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如今秦莞死了,苏慧男定然会想法子吞了王氏的嫁妆。以葛氏的前车之鉴来看,苏慧男是绝对干得出这种事的。
事实上,苏慧男早就打嫁妆的主意了。王氏身故不久,王家老太爷和老太太也归西了。自此,王家人便好像忘了还有个秦莞,和秦家走动极少。舅母不理她死活,舅舅偶尔来一次,还到处都是苏姨娘的人盯着,秦莞想诉苦都寻不到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苏氏将那笔嫁妆一点点挪用了。
葛氏嫁入秦家后,虽说可怜她,待她甚好,却也帮不上忙,无法帮她保住亡母的嫁妆。秦莞“死”去的时候,苏氏早已将嫁妆挪用了大半。
话说回来,王家人再糊涂也不至于将那么大一笔钱白白便宜了秦家。如今秦莞死了,也到了苏慧男将这笔钱吐出来的时候了。杨雁回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里有那么些许痛快!
崔妈妈一听这个就来劲儿,她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优越感,当下立刻唾沫横飞:“雁回,你可是问到点子上了。还别说,真为这事儿闹了一场。亡故的王太太有位兄长,是兵科给事中。那王大人是个清高的主儿,根本不在乎那笔嫁妆。觉得人家好歹将外侄女养到十五岁,他偶尔去瞧一次,觉得吃穿住行样样都没亏了大姐儿,比几个庶出的好多了。所以,不要也就不要了!”
杨雁回暗暗叹了口气,这位王大舅,真真不食人间烟火。他自命清高,额不,根据王大舅对钱财的态度来看,那是真清高。可以说,王大舅目下无尘,不通庶务,也不会来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六科给事中的位子上打转转,始终升不上去。虽说六科给事中权力比较大,但却只是正七品。当然,也有人从这个七品言官的位子一飞冲天,但永远不会轮到王大舅的。
闵氏温声笑道:“若是各个都像王大人这般便好了,这天底下就没有贪官了。”
杨雁回却道:“可若是各个都这样,连该要的也不要,岂不是要饿死家中妻儿?”
崔妈妈则道:“还是雁回说的有道理,不该要的钱咱不要,该要的钱哪能白便宜了别人?”
杨雁回忙问:“那王家人后来就没有索要嫁妆了?”
崔妈妈越说越精神,将自己看到的和从苏姨娘院里小丫头那打听来的,统统倒了出来:“哪能呢?王大人虽然不喜欢黄白之物,他的太太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舅太太听说自家老爷表示不要嫁妆,秦家还真就没再提这事,于是拿着嫁妆单子,气势汹汹就上秦家来了。说话也不婉转一些,直通通就挑明了来意。苏姨娘笑脸迎了上去,不想那位舅太太却白了她一眼,说怎么找个妾来接待正经亲戚?苏姨娘的脸色当时就发黑了。”
杨雁回道:“这位王太太好直接的性子,可别吃了亏罢?”
苏慧男十分擅长耍嘴皮子功夫,而且最擅长以柔克刚,越是王舅母那样的,她越不怕。王舅母虽然说是原配的嫡亲嫂子,可她苏慧男的男人还是三品大员呢!
崔妈妈道:“当时在场的人,也都以为舅太太会吃亏。这位舅太太是个急性子,而且脾气火爆,说话做事,活像人家欠了她几万两银子似的。压根不等苏姨娘开口,便又对着苏姨娘下命令了,‘赶快找个能做主的出来,我还急着走呢!赶紧将这事整明白!’”
这话说的,不像个七品官太太,倒有些像市井妇人。不过幸好,这位“市井妇人”是在理的,而且她男人还是个言官,一般官员等闲不敢招惹。
谁知苏慧男偏生不知轻重,摆出一副高贵娴雅,贤良淑德的模样,开始了“以柔克刚”。虽然态度礼貌,但是所言内容就极其不要脸了,归根结底不过是对着嫁妆单子斤斤计较。
什么那几大箱子绫罗绸缎,早给太太和姐儿做了衣裳,姐儿平时打赏下人也大方,布料、首饰赏得多,许多都没了。陪嫁庄子早些年被太太卖了周转,填补商铺的亏空,后来手头有了些小钱,却也只够买下几十亩中田云云。况且是王大人先表示,嫁妆这点小钱不重要,别伤了和气,两家人的交情在就好。
话里还隐隐带着利诱——我男人是三品,你男人是七品,就当这嫁妆买个交情了。
杨雁回不由好笑,这个苏慧男虽然精明,可一旦遇到钱财的事,就充分暴露了她的小家子气。敛财的时候,什么钱都敢拿,什么人的钱都敢动,实在缺乏大局观。
事情的结果是,苏慧男笑着说了好半天,却被王舅母一口打断:“你一个妾,怎么知道太太做的事?难不成我那小姑做事还得向你报备?好啊,你们秦家好厉害,打量别人都是瞎子,看不出这是宠妾灭妻呢?我让你找个当家作主的出来,你却在这里和我说了半天话,感情你们秦家是让小妾当家,还想贪了正经太太的嫁妆呢?”
