漉的。
“不会吧,大黑还认得你啊, 我也常来啊,它怎么不欢迎欢迎我?”姚海波不服气地伸手过来拍大黑脑袋。
袁珊珊见到大黑这副模样也挺欣喜, 摸摸大黑脑袋,这小家伙是真记得自己的,用精神力安抚了它一下,大黑显得更加温驯了,还特别依赖她,袁珊珊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反而对许言森没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珊珊丫头!”郑大奶奶步伐稳健地从屋子里出来,看到院子里走进来的袁珊珊,高兴道,“真是珊珊丫头,奶奶差点以为军军哄我老婆子呢。”
“郑奶奶,这回我又要过来住几天了。”袁珊珊几步走过去,搀扶住郑大奶奶。
郑大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住!尽管住!你们的屋子奶奶都留着呢,住多久都没关系,奶奶就盼着你们常住呢。外面太阳大,走,屋里说话,军军给你珊珊姐他们倒茶。”
看到郑大奶奶的身体情况比当初刚来坡头村时好,袁珊珊也很高兴,老人家如今也算苦尽甘来,郑学军爸妈得到了平反,郑学军又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这两件事让祖孙俩在郑家和坡头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了,所以现在郑大奶奶整个人也比以前豁达了不少。
郑学军提了水瓶和烫好的茶缸过来,给珊珊姐他们倒茶:“珊珊姐,彬彬怎么没来?珊珊姐也没提前跟我说。”
袁珊珊接过茶缸,笑道:“他倒是想来,不过被他钟伯伯下了令,跟着训练去了,下回军军你要有兴趣,跟着一起过去锻炼一阵子。”
姚海波和唐芸不清楚钟伯伯是什么人,郑学军和郑大奶奶都知道,郑大奶奶看孙子流露出向往之色,说:“去锻炼锻炼也好,如果彬彬去,军军他乐意就跟过去吧,不必特别为他费事。”
“郑奶奶放心吧,要去他们肯定一起去,这回也有一个小家伙一起去的,就是当初农场上的小家伙。”袁珊珊解释道。
“这就好,这就好。”
说了会儿话,家里就来了好些人,罗晓桐也跟阵风似地跑进来,而且声音先至:“珊珊姐听说你来了,我还不敢相信呢,珊珊姐你也不去叫我一声。”
唐芸打趣道:“叫你做什么?上次我来的时候你都不在家,谁知道你这次在不在。”
罗晓桐捶了唐芸一记,如今她在省大,离家近,看上去人也变得更加开朗,当然也更好看了。
因为人多了,留在村里的知青都过来了,因而袁珊珊和许言森便分开了,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罗晓桐看许言森不时看过来的目光就觉得不对劲了,低声问袁珊珊:“你们在一块儿了?”
袁珊珊看了一眼许言森,冲罗晓桐笑着点了点头,罗晓桐夸张地惊呼了一声,郑大奶奶则一直笑眯眯地,这件事她老人家可早知道了,罗婶也耳尖地听到了,难怪两人一起来坡头村,拍拍袁珊珊的手说:“小许人不错,是个好好过日子的男人,你们两个以后要好好的。”老一辈人就希望小一辈能和和顺顺一辈子。
郑大奶奶跟袁珊珊说了会儿话,就让他们小年轻玩闹去了,罗晓桐碰上袁珊珊跟唐芸有说不完的话,新的大学生活对大家来说都很新鲜,说完了自己学校情况又问京大和京师大,郑大奶奶家一下午也来了好几波人,有的村民只是想蹭蹭喜气,最叫人忍俊不禁的是,有的家长将自家小孩带过来了,耳提面令地让小孩以后要好好向袁珊珊和许言森学习,用功念书,将来达不到他们的程度,也要争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
罗婶告诉袁珊珊他们,自从村里考出去几个大学生,特别是袁珊珊和许言森这样考上最好大学,还有郑学军和罗晓桐这样的本村的考出去的人,给坡头村带来的影响挺大的,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变成了城里人,将来可是国家包分配,那工作绝对不会差的,村里有阵子都在讨论像袁珊珊和罗晓桐这样的大学生,以后会分配到什么样的单位,引得许多人羡慕,所以不少人家都对家里孩子读书的事情重视起来。
村民觉得,袁珊珊和许言森这样的相当于过去的状元了,蹭蹭状元的喜气,说不定自家孩子也能变得聪明起来,以后读书也能上进了,有些人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质朴。
上工的时候人散去一批,到了下晚又散去一批,郑大奶奶家才清静了许多,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袁珊珊在坡头村的人气有多高了,当然这也跟她住在村民家里而非知青院有不小的关系。
村里人都散去了,袁珊珊将知青留下来一起吃顿晚饭,看苏凤林一直兴致不高,她讶异问道:“你这次考得怎样?有没有把握?”
