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节
可是他确实曾抱着她静静地睡在床上,他的呼吸清晰可感,温柔而又轻浅,直至现在似乎还在耳畔。
双澄在黑暗中从枕下摸出那个飞燕荷包,以手指沿着上面高低不平的刺绣轮廓画了几遍,随后才又将它压在底下,恹恹地闭上了眼睛。
她的身子还有些虚弱,迷迷糊糊地将睡未睡之际,却听到外面有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她愣了愣,这宅子里除了她以外,就还剩先前安排留在这儿的使女蕙儿。可这夜黑风高的,蕙儿难道去了院中?
双澄敛眉又屏息倾听一番,此时院中却只有风声穿叶,再无别的动静。
……大概是自己太累了吧?
她这样想着,重新合眼睡去。
******
一夜的风声时高时低,萧萧然竟似深秋,直至天明时分,这风势才算渐渐减小。朝阳缓缓升起,华光穿透薄薄云间,遍洒了宁静肃穆的皇城。
宣德楼上银甲长戟的禁卫列成两排,纹丝不动地伫立于晨曦之中。号角声浑厚幽远,朱漆金环的城门缓缓而开,从大内赶来的端王率领文武官员跪在微冷的砖石道上,等候着即将抵达汴梁的队伍。
日光越来越盛,千万道金辉射向浩远大地。在那御街尽头,五色旗幡飘展于清风之间,浩浩荡荡的车辇已向这边行来。
城墙上的号角声越发响彻云霄,端王在首,百官在后,齐齐朝着那方匍匐叩首。
金漆蟠龙攒柱的马车越来越近,外出多日的官家终于回到了汴梁。
“臣恭迎陛下返京。”端王朗声说着,想及见到官家之后要说的话,低头叩首间不由流露一丝微笑。
然而当他抬起头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官家所乘坐的马车之后,另有一辆攒柱金顶的华贵马车,只不过其上纹饰的乃是云间巨蟒,雄姿高扬,威严迫人。
“免礼。”坐在车中的官家沉声发话,“之前听闻汴梁城中骚乱,你是如何监国的?”
端王不敢抬头,但也未显慌张之意,只道:“城中骚乱只一天,此后早已平息,待等爹爹回宫后,臣一定仔仔细细地禀明实情。”
官家听出他话中有话,此时却听后方的马车中有人轻笑一声。“令谦能在一天之内就将骚乱彻底平息,也称得上是处理得当了,皇兄不必急着审问他,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端王心头一跳,果然不出所料。
然而他还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那后面的马车叩首行礼,“拜见皇叔。”
锦帘扬起一角,淮南王自车中朝着他微笑示意,道:“许久不见,令谦大有风范,倒是让我这做皇叔的自感年华老去,不胜唏嘘。”
第七十九章天与人谋应此时
自宣德门起每一道宫门依次而开,仪仗旗幡飘飘扬扬绵延不绝,端王与其他众臣护送着宝顶蟠龙銮驾缓缓入内。至大庆门,着绛纱服佩宽玉带的雍王与九郎亦在此跪迎,官家并未下车,只简单问了几句,随后车驾便还是沿着大道一径往北。
过紫宸殿,官家与淮南王各自整束衣冠,率领众臣上清香三柱,完毕之后,便按照惯例往宝慈宫叩见太后。
官家与太后虽不合,但淮南王在旁,这面上功夫决计不可马虎。至宝慈宫前,遣内侍进去通报,待等太后发话之后,官家才下了车辇,与淮南王一同入内,众皇子亦跟随在后,不敢有所疏忽。
宝慈宫内燃着清香,垂帘半卷,日影淡然,庭中偶有鸟雀落在枝头,亦很快被这一行人惊扰飞去。
官家踏入正殿,潘太后刚刚在内侍的搀扶下缓步走出。离京二十余日,官家此时乍一望到潘太后,倒是愣怔了一下。
她虽是穿着华服正装,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显雍容高贵,但两颊明显消瘦,行动亦乏力许多。
——以前不可一世,如今抵不住病痛缠身,果然是老了。
官家一边在心底暗暗思量,一边恭恭敬敬向太后行礼,淮南王等人亦躬身问候。潘太后坐在位子上,居高临下地扫视众人。殿上这一个个皆是赵家子孙,衣冠间蟠龙游蟒,各有风采,可如今在她看来,却只觉刺目异常。
官家依例向太后禀告了祭扫皇陵的所见所闻,言辞不失礼数而又简单扼要。潘太后心中暗自盘算,倒是淮南王上前行礼道:“前月正好有守陵官员来报,说是先帝的陵前石兽现出裂痕,臣想请奏娘娘是想办法修缮还是重新遣人打造?”