苏慧男知道这话的厉害,一脸的为难:“舅太太,妾身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是老爷尚未续弦,家里事情又多,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帮老爷分忧解难了。我们老爷是正派人,怎么也干不出那等下做事,舅太太且先息怒,咱们将话说清楚便是。”
王太太不干了,声音越来越高,挥舞着的手指头,恨不得直接戳到苏氏脑门上:“闹了半天,还是得让你个妾来跟我算小姑的嫁妆不成?我王家丢不起这个人!成,我今儿也不算了。你转告秦侍郎,小心明日被人弹劾!”一番话说下来,顺便喷了苏慧男一头一脸的唾沫。
这位舅太太果然是将“市井妇人”的本色发挥到底了。一口一个妾的说苏慧男,待吵闹完了,还带威胁的,这话的意思明摆着就是:如果你们不怎样怎样,我便怎样怎样。如果你们秦家不给我把嫁妆全吐出来,秦明杰就等着挨收拾吧。她男人可是言官!
苏慧男骨子里不过是个泼妇,而且是个心肠极其歹毒,表面极会伪装的泼妇。对付泼妇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能比她更泼。很明显,王舅母做到了!
就在这当口,下衙后的秦明杰急匆匆赶来了,当着满屋子下人的面,一开口就将宠妾骂了一顿,让她“滚回自己屋去,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免得冲撞了舅太太。”
明眼人俱可瞧出来,这是早有人将里面的纷争通知了秦明杰,而且还是添油加醋的说,不然秦明杰不会发这么大火,一点脸面都不给苏慧男。
这一状告得高明。在这种事上,苏慧男可是有前科的。秦明杰也是深知自己这位偏房的———平时办事处处妥帖,样样都合乎他的心意,独独在钱财一事上,时常犯糊涂。
秦明杰趁着舅太太还未出府,当场交割财产,这才发现,王氏的嫁妆早已空了大半。王舅母和她身后的丫鬟婆子看秦明杰的眼神,又是鄙夷又是不屑。王舅母说起话来,更恨不能只拿鼻孔出气,一哼一哼的:“嗯,哼哼,我家小姑败了不少嫁妆养婆家啊。哈,哼哼。”
秦明杰的官做得越大,就越好面子,如今丢了这么大人,那神情可是精彩极了。他简直恨不能将苏慧男拉过来揍上一顿。这个不省心的婆娘!
秦明杰当即将少了的布料、衣物、首饰,全都换了更好更贵重的补上,至于田庄地亩,没有被卖的直接返还,被卖掉的,他就忍痛割肉,用秦家在京郊置下的同样大小的良田补上。最后还请出老太太,陪着舅太太去了一趟衙门,办了一应手续,这才算完。
饶是如此,王太太还是将这事宣扬了出去。如今京里已有不少官宦人家知道了此事,大家茶余饭后谈起来,各个讲得绘声绘色。秦明杰为这事,还是大大丢了面子。
杨雁回听着这些事,心道,八成是老太太罗氏或者英大奶奶的杰作。虽然罗氏与秦明杰没什么母子情,但也不见得就乐意看见秦明杰被些许小事影响仕途。说到底,毕竟她的亲儿子都相继夭折了,名下只有这么一个庶子。
当然了,也说不定老太太还真就不怕秦明杰遭殃,袖手旁观此事。那么另一个告苏姨娘黑状的人,就只剩英大奶奶了。英大奶奶定然不乐意公公被弹劾,那可是会影响自己丈夫的。
杨雁回眸中有了几分笑意,如此看来,苏慧男的婆婆和儿媳,都瞧她不顺眼。好吧,她杨雁回没那么大度,放不下前世的仇恨,她就希望苏慧男过不了安生日子!苏慧男吐出了到嘴的钱财,挨了骂,还被当众下了面子,她实在太开心了!
