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
战争的阴影越来越沉重,荀哥儿的书院已经停课了,宋思年和他一老一少两个男子守着一屋子的妇孺,面对越来越紧张的战争形势,一家人心里都充满了惶恐和未知的恐惧。
唯一的一个壮劳力丁大山半个月前接了叶翠儿送到靖边城后,自己却仍留在张家堡未回来,执意要坚持多收一些稻子,害得田氏他们日日担惊受怕地盼着他早日回来。
宋芸娘还没有从殷雪凝逝世的悲痛中走出来,梁国建国以来最惨烈、最宏大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小王子阿鲁克率领着八万大军兵分两路,如同一条毒蛇吐出的蛇信子,分别伸向了宣府和大同这两个边境的重镇。
阿鲁克率领着五万大军直袭击大同,大同外围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军堡几乎全被攻陷,大同岌岌可危。另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则由阿鲁克手下的第一悍将率领,向着宣府城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 宋芸娘、殷雪凝和萧靖娴三个女子有着相同的人生境遇,都曾是娇贵的官家小姐,因为父辈的缘故受连累充军,落入社会的最底层,只是他们不同的努力和选择导致他们有了不同的结局。其中,最软弱、毫无反抗精神的殷雪凝自然是最惨的,至于自私自利、不走正途的萧靖娴,说实话,作者君尚未决定她应该有什么样的结局。虽然坏人不会有好下场是人心所向,但是纵观历史,真正上位的人反而大多是这样的人。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悲哀不会带到书中来,自然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请继续支持哦!!!!
☆、李夫人的担忧
在鞑子的铁蹄已经踏到了宣府城的另一个卫城——靖虏城,靖边城也即将封城之时,丁大山终于拖着一大车的粮食赶了回来。
田氏一看到丁大山便冲过去好一阵子的捶打和哭骂。丁大山倒是挺委屈,他一边抱着脑袋左躲右闪,一边叫着:“娘,娘,孩儿这不是好好儿地回来了吗?娘,你听我解释。”
宋芸娘他们在大松一口气的同时,也都是又好气又好笑,纷纷上前劝解。
丁大山方道:“你们别看我虽然一直没有回来,可我一直在关注战事,要不然怎么能这么及时地赶回来。鞑子这一次来得凶,不多准备点儿粮食怎么和他们耗下去。地里的稻子已经收了一大半,还有十来亩实在是还不急收割了。不过你们放心,税粮我已经交了,剩下的都拖了过来。”
“你这个臭小子,命都快保不住了,你还记得交什么税粮?你就算不交,那刘青山还能将我们怎么样?他现在自身都难保!”田氏忍不住抄起一个鸡毛掸子就又要敲打丁大山的头。
丁大山不幸中招,他捂住脑袋“嗷”的叫了一声,一边跳着躲闪,一边委屈地叫道:“娘,我哪里是为了刘大人,我是为了张家堡的乡亲们。”
乱吵吵的室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田氏也拿着鸡毛掸子愣在那里。只听丁大山的声音低沉了下来,有了几分沉重和沧桑,“鞑子要打来了,谁知道会围城多长时间,我多给张家堡交点儿粮食,说不定到时候就可以多活一条命……”
一番话毕,宋芸娘他们都陷入了沉默。叶翠儿想到留在张家堡无法前来的家人,更是忍不住大哭起来。
“山子,疼不疼?”田氏愣了半晌儿忙上前心疼地摸着丁大山的头,一边眼泪也是淌个不停。
“对了,我这次在外面还听到了一个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再多的鞑子咱们也不怕了,就安安心心地等着吧!”丁大山突然想起了什么,眉飞色舞的说着,
“山子,什么事?”
“大山哥?”
“快说,快说,别卖关子!”
众人都好奇的看着他,七嘴八舌地问着。
丁大山得意洋洋地笑了笑,“告诉你们吧,听说圣上带着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了,势必要与鞑子大战一场。你们想啊,圣上都来了,那鞑子还不得被打得落花流水,逃得远远地,咱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真的?”
“你说的可当真?”
众人或惊或喜,或不予相信,只有李氏呆呆站了一会儿,突然冷冷哼了一声:“御驾亲征?他是嫌命太长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大惊失色。宋思年急忙冲着宋芸娘使了个眼色,一旁的荀哥儿已经机灵的冲到院门口将门紧紧关了起来。
“亲家母,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说不得,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啊!”尽管门已经关上,宋思年仍然一脸紧张地小声劝说。
李氏眉头紧锁,面色沉重,好似心头压着重重大山。她沉默了一会儿,看到面色惊慌的众人,突然展颜一笑,“瞧我,真是老糊涂了,乱说话。圣上御驾亲征当然是好事。”
她看了看乱糟糟的院子,立即挺直了脊背,又恢复成了当年那个沉着从容的侯府夫人,镇定自若地指挥着:“你们都愣着干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玥儿、翠儿,你们帮着大山将这堆粮食收拾一下;荀哥儿,你带着钰哥儿回房念书去;蔓儿,你带着妍姐儿去芸娘房里,哄着她睡一会儿。芸娘,你随我来。”转身刚走几步,看到宋思年焦急的面孔,她顿了顿又道:“亲家公也一起来吧。”
一走进正房,李氏便收敛了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坐在太师椅上皱着眉思索着,宋芸娘也顺势关上了房门。
“亲家公,芸娘,我担心这次御驾亲征没那么简单。皇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四年前我们在京城之时他的身子便不是很好,现在只怕是更甚。这次他居然会御驾亲征,我怀疑背后有阴谋,搞不好朝廷又有大的动荡啊!”
