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坠 第14节
其实安乐堂是真好,除了没出息,哪样都比尚仪局强。出头冒尖的人多了,必有争斗,像安乐堂这样没落到根儿上的,反倒个个都有赤诚之心。
但这地方,确实不宜长留,颐行将来可是立志当皇贵妃的人,皇帝要死了也不上安乐堂来,长期呆在这里人会倦懒,万一过上一年半载,连上进的心也没了,那大哥哥和大侄女儿,谁又能捞他们出来?
荣葆挺舍不得她走,十三四岁的孩子,什么话都敢说,瞧了众人一圈,晃了晃脑袋,“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地儿,好容易来了一朵花儿,这还没满一个月呢,就要走。老天爷也不可怜可怜我,嬷嬷们上了年纪气性儿大,老撕扯我耳朵,我愿意姑姑留在这儿,姑姑说话多好听啊,不像嬷嬷们阎王奶奶似的。”
才说完,就挨嬷嬷凿了脑瓜子。
高管事却不想留人,说走吧走吧,“凤凰就该落在梧桐树上,在别的地儿沾点土星子也是埋汰。姑娘别嫌我多嘴,你家如今遇了事儿,亲友都生疏了,进了宫也没人敢给你打点,一切都得靠自己。宫里头水深得很,行走多留点儿神,要是往后又挨了罚,就自请上安乐堂来吧,咱们这儿除了死人多点儿,活着的人心肝都不黑。”
这算是掏心掏肺的实在话了,颐行心里明白,点头说是,“我一定记着谙达和大伙儿的好。我不回来啦,等我将来混出个前程,把你们从这儿摘出去。”
嗳,大伙儿都笑起来,“就等着你这句话呢,来吧,奔前程去吧!”众人像送义士一样,把她送出了安乐堂。
重新回到尚仪局,颐行也有种凯旋归来的感觉,院儿里来往的人看见她,不免冷嘲热讽,“还有回来的一天呢,够能耐的。”
颐行由她们去说,并不往心里去,挎着包袱回他坦,发现原来的位置叫人给占了,又没个大宫女来给她重新指派,不得已,只好去东次间找带她的琴姑姑请示下。
琴姑姑一向不怎么待见她,一位姑姑带领的不止一个新人,这头正教小宫女往白棉纸上喷水熨烫制作手纸,见颐行进来也不搭理,反倒把视线调往别处去了。
颐行吸口气,叫了声姑姑,“给姑姑请安,我得了吴尚仪的令儿,回来述职啦。”
琴姑姑嗯了声,“听说了。”
“姑姑,我的铺位给人填了,要不姑姑另给我安排个地方吧。”
结果就换来了琴姑姑的没好气儿。
“我这一天天的,忙完了这头忙那头,哪儿有闲工夫给你指派他坦。你去各屋瞧瞧,有空着的地方,放下铺盖卷就是了,又不是凤回巢,还得找什么好地界儿。”
所以呀,回了尚仪局就是这境遇,有时候火气旺些,真想把铺盖砸在那起子小人脑袋上。
人活于世不时会遇上这种人,就像夏太医说的,有一分权,非当十分用。世上真主子反倒不可怕,最可怕就是这类二道主子,那才是热脸贴冷屁股,油盐不进呢。
可这个时候,也不容她撒野,回头又把自己折腾回安乐堂。她只有忍气吞声,提着铺盖又出来,因天气渐渐热起来,脸上出了一层薄汗,出门遇着风,倒是一阵清凉。
这时候碰上银朱从外头回来,一见她就蹦起来,欢天喜地叫着姑爸,迎了上来。
“您这么快就回来了?我原打算这两天想想辙,过去瞧您的呢。”边说边上下打量她,“您在那儿还好吧?那地方多瘆人的,把您吓坏了吧?”
颐行笑着说没有,压声道:“那是个没有尔虞我诈的好去处,我在那儿尽遇着好人了。可今儿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找不着……”
银朱说:“您一走,琴姑姑就领人进来了。没事儿,我往边上挪挪,您和我睡一块儿。”
可话才说完,没等颐行点头,琴姑姑就从里头出来了,说不成,“每个他坦都有定员,你们能挤挤,别人未必愿意和你们挤,别白占了别人便宜。”
银朱一脑,叉起腰就要回嘴,这时含珍由嬷嬷搀扶着从宫门上进来,见了这阵仗,笑着说:“这是怎么了,多大的事儿,我在门外头都听见了。”
要论辈儿,宫女里头含珍算高的,加上她又是吴尚仪的干闺女,不论是谁都要让她几分面子。
琴姑姑笑着说:“您可算大安啦,给您道喜呀。”
含珍回了礼,“老天爷不收愣头青来着,又放我回来了。你们才刚争什么呢?是安顿不了他坦么?”