聊了许久后,崔妈妈这才告辞离去。杨雁回还柔声道:“姨妈,以后常来呀。”态度十分之真诚。
作者有话要说: 我小说的第一章和第五章,后台莫名其妙出现红色的【网审】字样,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新的生活
京郊一带的村民,多种麦子和玉米。待到杨雁回身体大好之时,已快到了麦子成熟的时节。
青梅村靠近运河,气候温润,村子周围是大片的良田,村内处处可见菜畦,房舍边一片片的青菜,小路旁一蓬一蓬五颜六色的野花,环境可谓清幽美丽。白日百鸟争鸣,傍晚蛙声一片,到了夜里,什么蛐蛐、纺织娘各种虫鸣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却丝毫不叫人心烦。到了晚上,一家人时常摇着扇子,在院里或过道口歇息纳凉,别提多惬意了。
杨雁回之所以能看到村中种种景象,自然是因为可以出了院门在四周溜达。最初,她发现每日适量走动,能更加自如的控制身体,于是就在院子中溜达。
因杨家靠近村郊,闵氏便叫她出了院子,在附近转转,多看看郊野的景色,心情好了,兴许对病情有好处。杨雁回这时候才晓得,乡村女子竟是如此自由。她们出门是家常便饭,接触外男更是不可避免,压根没人当回事。
于是,杨雁回每日吃过早饭后,便会出门溜达。
她每每看着家门外一望无垠的麦田,随着微风阵阵起伏,好似万顷金波荡漾,便只觉得心旷神怡。
回去后便是吃药,休息,读些有趣的闲书,去后头院子里逗逗大肥猪,欺负欺负鸡鸭,拔几棵青菜,如此反复,很是悠闲自在。
这一切,都和秦莞生前的所见所闻天差地别。
看来老天在某些方面还是公平的。深闺中的小姐虽然锦衣玉食,但却要守着种种规矩,半分不能逾越,一辈子活得心累。平凡人家的普通女孩儿,虽说为了生计要辛苦一些,但却更自由自在。
想着这些,杨雁回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她如今既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也可以在乡间自由自在地玩耍。她的家人也都非常疼爱她,如今的她,可以随意向家人撒娇、使小性,简直像是杨家的公主一般。
麦子黄了后,没几日就到了夏忙,这一带人俗称“麦收”。麦收最忙的几天,杨鸿和杨鹤都不念书,天天跟着闵氏和杨崎去田里或者果园里帮忙。
好容易麦子收了、打了、秸秆堆了、晒好了,这才消停了。可是消停没两日,杨雁回又发现一桩奇事。
过了夏忙,便到了交田赋的时间。说起赋税,杨雁回便想起那首有名的《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这首诗当初看得杨雁回眼泪汪汪,觉得劳苦大众着实不易。
除此之外,她还看过一些记载前朝轶事遗文的书,知晓一些百姓交纳田赋的苦楚。
比如什么“粮胥税吏加米色钱”。所谓“粮胥税吏加米色钱”,便是说税吏借口百姓上交的粮食成色不合格,要另外再加收粮食,其实多收的那些,便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
还有更可恶的什么“踢斛淋尖”,是说粮胥税吏将粮食在大斛里堆成尖状,然后用脚踢,粮米便会溢出来。这样粮户交来的一石粮食,量出来往往只有六斗多。这么一来,粮户便要损失近一倍,而那些溢出来的粮食,便落入粮胥税吏之手。
杨雁回本以为,村民们这下定然要叫苦连天了,不想却意外看到另一幅场景。
在里正通知大家交田赋后,大家伙儿便在规定的时间里,用骡子、牛抑或驴子,套上平板车,装上该交的粮食,和里正一起往县城里去了。
由于人多,乡间的路上竟是车马络绎不绝。杨家靠近村郊,是此次很多村民所经路线,是以,杨雁回得以看到这乡村交纳赋税的情形。
她顿时觉得,果然不可尽信书籍之言。
村民们不但没有叫苦连天,反而各个热情高涨,且一路上都在和同路的人高声说笑。
什么“六大爷,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抱孙子享清福,还帮着做这些啊?”“这也叫个活儿?我还能干不动?”
什么“婶儿,怎么只有你和大壮啊?俺叔呢?”“你叔染了风热,大夫让吃药休息,大壮还小,我怕他吃亏,不放心他一个人来。”
什么 “三伯,多少日子不见了,您老最近好吧?”
还有什么“三槐啊,听说你家打下的粮食不少,同样三十亩地,你家比别人家能多收出一成粮食。你给我点麦种呗?放心,我不白要,我拿东西跟你换。”
反正人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要说起来,交田赋还是杨家最显眼。单单麦子就装了五车,半熟的桃子又装了两车,另咸鱼两车。
起初杨雁回十分不理解,鱼么,自然是新鲜的好吃,为什么要做成咸鱼再上缴?