苏凤林手指绕了绕:“我也不知道,要是这次又考不中怎么办?再考一次?要是你们都走了,那就我一人留在这里?”想想这样的情景她要哭了。
袁珊珊哭笑不得,以前和这苏凤林关系处得可没其他女知青好,不过她性子虽不讨人喜欢,可相处下来也要比普通人多出几分感情:“你打算在这里成家?不成家的话,没有拖累,肯定会有回城的机会,再说成绩还没下来,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
“你说是真的?”苏凤林抓住袁珊珊说的“肯定有回城机会”这句话,也引起了其他知青的注意,而两个成了家的知青面色就有些不好看。
许言森听了一耳朵,接过袁珊珊的话说:“国家肯定会有安排的,现在局势都在转好,所以不用着急。”
袁珊珊冲许言森笑了笑,不用特地为她解难,她会说这番话也是因为知道今后的发展,像苏凤林这样的单身知青,等到政策下来就能回城,难办的是那些成了家特别是生了孩子的知青,所以有些知青舍不得放弃回城的机会,选择抛夫(妻)弃子,也有知青选择留在了当地。
这话却安慰了苏凤林,袁珊珊看她松了口气的安心模样,也觉得这人很有意思,平时做的一些事很惹人反感,但在坡头村这些年却也就这么耗着,不是没机会谈对象,却一直单着,可有不少男知青都没能坚持住。
一起吃了晚饭,知青们回去,袁珊珊他们四人就留在这里,正好两个房间。
饭后,袁珊珊和许言森去了郑常有和罗长树家里,一是感谢前几年坡头村大队对他们姐弟的照顾,之前离开的时候太过匆忙,没正经道个别,第二就是为了许言森的任务了。
听明许言森的来意后,罗长树干脆带着两人一起到郑常有那里,坐下来详谈,他们两个大队干部对农村目前的状况也很头疼,许言森在农村待了这些年再熟悉不过,如今又专门作这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罗长树觉得很有必要听听这个高材生的看法,而且两人在京城读书,对上面的政策和动向比他们更加了解。
四人谈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许言森和两位干部,袁珊珊偶尔才插上一句,她清楚以后的发展,所以反而不好多发表意见,但郑常有和罗长树已经在思考坡头村的出路,有想法却不敢放手去干,许言森则看得更远了,这其中未尝没有袁珊珊不经意间说过的一些话。
袁珊珊不记得承包到户是从哪里从哪年率先开始实行的,反正肯定不是坡头村了,但也不认为许言森所做的一切会影响整个大局,时代大的走势是不会变的,只会在某个节点上出现一些影响不到大局的变化。
最后袁珊珊和许言森先离开了,两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许言森叹道:“要跨出那一步不容易,可现在农村里这种计工分的大锅饭体制曝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大了,效率低,还浪费劳动力,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也希望能这里作些改变。”
袁珊珊转头看他:“我觉得郑大队长和罗支书已经很心动了,我也觉得将工分和田里出产的产量相结合的办法很好,不再一味地平均主义,干得多的得到的应该也相对多点,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那些混工分偷懒的人得到一些教训。”
许言森提出的是很慎重的办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地过渡,变革向来是最艰难的。表面上仍是计工分,但会将田地进行一定的分割,由几户或是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一片地,那么最后出产多的话,这些人家最后分得的粮食也会比出产少的人家多,只是这其中怎么分配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只是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让这样的改变少受些冲击。
第104章
两人走在小路上,山间的凉风, 驱除了白日带来的躁热, 心情也显得轻松多了。
许言森想起以前常往坡头村跑的日子,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简单又充实。
这个时间大部分村民都歇下了, 很少看到身影在外面晃动,不过走到一半时许言森停下了脚步, 指着一侧前方说:“那里谁在鬼鬼崇崇的?”