这些宫闱秘事、朝廷内斗距离宋思年和宋芸娘的世界实在是太遥远,他们二人都愣愣看着李氏,嘴张了张,却不知如何开口。
李氏突然产生了一股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她叹了口气,向他们讲述了一些往事。
梁惠帝是梁国开国以来的第四任皇帝,□□皇帝是马上得的天下,经过了几代人的征战,到了他这一代,基本可以算的上是四海皆安,周边大的征战没有,小的战事却仍是不断。
梁惠帝非常崇敬自己曾经南征北战的曾祖父和祖父,年轻时也十分重视马上功夫和拳脚武术,还时不时组织皇亲贵族们到郊外狩一狩猎、比一比武,自己也常常亲自上阵,但是除此之外,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的实战经验。
特别是这些年来,他宠信宦官刘振和张贵妃,年老体弱之际又迷上了炼丹。刘振和张贵妃狼狈为奸,教唆着梁惠帝疏远了皇后和太子,当年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皇后一族铲除干净,萧靖北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惨遭灭族,被充军到张家堡。
“奇怪的是,太子已经被幽禁四五年了,却一直没有听到重立太子的消息。”李氏深深皱起了眉头,她虽然远离京城,却时时注意着皇城里动态,“最受宠的张贵妃仅生了六皇子,今年才十五岁。她想让自己的儿子越过前头的几个已经成年的皇子当上太子,只怕还有不小的阻力。”
李氏眼里突然闪出一丝锐光,猛地立起身来,“皇上一直不立新太子,就说明他对太子还留有余地。若非如此,当年他也不会那么轻易放我们一马……,莫非……莫非皇上有了为太子翻案的意图,引起了张贵妃他们的恐慌,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撺掇着皇上离京……若果真如此,只怕皇上此行甚是危险。”她不顾宋思年和宋芸娘震惊的神情,急急地走到门口,拉开房门,“大山,你过来一下。”
正在搬米袋的丁大山小跑着过来,脸涨得通红,汗水正顺着脸颊往下淌着,憨憨的笑问:“李婶婶,您有什么事情?”
“你快别干活了,出去打探一下,皇上此次御驾亲征,随行的有什么人,京城里又是什么人留守?”
丁大山怔愣了一下,面露为难之色。宋芸娘想了想,便回房取了一小袋碎银子给他,“城里的军爷、官宅里的下人、茶馆里、酒楼里的各色客人,也许有知道些许消息的人。凭这些银子和他们套套近乎,总会有些消息。大山哥,就辛苦你出去打探一下。”
丁大山虽然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氏为何关心这样的事情,还这般郑重其事,但他还是立即出了门,在外边晃悠了小半天后,临近傍晚才回到家里。
“听说,圣上这次率领了三十万大军,京城里的文武大臣,我大梁国最最神勇的五军营、神机营和三千营这京中三大营都浩浩荡荡地随着他来了,端的是威武。”丁大山匆匆喝了一口茶,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他打探了一个下午的消息。
“那京城里是谁留守?”李氏着急地问着。
“这个?”丁大山挠了挠头,“这个问的也不是很清楚,好像说是一个姓张的宰相留守,还有一个皇子监国……”
“是不是六皇子?”
“好像……好像是吧。问了好些人都不清楚,皇上都来了,谁还管什么皇子不皇子的啊?”