她便巴巴地跑去问杨崎,杨崎差点没把刚入口的茶水喷出来:“雁回,你病了一场,连这个都不晓得了?”
“额……”
杨崎:“那鲜鱼能拿去交赋税么?刚入库没两天就臭了。自然得做成咸鱼再上缴。”
“……哦”
就这么,杨崎和闵氏分别盯着粮食和鲜果上缴,杨鸿杨鹤则负责咸鱼,一家人吃过早饭不久,就和伙计一起装车,然后和大伙一道往县城里去了!
刚出了家门口就有人打趣呢,“看看人家杨叔,这叫个威风。咱全年收的粮食也没这么多!”听声音,说话的人年纪不大。
接着,就听杨鹤扬声接过话头:“跟谁哭穷呢,谁不知道你家有两顷地呢!”杨鹤一边说着,声音便渐渐远了。
想来这便是顺民罢,只要吃饱穿暖有余粮,便踏实本分的种地过日子。杨雁回手里拿着一卷书,坐在摇椅上,唇角微微翘起,她越发喜欢如今所在的环境了。
秋吟这时候从屋里出来叫她:“姑娘,好端端的怎地坐在葡萄架下喂蚊子?药好了,快进屋来喝吧。”
杨雁回闻言,笑容立刻消失,变作一脸的凄惨相:“我已经很好了,不用再喝了。”
秋吟走到她身旁,坚持叫她喝药:“这是最后一碗汤药了,好姑娘,你快来吧。”
杨雁回乞求地看着秋吟,小声道:“反正爹娘和哥哥今日都不在,没人看得见,你就倒了呗!”
秋吟却道:“这不成,太太嘱咐的可仔细了,一定叫你吃药。”
这时,灶间传来于妈妈的声音:“姑娘,可不许淘气呀!”
杨雁回皱皱眉,后悔自己说话声音太大了,万一被于妈妈暗地里向母亲告黑状,那就麻烦了。杨家人虽然纵容她,但在吃药这事上,可没人纵着她。
秋吟朝她扮个鬼脸,压低声音道:“姑娘,你就认了吧,有于妈妈这尊大佛在,你逃不掉的。”
于妈妈也从灶间出来了,她两手在腰间的围裙上擦着,假意吓唬她道:“姑娘,好好喝药中午就有扒猪脸吃,不然于妈妈可不给你做!”
杨雁回忙朝她一笑:“妈妈放心,我一定喝光。”开什么玩笑,她不喝药也有扒猪脸吃好不?
夏忙前后,杨家就下大力给伙计们改善伙食,前后已经快吃了半片子猪肉了。于妈妈、何妈妈每日专管伙食,做好了,便推着板车往田间地头去送饭。那会儿于妈妈还说呢,今儿个送田赋回来,大家就有扒猪脸吃了!
于妈妈这才笑道:“这才对吗,于妈妈这就进去做扒猪脸!”
杨雁回暗中撇撇嘴,她早闻见猪扒脸的香味了,当她三岁小娃娃呀,这么蒙她?话说回来,这东西她不喜欢吃好不,倒是以前的杨雁回很喜欢吃!
最终,杨雁回在秋吟的“监视”下,喝下了满满一碗苦汤药。
中午时分,杨崎一行人回来了。粮食鲜果咸鱼都已经缴纳了,换回来三张印着“天宁三年”字样,盖着完税印章的票根。
虽说今上励精图治,吏治尚算清明,但也不是真就那么干净的。如杨家这般的产业,只缴纳田赋是甭想过关的。所以,闵氏准备下的六贯钱也没了———全都作为“茶水钱”,送给税吏了。
田里的玉米种子已点得差不多了,如今田赋也交了,农户们可算能歇口气了。杨崎在院子中摆了两张大桌子,招待这几日拼命奔忙的伙计们。
主家伙食着实不错,大家伙各个吃得兴高采烈。院子里时不时可闻众人的高声笑语。
杨雁回则在屋里,拿着那几张票根左看右看,很是稀罕。她还是第一次瞧见这个呢!
闵氏进屋,瞧见女儿的举动,不由笑道:“雁回,怎么瞧个票根也这么乐?”
杨雁回将票根放下,对闵氏道:“娘,我今儿可是把最后一碗汤药也喝了,以后不用再喝了吧?”
闵氏瞧着女儿白里透红的娇嫩肌肤,笑道:“可算是好了!”
杨雁回得意道:“女儿福大命大,那点小伤算什么?”