许言森和袁珊珊听得面面相觑,然后噗哧一乐,袁珊珊低声说:“你这大名挺响亮的啊,当时县里和镇上是不是拼命地宣传你的成绩?”
许言森笑着回道:“你也不差,相比起来老乡们估计更羡慕你打猎的本事。”
老乡将他们送到济口村,两人下了牛车跟老乡道别,往知青院走去,路上碰到的村民立刻把许言森认出来,反倒对袁珊珊要慢了几拍,纷纷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没想到上了大学还没忘了济口村,又回来看他们了。
老乡看到这情景,讶异地问路边的村民,这两个年轻人什么人啊,在济口村这么受欢迎,村民很高兴地告诉了他,老乡一拍自己嘴巴,路上跟人吹了半天,没想到吹的就是当事人,这可就尴尬了,不过他回去后又有得吹了,他可是带过小状元郎和女英雄的。
姚海波听到外面的声音,踩着拖鞋,穿着背心,打着哈哈出来看,手里还抓了把破扇子,走到门口看清外面来的两人时就傻在那里了,赶紧阖上嘴巴揉揉眼睛,没看走眼,顿时把扇子往后一扔,嗷嗷叫唤着就扑过来:“兄弟,你太够意思了,这是特地来慰问我的吧,嗷嗷!”
许言森把草帽摘了扔他身上,可不敢让他往自己身上扑:“我们只是顺路过来看看,可不是特地专为你而来的,有唐芸来看你还不够啊?”
“珊珊,你怎么来了?”院子里的唐芸听到声音跑出来,她人果然在这儿,还没离开呢,“快进屋,我给你倒水喝,别理那个大傻子,考完后到现在还没恢复正常呢。”
“喂,你说谁不正常?”姚海波跳脚,可唐芸理不理他,只顾拉着袁珊珊往知青院里走,吐槽姚海波的种种“劣迹”。
两人的到来得到知青们的热烈欢迎,就是齐慧也朝他们露出了笑脸,很热情地打招呼,袁珊珊在这里待了三年多也没得到过这样的待遇,现在重回来反而有了特殊对待,换个人也许要受宠若惊了。
“变化大吧,我过来的时候可也是这样的,吓我一跳,习惯了就好。”唐芸跟袁珊珊嘀咕,“对了,在京城的时候你们怎没说要来?要知道我让海波去接你们啊,要是再晚两天,我们可能就不在了。”
袁珊珊解释道:“我是出来游玩的,言森他是带任务的,这里是第一站,就顺便过来看看了,”又揶揄地看着唐芸,“你这是打算带人回去了?不等成绩出来了?这么有把握?”余光瞄到姚海波虽跟许言森大声说话,耳朵却竖起来听她们的交谈。
唐芸瞪了姚海波一眼:“带回去又不代表领证,领了证还能离呢,还不是成绩没那么快下来,谁乐意陪着他在这里继续待下去?”
许言森也听到了,鼓励地拍拍姚海波的肩,同志尚需继续努力啊。
姚海波的房间自许言森离开后,也没再住进人,唐芸这几天当然是跟其他女知青挤一块儿的,袁珊珊他们就被迎进了姚海波的房间,或许是因为有唐芸帮着整理,看上去挺整齐的,其他知青也挤了进去,围着两人说话。袁珊珊因为走得早,又突然,这时候再见到她特别感慨,这可也是位省状元,跟许言森一样进入了京大,再没有比他们更般配的了。
没一会儿,大队干部也过来了,许言森当初在这儿时可是大队里得力帮手,如今虽然有年青人顶替了上去,可办事能力与写的文章跟许言森根本没办法比。
许言森出去跟大队干部说了会儿话,进来跟袁珊珊交待一声:“珊珊,我先去大队里找些材料,今天在这里吃了午饭再去坡头村?”