李氏一下子脸上惨白,失魂落魄地慢慢向房里走去。宋芸娘急忙走过去搀扶着她,一边小声安慰:“娘,您也不要太过忧心,也许不是您所想的那样。”
“皇子监国?”李氏苦笑了几声,“其实我早就想到只会这种结果,却偏偏还要不死心地去问一问。”她低声慢慢讲述着,“皇上一共十个皇子,太子已被幽禁,二皇子生母低贱,三皇子年幼时患过病有些迟钝,四皇子与太子同为皇后所生,早已被发配到远在广西的封地,无诏不得回京。七、八、九、十这四个皇子还只是小娃娃,能够监国的就只有五皇子和六皇子,五皇子的母妃贤妃一向为张贵妃马首是瞻。这次既然是张宰相留在京城主持大局,自然是他的外孙六皇子监国……”李氏又苦笑了几声,“皇上啊皇上,您这次一出来,就是将皇权拱手让给了姓张的一家啊……”
宋芸娘紧紧握着李氏的手,只觉得一片冰凉濡湿,还微微颤抖着。
李氏突然用力抓紧了芸娘的手,“芸娘,你可知道,若果真是六皇子坐了江山,我们的日子可能会更不好过。皇上会放我们一马,但是那个女人不会。张贵妃心如蛇蝎,睚眦必报,她曾经被皇后压了小半辈子,张宰相更是和侯爷当了一辈子的对头。当年的事情即使不是他们一手策划,也必定离不开他们的推波助澜。芸娘,我很担心……”
“娘,这都是您的猜想。皇上这次这么大的阵势御驾亲征,怎么可能跑来白白送死,就算他身后的三十万大军不顶事,咱边境上还驻守着十几万大军呢。娘,我们就只管安心等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
☆、如山倒的败势
李氏的担忧也好,宋芸娘的期望也罢,这一屋子的妇孺都无法左右战争的局势,只能无能为力的待在小院子里,静待战事的发展。
靖边城已经封城,城墙外面围了大量的流民,天天在城门口哀求和嚎哭,可是刘守备下令紧闭城门,一个也不能放进来。
大半个月后,靖边城内物价飞涨,涨得最快、最不可思议的是各种粮食。一些不良的粮商在此关头发起了国难财,他们屯粮自居,将粮食卖出了天价。
城内一些贫苦的人家存粮告罄,又买不起高价粮,胆子小的只好在街头乞讨,胆子大的则干脆三五成群地聚集起来,打家劫舍。他们不敢到家丁成群的大户人家,便将目标锁定了萧家这样的一般人家。城里的官兵都将精力放到城防之上,无心他顾,这些盗贼便越发猖獗。
这些日子,隔壁左右都进过盗贼,对门的男主人还在反抗时不幸被贼人砍伤。宋芸娘家也未能幸免,被盗贼“光顾”过几次,幸好丁大山拼着一身蛮力打退了盗贼,却将一屋子的妇孺吓个半死。
王姨娘便趁着白天外面还太平,去了一趟王远的府邸,也不知她是如何恳求了萧靖娴,居然带了两个王远的家丁回来。这两个家丁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都是腰挎朴刀,虎虎生威地立在那儿。有了这两个人充当守卫,宋芸娘他们便心安了许多。
天气已经转寒,一到夜晚更是寒气逼人。宋芸娘他们搬来的匆忙,再加上增加了人口,经过了快一个月只出不进的消耗,家中的柴火、粮食存量都已不多。
他们不知道这一次封城会持续多久,更不知萧靖北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安全。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呆在家里,减少木柴和粮食的消耗。除了保证怀孕的芸娘和钰哥儿、妍姐儿两个孩子有足够的吃食,其他人每餐都是略略吃了几口便都心照不宣地搁下筷子,谎称吃饱。
到了晚上,他们舍不得烧炕或者炭盆,偏偏当时搬家时走得匆忙,被子什么的又大多留在张家堡未带过来,便只能蜷缩在冰冷的炕上,在漫长又寒冷的黑夜默默祈祷着,期盼皇上带来的大军和边境的将士们能够早日驱除鞑虏,解决百姓们脱离这样的痛苦。李氏和王姨娘他们更是日日吃斋念佛,为萧靖北祈福。
靖边城仍然紧闭城门,静静屹立在那儿。鞑子的军队并未驰骋到城下,也许他们正在别的地方肆虐,也许他们被梁国的大军阻在了途中。无论外面战事如何,城里的人都一无所知,高大的城墙阻碍了外界的一切消息。
宋芸娘每日白天都是打起精神强颜欢笑,镇定的安抚李氏他们。到了晚上,她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暗夜,轻轻抚着已有些凸出的小腹,想着外面残酷的战事和毫无音讯的萧靖北,未知的恐惧如暗黑的夜一般紧紧包围着她,她心痛如绞,却只能默默地流着眼泪。
这一日,靖边城如往日一般,宁静中带着小小的喧闹和嘈杂,街上仍有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大多数店铺虽然生意一落千丈,但仍然坚持开着门。茶馆里更是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探听着城门外的消息。只有紧紧关闭着的城门和城墙上全部武装、神情凝重的士兵,提醒着人们靖边城的战争危机并未解除。
中午时分,突然间乌云蔽日,黄沙漫天,闷雷般的马蹄声隐隐响起,疾速向靖边城滚来。宋芸娘他们坐在家里都感觉得到地面在震动,还听得到远处马嘶鸣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已经到了城墙边上,李氏他们都脸色苍白地呆呆坐在那儿,无法抑制地发着抖。
“我得出去看看去!”丁大山忍不住站起来,毅然走向院门。
“山子,去不得!”田氏急忙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一边眼泪已经流了出来,“外面太危险了,就留在家里吧!”