事实上,苏慧男早就打嫁妆的主意了。王氏身故不久,王家老太爷和老太太也归西了。自此,王家人便好像忘了还有个秦莞,和秦家走动极少。舅母不理她死活,舅舅偶尔来一次,还到处都是苏姨娘的人盯着,秦莞想诉苦都寻不到机会,只能眼睁睁看着苏氏将那笔嫁妆一点点挪用了。
葛氏嫁入秦家后,虽说可怜她,待她甚好,却也帮不上忙,无法帮她保住亡母的嫁妆。秦莞“死”去的时候,苏氏早已将嫁妆挪用了大半。
话说回来,王家人再糊涂也不至于将那么大一笔钱白白便宜了秦家。如今秦莞死了,也到了苏慧男将这笔钱吐出来的时候了。杨雁回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里有那么些许痛快!
崔妈妈一听这个就来劲儿,她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优越感,当下立刻唾沫横飞:“雁回,你可是问到点子上了。还别说,真为这事儿闹了一场。亡故的王太太有位兄长,是兵科给事中。那王大人是个清高的主儿,根本不在乎那笔嫁妆。觉得人家好歹将外侄女养到十五岁,他偶尔去瞧一次,觉得吃穿住行样样都没亏了大姐儿,比几个庶出的好多了。所以,不要也就不要了!”
杨雁回暗暗叹了口气,这位王大舅,真真不食人间烟火。他自命清高,额不,根据王大舅对钱财的态度来看,那是真清高。可以说,王大舅目下无尘,不通庶务,也不会来事,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六科给事中的位子上打转转,始终升不上去。虽说六科给事中权力比较大,但却只是正七品。当然,也有人从这个七品言官的位子一飞冲天,但永远不会轮到王大舅的。
闵氏温声笑道:“若是各个都像王大人这般便好了,这天底下就没有贪官了。”
杨雁回却道:“可若是各个都这样,连该要的也不要,岂不是要饿死家中妻儿?”
崔妈妈则道:“还是雁回说的有道理,不该要的钱咱不要,该要的钱哪能白便宜了别人?”
杨雁回忙问:“那王家人后来就没有索要嫁妆了?”
崔妈妈越说越精神,将自己看到的和从苏姨娘院里小丫头那打听来的,统统倒了出来:“哪能呢?王大人虽然不喜欢黄白之物,他的太太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舅太太听说自家老爷表示不要嫁妆,秦家还真就没再提这事,于是拿着嫁妆单子,气势汹汹就上秦家来了。说话也不婉转一些,直通通就挑明了来意。苏姨娘笑脸迎了上去,不想那位舅太太却白了她一眼,说怎么找个妾来接待正经亲戚?苏姨娘的脸色当时就发黑了。”
杨雁回道:“这位王太太好直接的性子,可别吃了亏罢?”
苏慧男十分擅长耍嘴皮子功夫,而且最擅长以柔克刚,越是王舅母那样的,她越不怕。王舅母虽然说是原配的嫡亲嫂子,可她苏慧男的男人还是三品大员呢!
崔妈妈道:“当时在场的人,也都以为舅太太会吃亏。这位舅太太是个急性子,而且脾气火爆,说话做事,活像人家欠了她几万两银子似的。压根不等苏姨娘开口,便又对着苏姨娘下命令了,‘赶快找个能做主的出来,我还急着走呢!赶紧将这事整明白!’”
这话说的,不像个七品官太太,倒有些像市井妇人。不过幸好,这位“市井妇人”是在理的,而且她男人还是个言官,一般官员等闲不敢招惹。
谁知苏慧男偏生不知轻重,摆出一副高贵娴雅,贤良淑德的模样,开始了“以柔克刚”。虽然态度礼貌,但是所言内容就极其不要脸了,归根结底不过是对着嫁妆单子斤斤计较。
什么那几大箱子绫罗绸缎,早给太太和姐儿做了衣裳,姐儿平时打赏下人也大方,布料、首饰赏得多,许多都没了。陪嫁庄子早些年被太太卖了周转,填补商铺的亏空,后来手头有了些小钱,却也只够买下几十亩中田云云。况且是王大人先表示,嫁妆这点小钱不重要,别伤了和气,两家人的交情在就好。
话里还隐隐带着利诱——我男人是三品,你男人是七品,就当这嫁妆买个交情了。
杨雁回不由好笑,这个苏慧男虽然精明,可一旦遇到钱财的事,就充分暴露了她的小家子气。敛财的时候,什么钱都敢拿,什么人的钱都敢动,实在缺乏大局观。
事情的结果是,苏慧男笑着说了好半天,却被王舅母一口打断:“你一个妾,怎么知道太太做的事?难不成我那小姑做事还得向你报备?好啊,你们秦家好厉害,打量别人都是瞎子,看不出这是宠妾灭妻呢?我让你找个当家作主的出来,你却在这里和我说了半天话,感情你们秦家是让小妾当家,还想贪了正经太太的嫁妆呢?”
