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更的日子 第70节
  顾昭偷偷松了口气,她真怕她表哥冲进来了。
  ……
  老杜氏听到平彦居然在化猫,心里添了两分忧虑。
  “回头让昭儿看看,看看能不能找找办法。”
  老杜氏看了一眼卫平彦,叹了口气。
  “人也好妖也罢,最怕的就是不合群了,平彦这样是人又非人,是妖又非妖,靠着哪边,哪边都对他另一半的身份心生忌惮,这孩子,以后该多难啊。”
  老杜氏一番话,掏心又掏肺,顾秋花鼻头又是一个酸涩,只讷讷开口,“娘......”
  老杜氏拍了拍顾秋花的手,开口道。
  “你啊,就是心思重,既然是这样情况,就应该早一点回来的。”
  “爹娘一直在等你,别看你爹刚才唬着脸,你是不知道他心里有多想你。”
  “就是没有小狸这阴差阳错的迷心,是你自己跟着平彦他爹走了,你回来和爹娘说几句软话,我们也一样接受的。”
  老杜氏语重心长,“这一家人就没有什么大仇大恨的,就是那等喊打喊杀的兄弟,真到了见真章的时候,那也是打断血肉连着筋。”
  “哎!”顾秋花哽咽应下,“我就是怕给你们丢脸,家里添风言风语了。”
  老杜氏唬了脸,“谁敢说什么?!真说了我就让你爹拿那木槌去他家敲人。”
  “花囡啊,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以后真的有人说了什么,那又怎样?日子左右是自己过的,过得痛不痛快,还不是得看你自己?”
  顾秋花不住的点头。
  ……
  老杜氏和顾秋花一起收拾出了两间屋子。
  一间在东边,挨着老杜氏和顾春来的屋子,另一间在西边,挨着顾昭的屋子。
  西边的那间比较小一些,里头还堆了些杂物,收拾出来颇费一番功夫。
  老杜氏收拾西屋时,不忘交代道。
  “咱们动作轻点儿,昭儿刚睡下,她夜里还得去当值,不要吵着她了。”
  顾秋花点头,“娘,我省得!”
  她已经从老杜氏口中知道了,她爹顾春来元宵节后摔了腿和脑袋,这一段时间都是顾昭在当值。
  顾秋花往盆里沾了水,一边擦拭桌椅,一边问道。
  “我瞧昭儿颇有造化,一身修行功力不俗,这是认了观里的师父吗?”
  老杜氏:“哪呢,就自己瞎捉摸的,还是一桶装不满,半桶水瞎咣当的功夫,哈哈。”
  顾秋花迟疑了。
  瞧着那身功夫着实不一般啊。
  老杜氏瞥了她一眼,叹了口气道。
  “你还记得咱们玉溪镇和樟铃溪的传说吗?”
  顾秋花点了点头。
  传说,玉溪镇以前并不叫玉溪镇,而这儿也没有樟铃溪,以前这一片全是山脉,连绵起伏,悬崖陡峭,人烟稀少,山里的人家出一趟门,要攀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行路不便,没有地方娶媳妇,自然人是愈发的少了。
  后来,这片山脉来了一位玉溪真人,传说他已经接近天人之境,只带再突破心境,便能原地飞升了。
  可惜的是,他失败了。
  在兵解的时候,他的目光遥遥的落在连绵的山里,那儿一个山野汉子正背着生病的娃娃,几乎是赤脚翻山越岭,就为了去几座山外找一找大夫。
  娃娃的脸烧得酡红,汉子机械疲惫麻木的往前,脚下有血沁出,他好似也不知道疼一般。
  老杜氏和顾秋花的动作停了下来。
  隔壁屋里,闭眼的顾昭睁开了眼睛,侧头静静的去听老杜氏说话。
  老杜氏:“玉溪真人眼里有悲悯,只见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将全身的炁劲散去,引来天外流水,水轻柔的绕过那连绵的山脉,从此这片地山川易改,流水缠绵,一艘竹排,一根长蒿,凡人便也能行万里路。”
  所以,处在樟铃溪末端的小镇也被唤作玉溪镇,虽然镇上的人不如外头的富贵,却也平安喜乐。
  老杜氏目光幽幽,似乎是越过百年的光阴。
  “你爹手中的那盏六面绢丝灯是咱们顾家传下来的,据说最早时候便是从樟铃溪的河道上飘来的,被咱们祖宗捡到了。”
  “咱们老顾家清贫,做的是夜里走夜路的更夫活计,夜里事多,难免有魑魅魍魉缠绕,就是因为有了这盏灯,几代下来都平平安安的。”
  “你爹出事那晚,人受伤了,灯也破了。”
  “后来我想,那日应该不单单是跌到这么简单,他们该是遇到一个大家伙了,如果没有这盏宫灯,说不得你爹得当场没了。”
  她叹了口气,继而道。
  “昭儿有打听过,听说那东西有几分像太岁,这世间眼瞅着是越来越不太平了。”
  顾秋花难以置信了:“娘,你是说......昭儿是从咱们老顾家的灯笼里得的传承?”