丁大山满脸的焦急和烦躁,“我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好有个应对。”
“还能有什么事情,听这动静就知道已经兵临城下了。”宋芸娘想起了几年前张家堡被围城的一幕,她将跑来跑去的妍姐儿一把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心中充满了不安。
妍姐儿皱了皱秀气的小眉头,仰着头看着屋子里表情沉重而紧张的大人们,细声细气地问:“娘,兵临城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兵?”
一直沉默着的荀哥儿突然道:“我们也别自己吓自己,说不定外面是自己人呢。不是说皇上带了几十万人马御驾亲征吗?也许是咱们梁国自己的军队。”
此言一出,众人都神色一亮,丁大山更是急着要出去打探消息。此时听得到院子外面闹哄哄的声响,还有许多人家站在门口互相紧张地询问的声音。
丁大山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出了门,沿路顺便约了左邻右舍七八个壮男,一起往城门而去。
宋芸娘他们紧闭院门,静静守在家中,等候丁大山的消息。
几个时辰后,城墙外又有了动静,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又渐渐远去。似乎是有军队在城外驻扎了小半天,此刻又开拔到其他地方去。
宋芸娘他们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儿,李氏突然面露喜色,“城外的军队走了,看来真的是自己的军队,才会这样不伤靖边城一兵一卒便轻易离去。”
宋芸娘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这件事情透着蹊跷和古怪,她心里沉甸甸的,似乎有着不好的预感。
傍晚时分,丁大山终于跌跌撞撞地回来了,他脸色惨白,神色惊恐,额上是密密的细汗,一进门便一屁股瘫软在地上,看着焦急的看着他的一大家子人,带着哭音嚷道:“完了,完了,几十万大军都没了,皇上也被俘了……”
“什么?……”李氏双眼一翻白,晕了过去。
本就惊慌失措的宋芸娘他们这下更是慌乱,惊叫声,妍姐儿的哭喊声,王姨娘慌着跑到厨房里倒热水,沿途撞翻了几张凳子,打碎了几只瓷碗……
好一番人仰马翻的忙乱后,李氏终于悠悠醒转了过来,看着紧张地围着她的芸娘他们,还未开口,她的眼泪便掉了下来。嘴唇颤抖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问道:“大山呢?”
丁大山急忙挤上前,满脸的愧疚,“李婶婶,我在这儿。”方才他一回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嚷出了外面悲壮的战情,却未想到家里的这些妇孺老的老、弱的弱,无法承受住这样的噩耗。方才除了李氏一口气上不来晕了过去,宋思年他们也都是惊吓的半死。
“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氏虚弱地问着。
丁大山便将今日在城门处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原来,方才围在城门之外的果真是阿鲁克的军队。只是他们并未攻城,而是派使者在门外喊话,称梁惠帝已经被他们俘虏,此时正在他们的军中,他们传来了梁惠帝的口谕,命靖边城官兵速速开城门受降,迎接皇上。
李守备也甚是狡猾,他拒不开城门,声称靖边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小小的军堡,城内大小官员无一人见过皇上,无法辨认阿鲁克俘虏的是不是皇上。并且,靖边城是宣府城的卫城,一切行动要听宣府总兵的号令。最后建议阿鲁克去三十里之外的宣府城,那里官员级别高,见过皇上的不在少数,只要宣府总兵受降,靖边城一定随着受降。
阿鲁克见靖边城拒不开门,不愿消耗兵力攻城,便调转马头,率军去了宣府城。
“好一个狡猾的守备大人,居然就这样将鞑子大军推到宣府城去了。”宋芸娘冷笑了几声,“只是到底皇上有没有被俘,鞑子说的是真是假,现在还未可知啊!”