“好的,你去忙吧,我就在唐芸这边。”袁珊珊摆摆手,姚海波换了身衣裳跟着许言森一起跑了,去帮他的忙。
唐芸问:“累不累?不如我们去山上转转?中午改善一下伙食?”
其他知青取笑唐芸,袁珊珊则笑道:“好啊,正好到处走走。”将行李放下,与其他人说了声,戴上了草帽,跟唐芸一起出去了,留下后面羡慕的目光。
“没想到他们两人真走到一起了,他们现在是过了明路见过家长了吧,又一块儿在京大读书,真让人羡慕,幸好当初老许没答应程雪晴的追求,否则哪有现在的好日子。”齐慧特羡慕,以前看许言森常去坡头村找袁珊珊,心里还会酸溜溜的,可现在发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差距之大,连妒忌之心都没办法生出来。
“程雪晴哪里能跟袁珊珊相提并论,人家袁珊珊一不娇气,地里的活山上的活哪样不拿得出手,二不拿乔瞧不起人,跟知青跟村里人都处得好,最主要的是自己自立自强,除了老许,跟其他男知青和村里青年都保持距离,就是跟老许,那也是因为从小就认识的啊,比……”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得太明白了,程雪晴当初的表现大家可都看在眼里呢,仗着人长得好,没少让其他男人帮她的忙,明摆着对许言森有意思,却又不拒绝其他男知青的示好,最后却鸡飞蛋打。
“所以也难怪老许几年来坚持不懈,如今终于圆满了,哈哈。”
……
唐芸带袁珊珊走在村子里,受到不少村民的围观,对着两人指指点点,虽然不礼貌,却没多少恶意。
知道两人要上山,几个半大孩子自告奋勇地给她们带路,因为两人都不是济口村的,对这边的山路不熟悉。
“你还记得沈红军吧?”走在山道上,唐芸突然提起这个人。
“记得啊,最初不是跟他们院里的女知青处对象的么。”袁珊珊怎可能不记得这人,刚到这儿的时候还跟许言森提起工农兵大学名额的事,最后不就落在这人身上,“这人应该不在学校了吧,出来工作了?回过济口村?”
唐芸不屑道:“这种人出去了哪里还记得穷山村,那年回来也不过是炫耀来的,你看他去了学校才多长时间就把程雪晴给蹬了,这人挺会做表面功夫的,到了那边学校里起初混得也不差,不过刚被分配到单位里就被告了一状,说他乱搞男女关系。”
袁珊珊诧异道:“乱搞?真乱搞了?”
唐芸噗哧一乐:“你还想得真简单,这事明显就是女方不想让他如意,听说他在那边谈了个对象,对象家里条件不错,要是局势没变化的话,这人能靠着女方家庭步步高升,可惜啊……”
袁珊珊摇头,这不又是一个韦建明,区别在于韦建明跟曹美琴已经领证结婚了,而这沈红军,大概是看女方家庭失势了,就要悔婚撇清关系了:“这人也许以为就他一个聪明人,总想靠投机获利,可不小心会连自己也栽进去,有这个结果也是自己造成的。”
袁珊珊让带路的孩子在山下等着,就她与唐芸两人单独进去,唐芸十分高兴,以前跟袁珊珊一起进山,总有不少收获:“没离开这里前,总想拼命离开这里,可出去的这半年时间,却老是怀念咱们坡头村的种种,其实咱们坡头村真不差,我这次回来过去待了两天,村里人看到我都在问你呢。”
“兔子!那边兔子,快打!”
