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778节
  而现在的许攸,却是因为谋划失败被绣衣使者星夜追击,差点死在荒郊野岭处的山神庙之中,性格大变,和史书上的描述已经是截然不同。
  现在许攸的性格颇为内敛,并不居功自傲,常常审时度势,不与人结怨。
  这也是因为许攸毕竟是以前是汉臣,而且出身豪强世家,因此和旧太平道出身的将校有一层隔阂,处处小心谨慎。
  贾诩倒是会建言献策,但是这货很多时候选择明哲保身,只要大事之上不出差错即可。
  让他管辖中军府,他就单单管辖中军府,绝不逾越半分,沾染其他的责任。
  小书亭
  当然对于给予他的权力,他也能及时抓住。
  这次就给了他一个便宜行事的权力,贾诩就敢带着凉州骑兵驰援西域。
  凉州一系的人是真的尝到了开疆拓土的甜头。
  贾诩之前的上表,认为在大宛国购买马匹,无疑是增强大宛国的国力, 平白消耗金银,不如直接攻占了大宛国,将大宛国直接成为大明的养马场。
  如此以来,不仅解决了国内需要马种改良的问题,甚至还多了一项可以交易的商品。
  “徐鸿。”
  许安放下了揉着太阳穴的手,对着外面喊道。
  “让人把冰鉴移到我旁边。”
  “诺。”
  徐鸿应了一声,点了两名腾骧卫的军卒走入了堂中。
  堂中的冰鉴不小,一个人还是有些难以搬动。
  两名腾骧卫的军卒将冰鉴搬到了近前,周围的温度也稍微降低了一些,让许安的头脑清明了许多。
  “对了……”
  许安坐在椅子之上,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
  “让枢密院拟诏。”
  “传诏给贾诩,让他快点处理西域的事情,南方汉庭的事情都还没有全部处理,他这个中军府的府令跑去打西域像什么话,他是中军府令,不是凉州巡抚,他的那个巡抚前面有个‘代’字。”
  “还有,让吕布带着骁骑营快点滚回来受封,别在北地游荡了。”
  “让张燕在南疆也安分一点,暂时先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到汉庭的身上,等到汉庭覆灭,再处理南疆的事情。”
  许安有些无奈,毕竟这股风气是他带起来的。
  他麾下的这些将校就像是在比赛一样。
  今天你攻下敌国一城,明天我就拓疆上百里。
  今天你灭了一个部落,那我明天就平定一个国家。
  现在必须将他们的视线转移到正确的位置。
  “明年开春……”
  “便是南征汉庭之日,统一天下之时。”(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 饮鸩止渴
  明庭之中发生的一切,都不为外界所知。
  绣衣使者利用了鹰狼卫失去警惕,使得鹰狼卫损失惨重,使得其能够在本土压制在鹰狼卫。
  但是在明庭的治下,绣衣使者的情报网也只是聊胜于无,根本没有办法渗透进明庭的重要机构,获取消息的主要途径甚至是明庭发行的报纸。
  汉庭不知道明庭发生了什么,明庭不知道汉庭发生了什么。
  现在的汉明两国的情况,和后世的策略游戏之中情况有些相似。
  双方的地图都是一片黑暗,不知道底细,覆盖着厚重的战争迷雾。
  汉庭的变法如火如荼,兖州、青州两州正不断的经营着黄河防线,除去用包砖法加固城邑之外,还在修建着新的城邑,就是为了阻挡明军南下的脚步。
  因为明庭的威慑,加上刘协极为坚定的立场。
  变法在各地有序的推进着,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汉庭辖内的豪强世家对于如今已经占据了北地的明庭恐惧非常,小皇帝的变法正在逐渐露出獠牙,甚至开始在税收上下功夫,从他的口袋之中取走了一部分的钱。
  但是他们都忍受了下来,只是在朝中抗议一二,让天子知道他们的心中的不满。
  不同于历代诸国的变法。
  这一次变法,是刘协亲自下场推行。
  虽然这样做不符合礼法,变法从来也没有说皇帝亲自下场,但是刘协却是就这样做了。
  也不知道是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说什么其他的谋算。
  变法推行虽然是刘协亲自提出,推行,但是主要还是由刘宠、王允两人来主持,由尚书台协理。
  刘宠主持军中的变法,而王允主持朝中的变法。
  刘宠很早之前就是不是陈王,毕竟身负王爵,又担任朝中重臣之职确实有些不妥,他主动卸去了王爵,受封为车骑将军。
  因为皇甫嵩身死之后,一直悬而未决的太尉之位成为了刘宠的新位。
  上一个获封太尉之位的宗室还是当时任职幽州牧的刘虞。
  不过刘宠无论是从名望还是身份、功劳之上都不比刘虞要低,他被拜为太尉,并没有在朝中引起太大的波澜。
  王允出身于太原王氏,也算是高门大家,但是因为并州被许安最早占据,当时整个太原王氏只有数百人逃离并州,从幽州一路辗转才回到了洛阳。