宋思年也深以为然,“皇上带着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居然会被俘,实在是匪夷所思。我看这只怕是鞑子的诡计,不太可信。”
李氏却不是很赞同,“战场上的事情,真真假假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鞑子的大队军队居然一路行到这里,又往更深处的宣府城而去,定是我梁国的军队未能拦截住他们。皇上就算没有被俘,也是凶多吉少啊……”
“李婶婶忧虑得很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鞑子不会贸然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依我所见,要么皇上真的已被鞑子俘虏,要么皇上的军队已经战败,并且败得很惨。”荀哥儿镇定的开口。
荀哥儿这两年长高了许多,已经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他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色直缀,身子立得像一株笔挺的小树,面容沉静,神色淡定,几年的潜心苦读生涯令他周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明亮有神的眼睛里显现出读书人的博学和睿智。
唯一的一个壮劳力丁大山半个月前接了叶翠儿送到靖边城后,自己却仍留在张家堡未回来,执意要坚持多收一些稻子,害得田氏他们日日担惊受怕地盼着他早日回来。
宋芸娘还没有从殷雪凝逝世的悲痛中走出来,梁国建国以来最惨烈、最宏大的战争终于爆发了。小王子阿鲁克率领着八万大军兵分两路,如同一条毒蛇吐出的蛇信子,分别伸向了宣府和大同这两个边境的重镇。
阿鲁克率领着五万大军直袭击大同,大同外围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军堡几乎全被攻陷,大同岌岌可危。另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则由阿鲁克手下的第一悍将率领,向着宣府城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 宋芸娘、殷雪凝和萧靖娴三个女子有着相同的人生境遇,都曾是娇贵的官家小姐,因为父辈的缘故受连累充军,落入社会的最底层,只是他们不同的努力和选择导致他们有了不同的结局。其中,最软弱、毫无反抗精神的殷雪凝自然是最惨的,至于自私自利、不走正途的萧靖娴,说实话,作者君尚未决定她应该有什么样的结局。虽然坏人不会有好下场是人心所向,但是纵观历史,真正上位的人反而大多是这样的人。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悲哀不会带到书中来,自然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请继续支持哦!!!!
☆、李夫人的担忧
在鞑子的铁蹄已经踏到了宣府城的另一个卫城——靖虏城,靖边城也即将封城之时,丁大山终于拖着一大车的粮食赶了回来。
田氏一看到丁大山便冲过去好一阵子的捶打和哭骂。丁大山倒是挺委屈,他一边抱着脑袋左躲右闪,一边叫着:“娘,娘,孩儿这不是好好儿地回来了吗?娘,你听我解释。”
宋芸娘他们在大松一口气的同时,也都是又好气又好笑,纷纷上前劝解。
丁大山方道:“你们别看我虽然一直没有回来,可我一直在关注战事,要不然怎么能这么及时地赶回来。鞑子这一次来得凶,不多准备点儿粮食怎么和他们耗下去。地里的稻子已经收了一大半,还有十来亩实在是还不急收割了。不过你们放心,税粮我已经交了,剩下的都拖了过来。”
“你这个臭小子,命都快保不住了,你还记得交什么税粮?你就算不交,那刘青山还能将我们怎么样?他现在自身都难保!”田氏忍不住抄起一个鸡毛掸子就又要敲打丁大山的头。
丁大山不幸中招,他捂住脑袋“嗷”的叫了一声,一边跳着躲闪,一边委屈地叫道:“娘,我哪里是为了刘大人,我是为了张家堡的乡亲们。”
乱吵吵的室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田氏也拿着鸡毛掸子愣在那里。只听丁大山的声音低沉了下来,有了几分沉重和沧桑,“鞑子要打来了,谁知道会围城多长时间,我多给张家堡交点儿粮食,说不定到时候就可以多活一条命……”
一番话毕,宋芸娘他们都陷入了沉默。叶翠儿想到留在张家堡无法前来的家人,更是忍不住大哭起来。
“山子,疼不疼?”田氏愣了半晌儿忙上前心疼地摸着丁大山的头,一边眼泪也是淌个不停。
“对了,我这次在外面还听到了一个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再多的鞑子咱们也不怕了,就安安心心地等着吧!”丁大山突然想起了什么,眉飞色舞的说着,
“山子,什么事?”
“大山哥?”
“快说,快说,别卖关子!”
众人都好奇的看着他,七嘴八舌地问着。
丁大山得意洋洋地笑了笑,“告诉你们吧,听说圣上带着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了,势必要与鞑子大战一场。你们想啊,圣上都来了,那鞑子还不得被打得落花流水,逃得远远地,咱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真的?”
“你说的可当真?”
众人或惊或喜,或不予相信,只有李氏呆呆站了一会儿,突然冷冷哼了一声:“御驾亲征?他是嫌命太长了吗?”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大惊失色。宋思年急忙冲着宋芸娘使了个眼色,一旁的荀哥儿已经机灵的冲到院门口将门紧紧关了起来。
“亲家母,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可说不得,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啊!”尽管门已经关上,宋思年仍然一脸紧张地小声劝说。
李氏眉头紧锁,面色沉重,好似心头压着重重大山。她沉默了一会儿,看到面色惊慌的众人,突然展颜一笑,“瞧我,真是老糊涂了,乱说话。圣上御驾亲征当然是好事。”
她看了看乱糟糟的院子,立即挺直了脊背,又恢复成了当年那个沉着从容的侯府夫人,镇定自若地指挥着:“你们都愣着干嘛,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玥儿、翠儿,你们帮着大山将这堆粮食收拾一下;荀哥儿,你带着钰哥儿回房念书去;蔓儿,你带着妍姐儿去芸娘房里,哄着她睡一会儿。芸娘,你随我来。”转身刚走几步,看到宋思年焦急的面孔,她顿了顿又道:“亲家公也一起来吧。”
一走进正房,李氏便收敛了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坐在太师椅上皱着眉思索着,宋芸娘也顺势关上了房门。
“亲家公,芸娘,我担心这次御驾亲征没那么简单。皇上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四年前我们在京城之时他的身子便不是很好,现在只怕是更甚。这次他居然会御驾亲征,我怀疑背后有阴谋,搞不好朝廷又有大的动荡啊!”
