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820节
朱治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很清楚,一旦这六万青州兵全部都丢在了青州,被包了饺子,那么汉庭便是彻底完了。
若是曹操不给出合理的方略,今天就算是要和曹操翻脸,他也必须要据理力争。
曹操看了一眼神色凝重的朱治,他知道朱治此时内心的想法。
朱治不归他节制,他也不可能对朱治动强。
只是他并非是要逞莽夫之勇。
鲍信和他情同手足,但是鲍信的死,并没有让他冲昏头脑。
朱治有他的考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青州之地富庶程度其实没有太过于逊色于冀州,因为靠近海域,因此有很多盐场。
这些盐场宝贵无比,每年都能带来巨额的财富。
相对于只是单纯的作为将领的朱治,曹操能够看到的东西更多。
青州是唯一不需要中央供给军饷的边境州郡,能够保证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裕,缴纳税收给中央。
其余的州郡,兖州就不必说了,兖州军一半的军费都是朝廷在支付,就是荆州也需要中央的援助。
青州若失,那么汉庭将会失去一笔巨大的财政的收入。
重兴汉室的机会将会无比的渺茫,几乎不可能再实现。
至于退守淮水、长江一线,偏安一隅,那是懦夫才会做的选择。
更何况,就算真的退守淮水、长江,又能坚持多久?
明军挟大胜之势,根本无需停留,直接南下。
就凭着那些失去了锐气的军卒,真的能够依靠着淮水、长江挡住明军的攻势吗?
曹操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他对于王允和刘宠两人制定的所谓退守淮水的计划嗤之以鼻。
退守淮水,坐而等死,还不如就这样死在青州。
“伪明势大,西线固守,我军定然无法力敌。”
“许安用兵,暗和兵法之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伪明当初本可以挟击败魏庭之势,乘势南下,但是却并没有。”
“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许安想要准备万全,而后以雷霆之势,一举击破我军防线。”
“渤海海战便是伪明计划的一环。”
曹操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朱治,而后继续说道。
“若是我军现在撤出青州,必然正中明军下怀。”
“我如果是许安,我绝对不会放青州的这六万人。”
朱治眉头微蹙,曹操说的确实有道理,若是撤退,恐怕真的中了许安下怀。
朱治眼神微动,他看到了曹操似乎胸有成竹。
“使君莫非已有对敌之策?”
“不。”
曹操摇了摇头。
朱治一时有些错愕。
“不是我有。”
曹操向着身侧看了一眼,一名身穿着赤红深衣,头戴着铁冠的中年文士站了起来。
“在下陈宫,字公台,见过诸位。”
第八百五十三章 步步为营
大明历四年(197年),九月十日。
高唐城东,一行约有千人的身罩着赭黄色战袍骑兵从其上飞驰而过。
这支外罩赭黄色战袍的骑兵,打着黄旗的骑兵,正是明军的先锋骑兵。
高唐城就在平原城的南方不远处,隔河相望,黄河之南的城池本是汉庭所控制的地界。
但是因为枯水期的原因,青州汉军已经是撤离了高唐城,如今的高唐城已是被付之一炬。
高唐城距离平原城实在是太近了,所有的人都知道黄河是绝对挡不住明军。
这里平常只是一个观测点罢了,早在数月之前,麹义便已经派兵进驻了高唐城。
被汉军焚毁的高唐城现在已经成为了明军的前沿据点,这里如今屯驻了大量的粮草兵甲,同时高唐城外的流域也是明军的主要渡河点。
这一次明军南征,作为先锋大将的人不是张辽,也不是徐晃,而是麹义。
本来许安是想要将先锋的职位委任于张辽。
大军先锋一职尤为重要,先锋要担负整个部队的探路任务,侦察敌情,查看地理;侦查、试探性进攻、打乱敌人的部署的任务。
而且先锋得胜,将会极大的鼓舞己方的士气,进而一鼓作气压制住对方。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官渡之战时,袁绍军的先锋便是以勇冠三军闻名的颜良。
而曹操为了赢得先锋战的胜利,不惜亲自带领骑兵奔袭白马。
先锋让张辽担任,许安并不觉得就凭着曹操麾下的将领,有人能够挡住。
不过麹义听到安排之后,主动请缨,想要作为先锋。
麹义曾经在魏庭之时,曾经带领过魏军南下援助青州,对于青州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
而且麹义在众将面前主动请缨,许安也不好直接拂了麹义的面子。
权衡了一下之后,许安最终便将先锋的职位委任给了麹义。