耳边尽是唐芸喳喳呼呼的声音,也不怕把野兔野鸡给惊走了,不过可能是过于信任袁珊珊的能力,结果也不出她所望,她就跟在袁珊珊身边捡猎物,两人在山里转了一两个钟头,把带来的筐装满了才回头。
跟袁珊珊进山唐芸什么也不用想,只管跟着她跑就是了,她跑的地方肯定会有野物出现,而且只要发现了,肯定就逃不掉。两人顺便还采了些山上的野果子,带下去给那些小孩当零嘴,就是她们两人也忍不住捏了尝尝。
如果不是要赶回去准备午饭,两人包括唐芸也不想下山了,看看天色,却不能耽搁下去了。
两人采回来的野果子,得到小孩的热烈欢迎,唐芸特地交待他们,人人有份,不准抢。
回到知青院,大家只有吃惊的份了,早知道袁珊珊打猎厉害,可她人在坡头村,除了个别人,其他知青也只知道她的名声,没见识过真本事。
等许言森和姚海波在大队里忙完回来,就看到满桌子的菜,其中村民还送来了不少院子里地里摘的菜,和晒干的菌菇之类的,姚海波一看就要伸手抓菜往嘴里送,被唐芸一巴掌拍掉,让他先洗手,姚海波只得委委曲曲地去跟许言森蹲一块儿洗手,看得其他人哈哈大笑,这些年来也就唐芸能治得住他,可谓将他改造得彻底。
许言森洗好手,过来坐到袁珊珊身边,扫了一眼说:“你进山了?”
“嗯,反正没什么事,就去山上转了转,你的事都忙完了?”
“差不多了,济口村的情况我最熟悉,所以做起来很快的。”
旁人看两人明明是正常交谈,却总觉得融入不进去,两人自成一片天地了,看许言森脸上眼里的神情,那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其他知青不免打趣,许言森笑嘻嘻地反击回去,毕竟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互相之间还不是知根知底的。
午饭过后,找来两辆自行车,许言森和姚海波分别带上袁珊珊和唐芸,便往坡头村而去,一路上欢笑声不断,暂时脱离苦海的姚海波,兴致特别高,对象陪在身边,兄弟也回来看他了,半路上扯着嗓子唱起大刀向鬼子砍去,袁珊珊听得发笑,这让她想起那次除夕夜她哥和她弟吼歌的情形。
到坡头村时正是午后,这种天气还没开始上工,所以待在外面的人不多,看到前面的许言森和姚海波时,还乐呵呵地打招呼,等袁珊珊将脑袋上扣着的草帽摘下来叫人时,村民马上认出来了,惊喜不已:“没想到小袁你还惦记着回来看看我们坡头村,你弟弟呢?没跟着一块儿来?到家里来喝口水吧。”
“不了大叔,我去郑大奶奶那边,会在村里待两天的。”袁珊珊微笑道。
“那快去吧,郑大婶子看到你来,肯定高兴极了。”
虽还没到出工时间,可袁珊珊回来坡头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当年走得突然,来了两部车子接了人便走了,袁卫彬那回倒是跟着车子一起过来接郑学军去上大学,袁珊珊却一直没回来过,不少村民得到消息都想去围观京大的大学生,当时这消息可是在村里也宣扬了好些日子。
第103章
先经过罗婶家,姚海波在外面喊了一嗓子人就出来了。
罗婶一看到这四人顿时欢喜起来, 抓住袁珊珊的手直夸又俊了:“我就不叫你们进家里了, 我等下去你郑大奶奶那边找你们说话, 快去吧。”
袁珊珊四人跟罗婶挥挥手,踩上自行车到了郑大奶奶家前面, 先是看到大黑一路叫唤着冲出来,后面郑学军追着出来了, 看到袁珊珊愣了一下,紧接着就欢喜叫起来:“珊珊姐!我去叫奶奶,奶奶这几天总念叨珊珊姐。”丢下话就往回跑, 少有的少年心性一路叫唤,“奶奶,珊珊姐和许大哥他们来了。”
姚海波和唐芸以为大黑是冲许言森来的, 因为袁珊珊离开的时间比许言森长得多了, 而许言森后来常往这里跑,给郑学军复习功课,可没想到大黑冲到四人身边,直冲袁珊珊摇头摆尾, 用脑袋蹭蹭她,还蜷着两条前腿高高地立起,两只大眼湿漉漉的。
“不会吧,大黑还认得你啊, 我也常来啊,它怎么不欢迎欢迎我?”姚海波不服气地伸手过来拍大黑脑袋。
袁珊珊见到大黑这副模样也挺欣喜, 摸摸大黑脑袋,这小家伙是真记得自己的,用精神力安抚了它一下,大黑显得更加温驯了,还特别依赖她,袁珊珊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反而对许言森没表现出太大的热情。