这些宫闱秘事、朝廷内斗距离宋思年和宋芸娘的世界实在是太遥远,他们二人都愣愣看着李氏,嘴张了张,却不知如何开口。
李氏突然产生了一股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她叹了口气,向他们讲述了一些往事。
梁惠帝是梁国开国以来的第四任皇帝,□□皇帝是马上得的天下,经过了几代人的征战,到了他这一代,基本可以算的上是四海皆安,周边大的征战没有,小的战事却仍是不断。
梁惠帝非常崇敬自己曾经南征北战的曾祖父和祖父,年轻时也十分重视马上功夫和拳脚武术,还时不时组织皇亲贵族们到郊外狩一狩猎、比一比武,自己也常常亲自上阵,但是除此之外,他就再没有其他任何的实战经验。
特别是这些年来,他宠信宦官刘振和张贵妃,年老体弱之际又迷上了炼丹。刘振和张贵妃狼狈为奸,教唆着梁惠帝疏远了皇后和太子,当年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皇后一族铲除干净,萧靖北一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惨遭灭族,被充军到张家堡。
“奇怪的是,太子已经被幽禁四五年了,却一直没有听到重立太子的消息。”李氏深深皱起了眉头,她虽然远离京城,却时时注意着皇城里动态,“最受宠的张贵妃仅生了六皇子,今年才十五岁。她想让自己的儿子越过前头的几个已经成年的皇子当上太子,只怕还有不小的阻力。”
李氏眼里突然闪出一丝锐光,猛地立起身来,“皇上一直不立新太子,就说明他对太子还留有余地。若非如此,当年他也不会那么轻易放我们一马……,莫非……莫非皇上有了为太子翻案的意图,引起了张贵妃他们的恐慌,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撺掇着皇上离京……若果真如此,只怕皇上此行甚是危险。”她不顾宋思年和宋芸娘震惊的神情,急急地走到门口,拉开房门,“大山,你过来一下。”
正在搬米袋的丁大山小跑着过来,脸涨得通红,汗水正顺着脸颊往下淌着,憨憨的笑问:“李婶婶,您有什么事情?”
“你快别干活了,出去打探一下,皇上此次御驾亲征,随行的有什么人,京城里又是什么人留守?”
丁大山怔愣了一下,面露为难之色。宋芸娘想了想,便回房取了一小袋碎银子给他,“城里的军爷、官宅里的下人、茶馆里、酒楼里的各色客人,也许有知道些许消息的人。凭这些银子和他们套套近乎,总会有些消息。大山哥,就辛苦你出去打探一下。”
丁大山虽然有些丈二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李氏为何关心这样的事情,还这般郑重其事,但他还是立即出了门,在外边晃悠了小半天后,临近傍晚才回到家里。
“听说,圣上这次率领了三十万大军,京城里的文武大臣,我大梁国最最神勇的五军营、神机营和三千营这京中三大营都浩浩荡荡地随着他来了,端的是威武。”丁大山匆匆喝了一口茶,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他打探了一个下午的消息。
“那京城里是谁留守?”李氏着急地问着。
“这个?”丁大山挠了挠头,“这个问的也不是很清楚,好像说是一个姓张的宰相留守,还有一个皇子监国……”
“是不是六皇子?”
“好像……好像是吧。问了好些人都不清楚,皇上都来了,谁还管什么皇子不皇子的啊?”
