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什么是珍妮纺纱机?”瑞禾立刻抓住了辛一来话中的问题,“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辛一来一愣,这才发现自己好像一不留神又说错了话,不过没事,反正马车都是自家人,小孩子也好唬弄嘛(瑞禾并不是……),于是他便将珍妮纺纱机的作用解释了一番,又道:“发明纺纱机的工人家里有个名叫珍妮的女儿,所以就取名为珍妮纺纱机。”
玳珍闻言兴奋异常,激动地道:“等我们的织布机做好了,也取名叫玳珍织布机好不好。”
“笨蛋!”瑞昌毫不留情地否决道:“这里又不是西洋,女儿家的名讳岂能随便示人,你以后还要不要说亲,要不要嫁人了?真要取名字,那也该叫瑞昌织布机才对。”
“对你个头。”玳珍不客气地拆穿道:“你要是有本事把织布机做出来我就不说什么,偏偏人家胡长锦比你厉害多了,眼下的进展大多是人家的主意。那织布机真要做出来,也轮不到你来取名字。”
瑞昌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又是尴尬又是难堪。他自幼就跟在辛一来身边学习格物,几个兄弟姐妹中就属他最聪明,瑞昌也自视甚高,没想到这次做起织布机来却被从不显山露水的胡长锦给压了下去,瑞昌顿时大受打击,而今又被玳珍毫不客气地提起,他愈发地心中不自在。
他一变脸,玳珍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歉道:“二郎你别生气,是我不对,不该这么说你。你年纪小,又从来没有接触过织布机,自然会反应慢些,我也是气恼之下才一时嘴快胡乱说话,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要说玳珍的性子是真随了辛一来,生气的时候口不择言,一旦发现自己做得不对,赔礼道歉也很痛快,做小伏低的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瑞昌本就不是什么小心眼儿的人,听她这么一说,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小声道:“你也没说错,我表现确实不如胡兄,让他取名字才是对的。”
辛一来笑呵呵地道:“没事儿,回头阿爹去看看,说不定就能把这织布机的取名权给夺回来了。”
玳珍眼睛一亮,“阿爹的意思是,其实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她就知道她爹无所不能!
辛一来直摇头,“我可不敢打包票,毕竟没做过,不过原理还是懂的,回头多琢磨琢磨,你们也多尝试,总能做出来。对了,那胡家小郎君我也见过,瞧着斯斯文文不大说话的样子,竟然如此聪明?”
瑞昌连忙回道:“胡兄确实聪明,脑子里有许多奇思妙想,虽然不一定用得上,却十分有趣,儿子也吓了一跳呢。”
说实话,胡长锦在国子监并不算出众,无论诗文还是策论都是平平,能进国子监还是托了他是胡家长孙的身份,故国子监的生员们对他并不热络,就连瑞昌在胡长锦主动提出要来帮忙时还有些不情不愿呢,没想到一转头就被打脸了。不过瑞昌是个豁达宽厚的性子,不仅不嫉妒,反而为自己先前小瞧了他十分自责。
辛一来摸摸下巴,“这样的妙人一定要亲眼见一见才好。”
然后,他们一回府就听下人回报说胡家郎君又来了,瑞昌闻言下了马就往院子跑。
“还是在二郎的院子里。”宏叔道,说话时脸上有些异样的神情。辛一来的心中顿时生出不好的预感,“这胡家郎君可是出什么事?”
宏叔鬼鬼祟祟地朝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听说胡家郎君被祭酒大人赶出来了。”
“哈?”辛一来一拍脑门,这下可坏了,梁子结大了!胡祭酒跟他爹辛太傅一样都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他家织布机把人孙子都给勾过来了,胡祭酒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说不定现在就在府里头憋什么大招呢。
“大爷,您看这要怎么办?”宏叔也知道此事可大可小,颇觉为难地道:“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难不成让胡家郎君在我们府里过年?”