银朱道:“颐行回来没了落脚的地方,我想让她和我搭伙凑合,琴姑姑不让。”
含珍哦了声,“是这么回事儿……按说他坦确实有定员,不能胡乱填人进去,没的大伙儿夜里睡不舒坦。”
她这么一说,主持了公道,琴姑姑道:“可不嘛,如今这辈儿的新人真了不得,我才说了一句,就要和我叫板。”
含珍笑了笑,转头对颐行道:“他坦里的规矩不能坏,您也得有住处。要是不嫌弃,您上我那儿去吧!我的屋子就我一个人住,多少人背后都说闲话呢,您来了正有个伴儿……”说着又望向银朱,“这是您的小姐妹?乐意就一块儿去吧,人多了才热闹呢。”
她的话说完,银朱和颐行乐了,琴姑姑脸上顿时不是颜色起来。自己才给完她们排头吃,含珍出来做了和事佬,闹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要说尚仪局里办事,谁又服谁?含珍还不是仗着吴尚仪这层关系,才在尚仪局里吆五喝六。
琴姑姑不好阻拦,挤出了一个干涩的笑,“也好,你们上含珍姑姑那里去吧,她身子弱,半夜里有个什么,你们也好照应。”
颐行和银朱才不管她这些酸话,三人一间屋,和二十个人一张大通铺,那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境遇了。普通宫女子得苦熬多少年,熬成了姑姑才有造化住四人一间的屋子,她们可好,比姑姑们还便利呢。这下子再也不必听人解溲的声音,再也不担心管教嬷嬷提着板子半夜查房了,颐行因祸得福,银朱鸡犬升天了。
含珍复又笑笑,让嬷嬷扶着先回他坦了,琴姑姑心里老大的不称意,恰好一个小宫女出来蹲安,说让姑姑检阅,被她厉声喝叱:“急什么!”
别看大宫女都是熬出头的,但终归还是分三六九等,琴姑姑和含珍未必没有嫌隙,又被她扫了脸,心里自然不受用,连转身都带着气急败坏那股子劲儿。
银朱和颐行看她进了正殿,相视一笑,且不管那许多,两个人一块儿回大通铺,替银朱收拾东西。
银朱问她:“姑爸,您在安乐堂,救的就是这位姑姑啊?”
要说救,可不是她的功劳,颐行说:“我就是打了个下手。”把夏太医显圣的事儿告诉了银朱。
银朱琢磨半天嗟叹:“您这是有贵人相助,老话儿怎么说来着,扬汤止沸,莫若去薪。他让您有恩于珍姑姑,珍姑姑自然保您……姑爸,您离当上皇贵妃又近一步啦。”
两个臭皮匠凑在一块儿,说的都是高兴事儿,仿佛皇贵妃的位分就在眼前,擎等着颐行坐上去了。
不过这话还是只能私底下说,要是叫第三个人知道,难免被人耻笑,说尚家才下台一位皇后,这么急不可待就有人想当皇贵妃。这宫里还没有过皇贵妃呢,老姑奶奶上赶着倒贴侄女婿,真是不要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唉,可能有大志者,都是寂寞的吧!颐行和银朱收拾好了东西,就欢欢喜喜搬进了含珍的他坦。
一个人住的屋子,果真不是大通铺能比的呀,这屋里有床有桌有柜子不说,还有一架不错的妆台。
颐行看见这妆台,有点儿出神,站在跟前好半天不挪窝。银朱见了上来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想起在家的日子了……想家,想我额涅。”
银朱一听也怅然,谁能不想家呢,在家不论好歹不受窝囊气,在宫里谁都能欺负你。可进不进宫,不由自己说了算,到了年纪就得报效主子,这是大英入关以来就定下的规矩。
含珍正站在门前,指派苏拉另搭两张床,听见她们的话,怅然道:“才进宫的还有兴头想家,等时候一长,渐渐就把家忘了。”
对于有些宫女子来说,紫禁城就是将来落叶的归处。服役多年后,出去家里头没人了,或是年纪太大没有前程,这辈子除了伺候人,什么都不会,与其上外头受下等人的腌臜气,还不如让有身份的使唤来得心服口服。
银朱扭头问含珍:“姑姑,您将来还出去吗?”
