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687节
  后面陈生下车的时候,樊阿海还拉着陈生说了好久。
  也不知道华先生这么稳重的一个人,怎么收了樊阿这么一个跳脱的弟子。
  樊阿是真正的话痨,用和他一个学院的同学的话来说,樊阿走在路上,遇到一块石头,他都能对着石头说上三天三夜。
  陈生旁边两人听到张季嘲讽樊阿的话,都不由的笑出了声。
  “还没有给你们介绍,这是我的两名同学,一起在郡学,我们三人是同班同级。”
  樊阿有些跳脱,但是陈生也没有忘记礼数。
  “这是赵康,老家在太行,如今家在上党郡的长子城,其父是退役的军人,现在是长子城的警察。”
  张季微微正色,行了一礼。
  黄巾军中退役的人只有一种,因为伤病退役。
  年老退役的还没有,毕竟一开始征募兵的时候都是甄选的青壮年。
  现在的明军各部曲的军卒大都处于体力的巅峰期,并没有因为年龄问题的退役的问题纯在。
  鹰狼卫虽然是特殊机构,独立于三府六部之外,但是他们也一样是军队,对于同为军人的同道,天生便有一种亲近。
  赵康是三人之中最矮的一人,年龄也是最小的。
  “见过张千户,樊先生。”
  不知道是火光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张季注意到他的皮肤略有些苍白,脸色并不太好,身躯看上去也比较瘦弱。
  “这是孟柱,老家也在长子城,其父是本地的一名商户。”
  孟柱上前了一步,大方的行了一礼。
  “见过张千户,樊先生。”
  比起陈生和瘦弱的赵康,孟柱的体型要更为富态一些,之前张季都还看到孟柱似乎拿着一个装着东西的袋子,樊阿叫陈生之前,还不断的吃着东西。
  “鹰狼卫千户,张季。”
  张季拱了拱手,虽然他知道刚刚来之前,陈生和赵康和孟柱有所交流,肯定就是告诉赵康和孟柱,他们两人的信息,但是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
  “长安医科学院医师,樊阿。”
  樊阿也是难得正经了一些,不过自我介绍完了以后,便又恢复了常态。
  “你们也别叫我千户了,听起来实在是有些奇怪……”
  张季对于陈生对他的称呼,感觉有些奇怪。
  “对了,你们不是在并州郡学院进学吗,怎么到长安城来了?”
  张季知道陈生等人的身份,他有些疑惑,作为鹰狼卫的职业病也不由的犯了,询问道。
  陈生脸上也是露出了疑惑,不过他还是回答了张季的问题。
  “开春之后不久,便是国考的日期,我等已经放假,若是开春后再来,恐怕是有些晚了,所以我等想了一想,决定提前到长安城来,准备国考一事。”
  “张大哥在长安城,莫非不知道国考的事情?”
  “国考?”
  听到陈生提起,张季这才想起,好像他在鹰狼卫衙署之中确实听到过有人说过“国考”一词,但是他当时正在办案,因此没有理会。
  “我手上还有个案子,这些时日一直在忙,现在才脱开身,不过倒是听到衙署内的同僚提过。”
  “‘国考’就是郡学升国学的考试,这一届的国考被定在了长安城,所以我们才早早的过来准备考试,毕竟若是等到开春再来,若是离长安远些,就到不了长安了,而且一路上已经累的的不行,考试的时候也会收到影响。”
  “原来如此。”
  张季微微颔首,他这些时间一直忙着处理手头的事务,倒是没有在意这些事情。
  “国考的时间是三月三十日,定在了三月的月末,一共考试两天,第一天考语、数、道三科,第二天考吏科、杂科两科。”
  “蒙生试就是郡试,第一被称为‘案首’,又被称为‘解元’。”
  “国考第一,称为‘会元’。”
  孟柱紧接着补充道,他的语气带着憧憬,扭头看了一眼广场北面那高大的应天府。
  “国考过后,还有殿试,听说是大贤良师亲自出题考校,三府六部的主官到时候都会到场!”
  “殿试的第一,称为‘状元’。”
  “郡试、国考、殿试,三场考试,皆中第一者,便是三元及第!”
  孟柱说到三元及第,眼神都在发光,随后拍了拍陈生。
  “三元及第我虽然不可能,但是肯定是陈生的囊中之物!。”
  “作为三元及第的好友,我也一样荣幸,哈哈哈。”
  说话之间,一阵爆竹声从不远处传来,那是火烧竹子而产生的噼啪声,更多的花灯也就此被点亮了起来。
  也让众人的目光被其吸引了过去。
  “万岁!”