辛一来也头疼,“那总不能把人给赶走吧。怎么一回京就给我出这么一大难题,哎哟我这脑袋痛得呀……”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往瑞昌院子方向走,打算和这位胡家大郎好好聊一聊。
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成了青少年心理疏导医生呢。
32|第三十二章
让辛一来感觉意外的是,被赶出家门的胡长锦看起来十分平静,脸上完全看不出无家可归的悲伤和无措,他正专注地与瑞昌说着话,时不时地低头看一眼手里的图纸,而后露出沉思的表情。
辛一来站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瑞昌和胡长锦都没有发现他,依旧聚精会神地说着话,直到辛一来轻轻咳了一声,瑞昌这才如梦初醒地抬起头,讶道:“爹,您怎么来了?”
“这才刚回来怎么就又开始忙了?”辛一来道,说话时胡长锦也转过身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安,又不好意思地道:“都是侄儿不好,一声招呼也没打就跑过来,惊扰世叔了。”
辛一来客气道:“不必多礼。你和二郎是朋友,本就该多相互走动,何谈惊扰二字。听说你们俩正在着手改制织布机,我听了之后心痒难耐,便过来看看,没打扰你们吧。”
瑞昌早就等不及了,连忙把辛一来拉到桌边,又将他和胡长锦画好的图纸递给他看,“阿爹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和胡兄费尽了脑子才改动了这几处,又亲自试过了,快是快了些,可纱线总是容易断,也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
“我看看。”辛一来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半晌,瑞昌期待地守在一旁,胡长锦似乎有些问题想问,可见辛一来专心致志地在看图纸,他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书房里煮了茶,这会儿已经开了,咕咕地冒着热气,浓郁的茶香在屋里蔓延。胡长锦看着脑袋凑到一起的辛一来父子,眸中闪过羡慕的神色。等了一会儿,依旧不见他们父子俩的动静,胡长锦便起身去给他们各倒了一杯茶。
热茶送到手边,辛一来低头接过,喝了一口,抬眸才发现竟然是胡长锦,赶紧道谢,又指着图纸上的某一处道:“何不试试将这里的纱锭竖起来,如此一个轮纺便可带动多个纱锭,比先前省事许多。还有此处,不如设为一个大转轮和一个小转轮,如此只需手摇大转轮,小转轮便能迅速飞转,速度便要快上好几倍。”
胡长锦微微一怔,瑞昌也急忙探过头来,“哪里?把纱锭竖起来,设大小两个转轮……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胡长锦两眼放光,猛地抢过图纸,竟似完全不记得辛一来就在一旁,抓起手边的炭笔就开始画图。瑞昌则撒开腿往外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喊,“来人啊,快把隔壁的织布机给我搬过来。”
辛一来看着他们俩忙作一团,摇头笑笑,什么也没说地走了。辛一来决定了,不管祭酒大人在憋什么大招,他都通通接着,反正胡长锦这个弟子他是收定了。
话说,他一不留神好像已经预定了两个徒弟了。
徐庚这边,回宫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给皇帝请安。鸿嘉帝也是头一回跟儿子分别这么长时间,虽说每日都有消息传来,可心中到底牵挂,听说太子回宫,原本正在与内阁大臣议事的皇帝陛下就开始心不在焉,几位内阁大臣见状也甚是好笑,相互使了个眼色后便知趣地告退。
父子二人许久不见,自有一番衷情要诉说,尤其是经历过两辈子的徐庚,对鸿嘉帝愈发地孺慕。父子俩腻歪了一阵后,才终于说到正事,徐庚也将天津码头的建设情况一一报与皇帝听。
此番跟过去的侍卫们大多是皇帝的人,这一个多月里发生的事他哪有不知,不过此时听得徐庚说起,皇帝又是另一番表现。
“好,你做得极好。”皇帝抚掌赞赏道,对徐庚在天津的作为皇帝很是满意,不说太子才十五岁,便是个成年人,恐怕也难以比他做得更细致周到了。
“我听说那水泥厂如今日入万金,不仅是天津,整个北方的商人全涌到城外要订货,连江南也有人听到了消息要北上,可是如此?”皇帝问。