含珍脸上无甚表情,半晌才道:“在宫里年月久了,看不上外头的那份乱,还是宫里好,处处讲规矩,不愁吃喝,就这样了吧。”也不去问她们将来的打算,只对颐行道,“我身上大好了,但因得过痨疾,御前是去不成了,多可惜的,原本还能给您铺条路呢,好歹不让您埋没在宫女里头,让皇上知道有您这么个人儿。我想了又想,这回万寿节是个好时机,大宴上端茶递水的,都由尚仪局指派。我去吴尚仪跟前讨个人情,纵使不能给御桌上茶点,伺候妃位上的也成。三妃的品阶高,就在贵妃之下,离皇上的御座也近。老姑奶奶您生得好,只要在皇上跟前露脸,兴许不日就有说头儿了,也未可知。”
这么一来颐行倒有些不好意思。她和银朱是胡诌惯了的,从来不避讳说心里话,但和含珍终究还不相熟,人家打算把她送到御前去,显得她多想登高枝儿似的。
她脚尖蹉地,绞着手指头说:“我才进宫,这差事给了我,怕招别人非议。”
含珍却莞尔,“靠脸皮活着,宫里人得死一大半儿。您留宫,原本应当上位晋封的,可……难保没人背后使手段。错过了一回就得自己想辙,要不就老死在深宫,您可是尚家人,尚家人不想当娘娘,甘愿做小宫女儿?这话说出去,谁也不能信。”
这也算着实说进心缝儿里去了,三个人互觑着对方,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对于皇帝,颐行一点儿也不好奇,她琢磨的是怎么能在大宴上露脸。当然有了含珍,她就如有神助了,吴尚仪起先只答应让她伺候大宴,没打算把她送到太后和皇帝眼皮子底下去,但架不住含珍哀求,点头之前把颐行叫到值房里,当着含珍的面,把前头的恩怨都做了个了结。
“我原不打算把你送到前头去的,实在是你资历浅,言行还不够端稳,那样的大日子,倘或出了半点差错,连我也脱不了干系。可眼下咱们姑娘求我,我不好驳她的面子,就破例给你个机会吧!当初你进宫,二选和三选是我经的手,最后没能参加御选,你未必不恼我,我也没旁的可说,一人一个命罢了。如今我既把你往前送,将来你好了,我不求你报答我,若是不好了,只求你别连累我,我就足了。”
简而言之,吴尚仪的意思就是将来你若有出息,不记恨我打压你的过往就行了。一个被硬筛下来的人,为了避免被报复,当然想尽法子不让她有出头之日。无奈后来牵扯上了含珍,吴尚仪在宫里就含珍这么一个亲人,好歹得顾念顾念她的心思。
颐行答应得很爽快,“谢谢尚仪栽培我,不管我将来有没有出息,都不会忘了您的好处。”
吴尚仪颔首,沉默了下方道:“你预备预备,这两天跟着含珍好好学规矩,学成了才能让你往前头去。宫里主儿都不好相与,你是知道的,可别冲撞了谁,回头皇上没见着,反落个狗头铡伺候,那可就糟了。”
含珍憋着笑,给颐行递了个眼色。
在宫里办差,缺的就是好机会。
颐行昂着脖子挺着胸,还没怎么着呢,就已经感觉到朝冠加诸在她脑袋上的份量了。
第21章 (就是他?)
——
要说有个实心教你的好师傅,那是事半功倍的造化,含珍当然是瞧着救命的恩情上,才那么和颜悦色地指导颐行和银朱。
“上茶点的时候,人得挨边站着,不能挡在皇上和小主之间,也不能让主子瞧你的后脑勺。”含珍一手端着果盘儿,人微微地躬着,向她们传授端盘的技巧,“宫里主儿都是金贵人,不愿意咱们当奴才的挨她们太近,所以你得站在四尺远的地方,抻着胳膊伺候。抻胳膊这项,练的就是手上的绝活儿,得稳,上盘儿的时候手不能哆嗦,更不能让码好的点心滚落。小主儿们忌讳多,一碟子饽饽到了她跟前,连形儿都没了,兆头不好,要惹她生气的。”233
颐行和银朱听着她的吩咐,看她亲自给她们做示范,只见那手腕子细细地,却又蕴含无穷力量,能挽起千钧似的。心里暗暗感慨,这种基本功真是长年累月积攒起来的,像她们这号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照资历上来说,确实不配出没于那么要紧的场合。
含珍像是看出了她们的纠结,两个人眉头都拧出花来了,便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了不得,心细着点儿就成了。还有一宗,上点心茶水的时候,得由尊至卑来,通常一桌上有高低两个品阶的嫔妃,两旁各有宫女伺候吃食,高位嫔妃先上,后才轮着位分较低的那位。撤盘子则是反过来,先撤下手的,再撤上首的,这里头有大讲究,可万万不能弄错了。”
颐行没想到,光是上盘点心就满是门道。以前她在家受人伺候,也没人和她同桌,家里过个节,唱个堂会什么的,她都是一人单开一桌。
所以说辈分大有大的好处,坐着豁亮,宽敞。但大又有大的不圆满,因为她用不着做小伏低,也鲜有机会品咂这些细节。如今得一样一样学着,一样一样深深记在脑子里,好在她有这个悟性,也愿意下笨功夫,学起来还不算太难。