  在一声声的爆竹声,还有长安城中百姓的欢呼声之中,大明历元年194年就这样变成了从前,变为了历史。
  第七百五十三章 陈生
  南窗读书声吾伊,北窗见月歌竹枝。
  我家白发问乌鹊,他家红妆占蛛丝。
  屋山啼乌儿当归,玉钗罥蛛郎马嘶。
  去时灯火正月半,阶前雪消萱草齐。
  三月三日是建国之日,也是许安定下的国庆日, 朝堂上下官员,甚至包括了军队都有三日的休沐时间。
  第二年的国庆,许安并没有再举办阅兵。
  阅兵主要目的是增强军心,聚拢民心,彰显威势,威震宵小,但是也耗费颇多, 毕竟准备等等之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动用大量的人力。
  国考的时间被定在了三月三十日与三十一日两天。
  定在了国庆之后, 因为国考又是在春季举办,所以国考又被称为“春闱”。
  开国的第一届的国考,许安准备亲自主持,几经考略之后,这才定下了最终国考的时间。
  国考虽然定在了春季,如今已经是到了三月,说是春季已到,但是长安城中仍然是北风凛冽,气温颇低,所以实际上御寒对于考生来说还是第一要务。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许安自然是不可能没有考虑到,早在郡生进京之后,许安便已经下令, 让京兆府的官员统计学生人数,每人发放一套御寒的衣物,并补贴了小部分的柴火钱。
  并专门圈定了地方,为考生腾了地方供考生休憩。
  天气一年比一年寒冷,冬季也正在慢慢的变长, 现在已入春季,但是气温仍然并不高,天空之上的太阳所放出的光芒并不能让人的身体暖合起来。
  今年的冬季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并不好度过,但是太平道辖内大部分的百姓却还是能够坚持。
  明国境内,欣欣向荣,中州接踵而至的灾荒皆是被压制了下来。
  大量的工程在中州动工,以工代赈,因为财政的问题,工薪虽然降低了不少,但是也还是使得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撑过这一年的冬天。
  中州之地在这一年之中,大量的水利设施被修建了起来,还有不少的仓库,学坊、工坊都被修建了起来。
  长安城工程虽然浩大,但是外城的城墙也已经打好了基础,城内的坊市也有很多已经建设完全。
  进入了冬季,也有鹰狼卫的缇骑还有各地的政府官吏都在进行走访,为的便是尽可能的保证这个冬天不至于有人挨饿受冻而死。
  这一次赴京参加的国考的郡生一共有三千余人,他们大多都是从并州而来,基本都是中平五年(188年)正式开始学习的学生,那个时候许安带领黄巾军入主并州,在各地开办民学,广募学生。
  如今已经是过去了七年的时间,这是第七年的春天,秋闱是郡试蒙生的考试,在去年已经举行,春闱则是郡生的考试,被推迟到了第二年。
  其中也有部分的学子和陈生一样,因为成绩优异提前考上了郡学,又有在郡学之中表现优异,跨级的学生,还加上那些出身于豪强世家之中的子弟,所以这一次参加国考的郡生也达到了三千余人。
  大部分的豪强世家都被打击消灭,但是还有一部分的豪强世家却是仍旧存在于如今的明国之中。
  其中一部分的是那些豪强世家作恶并不多,也接受了惩戒,更多的则是支持太平道的豪强世家。
  阎忠、贾诩、杨绩等人家族就是太平道的支持者,还有王异的本家北地王氏等等家族,早已经和太平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身为豪强世家,他们本身就有家学,所以比较多的人破格被提入了郡学之中,也参与了这次国考。
  许安自然是不可能将其排除在外,这种情况不一视同仁,必然会寒了阎忠等人的心,他们也为太平道的前进和发展流了不少的泪血。
  不是所有的豪强世家都是对立的,也没有要将所有的豪强世家全部推向对立面。
  虽然无论是攻取凉州,还是攻取益州都是靠着黄巾军强大的战斗力击溃了敌军的大部队。
  但是稳定凉州和益州,那些归附的豪强世家还是有着巨大的贡献。
  以北地王氏举例,虽然其目的不过是看中了利益,但是也不可否认,他们的投效使得太平道有了一个可以进攻凉州的契机,一个绝好的机会。
  最终许安带领黄巾军于高平川大破凉州联军,一锤定音,彻底瓦解了西凉军的军心。
  就算是阶级不同,但是只要目标一致,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同道。
  只有团结大多数人,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孟子》有云。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更何况,现在许安有军权在手,又有太平道的基本盘在侧,就算其中有一些奸细或者是居心叵测之辈想要就这样轻而易举的颠覆整个太平道政权,那么真无异于痴人说梦。
  没有举孝廉,没有举荐制,现在太平道内的官员已经大致脱离了家族,血缘之间的联系。
  只是,取而代之的却是地域性。
  大到一州,小到一郡,甚至一县一亭,只要是一地的官员彼此之间走的也都比较近。
  这样的关系现在只是初具苗头,许安虽然注意到了其中的问题,但是却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