麹义和张辽相比虽有差距,但是却也不失为一方名将。
界桥、龙凑等多场大战,击败公孙瓒的功劳起码要有大半算在麹义的头上。
能以凉州外将的身份,仅凭着战功,便在袁绍手底下成为将军的人怎么会是等闲之辈。
其实麹义之所以主动请缨,其实还是被许安麾下的一众将领给刺激到了,尤其是此刻就在东来郡势如破竹的吕布。
同时许安明确的表示,这一次南征覆灭了汉庭,一统天下之后,将会为所有有功的将领封赏爵位。
麹义摩拳擦掌,想要拿下这南征第一功。
如今整个明庭只有两个人封侯,一是吕布,二是公孙度。
两人所立下的功绩都可谓是不世之功,吕布平定鲜卑,公孙度夷灭四国。
这封侯之赏,说不想争一争,那绝对是假的。
听说现在正在石渠、天禄两大国学院的博士被道政部召集到了一起,还有礼部的官员也是被一并征召,似乎已经开始筹备编修史书的事务了。
若是能够封侯,只怕是会在史书之上单独立上一传,这样的荣耀,有谁不想要争上一争。
就算无法封侯,再不济,起码也要混一个高等的伯爵。
别到时候混个低等伯爵,或则是说甚至只是一个子爵,那么到时候他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朝堂之上。
先锋就是最好立功的位置,跟随在许安的身侧,恐怕战事结束,都分润不到什么功绩。
毕竟现在跟在许安身侧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那些将领很早就加入了太平道,到时候论功行赏,还有曾经的功绩可以论述,但是他却是没有半点功绩,除了带着五万士兵投降之外。
逆风迎面,战马跃动,
麹义牵引着缰绳,回想着之前的军议内容。
从黄河之北进攻青州需要跨过三条河水,
第一条便是黄河,第二则是漯水、第三则是济水。
从北至南,三条河水将青州和冀州分割了开来。
汉庭经营的青州防线,其实并非单纯以黄河为线。
汉庭利用这三条河水,一共设下了三道防线。
黄河现在陷入了枯水期和凌汛期,汉庭设下的第一道防线也因此化为乌有。
在黄河的枯水期和凌汛期,汉军都会撤到漯水附近的城池。
漯水防线,主要由东朝阳、管县、邹平、千乘四城组成。
漯水水浅,很多地方都可以快速的搭建浮桥渡河,因此阻碍的作用也极为有限。
这一道防线,其实只是缓冲防线,汉庭并不将希望寄托于其上。
汉庭对于东朝阳、管县、邹平、千乘四城多次加固。
青州诸城,这四城的城防是最为森严的。
每城有四千守军,同时城中都有七八千名乡勇协防。
汉庭的将领都很清楚,单单只靠着军队是绝对无法胜过明军。
变法之后,各地的豪强世家再度解开了一道枷锁,允许其编练乡勇,并且给予军职。
如果算上这些所谓的乡勇,将这些乡勇也算进士兵的行列之中,那么如今在青州的汉军已经是超过了十万人。
当然,这所谓的十万人到底有多少的水分,到底有多少的战力,就不得而知了。
热武器时代,新兵拿上枪械也确实算一份战斗力,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新兵有时候,更多是成为累赘。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在守城的时候,新兵和所谓的乡勇才能发挥些许的用处。
而汉庭的目的正是如此,这些所谓的乡勇,其实就是被强征而来的民夫。
他们被召集起来,简单的训练了一下,发放了兵器,然后就被拉上战场。
他们被拉上战场的意义,就是作为防守的炮灰,消耗攻城明军的体力。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让那些世家豪强的子弟拥有一个军职,能够名正言顺成为国家的栋梁。
若是曹操不给出合理的方略,今天就算是要和曹操翻脸,他也必须要据理力争。
曹操看了一眼神色凝重的朱治,他知道朱治此时内心的想法。
朱治不归他节制,他也不可能对朱治动强。
只是他并非是要逞莽夫之勇。
鲍信和他情同手足,但是鲍信的死,并没有让他冲昏头脑。
朱治有他的考量,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考量。
青州之地富庶程度其实没有太过于逊色于冀州,因为靠近海域,因此有很多盐场。
这些盐场宝贵无比,每年都能带来巨额的财富。
相对于只是单纯的作为将领的朱治,曹操能够看到的东西更多。
青州是唯一不需要中央供给军饷的边境州郡,能够保证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裕,缴纳税收给中央。
其余的州郡,兖州就不必说了,兖州军一半的军费都是朝廷在支付,就是荆州也需要中央的援助。
青州若失,那么汉庭将会失去一笔巨大的财政的收入。
重兴汉室的机会将会无比的渺茫,几乎不可能再实现。
至于退守淮水、长江一线,偏安一隅,那是懦夫才会做的选择。
更何况,就算真的退守淮水、长江,又能坚持多久?