于是这两天时间,全花在端盘子上了,从一开始的颤颤巍巍,到后来的八风不动,进步是显见的,连含珍都夸她学得好。
好容易到了万寿节正日子,这天一起来就看见宫廷处处张灯结彩。因是普天同庆的日子,据说皇帝得吃两席,头一席在太和殿里升座,接受百官朝贺,第二席则退回内庭,陪着皇太后和嫔妃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头一席宫女是上不去的,基本都由侍膳太监伺候,第二席设在乾清宫里,这才由尚仪局张罗着,让宫女服侍太后和主儿们用膳。
前头的是国宴,气氛自然庄重,后边的是家宴,相对就松散许多了。颐行并一众宫女,先给每桌上了果盘儿,因为皇帝还没到,暂且开不了席面,就退在一旁侍立待命。
这时候六宫小主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穿着吉服,头上戴钿子,一时间满眼珠翠层叠,扎堆儿聚集在太后跟前行礼,简直分不清谁是谁来。
颐行从没见过这么多好看的女人,那种兴头儿,恍惚又回到江南时候,一大帮子涂脂抹粉的女子粉墨登场,说着最好听的话,扬着最优美的声调,在你面前走过场。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这里不能叫好,也不能洒钱,就看着她们你来我往,她得努力从人堆儿里辨认,哪个位分最高,哪个位分最低。
当然高品级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那个戴着五凤钿的必是贵妃无疑。颐行轻轻瞧上一眼,就把她的样貌记下了,贵妃生得不算顶美,但很端庄,想是所有妃嫔中年纪最长的,举手投足很有四平八稳的从容气度。
贵妃如今执掌六宫,统领嫔妃的事儿全由她来做,她细声对太后道:“万寿节前,奴才已经和各宫商议定了给主子爷的贺礼,只怕哪里不周全,还请太后先掌眼。”
太后惯常不问俗事,平时无非念念佛,插插花,将自己保养得白胖喜人。
听裕贵妃这么说,摆了摆手,“你们孝敬皇帝,还有不上心的么?且别忙让我过目,留着一块儿瞧,大伙儿也图个热闹。”
还是怡妃最善于讨太后的好,她和太后本来就出自一家,自然和别个不同些,笑着说:“万岁爷过完了生日,八月里还有您的寿诞呢。不瞒您说,您的寿礼我可早早儿预备好了,一准儿是您喜欢的物件,我花了好大劲儿才淘换来的呢。”
其他人看不惯她那股轻佻样儿,又一次捷足先登,真没意思得很。
可架不住太后喜欢呀,也是大庭广众下赏她脸,顺嘴打探了一句是什么,怡妃打趣说:“万岁爷的寿礼您要留着大伙儿热闹,您的寿礼奴才也得留着,到时候好撑足自己的场面呀。没的这会儿说了,将来就不稀奇了,太后的新鲜劲儿一过,不赏我回礼了可怎么办!”
太后笑起来,“你这猴儿,还惦记我的回礼呢。”
太后一笑,大家都得跟着笑,一时间场面上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只是帕子掩盖后的唇角究竟扭了几道弯,就没人知道了。
颐行冷眼看着,觉得花团锦簇赏心悦目,但扒开了说也怪无聊的。不过不能把这份无聊挂在脸上,就得放平了眉目,谨慎站她的班儿。
可那么个出挑的美人,站在人堆里也不能被淹没。藻井下的九龙珠灯高悬着,照得正殿里一片辉煌,挨墙靠壁的一溜宫女里头,还数那细长身条儿,凤眉妙目的姑娘最打眼。
后宫里头的风声向来传得很快,吴尚仪把尚家老姑奶奶安排进了伺候大宴的名单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想必是受了裕贵妃的嘱托,才给这丫头冒尖的机会。起先大伙儿觉得一个十六岁娇生惯养的小丫头,再了得又能怎么样,结果一见真神,生得如此挑不出毛刺的好相貌,这下子心头就有些异样了。
比先头皇后还要美上五分,这就是老姑奶奶头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众人对她的评价。
不说是遗腹子吗,尚家老太爷和太夫人五十多才有的她,合该生得豆芽菜似的才对。之前打发出去探看的宫女太监,报回来的大多是“样貌周正”,想来是怕刺激了主子。如今见了活人,受的刺激可更大了。
小小年纪生得妖俏,保不定是个妖孽,难怪万岁爷亲自叮嘱裕贵妃,让她多加看顾些呢,许是多年前就有了私情?当初皇上还是太子那会儿下过江南,保不定还是青梅竹马?
可想想又不能,这还差着辈分呢,纵是万岁爷年纪比她大了六岁,她也是废后的姑爸。万岁爷最讲人伦,对她特意关照,大概是出于成全长辈的体面吧!
