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742节
  他知道手中的兵权,便是他晋升的资本。
  现在明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现在放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
  一是抱住许安的大腿,跟随着太平道一并向前。
  二便是投向太平道的对立面,然后被明军无情的辗成碎渣。
  如何选择,并不艰难。
  六月二十七日。
  繁阳之战的胜负已经彻底传遍了幽、冀、青三州,也传进了洛阳地区。
  麹义的投降,也使得还心存侥幸的人放下了最后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审配的劝说之下,大部分的魏军都放下了兵刃,向着明军投降。
  在名义之上,幽州、冀州、黄河以北的青州,还有洛阳地区,全部都宣布归附。
  太平道的版图,正式扩张到了中原地区。
  袁谭被任为渤海郡郡守,其实这已经是一个闲职,渤海郡地处魏国的内陆地区,根本没有什么战事,青徐之战后,袁绍对于袁谭的表现失望无比,渤海郡其实可以算是袁谭的封地,袁绍让袁谭去渤海郡,就是让袁谭远离政治的中心,想要让袁尚继承他的位置。
  渤海郡本就没有多少的军兵,麹义一路自然是连战连捷,很快便一路杀到了渤海郡的郡治南平。
  袁谭知晓自己必死无疑,许安绝对不会饶他一命,于是下令将城门堵死,同时也开始效仿公孙瓒修建土丘,修“京”自守。
  麹义存有一定保存实力的想法,而且也确实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
  南皮城城坚池固,内里的军卒也有不少,一时间竟然难以攻下。
  在随军作为监军的田仲让其暂缓进攻之后,麹义也就顺势停止了进攻,下令只围不攻。
  现在也确实不需要急于进攻,明军从来没有拿着归降的士卒作为炮灰的想法。
  每一个人力都极为重要,明军攻城,从来都是先调动大量的投石车,对着城池一顿狂轰滥炸,几乎摧毁了整段城墙才会开始正式的进攻。
  明军的将领,似乎都有严重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弓弩要多,弩车要多,投石车也要多,所有的武备都是要多多益善。
  南皮城之战停滞了下来,但是范阳城之战,却是没有停止片刻。
  六月二十八日。
  经过了近十日的狂轰滥炸之后,范阳城的城墙终究是不堪重负,轰然倒塌,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范阳城的建筑也是残破的不成了样子。
  两郡的明军顺着缺口,在刘石的带领之下,只花费了一个时辰便彻底攻破范阳城。
  城破之后,袁熙带领亲卫逃入了府衙之中负隅顽抗,他并没有束手就擒,最后见明军已经皆入城中,举火自焚而死。
  范阳城破,幽州自此全境也被明军所攻取,归于太平道直下。
  渔阳郡、右北平郡两郡早在徐荣和三郡乌桓的共同进攻之下土崩瓦解。
  许安授权徐荣便宜行事之权,命其节制三郡乌桓。
  各地陆续递来降表,只有极少数的人抵抗,抵抗的力度微乎其微。
  河北的世家豪强除去了一小部分的人在麹义还没有归附,明军刚刚击破了汉军主力不久之后,通过了清河郡南下进入了青州之外,便再没有人逃出了冀州的地界了。
  冀州各地宣布归降之后,许安命令李恒快马加鞭,前往了清河郡,封锁南下的道路,同时派兵带着投石车前往南皮,协助攻城。
  白饶被委任领兵镇守黎阳,此时黎阳港口的汉军此时早已经撤走,袁术带着仅存的两万余名汉军返回了黄河以南,驻扎在兖州的州治濮阳。
  虽然白饶麾下只有五千多的骑兵和少许的步兵,濮阳还有两万余名汉军,但是已经足够防守了。
  现在是汉军担心明军趁机南下,根本就没有半点北上的之心,他们的士气已经在连番的惨败之中跌落的谷底。
  那尖锐的哨音深深的铭刻入了他的骨髓之中,很多人已经对那尖锐的哨音患上了一种恐惧,只要听到锐响声,有人甚至浑身发抖,难以言语。
  动员令传入并州、中州,各地的军将都被调动了起来,开始接替魏军的防守。
  许安没有在邺城停留太久,在邺城稍作停留之后,便向着下曲阳进发。
  下曲阳位处巨鹿郡的北部,在幽州和冀州的中心地带,距离青州也并不遥远,四通八达,属于三州交汇的要地,自下曲阳,可以更好的掌控青、冀、幽三州之地。
  许安虽然不是冀州人,但是在踏上了北上的官道之后,但是这里的道路他都认识,他曾经从官道之上走过。
  那个时候的冀州还不是现在的景象。
  那个时候冀州,放眼望去是满地的焦黄,满地的饿殍。
  许安抬起手遮住了头顶的阳光,透过手指缝隙映入了许安眼中的眼光,让许安重新回想起了中平元年之时的景象。
  “广宗……”
  许安凝望着不远处低矮的城垣,那里正是存在于他记忆最深处广宗城。
  看到了广宗的城垣,原本高唱着军歌,慷慨昂扬的一众明军皆是停止了歌唱。
  一众跟随在许安身后的将校也是尽皆沉默了起来。
  官道之上,只剩下了军卒战马前进之时发出的响动声。
  连一直吹动的轻风似乎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许安握持着缰绳,牵引着战马缓缓向前。
  广宗城的城垣越来越近,他的心口彷佛压在一块大石一般,让他几乎难以喘息。
  官道的不远处,阡陌纵横,往来交错,一块又一块的田地出现在了许安的眼前。
  田地之中是无数青碧的作物,那些作物长势喜人,一见便知,这是一个丰收之年。
  许安凝望着脚下的泥土,神色阴沉。
  广宗城外这百里的沃野并非是自然形成,而是由无数人鲜血和尸首而浇筑而成。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许安的回想。
  “荆州,军情急报!”