“这传得有些太夸张了。”徐庚笑着摇头道:“厂子里生意是极好,订货的商客也多,不过厂子毕竟才刚建成,每日产出有限,且有大半都要供应码头建设,哪能都拿出来卖。而且辛侍郎事先叮嘱过,这东西想要在大梁推广就不能卖得太贵,不然成本太高,百姓觉得不划算就不买了。”
皇帝点头,“辛一来考虑得很是周到,倒是个能吏,和他父亲一样。”
提到辛一来,徐庚立刻想到他要“辞官”的事,顿时满肚子的怨气,撇嘴向皇帝告状道:“您可别夸得太早了,不然回头保准生气。”
“他做了什么把你气成这样?”皇帝笑呵呵地问,自从听说辛一来把水泥厂的收入全都投进了码头建设,自己分文未取后,皇帝就愈发地对这个年轻的侍郎另眼相看。朝臣中虽然也有不少廉洁奉公的,可似他这般数万贯的财物说舍就舍,还真是头一遭,不说朝臣,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有些舍不得呢。
“他说要辞官!”徐庚气得脸都是红的。
皇帝闻言也甚是诧异,“好好的为何突然要辞官?难不成天津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
“也不是现在就辞,等海关建好再说。”徐庚气鼓鼓地道:“他昨儿跟儿子提了一回,说是有意研究格物之道,想奏请父皇开办一个皇家科学院,专攻格物致知,还说什么此举更能发挥他所长,愿为中兴大梁略尽绵薄之力。莫非他在朝中辅佐儿臣就不能为我大梁献力了么,真真地气人!”
他嘴里抱怨着,还一副气得要命的样子,可皇帝陛下是他亲爹,怎么会看不出徐庚虽然有些恼,却没有真的生气,甚至脸上还一副沾沾自喜的姿态,只差没写着“不愧是我看中的人,果然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了。
皇帝强忍住笑,正色道:“辛一来有此心实属难得,不过海关尚未建成,工部也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他收拾,此事尚需再议。”
徐庚这才松了一口气,又求着皇帝道:“父皇,若是辛侍郎来寻您辞官建什么科学院,您可千万不要答应啊。”
辛一来一愣,这才发现自己好像一不留神又说错了话,不过没事,反正马车都是自家人,小孩子也好唬弄嘛(瑞禾并不是……),于是他便将珍妮纺纱机的作用解释了一番,又道:“发明纺纱机的工人家里有个名叫珍妮的女儿,所以就取名为珍妮纺纱机。”
玳珍闻言兴奋异常,激动地道:“等我们的织布机做好了,也取名叫玳珍织布机好不好。”
“笨蛋!”瑞昌毫不留情地否决道:“这里又不是西洋,女儿家的名讳岂能随便示人,你以后还要不要说亲,要不要嫁人了?真要取名字,那也该叫瑞昌织布机才对。”
“对你个头。”玳珍不客气地拆穿道:“你要是有本事把织布机做出来我就不说什么,偏偏人家胡长锦比你厉害多了,眼下的进展大多是人家的主意。那织布机真要做出来,也轮不到你来取名字。”
瑞昌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又是尴尬又是难堪。他自幼就跟在辛一来身边学习格物,几个兄弟姐妹中就属他最聪明,瑞昌也自视甚高,没想到这次做起织布机来却被从不显山露水的胡长锦给压了下去,瑞昌顿时大受打击,而今又被玳珍毫不客气地提起,他愈发地心中不自在。
他一变脸,玳珍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道歉道:“二郎你别生气,是我不对,不该这么说你。你年纪小,又从来没有接触过织布机,自然会反应慢些,我也是气恼之下才一时嘴快胡乱说话,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要说玳珍的性子是真随了辛一来,生气的时候口不择言,一旦发现自己做得不对,赔礼道歉也很痛快,做小伏低的什么的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瑞昌本就不是什么小心眼儿的人,听她这么一说,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小声道:“你也没说错,我表现确实不如胡兄,让他取名字才是对的。”
辛一来笑呵呵地道:“没事儿,回头阿爹去看看,说不定就能把这织布机的取名权给夺回来了。”
玳珍眼睛一亮,“阿爹的意思是,其实你知道要怎么做了吗?”她就知道她爹无所不能!