既露了头,得叫各宫姐妹认认脸,好知道往后要忌惮的人长了个什么模样。
咸福宫的穆嫔先出了声,“那个宫女瞧着面善,像在哪儿见过似的。”
果然大家顺水推舟把视线挪了过去,开始装模作样冥思苦想,是谁呢,究竟是谁呢……
但这地方,确实不宜长留,颐行将来可是立志当皇贵妃的人,皇帝要死了也不上安乐堂来,长期呆在这里人会倦懒,万一过上一年半载,连上进的心也没了,那大哥哥和大侄女儿,谁又能捞他们出来?
荣葆挺舍不得她走,十三四岁的孩子,什么话都敢说,瞧了众人一圈,晃了晃脑袋,“咱们这鸟不拉屎的地儿,好容易来了一朵花儿,这还没满一个月呢,就要走。老天爷也不可怜可怜我,嬷嬷们上了年纪气性儿大,老撕扯我耳朵,我愿意姑姑留在这儿,姑姑说话多好听啊,不像嬷嬷们阎王奶奶似的。”
才说完,就挨嬷嬷凿了脑瓜子。
高管事却不想留人,说走吧走吧,“凤凰就该落在梧桐树上,在别的地儿沾点土星子也是埋汰。姑娘别嫌我多嘴,你家如今遇了事儿,亲友都生疏了,进了宫也没人敢给你打点,一切都得靠自己。宫里头水深得很,行走多留点儿神,要是往后又挨了罚,就自请上安乐堂来吧,咱们这儿除了死人多点儿,活着的人心肝都不黑。”
这算是掏心掏肺的实在话了,颐行心里明白,点头说是,“我一定记着谙达和大伙儿的好。我不回来啦,等我将来混出个前程,把你们从这儿摘出去。”
嗳,大伙儿都笑起来,“就等着你这句话呢,来吧,奔前程去吧!”众人像送义士一样,把她送出了安乐堂。
重新回到尚仪局,颐行也有种凯旋归来的感觉,院儿里来往的人看见她,不免冷嘲热讽,“还有回来的一天呢,够能耐的。”
颐行由她们去说,并不往心里去,挎着包袱回他坦,发现原来的位置叫人给占了,又没个大宫女来给她重新指派,不得已,只好去东次间找带她的琴姑姑请示下。
琴姑姑一向不怎么待见她,一位姑姑带领的不止一个新人,这头正教小宫女往白棉纸上喷水熨烫制作手纸,见颐行进来也不搭理,反倒把视线调往别处去了。
颐行吸口气,叫了声姑姑,“给姑姑请安,我得了吴尚仪的令儿,回来述职啦。”
琴姑姑嗯了声,“听说了。”
“姑姑,我的铺位给人填了,要不姑姑另给我安排个地方吧。”
结果就换来了琴姑姑的没好气儿。
“我这一天天的,忙完了这头忙那头,哪儿有闲工夫给你指派他坦。你去各屋瞧瞧,有空着的地方,放下铺盖卷就是了,又不是凤回巢,还得找什么好地界儿。”
所以呀,回了尚仪局就是这境遇,有时候火气旺些,真想把铺盖砸在那起子小人脑袋上。
人活于世不时会遇上这种人,就像夏太医说的,有一分权,非当十分用。世上真主子反倒不可怕,最可怕就是这类二道主子,那才是热脸贴冷屁股,油盐不进呢。
可这个时候,也不容她撒野,回头又把自己折腾回安乐堂。她只有忍气吞声,提着铺盖又出来,因天气渐渐热起来,脸上出了一层薄汗,出门遇着风,倒是一阵清凉。
这时候碰上银朱从外头回来,一见她就蹦起来,欢天喜地叫着姑爸,迎了上来。
“您这么快就回来了?我原打算这两天想想辙,过去瞧您的呢。”边说边上下打量她,“您在那儿还好吧?那地方多瘆人的,把您吓坏了吧?”
颐行笑着说没有,压声道:“那是个没有尔虞我诈的好去处,我在那儿尽遇着好人了。可今儿回来,连个落脚的地方也找不着……”
银朱说:“您一走,琴姑姑就领人进来了。没事儿,我往边上挪挪,您和我睡一块儿。”
可话才说完,没等颐行点头,琴姑姑就从里头出来了,说不成,“每个他坦都有定员,你们能挤挤,别人未必愿意和你们挤,别白占了别人便宜。”
银朱一脑,叉起腰就要回嘴,这时含珍由嬷嬷搀扶着从宫门上进来,见了这阵仗,笑着说:“这是怎么了,多大的事儿,我在门外头都听见了。”
要论辈儿,宫女里头含珍算高的,加上她又是吴尚仪的干闺女,不论是谁都要让她几分面子。
琴姑姑笑着说:“您可算大安啦,给您道喜呀。”
含珍回了礼,“老天爷不收愣头青来着,又放我回来了。你们才刚争什么呢?是安顿不了他坦么?”