苏慧男知道这话的厉害,一脸的为难:“舅太太,妾身虽然上不得台面,可是老爷尚未续弦,家里事情又多,我也只好勉为其难帮老爷分忧解难了。我们老爷是正派人,怎么也干不出那等下做事,舅太太且先息怒,咱们将话说清楚便是。”
王太太不干了,声音越来越高,挥舞着的手指头,恨不得直接戳到苏氏脑门上:“闹了半天,还是得让你个妾来跟我算小姑的嫁妆不成?我王家丢不起这个人!成,我今儿也不算了。你转告秦侍郎,小心明日被人弹劾!”一番话说下来,顺便喷了苏慧男一头一脸的唾沫。
这位舅太太果然是将“市井妇人”的本色发挥到底了。一口一个妾的说苏慧男,待吵闹完了,还带威胁的,这话的意思明摆着就是:如果你们不怎样怎样,我便怎样怎样。如果你们秦家不给我把嫁妆全吐出来,秦明杰就等着挨收拾吧。她男人可是言官!
苏慧男骨子里不过是个泼妇,而且是个心肠极其歹毒,表面极会伪装的泼妇。对付泼妇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只能比她更泼。很明显,王舅母做到了!
就在这当口,下衙后的秦明杰急匆匆赶来了,当着满屋子下人的面,一开口就将宠妾骂了一顿,让她“滚回自己屋去,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免得冲撞了舅太太。”
明眼人俱可瞧出来,这是早有人将里面的纷争通知了秦明杰,而且还是添油加醋的说,不然秦明杰不会发这么大火,一点脸面都不给苏慧男。
这一状告得高明。在这种事上,苏慧男可是有前科的。秦明杰也是深知自己这位偏房的———平时办事处处妥帖,样样都合乎他的心意,独独在钱财一事上,时常犯糊涂。
秦明杰趁着舅太太还未出府,当场交割财产,这才发现,王氏的嫁妆早已空了大半。王舅母和她身后的丫鬟婆子看秦明杰的眼神,又是鄙夷又是不屑。王舅母说起话来,更恨不能只拿鼻孔出气,一哼一哼的:“嗯,哼哼,我家小姑败了不少嫁妆养婆家啊。哈,哼哼。”
秦明杰的官做得越大,就越好面子,如今丢了这么大人,那神情可是精彩极了。他简直恨不能将苏慧男拉过来揍上一顿。这个不省心的婆娘!
秦明杰当即将少了的布料、衣物、首饰,全都换了更好更贵重的补上,至于田庄地亩,没有被卖的直接返还,被卖掉的,他就忍痛割肉,用秦家在京郊置下的同样大小的良田补上。最后还请出老太太,陪着舅太太去了一趟衙门,办了一应手续,这才算完。
饶是如此,王太太还是将这事宣扬了出去。如今京里已有不少官宦人家知道了此事,大家茶余饭后谈起来,各个讲得绘声绘色。秦明杰为这事,还是大大丢了面子。
杨雁回听着这些事,心道,八成是老太太罗氏或者英大奶奶的杰作。虽然罗氏与秦明杰没什么母子情,但也不见得就乐意看见秦明杰被些许小事影响仕途。说到底,毕竟她的亲儿子都相继夭折了,名下只有这么一个庶子。
当然了,也说不定老太太还真就不怕秦明杰遭殃,袖手旁观此事。那么另一个告苏姨娘黑状的人,就只剩英大奶奶了。英大奶奶定然不乐意公公被弹劾,那可是会影响自己丈夫的。
杨雁回眸中有了几分笑意,如此看来,苏慧男的婆婆和儿媳,都瞧她不顺眼。好吧,她杨雁回没那么大度,放不下前世的仇恨,她就希望苏慧男过不了安生日子!苏慧男吐出了到嘴的钱财,挨了骂,还被当众下了面子,她实在太开心了!