明军挟大胜之势,根本无需停留,直接南下。
就凭着那些失去了锐气的军卒,真的能够依靠着淮水、长江挡住明军的攻势吗?
曹操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人,他对于王允和刘宠两人制定的所谓退守淮水的计划嗤之以鼻。
退守淮水,坐而等死,还不如就这样死在青州。
“伪明势大,西线固守,我军定然无法力敌。”
“许安用兵,暗和兵法之道,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伪明当初本可以挟击败魏庭之势,乘势南下,但是却并没有。”
“之所以如此,必然是许安想要准备万全,而后以雷霆之势,一举击破我军防线。”
“渤海海战便是伪明计划的一环。”
曹操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朱治,而后继续说道。
“若是我军现在撤出青州,必然正中明军下怀。”
“我如果是许安,我绝对不会放青州的这六万人。”
朱治眉头微蹙,曹操说的确实有道理,若是撤退,恐怕真的中了许安下怀。
朱治眼神微动,他看到了曹操似乎胸有成竹。
“使君莫非已有对敌之策?”
“不。”
曹操摇了摇头。
朱治一时有些错愕。
“不是我有。”
曹操向着身侧看了一眼,一名身穿着赤红深衣,头戴着铁冠的中年文士站了起来。
“在下陈宫,字公台,见过诸位。”
第八百五十三章 步步为营
大明历四年(197年),九月十日。
高唐城东,一行约有千人的身罩着赭黄色战袍骑兵从其上飞驰而过。
这支外罩赭黄色战袍的骑兵,打着黄旗的骑兵,正是明军的先锋骑兵。
高唐城就在平原城的南方不远处,隔河相望,黄河之南的城池本是汉庭所控制的地界。
但是因为枯水期的原因,青州汉军已经是撤离了高唐城,如今的高唐城已是被付之一炬。
高唐城距离平原城实在是太近了,所有的人都知道黄河是绝对挡不住明军。
这里平常只是一个观测点罢了,早在数月之前,麹义便已经派兵进驻了高唐城。
被汉军焚毁的高唐城现在已经成为了明军的前沿据点,这里如今屯驻了大量的粮草兵甲,同时高唐城外的流域也是明军的主要渡河点。
这一次明军南征,作为先锋大将的人不是张辽,也不是徐晃,而是麹义。
本来许安是想要将先锋的职位委任于张辽。
大军先锋一职尤为重要,先锋要担负整个部队的探路任务,侦察敌情,查看地理;侦查、试探性进攻、打乱敌人的部署的任务。
而且先锋得胜,将会极大的鼓舞己方的士气,进而一鼓作气压制住对方。
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官渡之战时,袁绍军的先锋便是以勇冠三军闻名的颜良。
而曹操为了赢得先锋战的胜利,不惜亲自带领骑兵奔袭白马。
先锋让张辽担任,许安并不觉得就凭着曹操麾下的将领,有人能够挡住。
不过麹义听到安排之后,主动请缨,想要作为先锋。
麹义曾经在魏庭之时,曾经带领过魏军南下援助青州,对于青州的地理环境较为熟悉。
而且麹义在众将面前主动请缨,许安也不好直接拂了麹义的面子。
权衡了一下之后,许安最终便将先锋的职位委任给了麹义。
麹义和张辽相比虽有差距,但是却也不失为一方名将。
界桥、龙凑等多场大战,击败公孙瓒的功劳起码要有大半算在麹义的头上。
能以凉州外将的身份,仅凭着战功,便在袁绍手底下成为将军的人怎么会是等闲之辈。