辛一来直摇头,“我可不敢打包票,毕竟没做过,不过原理还是懂的,回头多琢磨琢磨,你们也多尝试,总能做出来。对了,那胡家小郎君我也见过,瞧着斯斯文文不大说话的样子,竟然如此聪明?”
瑞昌连忙回道:“胡兄确实聪明,脑子里有许多奇思妙想,虽然不一定用得上,却十分有趣,儿子也吓了一跳呢。”
说实话,胡长锦在国子监并不算出众,无论诗文还是策论都是平平,能进国子监还是托了他是胡家长孙的身份,故国子监的生员们对他并不热络,就连瑞昌在胡长锦主动提出要来帮忙时还有些不情不愿呢,没想到一转头就被打脸了。不过瑞昌是个豁达宽厚的性子,不仅不嫉妒,反而为自己先前小瞧了他十分自责。
辛一来摸摸下巴,“这样的妙人一定要亲眼见一见才好。”
然后,他们一回府就听下人回报说胡家郎君又来了,瑞昌闻言下了马就往院子跑。
“还是在二郎的院子里。”宏叔道,说话时脸上有些异样的神情。辛一来的心中顿时生出不好的预感,“这胡家郎君可是出什么事?”
宏叔鬼鬼祟祟地朝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听说胡家郎君被祭酒大人赶出来了。”
“哈?”辛一来一拍脑门,这下可坏了,梁子结大了!胡祭酒跟他爹辛太傅一样都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他家织布机把人孙子都给勾过来了,胡祭酒肯定不会放过他们,说不定现在就在府里头憋什么大招呢。
“大爷,您看这要怎么办?”宏叔也知道此事可大可小,颇觉为难地道:“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难不成让胡家郎君在我们府里过年?”
辛一来也头疼,“那总不能把人给赶走吧。怎么一回京就给我出这么一大难题,哎哟我这脑袋痛得呀……”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往瑞昌院子方向走,打算和这位胡家大郎好好聊一聊。
忽然感觉自己好像成了青少年心理疏导医生呢。
32|第三十二章
让辛一来感觉意外的是,被赶出家门的胡长锦看起来十分平静,脸上完全看不出无家可归的悲伤和无措,他正专注地与瑞昌说着话,时不时地低头看一眼手里的图纸,而后露出沉思的表情。
辛一来站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瑞昌和胡长锦都没有发现他,依旧聚精会神地说着话,直到辛一来轻轻咳了一声,瑞昌这才如梦初醒地抬起头,讶道:“爹,您怎么来了?”
“这才刚回来怎么就又开始忙了?”辛一来道,说话时胡长锦也转过身恭敬地向他行礼问安,又不好意思地道:“都是侄儿不好,一声招呼也没打就跑过来,惊扰世叔了。”
辛一来客气道:“不必多礼。你和二郎是朋友,本就该多相互走动,何谈惊扰二字。听说你们俩正在着手改制织布机,我听了之后心痒难耐,便过来看看,没打扰你们吧。”
瑞昌早就等不及了,连忙把辛一来拉到桌边,又将他和胡长锦画好的图纸递给他看,“阿爹您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我和胡兄费尽了脑子才改动了这几处,又亲自试过了,快是快了些,可纱线总是容易断,也不知到底是什么缘故。”
“我看看。”辛一来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半晌,瑞昌期待地守在一旁,胡长锦似乎有些问题想问,可见辛一来专心致志地在看图纸,他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书房里煮了茶,这会儿已经开了,咕咕地冒着热气,浓郁的茶香在屋里蔓延。胡长锦看着脑袋凑到一起的辛一来父子,眸中闪过羡慕的神色。等了一会儿,依旧不见他们父子俩的动静,胡长锦便起身去给他们各倒了一杯茶。