  “没错。”老杜氏点头,“昭儿和我还有你爹说过,她是从那盏六面绢丝灯里得的传承。”
  “那盏灯,咱们祖上就有一种说法,说是河里飘来的那是玉溪真人打过的灯笼。”
  良久,顾秋花才似消化了这消息一般,她舒了一口气,微微失神。
  “真是造化啊。”
  他们老顾家几代当家人夜夜拎着这灯,几十年下来,谁也没有得到这份机缘,一朝替班,倒是被顾昭得了传承。
  想到这,顾秋花叹了口气。
  “也许,也是灯在等昭儿吧,他命里有这份仙缘。”
  老杜氏点头。
  接着,两人说起了别的事,顾昭便不再去听了。
  她坐了起来,就这样赤着脚走到木桌旁,那儿一盏六面绢丝灯静静的立在那儿。
  灯面微微有些泛黄,破损的那面用桑皮纸糊着。
  莫名的,顾昭越瞧这桑皮纸越不顺眼了,她试着化炁修复延展绢丝,好半天后,她绛宫处的元炁去了大半,灯笼面上的绢丝才延了约莫指甲盖大小。
  顾昭瞪了两眼。
  罢罢,有动静总比没动静好。
  顾昭决定了,她以后夜里修行的时候,要分一部分的元炁到绢丝灯上,一定将它修得漂漂亮亮的。
  心里做了决定,顾昭搁下六面绢丝灯,重新爬上床,卷了被子,闭眼沉沉睡去。
  ......
  这一睡,她便睡到了申时。
  顾昭走到灶间,饭桌上搁了饭菜。
  老杜氏正在院子里借着好日头纳鞋底,见到顾昭起了,她将针线收拢在针线篮子里,起身跟进了灶屋,笑道。
  “你醒啦?”
  “肚子饿了吧,我们都吃过了,我看你睡得沉,便不让你姑妈叫你。”
  “你等等,奶奶帮你将菜热热,还有啊,你姑妈非说这鱼得刚烫的好吃,特意片了一些冰在井水那儿,奶奶过去拿啊。”
  顾昭:“谢谢奶奶。”
  她探头看了看,问道,“姑妈和表哥呢?出门了吗?”
  老杜氏一边忙活,一边应道。
  “哪呢,都在屋里睡着了,这从祁北州城过来,水路转陆路,陆路转水路,又是山又是水,这一路回来可不容易,累着了。”
  “那得好好睡睡。”顾昭点了点头。
  ……
  灶膛里,火舌不断的舔邸着锅底,老杜氏又添了一块大木头,耐烧且火旺,不一会儿锅里的菜便热熟了。
  轮到鱼汤时,老杜氏等着汤大沸了,这才用筷子挑起早就腌制好的鱼肉片,滚水烫了烫才出锅。
  顾昭瞧着桌上的鱼儿三吃,鱼头脍汤,鱼片用老杜氏做的酸菜做酸汤鱼,剩下的鱼还做了一碗红烧鱼块。
  大酱和糖汁包裹着鱼块,上头撒一些葱花,当真是色香味俱全。
  鲜香诱人极了!
  顾昭拿起筷子,吃了下米饭,眼睛亮了亮。
  难怪小狸要将大姑妈拐跑了。
  这是什么神仙手艺啊,连米饭都比她家阿奶炊得好吃!
  她转头对老杜氏撒娇道。
  “奶,你让大姑妈别回祁北郡城了,她就待在咱们家呗,我赚钱养她,拿她当亲娘一样看待。”
  “你啊你。”听到这话,老杜氏失笑不已。
  她伸出手指虚虚的点了点顾昭的脑门,没好气道。
  “我还不知道你,馋猫儿样,你这哪里是要养你大姑妈?分明是想留你大姑妈在家养你!”
  顾昭嘿嘿笑了两声,和老杜氏插科打诨。
  “看破不说破,阿弥陀佛。”
  老杜氏摇了摇头,“你大姑妈暂时是不回祁北郡城了,对了,你一会儿帮你平彦表哥看看啊。”
  她看了看周围,压低了声音。
  “你们去歇着后,我后来想了一下午,昭啊,你说平彦他现在不比以前聪慧,会不会同他化猫有关系呢?”
  顾昭思忖,“有可能。”
  “哎!我就猜是这样!”老杜氏拍了拍大腿,“昭儿也觉得有可能吧,等你平彦表哥醒了,你给他好好瞧瞧,我就怕他越长越猫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