“珊珊丫头!”郑大奶奶步伐稳健地从屋子里出来,看到院子里走进来的袁珊珊,高兴道,“真是珊珊丫头,奶奶差点以为军军哄我老婆子呢。”
“郑奶奶,这回我又要过来住几天了。”袁珊珊几步走过去,搀扶住郑大奶奶。
郑大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住!尽管住!你们的屋子奶奶都留着呢,住多久都没关系,奶奶就盼着你们常住呢。外面太阳大,走,屋里说话,军军给你珊珊姐他们倒茶。”
看到郑大奶奶的身体情况比当初刚来坡头村时好,袁珊珊也很高兴,老人家如今也算苦尽甘来,郑学军爸妈得到了平反,郑学军又考上了京城的大学,这两件事让祖孙俩在郑家和坡头村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了,所以现在郑大奶奶整个人也比以前豁达了不少。
郑学军提了水瓶和烫好的茶缸过来,给珊珊姐他们倒茶:“珊珊姐,彬彬怎么没来?珊珊姐也没提前跟我说。”
袁珊珊接过茶缸,笑道:“他倒是想来,不过被他钟伯伯下了令,跟着训练去了,下回军军你要有兴趣,跟着一起过去锻炼一阵子。”
姚海波和唐芸不清楚钟伯伯是什么人,郑学军和郑大奶奶都知道,郑大奶奶看孙子流露出向往之色,说:“去锻炼锻炼也好,如果彬彬去,军军他乐意就跟过去吧,不必特别为他费事。”
“郑奶奶放心吧,要去他们肯定一起去,这回也有一个小家伙一起去的,就是当初农场上的小家伙。”袁珊珊解释道。
“这就好,这就好。”
说了会儿话,家里就来了好些人,罗晓桐也跟阵风似地跑进来,而且声音先至:“珊珊姐听说你来了,我还不敢相信呢,珊珊姐你也不去叫我一声。”
唐芸打趣道:“叫你做什么?上次我来的时候你都不在家,谁知道你这次在不在。”
罗晓桐捶了唐芸一记,如今她在省大,离家近,看上去人也变得更加开朗,当然也更好看了。
因为人多了,留在村里的知青都过来了,因而袁珊珊和许言森便分开了,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罗晓桐看许言森不时看过来的目光就觉得不对劲了,低声问袁珊珊:“你们在一块儿了?”
袁珊珊看了一眼许言森,冲罗晓桐笑着点了点头,罗晓桐夸张地惊呼了一声,郑大奶奶则一直笑眯眯地,这件事她老人家可早知道了,罗婶也耳尖地听到了,难怪两人一起来坡头村,拍拍袁珊珊的手说:“小许人不错,是个好好过日子的男人,你们两个以后要好好的。”老一辈人就希望小一辈能和和顺顺一辈子。
郑大奶奶跟袁珊珊说了会儿话,就让他们小年轻玩闹去了,罗晓桐碰上袁珊珊跟唐芸有说不完的话,新的大学生活对大家来说都很新鲜,说完了自己学校情况又问京大和京师大,郑大奶奶家一下午也来了好几波人,有的村民只是想蹭蹭喜气,最叫人忍俊不禁的是,有的家长将自家小孩带过来了,耳提面令地让小孩以后要好好向袁珊珊和许言森学习,用功念书,将来达不到他们的程度,也要争取考上大学,跳出农门。
罗婶告诉袁珊珊他们,自从村里考出去几个大学生,特别是袁珊珊和许言森这样考上最好大学,还有郑学军和罗晓桐这样的本村的考出去的人,给坡头村带来的影响挺大的,考上大学,不仅仅是变成了城里人,将来可是国家包分配,那工作绝对不会差的,村里有阵子都在讨论像袁珊珊和罗晓桐这样的大学生,以后会分配到什么样的单位,引得许多人羡慕,所以不少人家都对家里孩子读书的事情重视起来。
村民觉得,袁珊珊和许言森这样的相当于过去的状元了,蹭蹭状元的喜气,说不定自家孩子也能变得聪明起来,以后读书也能上进了,有些人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质朴。
上工的时候人散去一批,到了下晚又散去一批,郑大奶奶家才清静了许多,从这也可以看出来,袁珊珊在坡头村的人气有多高了,当然这也跟她住在村民家里而非知青院有不小的关系。
村里人都散去了,袁珊珊将知青留下来一起吃顿晚饭,看苏凤林一直兴致不高,她讶异问道:“你这次考得怎样?有没有把握?”