  一名背负着三面令旗的信使从南方飞驰而来,在看到许安的下一刻立即是滚鞍下马,奉上了书信。
  “荆州?!”
  许安眼神一凝,展开了手中的信件。
  他手中的信件,正是从荆州传来的军情。
  “好!”
  许安握紧了缰绳,脸上露出了笑容。
  “荆州战事如何?”
  许攸微微一怔,他看到许安脸上露出笑容,便知道荆州之战应该极为顺利。
  “南阳之战,我军大胜,斩首两千一百级,公明如今已经领军兵临襄阳城下,正在筹备攻城事务。”
  “南郡水战,甘兴霸阵斩南郡郡守陈就,缴获兵船二十艘,重创南郡水师。”
  “好一个甘兴霸,好一个锦帆游侠!”
  原本心中的压抑此时也被这一来自荆州的消息所冲散。
  要想攻取扬、荆两州,水师是绕不开的障碍。
  南方江河密布,丘陵繁多,太平道强势的骑军无法在这里发挥,步战虽然也不惧怕,但是水战却是一个难题。
  扬、荆两地的住民,通水性,擅长水战,原本的时空之中,赤壁之战败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北人不通水战。
  久居北地,不通水性的人在摇晃的战船之上只是引弦放箭都是极为艰难的,两船接舷,那冲撞之力,若是不通水性的人,只怕是很有可能都会被掀入水中。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内河的环境比起大海无疑要好上很多,但是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训练, 组建水师,不仅需要船,还需要人。
  虽然明军在辽东有海军,但是那是近海海军,战船适合大海航行,却是不便进入内陆河网作战。
  南郡之战,不仅证明了甘宁水战的实力,也证明甘宁练兵的能力。
  鹰狼卫之前汇报的信息,汉庭南郡水师和明军江关水师的战船数量相差无几,甚至船只还要精良一些,甘宁不仅击败了南郡水师,还俘虏了二十余艘战船,大大增强了江关水师的实力。
  南北两路大军皆是大胜,如果这一次能够攻破襄阳,那么明庭便等于是掌握了大半个荆州。
  襄阳是荆州咽喉,得襄阳者,拥荆州!
  “传令纪昂,让他点应天郡屯田兵一万人进驻南阳,听从徐晃调遣。”
  许安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下令道。
  现在汉庭绝对没有办法抽出多少人手来驰援荆州,徐晃这一次挟南阳大胜之威,或许真能一举攻下荆州。
  第七百九十五章 四面楚歌
  夏季无论是对于行军还是作战都影响十分之大。
  行军的军卒顶着暴晒酷暑,稍不注意,便有中暑晕倒的危险,而披挂着盔甲作战只需要短短数分钟便能换来满身的大汗。
  战事稍缓,进了夏季,北地的明军没有半分想要南下的迹象,似乎已经是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河北之地,汉军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就在年初,九万大军渡过黄河征讨魏庭。
  九万汉军,浩浩荡荡蔓延十数里之地,兖州东郡的百姓皆是看到了那壮观的一幕。
  河面之上尽是火旗如火如荼,枪戟如林几乎遮天蔽日,戈矛如麻犹如钢铁丛林。
  报捷的书信接二连三的传来,魏军一日比一日衰败。
  麹义盘踞在青州没有驰援,北部的幽州被公孙瓒挡下了去路。
  繁阳的魏军负隅顽抗,却是没有进取之力。
  天命似乎是站在了汉室这一方。
  那个时候,整个陈都的朝堂都为之振奋。
  只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就在短短的数日之内,一切便已经改变。
  噩耗传来,繁阳之战,明军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出现在城南,击溃城南汉军,生擒主将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