银朱道:“颐行回来没了落脚的地方,我想让她和我搭伙凑合,琴姑姑不让。”
含珍哦了声,“是这么回事儿……按说他坦确实有定员,不能胡乱填人进去,没的大伙儿夜里睡不舒坦。”
她这么一说,主持了公道,琴姑姑道:“可不嘛,如今这辈儿的新人真了不得,我才说了一句,就要和我叫板。”
含珍笑了笑,转头对颐行道:“他坦里的规矩不能坏,您也得有住处。要是不嫌弃,您上我那儿去吧!我的屋子就我一个人住,多少人背后都说闲话呢,您来了正有个伴儿……”说着又望向银朱,“这是您的小姐妹?乐意就一块儿去吧,人多了才热闹呢。”
她的话说完,银朱和颐行乐了,琴姑姑脸上顿时不是颜色起来。自己才给完她们排头吃,含珍出来做了和事佬,闹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要说尚仪局里办事,谁又服谁?含珍还不是仗着吴尚仪这层关系,才在尚仪局里吆五喝六。
琴姑姑不好阻拦,挤出了一个干涩的笑,“也好,你们上含珍姑姑那里去吧,她身子弱,半夜里有个什么,你们也好照应。”
颐行和银朱才不管她这些酸话,三人一间屋,和二十个人一张大通铺,那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境遇了。普通宫女子得苦熬多少年,熬成了姑姑才有造化住四人一间的屋子,她们可好,比姑姑们还便利呢。这下子再也不必听人解溲的声音,再也不担心管教嬷嬷提着板子半夜查房了,颐行因祸得福,银朱鸡犬升天了。
含珍复又笑笑,让嬷嬷扶着先回他坦了,琴姑姑心里老大的不称意,恰好一个小宫女出来蹲安,说让姑姑检阅,被她厉声喝叱:“急什么!”
别看大宫女都是熬出头的,但终归还是分三六九等,琴姑姑和含珍未必没有嫌隙,又被她扫了脸,心里自然不受用,连转身都带着气急败坏那股子劲儿。
银朱和颐行看她进了正殿,相视一笑,且不管那许多,两个人一块儿回大通铺,替银朱收拾东西。
银朱问她:“姑爸,您在安乐堂,救的就是这位姑姑啊?”
要说救,可不是她的功劳,颐行说:“我就是打了个下手。”把夏太医显圣的事儿告诉了银朱。
银朱琢磨半天嗟叹:“您这是有贵人相助,老话儿怎么说来着,扬汤止沸,莫若去薪。他让您有恩于珍姑姑,珍姑姑自然保您……姑爸,您离当上皇贵妃又近一步啦。”
两个臭皮匠凑在一块儿,说的都是高兴事儿,仿佛皇贵妃的位分就在眼前,擎等着颐行坐上去了。
不过这话还是只能私底下说,要是叫第三个人知道,难免被人耻笑,说尚家才下台一位皇后,这么急不可待就有人想当皇贵妃。这宫里还没有过皇贵妃呢,老姑奶奶上赶着倒贴侄女婿,真是不要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唉,可能有大志者,都是寂寞的吧!颐行和银朱收拾好了东西,就欢欢喜喜搬进了含珍的他坦。
一个人住的屋子,果真不是大通铺能比的呀,这屋里有床有桌有柜子不说,还有一架不错的妆台。
颐行看见这妆台,有点儿出神,站在跟前好半天不挪窝。银朱见了上来问她怎么了,她说:“我想起在家的日子了……想家,想我额涅。”
银朱一听也怅然,谁能不想家呢,在家不论好歹不受窝囊气,在宫里谁都能欺负你。可进不进宫,不由自己说了算,到了年纪就得报效主子,这是大英入关以来就定下的规矩。
含珍正站在门前,指派苏拉另搭两张床,听见她们的话,怅然道:“才进宫的还有兴头想家,等时候一长,渐渐就把家忘了。”
对于有些宫女子来说,紫禁城就是将来落叶的归处。服役多年后,出去家里头没人了,或是年纪太大没有前程,这辈子除了伺候人,什么都不会,与其上外头受下等人的腌臜气,还不如让有身份的使唤来得心服口服。
银朱扭头问含珍:“姑姑,您将来还出去吗?”