潘太后脸色一沉,“先帝去世不过十多年而已,为何石兽竟会开裂?当初那些工匠是怎么挑选的石材?”
官家向太后瞥了一眼,当初先帝驾崩来得突然,陵墓虽是早就开始修建,但石兽等物俱是他亲自过问安排的。可太后既然这样问了,他也不得不答道:“娘娘请勿动怒,臣祭扫的时候也看过,虽说是裂痕,其实并不明显。”
潘太后冷哼一声,淮南王见状便道:“皇兄所言如实。石料都是上等的,只是去年夏天极热,又有多次雷暴,冬至后则天降大雪数日不见融化。许是这怪异天气造成了石兽开裂,好在只是极其微小的裂痕,皇兄专门让臣来问问娘娘,也好早作安排。”
“此事绝不能再马虎处置!”太后说着,转而望着官家放慢了语速,“官家离开汴梁那么多天,对城中发生的事情可也清楚?”
官家微一皱眉,“娘娘是说汴梁城中起了骚动之事?臣之前已经接到了五哥派人送来的奏章,但有些事情还未及详细过问。”
太后生硬地笑了笑,“你自是有五哥这个好帮手,处置起事情来雷厉风行,不留空隙。”
官家朝端王望了望,虽听出太后话里有话,却不知她到底所为何事。端王早就知道太后意有所指,但见周围众人皆在,便也只好恭敬答道:“嬢嬢夸奖,臣愧不敢当,只是尽力维持着城中秩序,所幸没造成大乱。”
潘太后唇边冷笑浮起,自白光寺怀思太子被劫之后,她始终也在派人追查。可至今非但寻不到太子踪迹,连一向被视为心腹的钱桦也死在了宫外。虽然钱桦是被她胞弟潘振雄的手下灭口杀死,可在太后看来,若不是那些人劫走了怀思太子,此后的一系列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钱桦也不会命丧黄泉,最终还被抛入汴河。
而这变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是在官家离开汴梁之后就忽然爆发,端王甚至还将九郎也拖涉其中。
故此,她早已认定此事必然是官家所出的计谋。
“五哥倒是人如其名,当真谦逊得很。”太后心中腹诽,面上却还淡然,只是看着这父子着实碍眼,便撑着前额道,“想来你们父子见面还有许多话要说,老身这里也不留客,你们各自散去便是。”
官家本也无心在此久留,便告辞准备离开。淮南王却向他揖了一下,道:“刚才说的事情还未有定断,臣弟想着与娘娘再细细商议一下。”
“……也好,你与娘娘也有一年未见,便留下陪娘娘说说话吧。”官家说罢,端王与其他皇子亦接连告辞。太后并不挽留,望着他们一个个步出大殿,见九郎走在最后,不由唤了一声:“九哥。”
九郎在门槛前停了脚步,怔然回头。
他自进来后除了循例问候与告辞以外没多说一句话,此时忽听得太后叫他,回首间只见她端坐于飞凤錾金椅间,背后是宝光烁烁的屏风,却衬得太后的脸色格外青白。
“嬢嬢,有何事吩咐?”