聊了许久后,崔妈妈这才告辞离去。杨雁回还柔声道:“姨妈,以后常来呀。”态度十分之真诚。
作者有话要说: 我小说的第一章和第五章,后台莫名其妙出现红色的【网审】字样,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新的生活
京郊一带的村民,多种麦子和玉米。待到杨雁回身体大好之时,已快到了麦子成熟的时节。
青梅村靠近运河,气候温润,村子周围是大片的良田,村内处处可见菜畦,房舍边一片片的青菜,小路旁一蓬一蓬五颜六色的野花,环境可谓清幽美丽。白日百鸟争鸣,傍晚蛙声一片,到了夜里,什么蛐蛐、纺织娘各种虫鸣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却丝毫不叫人心烦。到了晚上,一家人时常摇着扇子,在院里或过道口歇息纳凉,别提多惬意了。
杨雁回之所以能看到村中种种景象,自然是因为可以出了院门在四周溜达。最初,她发现每日适量走动,能更加自如的控制身体,于是就在院子中溜达。
因杨家靠近村郊,闵氏便叫她出了院子,在附近转转,多看看郊野的景色,心情好了,兴许对病情有好处。杨雁回这时候才晓得,乡村女子竟是如此自由。她们出门是家常便饭,接触外男更是不可避免,压根没人当回事。
于是,杨雁回每日吃过早饭后,便会出门溜达。
她每每看着家门外一望无垠的麦田,随着微风阵阵起伏,好似万顷金波荡漾,便只觉得心旷神怡。
回去后便是吃药,休息,读些有趣的闲书,去后头院子里逗逗大肥猪,欺负欺负鸡鸭,拔几棵青菜,如此反复,很是悠闲自在。
这一切,都和秦莞生前的所见所闻天差地别。
看来老天在某些方面还是公平的。深闺中的小姐虽然锦衣玉食,但却要守着种种规矩,半分不能逾越,一辈子活得心累。平凡人家的普通女孩儿,虽说为了生计要辛苦一些,但却更自由自在。
想着这些,杨雁回越发珍惜眼前的一切。她如今既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也可以在乡间自由自在地玩耍。她的家人也都非常疼爱她,如今的她,可以随意向家人撒娇、使小性,简直像是杨家的公主一般。
麦子黄了后,没几日就到了夏忙,这一带人俗称“麦收”。麦收最忙的几天,杨鸿和杨鹤都不念书,天天跟着闵氏和杨崎去田里或者果园里帮忙。
好容易麦子收了、打了、秸秆堆了、晒好了,这才消停了。可是消停没两日,杨雁回又发现一桩奇事。
过了夏忙,便到了交田赋的时间。说起赋税,杨雁回便想起那首有名的《杜陵叟》: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这首诗当初看得杨雁回眼泪汪汪,觉得劳苦大众着实不易。
除此之外,她还看过一些记载前朝轶事遗文的书,知晓一些百姓交纳田赋的苦楚。
比如什么“粮胥税吏加米色钱”。所谓“粮胥税吏加米色钱”,便是说税吏借口百姓上交的粮食成色不合格,要另外再加收粮食,其实多收的那些,便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
还有更可恶的什么“踢斛淋尖”,是说粮胥税吏将粮食在大斛里堆成尖状,然后用脚踢,粮米便会溢出来。这样粮户交来的一石粮食,量出来往往只有六斗多。这么一来,粮户便要损失近一倍,而那些溢出来的粮食,便落入粮胥税吏之手。
杨雁回本以为,村民们这下定然要叫苦连天了,不想却意外看到另一幅场景。
在里正通知大家交田赋后,大家伙儿便在规定的时间里,用骡子、牛抑或驴子,套上平板车,装上该交的粮食,和里正一起往县城里去了。
由于人多,乡间的路上竟是车马络绎不绝。杨家靠近村郊,是此次很多村民所经路线,是以,杨雁回得以看到这乡村交纳赋税的情形。
她顿时觉得,果然不可尽信书籍之言。
村民们不但没有叫苦连天,反而各个热情高涨,且一路上都在和同路的人高声说笑。
什么“六大爷,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抱孙子享清福,还帮着做这些啊?”“这也叫个活儿?我还能干不动?”
什么“婶儿,怎么只有你和大壮啊?俺叔呢?”“你叔染了风热,大夫让吃药休息,大壮还小,我怕他吃亏,不放心他一个人来。”
什么 “三伯,多少日子不见了,您老最近好吧?”
还有什么“三槐啊,听说你家打下的粮食不少,同样三十亩地,你家比别人家能多收出一成粮食。你给我点麦种呗?放心,我不白要,我拿东西跟你换。”
反正人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
要说起来,交田赋还是杨家最显眼。单单麦子就装了五车,半熟的桃子又装了两车,另咸鱼两车。
起初杨雁回十分不理解,鱼么,自然是新鲜的好吃,为什么要做成咸鱼再上缴?