含珍脸上无甚表情,半晌才道:“在宫里年月久了,看不上外头的那份乱,还是宫里好,处处讲规矩,不愁吃喝,就这样了吧。”也不去问她们将来的打算,只对颐行道,“我身上大好了,但因得过痨疾,御前是去不成了,多可惜的,原本还能给您铺条路呢,好歹不让您埋没在宫女里头,让皇上知道有您这么个人儿。我想了又想,这回万寿节是个好时机,大宴上端茶递水的,都由尚仪局指派。我去吴尚仪跟前讨个人情,纵使不能给御桌上茶点,伺候妃位上的也成。三妃的品阶高,就在贵妃之下,离皇上的御座也近。老姑奶奶您生得好,只要在皇上跟前露脸,兴许不日就有说头儿了,也未可知。”
这么一来颐行倒有些不好意思。她和银朱是胡诌惯了的,从来不避讳说心里话,但和含珍终究还不相熟,人家打算把她送到御前去,显得她多想登高枝儿似的。
她脚尖蹉地,绞着手指头说:“我才进宫,这差事给了我,怕招别人非议。”
含珍却莞尔,“靠脸皮活着,宫里人得死一大半儿。您留宫,原本应当上位晋封的,可……难保没人背后使手段。错过了一回就得自己想辙,要不就老死在深宫,您可是尚家人,尚家人不想当娘娘,甘愿做小宫女儿?这话说出去,谁也不能信。”
这也算着实说进心缝儿里去了,三个人互觑着对方,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对于皇帝,颐行一点儿也不好奇,她琢磨的是怎么能在大宴上露脸。当然有了含珍,她就如有神助了,吴尚仪起先只答应让她伺候大宴,没打算把她送到太后和皇帝眼皮子底下去,但架不住含珍哀求,点头之前把颐行叫到值房里,当着含珍的面,把前头的恩怨都做了个了结。
“我原不打算把你送到前头去的,实在是你资历浅,言行还不够端稳,那样的大日子,倘或出了半点差错,连我也脱不了干系。可眼下咱们姑娘求我,我不好驳她的面子,就破例给你个机会吧!当初你进宫,二选和三选是我经的手,最后没能参加御选,你未必不恼我,我也没旁的可说,一人一个命罢了。如今我既把你往前送,将来你好了,我不求你报答我,若是不好了,只求你别连累我,我就足了。”
简而言之,吴尚仪的意思就是将来你若有出息,不记恨我打压你的过往就行了。一个被硬筛下来的人,为了避免被报复,当然想尽法子不让她有出头之日。无奈后来牵扯上了含珍,吴尚仪在宫里就含珍这么一个亲人,好歹得顾念顾念她的心思。
颐行答应得很爽快,“谢谢尚仪栽培我,不管我将来有没有出息,都不会忘了您的好处。”
吴尚仪颔首,沉默了下方道:“你预备预备,这两天跟着含珍好好学规矩,学成了才能让你往前头去。宫里主儿都不好相与,你是知道的,可别冲撞了谁,回头皇上没见着,反落个狗头铡伺候,那可就糟了。”
含珍憋着笑,给颐行递了个眼色。
在宫里办差,缺的就是好机会。
颐行昂着脖子挺着胸,还没怎么着呢,就已经感觉到朝冠加诸在她脑袋上的份量了。
第21章 (就是他?)
——
要说有个实心教你的好师傅,那是事半功倍的造化,含珍当然是瞧着救命的恩情上,才那么和颜悦色地指导颐行和银朱。
“上茶点的时候,人得挨边站着,不能挡在皇上和小主之间,也不能让主子瞧你的后脑勺。”含珍一手端着果盘儿,人微微地躬着,向她们传授端盘的技巧,“宫里主儿都是金贵人,不愿意咱们当奴才的挨她们太近,所以你得站在四尺远的地方,抻着胳膊伺候。抻胳膊这项,练的就是手上的绝活儿,得稳,上盘儿的时候手不能哆嗦,更不能让码好的点心滚落。小主儿们忌讳多,一碟子饽饽到了她跟前,连形儿都没了,兆头不好,要惹她生气的。”233
颐行和银朱听着她的吩咐,看她亲自给她们做示范,只见那手腕子细细地,却又蕴含无穷力量,能挽起千钧似的。心里暗暗感慨,这种基本功真是长年累月积攒起来的,像她们这号半路杀出的程咬金,照资历上来说,确实不配出没于那么要紧的场合。
含珍像是看出了她们的纠结,两个人眉头都拧出花来了,便笑道:“其实也没什么了不得,心细着点儿就成了。还有一宗,上点心茶水的时候,得由尊至卑来,通常一桌上有高低两个品阶的嫔妃,两旁各有宫女伺候吃食,高位嫔妃先上,后才轮着位分较低的那位。撤盘子则是反过来,先撤下手的,再撤上首的,这里头有大讲究,可万万不能弄错了。”
颐行没想到,光是上盘点心就满是门道。以前她在家受人伺候,也没人和她同桌,家里过个节,唱个堂会什么的,她都是一人单开一桌。
所以说辈分大有大的好处,坐着豁亮,宽敞。但大又有大的不圆满,因为她用不着做小伏低,也鲜有机会品咂这些细节。如今得一样一样学着,一样一样深深记在脑子里,好在她有这个悟性,也愿意下笨功夫,学起来还不算太难。
于是这两天时间,全花在端盘子上了,从一开始的颤颤巍巍,到后来的八风不动,进步是显见的,连含珍都夸她学得好。