李氏一下子脸上惨白,失魂落魄地慢慢向房里走去。宋芸娘急忙走过去搀扶着她,一边小声安慰:“娘,您也不要太过忧心,也许不是您所想的那样。”
“皇子监国?”李氏苦笑了几声,“其实我早就想到只会这种结果,却偏偏还要不死心地去问一问。”她低声慢慢讲述着,“皇上一共十个皇子,太子已被幽禁,二皇子生母低贱,三皇子年幼时患过病有些迟钝,四皇子与太子同为皇后所生,早已被发配到远在广西的封地,无诏不得回京。七、八、九、十这四个皇子还只是小娃娃,能够监国的就只有五皇子和六皇子,五皇子的母妃贤妃一向为张贵妃马首是瞻。这次既然是张宰相留在京城主持大局,自然是他的外孙六皇子监国……”李氏又苦笑了几声,“皇上啊皇上,您这次一出来,就是将皇权拱手让给了姓张的一家啊……”
宋芸娘紧紧握着李氏的手,只觉得一片冰凉濡湿,还微微颤抖着。
李氏突然用力抓紧了芸娘的手,“芸娘,你可知道,若果真是六皇子坐了江山,我们的日子可能会更不好过。皇上会放我们一马,但是那个女人不会。张贵妃心如蛇蝎,睚眦必报,她曾经被皇后压了小半辈子,张宰相更是和侯爷当了一辈子的对头。当年的事情即使不是他们一手策划,也必定离不开他们的推波助澜。芸娘,我很担心……”
“娘,这都是您的猜想。皇上这次这么大的阵势御驾亲征,怎么可能跑来白白送死,就算他身后的三十万大军不顶事,咱边境上还驻守着十几万大军呢。娘,我们就只管安心等着吧。”
作者有话要说:
☆、如山倒的败势
李氏的担忧也好,宋芸娘的期望也罢,这一屋子的妇孺都无法左右战争的局势,只能无能为力的待在小院子里,静待战事的发展。
靖边城已经封城,城墙外面围了大量的流民,天天在城门口哀求和嚎哭,可是刘守备下令紧闭城门,一个也不能放进来。
大半个月后,靖边城内物价飞涨,涨得最快、最不可思议的是各种粮食。一些不良的粮商在此关头发起了国难财,他们屯粮自居,将粮食卖出了天价。
城内一些贫苦的人家存粮告罄,又买不起高价粮,胆子小的只好在街头乞讨,胆子大的则干脆三五成群地聚集起来,打家劫舍。他们不敢到家丁成群的大户人家,便将目标锁定了萧家这样的一般人家。城里的官兵都将精力放到城防之上,无心他顾,这些盗贼便越发猖獗。
这些日子,隔壁左右都进过盗贼,对门的男主人还在反抗时不幸被贼人砍伤。宋芸娘家也未能幸免,被盗贼“光顾”过几次,幸好丁大山拼着一身蛮力打退了盗贼,却将一屋子的妇孺吓个半死。
王姨娘便趁着白天外面还太平,去了一趟王远的府邸,也不知她是如何恳求了萧靖娴,居然带了两个王远的家丁回来。这两个家丁身材高大,孔武有力,都是腰挎朴刀,虎虎生威地立在那儿。有了这两个人充当守卫,宋芸娘他们便心安了许多。
天气已经转寒,一到夜晚更是寒气逼人。宋芸娘他们搬来的匆忙,再加上增加了人口,经过了快一个月只出不进的消耗,家中的柴火、粮食存量都已不多。
他们不知道这一次封城会持续多久,更不知萧靖北现在身在何方,是否安全。他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呆在家里,减少木柴和粮食的消耗。除了保证怀孕的芸娘和钰哥儿、妍姐儿两个孩子有足够的吃食,其他人每餐都是略略吃了几口便都心照不宣地搁下筷子,谎称吃饱。
到了晚上,他们舍不得烧炕或者炭盆,偏偏当时搬家时走得匆忙,被子什么的又大多留在张家堡未带过来,便只能蜷缩在冰冷的炕上,在漫长又寒冷的黑夜默默祈祷着,期盼皇上带来的大军和边境的将士们能够早日驱除鞑虏,解决百姓们脱离这样的痛苦。李氏和王姨娘他们更是日日吃斋念佛,为萧靖北祈福。
靖边城仍然紧闭城门,静静屹立在那儿。鞑子的军队并未驰骋到城下,也许他们正在别的地方肆虐,也许他们被梁国的大军阻在了途中。无论外面战事如何,城里的人都一无所知,高大的城墙阻碍了外界的一切消息。
宋芸娘每日白天都是打起精神强颜欢笑,镇定的安抚李氏他们。到了晚上,她望着窗外黑漆漆的暗夜,轻轻抚着已有些凸出的小腹,想着外面残酷的战事和毫无音讯的萧靖北,未知的恐惧如暗黑的夜一般紧紧包围着她,她心痛如绞,却只能默默地流着眼泪。
这一日,靖边城如往日一般,宁静中带着小小的喧闹和嘈杂,街上仍有着三三两两的人群,大多数店铺虽然生意一落千丈,但仍然坚持开着门。茶馆里更是挤满了人,七嘴八舌地探听着城门外的消息。只有紧紧关闭着的城门和城墙上全部武装、神情凝重的士兵,提醒着人们靖边城的战争危机并未解除。
中午时分,突然间乌云蔽日,黄沙漫天,闷雷般的马蹄声隐隐响起,疾速向靖边城滚来。宋芸娘他们坐在家里都感觉得到地面在震动,还听得到远处马嘶鸣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已经到了城墙边上,李氏他们都脸色苍白地呆呆坐在那儿,无法抑制地发着抖。
“我得出去看看去!”丁大山忍不住站起来,毅然走向院门。
“山子,去不得!”田氏急忙跑过去一把拉住他,一边眼泪已经流了出来,“外面太危险了,就留在家里吧!”