热茶送到手边,辛一来低头接过,喝了一口,抬眸才发现竟然是胡长锦,赶紧道谢,又指着图纸上的某一处道:“何不试试将这里的纱锭竖起来,如此一个轮纺便可带动多个纱锭,比先前省事许多。还有此处,不如设为一个大转轮和一个小转轮,如此只需手摇大转轮,小转轮便能迅速飞转,速度便要快上好几倍。”
胡长锦微微一怔,瑞昌也急忙探过头来,“哪里?把纱锭竖起来,设大小两个转轮……啊,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胡长锦两眼放光,猛地抢过图纸,竟似完全不记得辛一来就在一旁,抓起手边的炭笔就开始画图。瑞昌则撒开腿往外跑,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喊,“来人啊,快把隔壁的织布机给我搬过来。”
辛一来看着他们俩忙作一团,摇头笑笑,什么也没说地走了。辛一来决定了,不管祭酒大人在憋什么大招,他都通通接着,反正胡长锦这个弟子他是收定了。
话说,他一不留神好像已经预定了两个徒弟了。
徐庚这边,回宫后第一件事便是去给皇帝请安。鸿嘉帝也是头一回跟儿子分别这么长时间,虽说每日都有消息传来,可心中到底牵挂,听说太子回宫,原本正在与内阁大臣议事的皇帝陛下就开始心不在焉,几位内阁大臣见状也甚是好笑,相互使了个眼色后便知趣地告退。
父子二人许久不见,自有一番衷情要诉说,尤其是经历过两辈子的徐庚,对鸿嘉帝愈发地孺慕。父子俩腻歪了一阵后,才终于说到正事,徐庚也将天津码头的建设情况一一报与皇帝听。
此番跟过去的侍卫们大多是皇帝的人,这一个多月里发生的事他哪有不知,不过此时听得徐庚说起,皇帝又是另一番表现。
“好,你做得极好。”皇帝抚掌赞赏道,对徐庚在天津的作为皇帝很是满意,不说太子才十五岁,便是个成年人,恐怕也难以比他做得更细致周到了。
“我听说那水泥厂如今日入万金,不仅是天津,整个北方的商人全涌到城外要订货,连江南也有人听到了消息要北上,可是如此?”皇帝问。
“这传得有些太夸张了。”徐庚笑着摇头道:“厂子里生意是极好,订货的商客也多,不过厂子毕竟才刚建成,每日产出有限,且有大半都要供应码头建设,哪能都拿出来卖。而且辛侍郎事先叮嘱过,这东西想要在大梁推广就不能卖得太贵,不然成本太高,百姓觉得不划算就不买了。”
皇帝点头,“辛一来考虑得很是周到,倒是个能吏,和他父亲一样。”
提到辛一来,徐庚立刻想到他要“辞官”的事,顿时满肚子的怨气,撇嘴向皇帝告状道:“您可别夸得太早了,不然回头保准生气。”
“他做了什么把你气成这样?”皇帝笑呵呵地问,自从听说辛一来把水泥厂的收入全都投进了码头建设,自己分文未取后,皇帝就愈发地对这个年轻的侍郎另眼相看。朝臣中虽然也有不少廉洁奉公的,可似他这般数万贯的财物说舍就舍,还真是头一遭,不说朝臣,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有些舍不得呢。
“他说要辞官!”徐庚气得脸都是红的。
皇帝闻言也甚是诧异,“好好的为何突然要辞官?难不成天津那边发生了什么意外?”
“也不是现在就辞,等海关建好再说。”徐庚气鼓鼓地道:“他昨儿跟儿子提了一回,说是有意研究格物之道,想奏请父皇开办一个皇家科学院,专攻格物致知,还说什么此举更能发挥他所长,愿为中兴大梁略尽绵薄之力。莫非他在朝中辅佐儿臣就不能为我大梁献力了么,真真地气人!”
他嘴里抱怨着,还一副气得要命的样子,可皇帝陛下是他亲爹,怎么会看不出徐庚虽然有些恼,却没有真的生气,甚至脸上还一副沾沾自喜的姿态,只差没写着“不愧是我看中的人,果然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了。
皇帝强忍住笑,正色道:“辛一来有此心实属难得,不过海关尚未建成,工部也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他收拾,此事尚需再议。”
徐庚这才松了一口气,又求着皇帝道:“父皇,若是辛侍郎来寻您辞官建什么科学院,您可千万不要答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