苏凤林手指绕了绕:“我也不知道,要是这次又考不中怎么办?再考一次?要是你们都走了,那就我一人留在这里?”想想这样的情景她要哭了。
袁珊珊哭笑不得,以前和这苏凤林关系处得可没其他女知青好,不过她性子虽不讨人喜欢,可相处下来也要比普通人多出几分感情:“你打算在这里成家?不成家的话,没有拖累,肯定会有回城的机会,再说成绩还没下来,现在说什么都是空的。”
“你说是真的?”苏凤林抓住袁珊珊说的“肯定有回城机会”这句话,也引起了其他知青的注意,而两个成了家的知青面色就有些不好看。
许言森听了一耳朵,接过袁珊珊的话说:“国家肯定会有安排的,现在局势都在转好,所以不用着急。”
袁珊珊冲许言森笑了笑,不用特地为她解难,她会说这番话也是因为知道今后的发展,像苏凤林这样的单身知青,等到政策下来就能回城,难办的是那些成了家特别是生了孩子的知青,所以有些知青舍不得放弃回城的机会,选择抛夫(妻)弃子,也有知青选择留在了当地。
这话却安慰了苏凤林,袁珊珊看她松了口气的安心模样,也觉得这人很有意思,平时做的一些事很惹人反感,但在坡头村这些年却也就这么耗着,不是没机会谈对象,却一直单着,可有不少男知青都没能坚持住。
一起吃了晚饭,知青们回去,袁珊珊他们四人就留在这里,正好两个房间。
饭后,袁珊珊和许言森去了郑常有和罗长树家里,一是感谢前几年坡头村大队对他们姐弟的照顾,之前离开的时候太过匆忙,没正经道个别,第二就是为了许言森的任务了。
听明许言森的来意后,罗长树干脆带着两人一起到郑常有那里,坐下来详谈,他们两个大队干部对农村目前的状况也很头疼,许言森在农村待了这些年再熟悉不过,如今又专门作这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罗长树觉得很有必要听听这个高材生的看法,而且两人在京城读书,对上面的政策和动向比他们更加了解。
四人谈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许言森和两位干部,袁珊珊偶尔才插上一句,她清楚以后的发展,所以反而不好多发表意见,但郑常有和罗长树已经在思考坡头村的出路,有想法却不敢放手去干,许言森则看得更远了,这其中未尝没有袁珊珊不经意间说过的一些话。
袁珊珊不记得承包到户是从哪里从哪年率先开始实行的,反正肯定不是坡头村了,但也不认为许言森所做的一切会影响整个大局,时代大的走势是不会变的,只会在某个节点上出现一些影响不到大局的变化。
最后袁珊珊和许言森先离开了,两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许言森叹道:“要跨出那一步不容易,可现在农村里这种计工分的大锅饭体制曝露出来的弊端越来越大了,效率低,还浪费劳动力,在这里生活了这么长时间,我也希望能这里作些改变。”
袁珊珊转头看他:“我觉得郑大队长和罗支书已经很心动了,我也觉得将工分和田里出产的产量相结合的办法很好,不再一味地平均主义,干得多的得到的应该也相对多点,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那些混工分偷懒的人得到一些教训。”
许言森提出的是很慎重的办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地过渡,变革向来是最艰难的。表面上仍是计工分,但会将田地进行一定的分割,由几户或是一个小组专门负责一片地,那么最后出产多的话,这些人家最后分得的粮食也会比出产少的人家多,只是这其中怎么分配也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只是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让这样的改变少受些冲击。
第104章
两人走在小路上,山间的凉风, 驱除了白日带来的躁热, 心情也显得轻松多了。
许言森想起以前常往坡头村跑的日子,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日子简单又充实。
这个时间大部分村民都歇下了, 很少看到身影在外面晃动,不过走到一半时许言森停下了脚步, 指着一侧前方说:“那里谁在鬼鬼崇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