九郎低声问了一句,留在了殿门边。
他身姿孤卓,转回间还是行动滞碍,那一夜在宝津楼着实伤得不轻。潘太后看着他,门外阳光斜斜射进,九郎的眉目间笼上了一层浅淡的光影。
双澄在黑暗中从枕下摸出那个飞燕荷包,以手指沿着上面高低不平的刺绣轮廓画了几遍,随后才又将它压在底下,恹恹地闭上了眼睛。
她的身子还有些虚弱,迷迷糊糊地将睡未睡之际,却听到外面有轻轻的脚步声响起。
她愣了愣,这宅子里除了她以外,就还剩先前安排留在这儿的使女蕙儿。可这夜黑风高的,蕙儿难道去了院中?
双澄敛眉又屏息倾听一番,此时院中却只有风声穿叶,再无别的动静。
……大概是自己太累了吧?
她这样想着,重新合眼睡去。
******
一夜的风声时高时低,萧萧然竟似深秋,直至天明时分,这风势才算渐渐减小。朝阳缓缓升起,华光穿透薄薄云间,遍洒了宁静肃穆的皇城。
宣德楼上银甲长戟的禁卫列成两排,纹丝不动地伫立于晨曦之中。号角声浑厚幽远,朱漆金环的城门缓缓而开,从大内赶来的端王率领文武官员跪在微冷的砖石道上,等候着即将抵达汴梁的队伍。
日光越来越盛,千万道金辉射向浩远大地。在那御街尽头,五色旗幡飘展于清风之间,浩浩荡荡的车辇已向这边行来。
城墙上的号角声越发响彻云霄,端王在首,百官在后,齐齐朝着那方匍匐叩首。
金漆蟠龙攒柱的马车越来越近,外出多日的官家终于回到了汴梁。
“臣恭迎陛下返京。”端王朗声说着,想及见到官家之后要说的话,低头叩首间不由流露一丝微笑。
然而当他抬起头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官家所乘坐的马车之后,另有一辆攒柱金顶的华贵马车,只不过其上纹饰的乃是云间巨蟒,雄姿高扬,威严迫人。
“免礼。”坐在车中的官家沉声发话,“之前听闻汴梁城中骚乱,你是如何监国的?”
端王不敢抬头,但也未显慌张之意,只道:“城中骚乱只一天,此后早已平息,待等爹爹回宫后,臣一定仔仔细细地禀明实情。”
官家听出他话中有话,此时却听后方的马车中有人轻笑一声。“令谦能在一天之内就将骚乱彻底平息,也称得上是处理得当了,皇兄不必急着审问他,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端王心头一跳,果然不出所料。
然而他还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那后面的马车叩首行礼,“拜见皇叔。”
锦帘扬起一角,淮南王自车中朝着他微笑示意,道:“许久不见,令谦大有风范,倒是让我这做皇叔的自感年华老去,不胜唏嘘。”
第七十九章天与人谋应此时
自宣德门起每一道宫门依次而开,仪仗旗幡飘飘扬扬绵延不绝,端王与其他众臣护送着宝顶蟠龙銮驾缓缓入内。至大庆门,着绛纱服佩宽玉带的雍王与九郎亦在此跪迎,官家并未下车,只简单问了几句,随后车驾便还是沿着大道一径往北。
过紫宸殿,官家与淮南王各自整束衣冠,率领众臣上清香三柱,完毕之后,便按照惯例往宝慈宫叩见太后。
官家与太后虽不合,但淮南王在旁,这面上功夫决计不可马虎。至宝慈宫前,遣内侍进去通报,待等太后发话之后,官家才下了车辇,与淮南王一同入内,众皇子亦跟随在后,不敢有所疏忽。
宝慈宫内燃着清香,垂帘半卷,日影淡然,庭中偶有鸟雀落在枝头,亦很快被这一行人惊扰飞去。
官家踏入正殿,潘太后刚刚在内侍的搀扶下缓步走出。离京二十余日,官家此时乍一望到潘太后,倒是愣怔了一下。
她虽是穿着华服正装,全身上下无一处不显雍容高贵,但两颊明显消瘦,行动亦乏力许多。
——以前不可一世,如今抵不住病痛缠身,果然是老了。
官家一边在心底暗暗思量,一边恭恭敬敬向太后行礼,淮南王等人亦躬身问候。潘太后坐在位子上,居高临下地扫视众人。殿上这一个个皆是赵家子孙,衣冠间蟠龙游蟒,各有风采,可如今在她看来,却只觉刺目异常。
官家依例向太后禀告了祭扫皇陵的所见所闻,言辞不失礼数而又简单扼要。潘太后心中暗自盘算,倒是淮南王上前行礼道:“前月正好有守陵官员来报,说是先帝的陵前石兽现出裂痕,臣想请奏娘娘是想办法修缮还是重新遣人打造?”