丁大山满脸的焦急和烦躁,“我出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好有个应对。”
“还能有什么事情,听这动静就知道已经兵临城下了。”宋芸娘想起了几年前张家堡被围城的一幕,她将跑来跑去的妍姐儿一把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心中充满了不安。
妍姐儿皱了皱秀气的小眉头,仰着头看着屋子里表情沉重而紧张的大人们,细声细气地问:“娘,兵临城下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兵?”
一直沉默着的荀哥儿突然道:“我们也别自己吓自己,说不定外面是自己人呢。不是说皇上带了几十万人马御驾亲征吗?也许是咱们梁国自己的军队。”
此言一出,众人都神色一亮,丁大山更是急着要出去打探消息。此时听得到院子外面闹哄哄的声响,还有许多人家站在门口互相紧张地询问的声音。
丁大山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出了门,沿路顺便约了左邻右舍七八个壮男,一起往城门而去。
宋芸娘他们紧闭院门,静静守在家中,等候丁大山的消息。
几个时辰后,城墙外又有了动静,哒哒的马蹄声响起,又渐渐远去。似乎是有军队在城外驻扎了小半天,此刻又开拔到其他地方去。
宋芸娘他们面面相觑,有些摸不着头脑。愣了半晌儿,李氏突然面露喜色,“城外的军队走了,看来真的是自己的军队,才会这样不伤靖边城一兵一卒便轻易离去。”
宋芸娘心情却没有那么轻松,这件事情透着蹊跷和古怪,她心里沉甸甸的,似乎有着不好的预感。
傍晚时分,丁大山终于跌跌撞撞地回来了,他脸色惨白,神色惊恐,额上是密密的细汗,一进门便一屁股瘫软在地上,看着焦急的看着他的一大家子人,带着哭音嚷道:“完了,完了,几十万大军都没了,皇上也被俘了……”
“什么?……”李氏双眼一翻白,晕了过去。
本就惊慌失措的宋芸娘他们这下更是慌乱,惊叫声,妍姐儿的哭喊声,王姨娘慌着跑到厨房里倒热水,沿途撞翻了几张凳子,打碎了几只瓷碗……
好一番人仰马翻的忙乱后,李氏终于悠悠醒转了过来,看着紧张地围着她的芸娘他们,还未开口,她的眼泪便掉了下来。嘴唇颤抖了半天,才哆哆嗦嗦地问道:“大山呢?”
丁大山急忙挤上前,满脸的愧疚,“李婶婶,我在这儿。”方才他一回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嚷出了外面悲壮的战情,却未想到家里的这些妇孺老的老、弱的弱,无法承受住这样的噩耗。方才除了李氏一口气上不来晕了过去,宋思年他们也都是惊吓的半死。
“大山,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氏虚弱地问着。
丁大山便将今日在城门处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原来,方才围在城门之外的果真是阿鲁克的军队。只是他们并未攻城,而是派使者在门外喊话,称梁惠帝已经被他们俘虏,此时正在他们的军中,他们传来了梁惠帝的口谕,命靖边城官兵速速开城门受降,迎接皇上。
李守备也甚是狡猾,他拒不开城门,声称靖边城只是边境上的一个小小的军堡,城内大小官员无一人见过皇上,无法辨认阿鲁克俘虏的是不是皇上。并且,靖边城是宣府城的卫城,一切行动要听宣府总兵的号令。最后建议阿鲁克去三十里之外的宣府城,那里官员级别高,见过皇上的不在少数,只要宣府总兵受降,靖边城一定随着受降。
阿鲁克见靖边城拒不开门,不愿消耗兵力攻城,便调转马头,率军去了宣府城。
“好一个狡猾的守备大人,居然就这样将鞑子大军推到宣府城去了。”宋芸娘冷笑了几声,“只是到底皇上有没有被俘,鞑子说的是真是假,现在还未可知啊!”
宋思年也深以为然,“皇上带着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居然会被俘,实在是匪夷所思。我看这只怕是鞑子的诡计,不太可信。”
李氏却不是很赞同,“战场上的事情,真真假假实在是说不清楚。不过,鞑子的大队军队居然一路行到这里,又往更深处的宣府城而去,定是我梁国的军队未能拦截住他们。皇上就算没有被俘,也是凶多吉少啊……”
“李婶婶忧虑得很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鞑子不会贸然撒下这样的弥天大谎。依我所见,要么皇上真的已被鞑子俘虏,要么皇上的军队已经战败,并且败得很惨。”荀哥儿镇定的开口。
荀哥儿这两年长高了许多,已经长成了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他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青色直缀,身子立得像一株笔挺的小树,面容沉静,神色淡定,几年的潜心苦读生涯令他周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明亮有神的眼睛里显现出读书人的博学和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