其实麹义之所以主动请缨,其实还是被许安麾下的一众将领给刺激到了,尤其是此刻就在东来郡势如破竹的吕布。
同时许安明确的表示,这一次南征覆灭了汉庭,一统天下之后,将会为所有有功的将领封赏爵位。
麹义摩拳擦掌,想要拿下这南征第一功。
如今整个明庭只有两个人封侯,一是吕布,二是公孙度。
两人所立下的功绩都可谓是不世之功,吕布平定鲜卑,公孙度夷灭四国。
这封侯之赏,说不想争一争,那绝对是假的。
听说现在正在石渠、天禄两大国学院的博士被道政部召集到了一起,还有礼部的官员也是被一并征召,似乎已经开始筹备编修史书的事务了。
若是能够封侯,只怕是会在史书之上单独立上一传,这样的荣耀,有谁不想要争上一争。
就算无法封侯,再不济,起码也要混一个高等的伯爵。
别到时候混个低等伯爵,或则是说甚至只是一个子爵,那么到时候他还有什么脸面站在朝堂之上。
先锋就是最好立功的位置,跟随在许安的身侧,恐怕战事结束,都分润不到什么功绩。
毕竟现在跟在许安身侧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那些将领很早就加入了太平道,到时候论功行赏,还有曾经的功绩可以论述,但是他却是没有半点功绩,除了带着五万士兵投降之外。
逆风迎面,战马跃动,
麹义牵引着缰绳,回想着之前的军议内容。
从黄河之北进攻青州需要跨过三条河水,
第一条便是黄河,第二则是漯水、第三则是济水。
从北至南,三条河水将青州和冀州分割了开来。
汉庭经营的青州防线,其实并非单纯以黄河为线。
汉庭利用这三条河水,一共设下了三道防线。
黄河现在陷入了枯水期和凌汛期,汉庭设下的第一道防线也因此化为乌有。
在黄河的枯水期和凌汛期,汉军都会撤到漯水附近的城池。
漯水防线,主要由东朝阳、管县、邹平、千乘四城组成。
漯水水浅,很多地方都可以快速的搭建浮桥渡河,因此阻碍的作用也极为有限。
这一道防线,其实只是缓冲防线,汉庭并不将希望寄托于其上。
汉庭对于东朝阳、管县、邹平、千乘四城多次加固。
青州诸城,这四城的城防是最为森严的。
每城有四千守军,同时城中都有七八千名乡勇协防。
汉庭的将领都很清楚,单单只靠着军队是绝对无法胜过明军。
变法之后,各地的豪强世家再度解开了一道枷锁,允许其编练乡勇,并且给予军职。
如果算上这些所谓的乡勇,将这些乡勇也算进士兵的行列之中,那么如今在青州的汉军已经是超过了十万人。
当然,这所谓的十万人到底有多少的水分,到底有多少的战力,就不得而知了。
热武器时代,新兵拿上枪械也确实算一份战斗力,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新兵有时候,更多是成为累赘。
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比如在守城的时候,新兵和所谓的乡勇才能发挥些许的用处。
而汉庭的目的正是如此,这些所谓的乡勇,其实就是被强征而来的民夫。
他们被召集起来,简单的训练了一下,发放了兵器,然后就被拉上战场。
他们被拉上战场的意义,就是作为防守的炮灰,消耗攻城明军的体力。
当然除此之外,就是让那些世家豪强的子弟拥有一个军职,能够名正言顺成为国家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