她便巴巴地跑去问杨崎,杨崎差点没把刚入口的茶水喷出来:“雁回,你病了一场,连这个都不晓得了?”
“额……”
杨崎:“那鲜鱼能拿去交赋税么?刚入库没两天就臭了。自然得做成咸鱼再上缴。”
“……哦”
就这么,杨崎和闵氏分别盯着粮食和鲜果上缴,杨鸿杨鹤则负责咸鱼,一家人吃过早饭不久,就和伙计一起装车,然后和大伙一道往县城里去了!
刚出了家门口就有人打趣呢,“看看人家杨叔,这叫个威风。咱全年收的粮食也没这么多!”听声音,说话的人年纪不大。
接着,就听杨鹤扬声接过话头:“跟谁哭穷呢,谁不知道你家有两顷地呢!”杨鹤一边说着,声音便渐渐远了。
想来这便是顺民罢,只要吃饱穿暖有余粮,便踏实本分的种地过日子。杨雁回手里拿着一卷书,坐在摇椅上,唇角微微翘起,她越发喜欢如今所在的环境了。
秋吟这时候从屋里出来叫她:“姑娘,好端端的怎地坐在葡萄架下喂蚊子?药好了,快进屋来喝吧。”
杨雁回闻言,笑容立刻消失,变作一脸的凄惨相:“我已经很好了,不用再喝了。”
秋吟走到她身旁,坚持叫她喝药:“这是最后一碗汤药了,好姑娘,你快来吧。”
杨雁回乞求地看着秋吟,小声道:“反正爹娘和哥哥今日都不在,没人看得见,你就倒了呗!”
秋吟却道:“这不成,太太嘱咐的可仔细了,一定叫你吃药。”
这时,灶间传来于妈妈的声音:“姑娘,可不许淘气呀!”
杨雁回皱皱眉,后悔自己说话声音太大了,万一被于妈妈暗地里向母亲告黑状,那就麻烦了。杨家人虽然纵容她,但在吃药这事上,可没人纵着她。
秋吟朝她扮个鬼脸,压低声音道:“姑娘,你就认了吧,有于妈妈这尊大佛在,你逃不掉的。”
于妈妈也从灶间出来了,她两手在腰间的围裙上擦着,假意吓唬她道:“姑娘,好好喝药中午就有扒猪脸吃,不然于妈妈可不给你做!”
杨雁回忙朝她一笑:“妈妈放心,我一定喝光。”开什么玩笑,她不喝药也有扒猪脸吃好不?
夏忙前后,杨家就下大力给伙计们改善伙食,前后已经快吃了半片子猪肉了。于妈妈、何妈妈每日专管伙食,做好了,便推着板车往田间地头去送饭。那会儿于妈妈还说呢,今儿个送田赋回来,大家就有扒猪脸吃了!
于妈妈这才笑道:“这才对吗,于妈妈这就进去做扒猪脸!”
杨雁回暗中撇撇嘴,她早闻见猪扒脸的香味了,当她三岁小娃娃呀,这么蒙她?话说回来,这东西她不喜欢吃好不,倒是以前的杨雁回很喜欢吃!
最终,杨雁回在秋吟的“监视”下,喝下了满满一碗苦汤药。
中午时分,杨崎一行人回来了。粮食鲜果咸鱼都已经缴纳了,换回来三张印着“天宁三年”字样,盖着完税印章的票根。
虽说今上励精图治,吏治尚算清明,但也不是真就那么干净的。如杨家这般的产业,只缴纳田赋是甭想过关的。所以,闵氏准备下的六贯钱也没了———全都作为“茶水钱”,送给税吏了。
田里的玉米种子已点得差不多了,如今田赋也交了,农户们可算能歇口气了。杨崎在院子中摆了两张大桌子,招待这几日拼命奔忙的伙计们。
主家伙食着实不错,大家伙各个吃得兴高采烈。院子里时不时可闻众人的高声笑语。
杨雁回则在屋里,拿着那几张票根左看右看,很是稀罕。她还是第一次瞧见这个呢!
闵氏进屋,瞧见女儿的举动,不由笑道:“雁回,怎么瞧个票根也这么乐?”
杨雁回将票根放下,对闵氏道:“娘,我今儿可是把最后一碗汤药也喝了,以后不用再喝了吧?”
闵氏瞧着女儿白里透红的娇嫩肌肤,笑道:“可算是好了!”
杨雁回得意道:“女儿福大命大,那点小伤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