潘太后脸色一沉,“先帝去世不过十多年而已,为何石兽竟会开裂?当初那些工匠是怎么挑选的石材?”
官家向太后瞥了一眼,当初先帝驾崩来得突然,陵墓虽是早就开始修建,但石兽等物俱是他亲自过问安排的。可太后既然这样问了,他也不得不答道:“娘娘请勿动怒,臣祭扫的时候也看过,虽说是裂痕,其实并不明显。”
潘太后冷哼一声,淮南王见状便道:“皇兄所言如实。石料都是上等的,只是去年夏天极热,又有多次雷暴,冬至后则天降大雪数日不见融化。许是这怪异天气造成了石兽开裂,好在只是极其微小的裂痕,皇兄专门让臣来问问娘娘,也好早作安排。”
“此事绝不能再马虎处置!”太后说着,转而望着官家放慢了语速,“官家离开汴梁那么多天,对城中发生的事情可也清楚?”
官家微一皱眉,“娘娘是说汴梁城中起了骚动之事?臣之前已经接到了五哥派人送来的奏章,但有些事情还未及详细过问。”
太后生硬地笑了笑,“你自是有五哥这个好帮手,处置起事情来雷厉风行,不留空隙。”
官家朝端王望了望,虽听出太后话里有话,却不知她到底所为何事。端王早就知道太后意有所指,但见周围众人皆在,便也只好恭敬答道:“嬢嬢夸奖,臣愧不敢当,只是尽力维持着城中秩序,所幸没造成大乱。”
潘太后唇边冷笑浮起,自白光寺怀思太子被劫之后,她始终也在派人追查。可至今非但寻不到太子踪迹,连一向被视为心腹的钱桦也死在了宫外。虽然钱桦是被她胞弟潘振雄的手下灭口杀死,可在太后看来,若不是那些人劫走了怀思太子,此后的一系列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钱桦也不会命丧黄泉,最终还被抛入汴河。
而这变故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就是在官家离开汴梁之后就忽然爆发,端王甚至还将九郎也拖涉其中。
故此,她早已认定此事必然是官家所出的计谋。
“五哥倒是人如其名,当真谦逊得很。”太后心中腹诽,面上却还淡然,只是看着这父子着实碍眼,便撑着前额道,“想来你们父子见面还有许多话要说,老身这里也不留客,你们各自散去便是。”
官家本也无心在此久留,便告辞准备离开。淮南王却向他揖了一下,道:“刚才说的事情还未有定断,臣弟想着与娘娘再细细商议一下。”
“……也好,你与娘娘也有一年未见,便留下陪娘娘说说话吧。”官家说罢,端王与其他皇子亦接连告辞。太后并不挽留,望着他们一个个步出大殿,见九郎走在最后,不由唤了一声:“九哥。”
九郎在门槛前停了脚步,怔然回头。
他自进来后除了循例问候与告辞以外没多说一句话,此时忽听得太后叫他,回首间只见她端坐于飞凤錾金椅间,背后是宝光烁烁的屏风,却衬得太后的脸色格外青白。
“嬢嬢,有何事吩咐?”
九郎低声问了一句,留在了殿门边。
他身姿孤卓,转回间还是行动滞碍,那一夜在宝津楼着实伤得不轻。潘太后看着他,门外阳光斜斜射进,九郎的眉目间笼上了一层浅淡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