  又先后经历了董卓乱京,诸侯讨董,以及董卓败亡等等,一直到最后在陈都落下了脚跟,现在才在陈都的周边置办了些许的产业。
  刘协之所以用王允主持变法,一是因为其位高权重,声望足够高,而且是并州人氏,因为宗族迁移,因此变法对于王允来说还颇为有利。
  而且现在王允除了依靠刘协之外,也没有其他的依靠了。
  他与皇甫嵩、盖勋交好,但是盖勋亡故,而皇甫嵩战死繁阳。
  如今的汉庭之中,出身凉、并、司隶三地的官员少的可怜,大部分人都是豫州和扬州两地出身。
  豫州出身的人多是因为陈都就在豫州,颍川等地都离陈都很近,而扬州则是因为孙坚的缘故,很多的扬州人因此能够入仕。
  孙坚虽然身死,但是其遗留下来的势力并不算小。
  孙静、孙策都是侯爵,孙氏曾经一门三侯,孙坚更是获封万户侯,名扬天下。
  曹操虽然是青州的州牧,但是朱治、孙策两人麾下的军队仍然保有一定的自主权,不过在名义上还是归属曹操节制。
  青州因为地势的原因因此比兖州危险要小的多,青州如今还有五万的大军,所以汉庭也没有增派军队。
  徐州、扬州两地的军队全都赶赴到了兖州支援。
  相比于有着优势地理环境的青州,兖州可谓是一马平川,一旦明军度过黄河,那么兖州军几乎无险可守。
  不仅如此,从兖州到豫州陈都的道路也是一片坦途,这里都是华北平原的范围。
  明军只要越过黄河,只靠着步兵汉军根本毫无办法。
  因此如今汉庭之中的武备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原本的刀盾,到现在已经全部装备长枪,环首刀基本暂停了制造,为了便是提高其他武器的生产数量。
  北方的明军在不断的革新武备,南方的汉庭也没有停下脚步,环臂铁甲汉军很早就已经开始彷制。
  现在的汉军失去了骑兵的优势,所以各地的工坊生产的武器都是长枪、盾牌和弩机为主。
  步兵面对骑兵,想要战胜只有依靠着严整的军阵,不给骑军找到破绽的机会。
  骑军对抗步兵,一般是先远程袭扰,惊扰步兵方阵,或是在两军交战之际抓住机会趁机冲入骑阵,破坏步兵的阵型。
  一旦步兵的阵型被破坏,那么没有了军阵庇护的步兵就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装备了新式骑具之后的骑兵其冲击力更强,机动性也更强,能够将弓箭射的更远。
  汉军装备长枪就是为了抵抗骑兵的冲击,而装备盾牌就是为了防御袭扰的箭失,弩机则是使得己方能够拥有远程还击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汉军正大规模的制作床弩。
  汉军这一次制作的床弩增加了射程,这增加的射程已经超过明军配重投石车的射程。
  这些床弩都是工坊之中秘密建造,随后送到各城之中。
  和明军一样,使用弩机的人都经过了培训,跟随着床弩直接进驻各城,他们较为清楚床弩的落点。
  许安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他所推行的法令除了影响国内之外,还影响着汉庭管辖的地方。
  原本操纵弩机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依靠着经验射击,根本就没有系统性的训练,毕竟目标很大,随便射击的命中率也不会太低。
  不过现在汉军也开始有了系统的训练办法。
  虽然没有像明军那么正规,毕竟明军的投石车兵和床弩兵都识字,甚至明军中的投石车兵是人手一本使用手册。
  明军如今的识字率高的吓人,除去新募的军卒之外,大部分的老兵都已经识得了数百个字,甚至还有人都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术算。
  汉军并没有停滞不前,相反汉军正在不断的发展。
  战争是科技、制度进步的催化剂,其实这句话不能说错。
  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军工行业的更新换代可谓是远超其他时期,同时军工带动民用,各行各业都在飞速的发展。
  一战之时还只有简单的汽车,而在二战之时已经有了转进如风的重型坦克。
  亡国的阴云淤积在汉庭的上空,汉庭正在不惜一切的变强。
  各地的军校已经建立了起来,队率以上及队率级别的汉军军官正分批次的进入军校接受系统的化的训练。
  教导着他们的,是世家出身从小便学习如何打仗的世家子弟。
  这些曾经是他们的家学的学问,在这种情况被传授给了这些中下级的军官。
  不过他们自然是不想传授核心的东西,只想传授的皮毛和一些不太重要东西。
  但是碍于天子推行变法,他们也不得不教授更深层次东西。
  兖州的军校设在济阴郡的定陶,位处兖州中心的位置,是各州之中最大的军校。
  驻防在青州的军兵共有五万,而兖州之地如今已经聚集了八万大军,这其中包括了徐州、扬州两地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