好容易到了万寿节正日子,这天一起来就看见宫廷处处张灯结彩。因是普天同庆的日子,据说皇帝得吃两席,头一席在太和殿里升座,接受百官朝贺,第二席则退回内庭,陪着皇太后和嫔妃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头一席宫女是上不去的,基本都由侍膳太监伺候,第二席设在乾清宫里,这才由尚仪局张罗着,让宫女服侍太后和主儿们用膳。
前头的是国宴,气氛自然庄重,后边的是家宴,相对就松散许多了。颐行并一众宫女,先给每桌上了果盘儿,因为皇帝还没到,暂且开不了席面,就退在一旁侍立待命。
这时候六宫小主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穿着吉服,头上戴钿子,一时间满眼珠翠层叠,扎堆儿聚集在太后跟前行礼,简直分不清谁是谁来。
颐行从没见过这么多好看的女人,那种兴头儿,恍惚又回到江南时候,一大帮子涂脂抹粉的女子粉墨登场,说着最好听的话,扬着最优美的声调,在你面前走过场。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这里不能叫好,也不能洒钱,就看着她们你来我往,她得努力从人堆儿里辨认,哪个位分最高,哪个位分最低。
当然高品级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那个戴着五凤钿的必是贵妃无疑。颐行轻轻瞧上一眼,就把她的样貌记下了,贵妃生得不算顶美,但很端庄,想是所有妃嫔中年纪最长的,举手投足很有四平八稳的从容气度。
贵妃如今执掌六宫,统领嫔妃的事儿全由她来做,她细声对太后道:“万寿节前,奴才已经和各宫商议定了给主子爷的贺礼,只怕哪里不周全,还请太后先掌眼。”
太后惯常不问俗事,平时无非念念佛,插插花,将自己保养得白胖喜人。
听裕贵妃这么说,摆了摆手,“你们孝敬皇帝,还有不上心的么?且别忙让我过目,留着一块儿瞧,大伙儿也图个热闹。”
还是怡妃最善于讨太后的好,她和太后本来就出自一家,自然和别个不同些,笑着说:“万岁爷过完了生日,八月里还有您的寿诞呢。不瞒您说,您的寿礼我可早早儿预备好了,一准儿是您喜欢的物件,我花了好大劲儿才淘换来的呢。”
其他人看不惯她那股轻佻样儿,又一次捷足先登,真没意思得很。
可架不住太后喜欢呀,也是大庭广众下赏她脸,顺嘴打探了一句是什么,怡妃打趣说:“万岁爷的寿礼您要留着大伙儿热闹,您的寿礼奴才也得留着,到时候好撑足自己的场面呀。没的这会儿说了,将来就不稀奇了,太后的新鲜劲儿一过,不赏我回礼了可怎么办!”
太后笑起来,“你这猴儿,还惦记我的回礼呢。”
太后一笑,大家都得跟着笑,一时间场面上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只是帕子掩盖后的唇角究竟扭了几道弯,就没人知道了。
颐行冷眼看着,觉得花团锦簇赏心悦目,但扒开了说也怪无聊的。不过不能把这份无聊挂在脸上,就得放平了眉目,谨慎站她的班儿。
可那么个出挑的美人,站在人堆里也不能被淹没。藻井下的九龙珠灯高悬着,照得正殿里一片辉煌,挨墙靠壁的一溜宫女里头,还数那细长身条儿,凤眉妙目的姑娘最打眼。
后宫里头的风声向来传得很快,吴尚仪把尚家老姑奶奶安排进了伺候大宴的名单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想必是受了裕贵妃的嘱托,才给这丫头冒尖的机会。起先大伙儿觉得一个十六岁娇生惯养的小丫头,再了得又能怎么样,结果一见真神,生得如此挑不出毛刺的好相貌,这下子心头就有些异样了。
比先头皇后还要美上五分,这就是老姑奶奶头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众人对她的评价。
不说是遗腹子吗,尚家老太爷和太夫人五十多才有的她,合该生得豆芽菜似的才对。之前打发出去探看的宫女太监,报回来的大多是“样貌周正”,想来是怕刺激了主子。如今见了活人,受的刺激可更大了。
小小年纪生得妖俏,保不定是个妖孽,难怪万岁爷亲自叮嘱裕贵妃,让她多加看顾些呢,许是多年前就有了私情?当初皇上还是太子那会儿下过江南,保不定还是青梅竹马?
可想想又不能,这还差着辈分呢,纵是万岁爷年纪比她大了六岁,她也是废后的姑爸。万岁爷最讲人伦,对她特意关照,大概是出于成全长辈的体面吧!
既露了头,得叫各宫姐妹认认脸,好知道往后要忌惮的人长了个什么模样。
咸福宫的穆嫔先出了声,“那个宫女瞧着面善,像在哪儿见过似的。”
果然大家顺水推舟把视线挪了过去,开始装模作样冥思苦想,是谁呢,究竟是谁呢……